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韩国语专业翻译课教学的几个问题

关于韩国语专业翻译课教学的几个问题

时间:2022-04-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翻译课在韩国语专业课程设置中的地位,一直是个有较大争议的问题。从我们韩国语专业的教学任务和培养对象的特点来看,在翻译教学中过分强调翻译学而忽视韩国语语言教学是不可取的。

韩国语专业的汉族学生经过二至三年的韩国语会话、精读、泛读等语言课程的教学,在初步掌握了韩国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知识的基础上,到了高年级学习一门新的课程——中韩翻译理论与技巧。笔者认为对这些汉族学生仍然采用过去在国内以朝鲜族大学生为对象所讲授的翻译课教材和讲授方法,肯定收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其原因主要在于:第一,翻译是理解与表达的统一体,学生应该熟练地掌握原语和译语及其文化。因为不懂原语、原文化,就无法理解原文(原语)所表现的信息内涵与风格特色;译语水平不高,也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对原文信息内涵与风格特色的理解。但韩国语专业的学生虽然经过了三年的学习,他们的韩国语程度远没有达到母语的程度,而且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韩国语水平差别很大,有些学生基本功扎实,表现力较强,也有个别的学生基本功不扎实,表现力不强。第二,高年级的翻译课课时少,目前每周只有两个学时的课,满打满算,一年也不足八十个小时,要在这么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取得显著的进步,确非易事。第三,目前尚没有一套完全适用于韩国语专业汉族学生的翻译课教材与练习。过去在国内出版过的《朝汉翻译教程》、《中国语翻译基础》等教材,不是针对国内学习韩国语的汉族学生为对象的,缺少韩国语方面的例子,因此作为学生上翻译课的阅读参考材料是可以的,但是作为韩国语专业翻译课的教材,却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关键在于其例子和内容的深浅也完全不适合我们韩国语专业汉族学生的实际。如果在韩国语专业的翻译课教学中,不能妥善处理这些问题,那么就不能从根本上摆脱翻译课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状态。

本文结合自己近两年来在韩国语专业翻译课教改实践中碰到的一些问题,就翻译课在韩国语专业中的地位、翻译课教学的基本原则以及翻译课的教改实践等问题,发表一些自己的不成熟的看法。

一、翻译课在韩国语专业中的地位

要想搞好翻译课的教学改革,首先必须要认清并摆正翻译课教学在韩国语专业所处的地位。

翻译课在韩国语专业课程设置中的地位,一直是个有较大争议的问题。争议主要围绕着在韩国语专业设置的必要性问题上,一部分教师和学生认为韩国语专业是韩国语语言专业,学生主要学好了韩国语,在听、说、读、写几个方面全面发展,那么即使不上翻译课,也能很好的胜任,也能在大使馆、领事馆等部门和名牌韩国企业和公司做好工作;另外有一部分教师和学生认为在外事部门和韩国企业立足,翻译工作是不可避免的,这样就必须学好翻译课,才能有今后发展前途,甚至认为到高年级无需学习其它韩国语课程,只要把翻译课学好了,就能搞好翻译,不愁找不到一份好的工作。

在翻译课教学和其它韩国语语言教学的相互关系问题上,也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翻译课的教学是韩国语语言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学生若想学好韩国语言,就必须在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全面发展,因此,这种观点认为韩国语专业翻译课的教学是韩国语语言教学的一种辅助课程;另一种观点认为翻译课的教学目的,不是为了教韩国语,而是为了教翻译,因此它是一种独立于韩国语语言教学的一门主导课程。

