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于中医翻译能力的教材编写

基于中医翻译能力的教材编写

时间:2022-04-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全国MTI教学指导委员会主编出版了MTI教学的系列教材,所以在中医翻译硕士专业的教材选用上,对于那些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性共性课程,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授课特点选用部分教材。

由于全国MTI教学指导委员会主编出版了MTI教学的系列教材,所以在中医翻译硕士专业的教材选用上,对于那些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性共性课程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授课特点选用部分教材。根据表6.3的课程建议,在MTI in TCM Translation/Interpreting这一硕士项目中,还有许多中医和医学翻译特色课程,这就需要我们组织编写有关中医和医学翻译类的特色系列教材,如中医笔译、中医口译、医学英语互译实践、中医术语翻译、中医翻译批评与赏析、中医翻译与文化交流等。在本节中,笔者将从教材的功能定位、理论指导、需求分析、编写原则等方面进行阐释。

6.4.1 教材的功能定位

Cunningsworth(2002:7)认为语言教材是为满足学习者需求,达到其学习目的一种语言材料。他总结了教材在外语教学中的7大重要功能:①作为课堂展示的来源材料(口头和书面的);②作为学习者练习和交际互动活动的材料;③作为学习者学习语法、词汇、发音等内容的参考;④为课堂语言活动提供思想和观点;⑤作为教学大纲反映预先设置的教学目的;⑥作为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材料;⑦为缺乏经验和自信心的教师提供支持等。

在以培养中医翻译能力为中心的翻译教学中,教材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可以作为教学大纲为教学提供比较系统的课堂教学安排,而且还为学生提供进行中医翻译练习和交际互动活动的材料,可以让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中医翻译中的术语翻译、句子翻译、修辞翻译、语篇翻译等内容,同时也有助于解决教师水平不一的问题,为缺乏经验和自信的教师提供教学上的帮助,使教学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周恩、贺维,2013:64)。

但同时,在中医翻译教学实践中,教师也不能完全依赖教材,做教材的奴隶。教材应该被看做是用来实现根据学习者需求而制订的教学目的和目标的一种资源。教材不应该用来确定教学的目标,本身更不应该成为目标。我们关心的是培养学生的中医翻译能力,而不是教材本身,教材只是一个辅助教师完成这一任务的帮手。所以,在实际教学中,中医翻译教师应该根据自身的教学需求、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课程要求选择、编写合适的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教材用好、用活。

6.4.2 教材编写的理论指导

中医翻译类教材的编写要有先进的理论支撑和指导。理论是教材的基础,决定教材的内容和方向,对于指导教材编写具有重要意义。这里的理论并不是指中医翻译类教材是否要设立专门的章节来讲解翻译理论,而是指教材编写的背后的理论支撑,教材要具有先进的编写理念,而不是毫无章法的,凭编者的感觉来编写。中医翻译类教材基本都是汉译英,属于译出翻译,陶友兰(2008:13)认为新时期的汉英翻译教材应该遵循一套系统的编写理论体系,她提出5大理论体系:①对比语言学理论和语篇分析理论;②翻译学目的论和跨文化交际学理论;③教育心理学理论;④可读性理论;⑤市场理论。庄智象(2007:106)提出翻译教材要有先进的编写理念,体现教育教学理论发展的成果。

对于中医翻译类教材,笔者认为应该在中医翻译能力的框架下,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对比语言学、跨文化交际以及翻译目的论的研究成果,教材的教学对象、内容、要求等要清楚明白,在翻译标准和翻译策略上允许多元和多样,在教材的操作上强调翻译实践和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力求编写出适合中医院校MTI学生的中医翻译类教材。

6.4.3 教材编写的需求分析

中医翻译类教材是为了满足社会和学生的特殊需求而特别设计的不同于普通翻译的教学材料,它必须满足社会和学生的需求,要考虑学生的期望和学习风格,在教学中要有明确的定位。Hutchinson和Waters(2002)认为需求分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目标需求(target needs),即学习者在目标环境中需要做什么;二是学习需求(learning needs),即为了学习的需要,学习者需要做什么。

在目标需求方面,要充分考虑翻译市场对翻译人员的要求,根据要求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根据前面对翻译企业对于医学翻译人才任职要求的统计,双语语言能力、医学专业知识、翻译专业知识、医学术语、跨文化沟通能力、翻译技术、翻译策略、翻译职业精神等都是社会对医学翻译人才的需求,在编写教材时应该对这些社会需求做到心中有数并把这些能力体现在翻译教材中去。

