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族的脊梁

民族的脊梁

时间:2022-04-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说文解字》认为“忠”是一个形声字,从“心”,“中”声。古人对“忠”字还有另一种解释,认为是由“中”和“心”两个字会意,即“中心为忠”。所以说,统治者对忠臣的态度实际上决定了一个朝代的兴亡。现代社会没有了王朝、君主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但国家、民族、企业中依然需要“忠”的精神——团结一致的向心力。

11

说文解字》认为“忠”是一个形声字,从“心”,“中”声。古人对“忠”字还有另一种解释,认为是由“中”和“心”两个字会意,即“中心为忠”。这个“中心”,就是内心的意思,我们今天则写作“衷心”。“衷”,《说文解字》:“里亵衣也。从‘衣’,‘中’声。”本义是内衣,后引申表示内心之义。《大戴礼记》“其言甚忠”,清人王聘珍注释说:“言忠者,言必由中也。”“言必由中”就是说话必然发自内心,其反义就是我们熟悉的成语“言不由衷”了。

“忠”的本义是发自内心、真心诚意,是一个人的品德修养,这在今天的“忠厚”等词中还有所保留。“忠”的对象原本可以是任何人,如《论语》中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其中的一个反省便是:“为人谋而不忠乎?”帮人办事而不真心诚意,这是需要反省的。

1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这句名言,道出了古来忠臣的高尚情怀。“忠”在古典语境中主要指对王朝、国君、主人的效忠,战国时期怀石投江的屈原、三国时期鞠躬尽瘁的诸葛亮、南宋精忠报国的岳飞、明代丹心抗节的于谦,都是中国历史上忠臣的杰出代表。

可有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史书上记载的忠臣多半同时也是“悲剧英雄”。为什么“悲”?因为“忠”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忠言逆耳,显然不讨统治者喜欢,所以历代君主标榜“忠”,往往只是虚伪地推崇“事不关己”的前朝忠臣,对自己身边的、本朝的忠臣却视而不见,甚至打压、诛杀。

忠臣费力不讨好的下场令人心寒,结果效法忠臣者越来越少、偷奸耍滑者越来越多,默默耕耘者越来越少、投机取巧者越来越多,长此以往,国将不国。所以说,统治者对忠臣的态度实际上决定了一个朝代的兴亡。

现代社会没有了王朝、君主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但国家、民族、企业中依然需要“忠”的精神——团结一致的向心力。而在推崇“忠”的同时,我们也该思考怎样使尽忠职守者得到应有的维护和奖励,让今天的“忠臣”不再遭遇古代的悲剧。

11729

南宋·李唐《采薇图》。图中两人为忠于商王朝的伯夷、叔齐


3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