围绕着翻译课产生的这种争议,是直接或间接接受多种国内外语言学和翻译学以及传统语言教学的影响而产生的。

我们认为:第一,单从韩国语语言教学的角度来解决翻译问题是完全不够的,因为韩国语专业的学生一旦接触了翻译,除语言困难外,首先碰到的是文化鸿沟和思维方式的巨大障碍,因此仅仅强调翻译课的语言实践和语言对比,并不是教授和学习翻译的最主要的途径。第二,中韩翻译的出发点和归属点毕竟都是中韩两种语言,离开了中韩两种语言,中韩翻译也无从谈起。从我们韩国语专业的教学任务和培养对象的特点来看,在翻译教学中过分强调翻译学而忽视韩国语语言教学是不可取的。第三,国内的韩国语专业,既设韩国语课程,又设翻译课程,教授韩国语的目的既是为培养掌握韩国语的外语干部,又是为了培养翻译干部,而且像韩国语这样的专业,学生入校前又大多没有接触过韩国语,是在零的起点上学韩国语的,因此一开设韩国语课程,就必不可免地要进行中译韩和韩译中的练习。通过这种互译练习,在低年级把翻译融于韩国语语言教学之中,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的韩国语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但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翻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在高年级翻译课则发展成独立的课型,目的主要在于提高中韩两种语言的互译能力,同时也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韩国语理解和表达能力。因此,本专业的语言课程和翻译课程是互相融合、相得益彰的。

所以,韩国语专业所开设的翻译课承担着特殊的任务,既承担韩国语语言教学的辅助课型任务,又承担着翻译教学中的主导课型任务,而且还要注意培养中韩语言及文化对比等的研究能力,它在韩国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二、韩国语专业翻译课教学的基本原则

韩国语专业翻译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值得注意的主要有三点:

第一,译的比例中,以中译韩为主,适当加入韩译中练习。这一原则似乎不符合惯例。按照惯例,无论是联合国还是科教文,凡是国际组织所使用的翻译人员,都是用外国语理解,用母语表达的。按照这一国际惯例,在中韩互译的比例中,根据韩国语专业学生的母语是汉语这种情况,应以韩译中为主,加强韩国语专业学生对韩国语的理解和汉语的表达训练。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学生都必须进行大量的中韩互译活动,而在这一过程中,韩国语专业的学生尽管有80%的学生都曾到韩国或朝鲜进修过一至半年时间,但学生感到最吃力的还是韩国语的表达问题。韩国语表达问题是这些学生的难点,提高韩国语水平是这些学生报考韩国语专业的主要目的之一。因此,以中译韩为主可达到提高韩国语表达能力和提高翻译能力的双重目的。

第二,在中译韩的教材中,以选用汉语原文为主,少量采用韩国方面出版的高质量的韩国语的中译文。有些人可能认为既然以汉语原文为主,何必采用少量的韩国语的中译文呢?他们认为以汉语原文作教材,就不需要采用少量的韩国语的中译文作教材。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在韩国语专业的翻译课中,用汉语原文作教材,要求学生将汉语原文所特有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和所包含的内容忠实无误地用韩国语结构和表达方式表达出来是件相当困难的事情,其中不仅有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的转换,而且还有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的转换,并且要将这两种转换创造性地结合起来。学习并掌握韩国文化和韩国人的逻辑思维是韩国语专业学生的难点和学习韩国语的目的之一,因此必须注意汉语原文为主的韩国语翻译训练。

当然,以汉语原文为主,并不排斥使用少量高质量的外译文。随着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日益发展,每日都有大量的新词和新的表达方式出现,这些内容,韩国语专业的学生无论如何勤奋努力也是掌握不了的,更不用说是用韩国语表达了,但借助韩国出版的高质量的汉译文,便可帮助学生建立韩汉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的大体对应关系,使学生掌握大体有章可循的对应理解和表达方式,其最大的特点和优点在于可以通过熟记现成对应关系的办法,迅速提高翻译得很熟练的能力,而无需自己去逾越文化和思维的鸿沟进行艰苦的创造。但是翻译的“再创造”,毕竟是基本功之一,况且高质量的译文也难免有欠缺和错误,其中的多数又都是有关韩国和韩国人的思维方式写成的,这种练习做多了,碰到了地道的原文时译成韩国语又感到特别困难,甚至无法下手。因此,坚持以原文为主的原则是对的。