在学习需求方面,教材编写者应该结合以上中医翻译能力模式框架下的课程设置,了解学生对中医翻译教学的学习需求。陶友兰(2006:39)通过调查,总结出适合学生需求的教材的主要特点,即教材新颖、典型、实用、反映社会现实;反映当代语言学和翻译研究的最新成果;反映不同专业翻译的特殊性;不仅讲全译技巧,也要讲变译技巧;练习的体裁和题材尽可能多样,与实际接轨;既要包括语言对比、也要提及文化背景、语用规则等言外因素;练习设计开放,提高学习者思考、辨别和鉴赏能力。

这些都是教材编写者应该考虑的问题,中医翻译类教材只有充分考虑市场的需求、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才能做到学生学之有趣、学之有用、学之有成。

6.4.4 教材编写的原则

在翻译学、语言学和外语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要编写出符合社会需求和学习者学习需求的中医翻译系列教材,在实践中还得遵守以下几条编写原则。

首先,教材编写要遵循真实性原则。在中医翻译系列教材编写中,真实性是教材的关键,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为真实性原则不仅与教材的选材相关,而且对于教学方法、教学环境也有影响。夏纪梅(2001:39)提出外语教材的真实性包括目标的真实性,材料的真实性,练习(任务)的真实性,交际的真实性等四个方面。对于中医翻译教材编写来说,至少要做到教学目标、材料和翻译任务的真实性。教学目标的真实性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中医翻译的目的是培养其在中医药及其医学领域里的翻译能力,其目标真实、明确。材料的真实性指的是社会上流通的,人们日常接触到的各种翻译材料,如中医文献翻译、中医和医学论文摘要翻译、报刊医学文章翻译、医学广播报道、医学视频等材料的翻译。翻译任务的真实性指的是教材在设计练习或任务时要采用以上所提及的这些真实的翻译材料,让学生去做,而且在课堂上最好采用那些需要翻译的真实材料和任务,让学生练习,教师讲评。所以在中医翻译系列教材的编写中,应把学生和教师作为真实的交际对象,在学习目标上满足学生真实的交际需求,选择以往真实的翻译教学材料,采用真实的练习和任务,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中医翻译学习环境,从而激发起学生的中医翻译学习兴趣、增强其专业翻译能力。

其次,中医翻译教材要向多模态发展,构建立体化的教材体系。张德禄、张淑杰(2010:26)阐述了多模态外语教材的特点,把多模态教材分成3种类型:纸质教材、电子教材和演示教材,并探讨了3种教材的编写原则。中医翻译系列教材也一样,也应该从传统单一的纸质教材转变到多模态、立体化教材。在具体的编写中,要坚持纸质教材为主体、为统领,编写那些中医翻译领域里重要的、不太具有时效性的翻译讲解、翻译材料和任务,对其他电子教材和演示教材的使用都应该在纸质教材中说明,提供相应的提示、索引和链接网址(张德禄、张淑杰,2010:30)。对于电子教材要保证其内容完整性,要把纸质教材的内容以及纸质教材中所标注的提示、索引、链接材料等都在电子教材中呈现出来。对于有些课程教材也可以编写具有纲要性、整合性、重点突出性的演示教材,供教师和学生选用。

第三,要把翻译技术的使用融合进教材的编写中。在翻译教学中,虽然有计算机辅助翻译等专门的课程和教材来讲解工具和技术在翻译中的使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过去翻译的纸笔模式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翻译的发展,现在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较强的信息通信技术能力,使技术成为翻译的好帮手。在十几年前,有学者就呼吁在翻译教学中要重视和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实现翻译的信息化,提高翻译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卢思源、吴启金,2000;吴启金,2002)。如今技术和翻译的结合已经是翻译研究和翻译教学的一个热点和十分重要的问题,我们在翻译教材的编写上也要适应这一新的潮流,在翻译教材中融入技术成分,优化翻译教学,使之与社会需求和现实接轨。

第四,中医翻译系列教材的编写还要坚持系统性原则。王树槐(2011:86)认为汉英教材也要坚持系统性的原则,具体体现在理论、技巧、知识三个方面,并且从词汇、简单句、复合句、篇章四个层次来探讨翻译的理论、技巧和知识。在中医翻译系列教材编写中,也应该保持理论、技巧和知识的系统性,要在汉英翻译的基本理论、词汇、句子篇章与文化转换等方面保持教材的系统性,以保证中医翻译教材具备完整的知识体系。

6.4.5 中医翻译系列教材编写路径图

综上所述,中医翻译教材的编写构想可用图6.1来表示。

图6.1 中医翻译教材编写路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