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天津作家及学者的采风考察

天津作家及学者的采风考察

时间:2022-04-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前几年,天津市作协文学院长肖克凡曾带领天津作家赴安徽调查天津方言的来源。

前几年,天津市作协文学院长肖克凡曾带领天津作家赴安徽调查天津方言的来源。肖克凡撰文介绍:固镇话“死面卷子”一词就是活脱脱的天津话!两地叫“稀饭”不叫“粥”,不叫“红薯”叫“山芋”,管油条叫“油馃子”,管朝前走叫“照直走”。天津称开洼里的村落高地为“台子”(譬如侯台子、蔡台子、王台子),固镇亦然。天津老话儿称餐饮业为“勤行”,固镇也是如此。固镇人称三连间的民居为“一明两暗”,增加两间面积则称为“明三暗五”,这跟天津完全一样。漂浮多年的天津方言岛,似乎渐渐找到了它的大陆。我在固镇的总体感觉是——到处都是我们的人。[4]

天津文化学者阎金明教授在《天津安徽有渊源》中谈到:从宿州前往固镇的路上,途经一个叫南唐乡的地方,距固镇仅六公里。下车问路聊天,进了小超市,我故意问:“为什么不开灯?”因为这“开灯”二字最能听出是否像天津口音。当地人说起“南唐乡”这个地名和喊着“开灯”时,发音和天津话完全一样。在固镇、宿州一带的饮食有许多似曾相识之处,如“合饼”就像我们的贴饽饽熬小鱼;“馓子”和我们的排叉一模一样;当地人说的“面疙瘩”,就是我们的疙瘩汤。[5]

在地域文化血脉的来源及传承上,天津与安徽具有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燕王扫北使大批安徽籍士兵及其家眷在津聚居,屯垦戍边,成为天津移民的主流之一。第二,天津话的母方言是安徽,据专家实地考察验证:天津话来自以安徽宿州、固镇一带为中心的淮北平原。第三,清朝中后期乃至民初,以李鸿章为代表的安徽籍高官群体,在天津军政界处于执柄掌权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延续了天津与安徽的历史情缘。

天津老地名如李公祠大街、周公祠西街、张公祠前街、马公祠胡同、聂公祠等,都以清末民初建造的祠堂命名。这些祠堂供奉的祠主,如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直隶布政使周馥、淮军名将周盛传兄弟、直隶提督聂士成、直隶总督张树生、天津提督马玉昆等,皆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高官,清一色都是安徽籍。

[1] 《天津县新志·汪来传》。

[2] 《天津卫志·毛恺德政碑》。

[3] 见《今晚报》2011年8月25日至9月7日第一版连载的专题新闻系列报道15篇——《探源天津方言岛》。

[4] 《寻找一个名叫固镇的地方》,2006-11-02,肖克凡博客,http://blog.sina.com.cn/xiaokefan。

[5] 阎金明:《天津安徽有渊源》,2010-08-10,北方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