第三,在韩国语原文材料的选择上必须克服内容陈旧、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相脱节的问题,多选些富有时代感的作品,充分考虑作品的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语言也必须有利于韩国语专业的学生学习当代典范的韩国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现行教材中的材料,之所以多数不受欢迎,主要是因为反映当代生活的很少,有的不是典型的韩国语。选材一定要力求做到与学生的年龄、智力水平同步。另外还有选用一些具有典范的数理化和其它学科语言特点的文章,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时代信息和各种类型的语言知识。

三、韩国语专业翻译课的教改实践

韩国语专业翻译课的教学改革,要把重点放在提高翻译课的教学效率,加速学生的学习进程上,过去在翻译课讲授中存在的问题是教学仍然沿用传统的老的模式,这种模式与韩国语专业翻译课的教学性质不符,与语言教学原则相悖,是翻译课教学效率差的症结所在。为翻译课教学体系的科学化,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在翻译课讲授中做了如下的改革。

(一)从知识传授式转向技能训练式

韩国语专业的翻译课教学,作为外语教学的一部分,应注重实践,掌握运用语言能力。我们不能忽视翻译知识的传授,但知识的讲解要从学生掌握语言技能的需要出发,力求做到精确扼要,以便腾出更多的实践多进行训练,最终达到把翻译作为实际的交际工具来掌握的目的。

韩国语专业的汉族学生学习韩国语时的难点之一,就是他们的母语中所没有的语言现象。汉语和韩国语的语法体系是根本不同的,汉语的语法意义主要是通过语序和虚词表现,但韩国语的语法意义却是主要靠各种各样的词尾来表现的,这就是说,学生在韩国语学习中感到最困难的,就是韩国语各种各样的词尾的用法。在中韩翻译中这个问题非常突出。如在单句中,汉语的主语主要靠语序来表现,而在韩国语中主语主要靠主格词尾或添意词尾来表现:在复句中分句和分句的连接方式,在汉语和韩国语中存在种种不同的连接手段,但这些都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以这对应关系为基础,加上学生对母语的理解无大障碍,他们又学过韩国语的语法知识,我们在翻译课中首先对原文分析和理解的基础上,重点讲解终结词尾的社交意义、添意词尾的强调意义、连接词尾的逻辑关系、时制标记的隐现等,然后进行各种词尾的选择训练,通过分析语义关系,选定词尾,使学生选择适当的韩国语词尾进行翻译对学生的译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搞清错在哪里,然后从学生的译文中删去不必要的冗余的部分,调整部分词语,并说明理由。这样做,不仅能使学生充分理解翻译的整个过程,而且也使他们能够熟练地运用韩国语。讲授翻译课的教师,应当从培养学生运用韩汉两种语言的能力的需要出发,把翻译课训练尽快发展到活用式、创造式、非自觉式上,即最大限度地促使学生实际掌握韩国语各种表达方式。

(二)从语言的单项发展转向语言和思维的双向发展

在韩国语专业低年级的语言教学中,就语言教语言,翻译训练最容易变成死板的机械操作。这是因为翻译的内容,一般低于学生心理发展的水平。语言形式也只是逐年增加数量和难度而已,没有多大的新颖性。但是语言和思维不可须臾脱离,这可以说是高年级翻译课教学的一大特点。翻译课教师要遵循思维发展和语言发展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规律,以思维和语言的共同发展为主轴,组织教学,以避免传统的机械的反复,而把大量的经常的翻译活动纳入智能训练的轨道。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结合中韩翻译技巧,重点讲解直译与意译、显化译法和隐化译法、引申与转化译法、具体化和概括化译法、还原和套译法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学生做各种相关的翻译题,把整个翻译课教学全盘搞活。这样,翻译题也不再是单纯增加分量和频度,而是把它们变成学生主动地自我发展智能的过程。翻译课教学按一定的序列分布进行,伴随着智能的发展,提高真情实感的表达力,从中又使感情、意志、性格个性方面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有效地促进了翻译课学习能力的整体发展。

