首页 理论教育 女性主义简述

女性主义简述

时间:2022-04-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女性主义是对英文feminism的汉语翻译,是一个比较新的字眼,19世纪90年代该词才由法语进入英语。在中国,学术界对feminism的表述有两种,有的用“女性主义”,有的用“女权主义”。本研究中自始至终使用的是“女性主义”的提法。女性主义有着悠久的宗教根源。从现代的哲学与社会运动的角度看,女性主义通常以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为起源。而1960年之后的女性主义被称为“女性主义第二次浪潮”。

女性主义是对英文feminism的汉语翻译,是一个比较新的字眼,19世纪90年代该词才由法语进入英语。有趣的是,在《牛津英语词典》(Ox ford English Dictionary)中,该词最早的例证含有贬义。在早期,人们为了避免使用feminism,甚至造出womanism来替代feminism。在英格兰,至少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feminism通常都是个贬义词。美国女性主义者艾斯特尔·弗里德曼(Estelle Freedman)就指出,没有几个女性标榜自己是女性主义者。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女性再次组织起来时,这场运动自称为“妇女解放运动(women's liberation)”(这个词源自黑人运动、第三世界运动和学生运动),简称为“妇解(women's lib)”。自这个时期以后,feminism这个词才逐渐为大众所接受。

在中国,学术界对feminism的表述有两种,有的用“女性主义”,有的用“女权主义”。二者在本质上是没区别的,原因是:首先,二者都来自英文单词“feminism”,只是翻译的不同;其次,二者都是研究性别和权力的学说,只是倾向形式不同,前者比较注重文化理论方面的内涵,而后者则较多地反映了社会政治运动的内容[1];再次,二者表现的只是反映妇女争取解放运动的两个时期,但其内核是一致的;最后,二者给人在字面的感觉不同,造成一定的错觉,认为女权主义更狂飙一些,是向男性社会争夺权力,主要表现在政治方面。后者更温和、理智、知性。但其实内涵却是一样的,都是在为女性的自我复苏而努力。本研究中自始至终使用的是“女性主义”的提法。

女性主义有着悠久的宗教根源。16世纪的欧洲宗教改革使越来越多的女性得以接受教育。到了16世纪后期,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谈论自身,观点愈加一致,愈加富有攻击性。1589年,英国女作家简·安杰的唯一存世作品《简·安杰论保护女性》(Jane Anger:Her Protection for Women)问世,批评了当时的大男子主义,强调夏娃优于亚当,夏娃是第二个成形之人,因此,也更加完善。这被历史学家称为“英格兰最早的女权主义檄文”[2]

英国女诗人雷切尔·斯佩特(Rachel Speght)据认为是第一位公开争论性别问题的女性。1617年,她嘲讽道:“倘若当初亚当不赞成夏娃的所作所为,不愿意步她的后尘,那么,他作为她的主人,本应申斥她,订出点儿戒律,以免有失主人的身份”[3]。16世纪,再浸礼派已经承认女人和男人平等,允许她们在集会上祈祷和发言。

现代哲学与社会运动的角度看,女性主义通常以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为起源。如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Mary Wollstonecraft)所著的《为妇女的权利而辩护》(A Vindication o f the Rights o f Woman)是19世纪之前少数几部可以称得上是女性主义的著作之一。

早期的女性主义者与最初的女性主义运动通常被称为“女性主义第一次浪潮”(the first wave),大概19世纪末左右,当时争论的一个焦点是要求性别包括男女之间的平等,也就是两性的平等,当时也要求公民权、政治权利,反对贵族特权,强调男女在智力上和能力上是没有区别的。最重要的一个目标是要争取政治权利,往往被称作“女权运动”。

而1960年之后的女性主义被称为“女性主义第二次浪潮”(the second wave)。一般地说,是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开始的。人们认为,最早也是起源于美国。这次运动一直持续到80年代。其基调是要消除两性的差别,把两性的差别实际上看成是在两性关系中,女性附属于男性的基础;要求各个领域对公众开放,等等。

[1] 赵蓉晖.语言与性别:口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第33页.

[2] 玛格丽特·沃特斯[英国].女权主义简史[M](朱刚、麻晓蓉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第169页.

[3] 玛格丽特·沃特斯[英国].女权主义简史[M](朱刚、麻晓蓉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第17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