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汉字反映文化较历史文献所载有时更为可靠

汉字反映文化较历史文献所载有时更为可靠

时间:2022-04-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历史文献记述历史事实,因记述者记载不详,或因文献本身经传抄而致讹,使得文献所载之事,有时变得十分不可靠,象《吕氏春秋·察传》所载“晋师三豕涉河”之事,《水经注》有“水流松果之上”之景〔4〕,皆不可信。鉴于汉字反映文化有如上妙处,我们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就不能不重视汉字。

历史文献记述历史事实,因记述者记载不详,或因文献本身经传抄而致讹,使得文献所载之事,有时变得十分不可靠,象《吕氏春秋·察传》所载“晋师三豕涉河”之事,《水经注》有“水流松果之上”之景〔4〕,皆不可信。而汉字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应该是可信的,因为它直接取象于社会生活,生活中没有的事,是象不出来的。例如,中国古代把弦乐管乐器统称为丝竹,这表明管乐器都是用竹管做的。那么中国古代有没有铜管乐器呢?文献缺载,我们从虢叔钟之龢从金作这个汉字结构中找到了铜管乐器的证据。又如,中国古文献记载日晷的最早文献是《汉书·律历志》,说公元前104年,由司马迁主持召开了一次天文会议,会上决定要“立晷仪”。那么,中国出现日晷的年代真的就这么晚吗?不是的,事实上,商代已经有了日晷。我们从甲骨文“昼”字的结构中找到了这个证据。

鉴于汉字反映文化有如上妙处,我们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就不能不重视汉字。我们应该把汉字看成是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第三种重要资料。事实上,汉字在中国历史文化研究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有些历史问题,离开汉字,就永远得不到解决。例如,尸祭的真正情形,文献中没有详细的记载。考古曾在江苏六合程桥的东周墓中获得一块尸祭残片〔5〕,从图中看,尸是坐在一个形状象alt的东西上的。这东西不象是坐具,因为,当时人们席地而坐,生活中还没有这么高的坐具。那么,尸所坐的到底是什么东西呢?我们将alt与表示祖宗牌位的“示”的甲骨文形体——alt相对照,可以看出尸是坐在祖宗牌位上的。这样,我们就明白了,所谓尸祭就是让一个人坐在祖先的神主上,代表祖先接受祭祀。尸也正因为是坐在神主上的,他才具有了代表祖先的资格。大概人死之后,古人认为亡者灵魂无所依凭,特为之设主(示),当祭祀时,乃献祭品于神主前,请死者享用,然而祭品总是一点也没被动过。这样,祭祀者可能认为亡者并未享用,所以才想出让活人坐在神主上,代表亡者把祭祀者所献的祭品吃掉,这就表示亡者接受了生者的祭祀了。而这个坐在神主上的人,因其体形是alt,就被称作为alt(尸)。《仪礼·士虞礼》:“祝迎尸。”郑玄注:“尸,主也。孝子之祭,不见亲之形象,心无所系,主尸而主意焉。”正道出了有了神主之后还要用尸的真正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