(三)从教师为主转向教学生学为主,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自身的活动因素

在翻译课教学中教和学两方面有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关系,比其他许多学科更为明显。现在我们都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自己学会和会学。翻译课的教学就其性质、内容而言,尤其应该这样做,翻译课的教学也最有可能这样做。如果我们仍然实行传统的以教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体的教学,不多的课堂时间讲满讲尽,基本上属“满堂灌”,学生被抱着走,严重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因此,翻译课教学必须始终把学生摆在学习的主体地位,设计好翻译课各个教学环节所需要的思考题、练习题,用于引导开启学生的思路,积极创造有利于发展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外部条件,使学生的脑子动起来,在学习中爱思考、会思考、多思考、深思考,积极主动地向未知探索,从而吸取翻译知识的养料,获得学习能力。翻译课作为一种信息,其来源具有多源性,只要会学,几乎无处不可学到。教师要把首要任务放在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上,在以教为主的前提下授之方法,教会学习,大胆放心地让学生“自助就餐”,那就肯定比教师“抱着喂”效果好得多。

(四)从学习为主,逐步达到学习和发现相结合

在韩国语专业学翻译,其目的并非只是吸收知识,而学习、思考、发现和创新才是其目标。认知心理学理论认为凡是学生自我发现的东西,才能被积极地同化,纳入自己的图式中,引起图式的量的变化,产生深刻的理解。因此,在翻译课的教学过程中,应当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善于发现,长于求异思维,形成发展的原动力,促进其认知的进步。

然而,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在学校里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不是发现,教学过程只应解决学习和继承的任务,至于发现则是少数尖子学生的事情,因而将教学过程视为单纯的学习过程,忽视了教学过程同发现的关系,更忽视了学校所负担的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根本任务。

在学习和发现的关系上,学习是主要的,因为学生只有有系统地掌握有关翻译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才能发现创造必要的前提。学习和发现相结合,主要体现在学习要以发现为目标,在学习过程中,要有知识、智能、意志品质等智力和非智力的因素为发现创造条件,也是教学过程特殊本质的重要表现,若离开了教师的指导,自然也谈不上教学过程中学习和发现相结合。

(五)课内学习和课外翻译实践活动相结合,为学生创造发挥个性舞台

为了提高韩国语专业学生的韩国语水平和翻译水平的熟练程度,我们除了上好翻译课外,还鼓励学生在课外多参加翻译实践活动。我们主要组织学生参加下列翻译实践活动:第一,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翻译的积极性,我们组织九六级学生办了学生自己的刊物。其中九六级全班学生分工合作,翻译了韩国现代著名作家的一篇短篇小说,发表在学生自己办的刊物上,寄往国内有韩国语专业的各大学和韩国的几十所有联系的大学。第二,只要条件允许,我们创造条件,积极鼓励同学参加上海市有关部门举办的各种商品展览会、经贸博览会以及小型国际学术讨论会等,在那里担任翻译工作,从翻译的具体实践活动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加以改善,以提高翻译能力。第三,组织部分同学为学校韩国学中心作短期翻译工作,内容包括韩国独立运动史料和韩国在上海的临时政府史料等。第四,组织学生在课外时间担任到复旦大学来访问的韩国代表团或韩国客人的翻译、导游等工作。

通过课内和课外翻译实践活动,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翻译的兴趣也增加了,开始认识除课堂的语法练习外,任何语言、任何翻译都绝非仅仅是语言能力的再现,这些都离不开百科知识,这些知识构成特定认知背景。因此他们对韩国文化的兴趣也增加了。在具体的翻译活动中,学生们的思维也得到了发展,他们注意韩国人是怎样使用某些词组的,要立即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表达方式,而不是这些词组的泛指意义。这说明他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已经不满足于词与词的对应,而是开始探求非固有的对应词词义。有些同学毕业前,还在《外国文艺》上发表了自己的译作。

总之,经过两年多的翻译课教改实践,在针对汉族学生的中韩翻译课教学和改革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深刻认识到通过韩国语专业的翻译课,要培养具有创造性、开拓性的人才,就必须不断进行翻译课的教学与改革,为建立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的新的教学体系而努力。

(原载《中国非通用语教学研究论文选》,香港开益出版社,2002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