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语音语调与表达效果

语音语调与表达效果

时间:2022-04-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仅就日语而言,我们通常所说的“语调”,严格地说,应该包括以下几种:①声调;②语调;③重读;④停顿(ポーズ)。1)日语语调的功能日语的语调可大致分为上升语调和下降语调两种。由于本书不是专门的语音学专著,对于过细的问题在此不拟涉及,下面仅想对上升语调和下降语调做更具体一些的介绍。一般用于表示推量或怀疑。3.宾语、连体修饰语、连用修饰语构成的声调节重读。

仅就日语而言,我们通常所说的“语调”,严格地说,应该包括以下几种:①声调(アクセント);②语调(イントネーション);③重读(卓立或プロミネンス);④停顿(ポーズ)。由于声调的辨别机能和统语机能原则上只体现在单词内部及单词与单词之间的层次上,与语言的表意传情没有直接的联系,所以一般不在文体学的研究范围之内。而语调、重读和停顿等不同,它们体现在句子的层次上,具有十分重要的表意传情的作用,因此它们在文体学中必然占有一席之地。

本来一般情况下在日语中似乎没有将“语调”的“重读”严格分开的习惯,但是日本有的学者主张将与句子有关的“音调”分为上述的“语调”与“重读”两种。所谓语调指的是句子尾部的升降调;而重读指的则是句中除句尾外的任何“声调节”的升高或加重。我们拟采取此种立场。

1)日语语调的功能

日语的语调可大致分为上升语调和下降语调两种。通过这种体现在句尾的语音的高低变化,可以反映出说话者的种种感情和心态。笼统说来,上升语调具有“对外性”:表示说话者对听话者施以影响、要求反应的心理;而下降语调则具有“对内性”:表示说话者自身的自我领会、自我认可的心理。比如:そうですか↗和そうですか↘,前者表示说话者对听话者提出疑问,后者表示了说话者的某种自我领悟。当然,情况远非这么简单,同样是上升语调或者下降语调,由于语音高低变化的程度不同、不同的音节上的变化以及各音节的长短等微妙的原因,可以表达出说话者的种种复杂的感情和意图。由于本书不是专门的语音学专著,对于过细的问题在此不拟涉及,下面仅想对上升语调和下降语调做更具体一些的介绍。[1]

上升语调通常可以进一步分为以下3种形式:

(1)↗升调。音高的变化趋势通常在一音拍中途开始上升。一般用于表现对客观事实的真假、妥否的确认,以及怀疑或不信任。

(2)↑高调。通常在一音拍逐渐上升。一般用于提问。

(3)降升调。变化趋势先高、再降、后升。一般用于表示推量或怀疑。

比如:どこで止めればいいですか(升调)

あの店の前で止めてもいいですか(高调)

ここはどうでしょう(降升调)

再如:あなたも行くの(升调)

それでいいの(升调)

案内していただけませんか(高调)

やめなさい(降升调)(やめなさいだって?)

下降语调则通常有以下4种形式:

(1)↘降调。音高的变化趋势在一音拍的中途开始下降。常用于一般的叙述或命令。

(2)↓低调。音高的变换趋势通常在一音拍逐渐下降。一般用于肯定,表示坚持、自信。

(3)升降调。音高的变化为先低、再升、后降。一般用于表示惊讶。

(4)→平调。音高的变化平直缓慢,几乎没有升降。通常用于表示感情平静、冷漠、失望、悲痛等。平调在打电话时尤为常用。由于平调并非绝对平直,句尾多少有点低降,所以可归为下降语调。

比如:これは先生に相談すべき問題です(降调)

わたしも、そう考えるの(低调)

このことについてあなたのお知恵をおかりしたいのですが(平调)

ずいぶん早いなあ(升降调)

又如:(电话交谈)a:よそうとおもうんだけど(平调)

b:きめるのはなかなか難しいね

平调可称为“接续调”,其作用是要求听话者将话补上说完。另外这种调子还可以用于表现听话者的冷漠。比如b可能会这么反应:よしたらいいんだけど。总而言之,语调对一句话的基本意思和情绪基调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比如“なんですか↗”和“なんですか↘”,前者表示一般的询问,后者则表示不满或责备。同时它在口语中还具有使单词成为话语的功能。比如“あめ”一词加上语调变为“↗”“↘↗”后,就成了一句独立的话语。因为其中的“↗”具有相当于“ですか”或“だって?”,而“↘”则具有相当于“です”“だ”的功能。

2)日语词句重读的功能

除了句尾的语调具有表示说话者的意图和感情的功能之外,句中的重读也具有重要的区别和明确句意、表达感情的作用。比如有这样一个三个声调节的句子:“中村さんは きらいだと言いました”,我们可分别重读前两个声调节而成为:

a.中村さんは

       きらいだと 言いました。

b.    きらいだと

中村さんは      言いました。

由于重读的声调节不同,两个句子的意思是截然相异的。a句一般的可能性是“说话者”不是“中村”,而是第三者表达自己对“中村”的厌恶,其之原话可能是“加藤さんはすきだが、中村さんはきらいだ”而b句的“说话者”必然是“中村”本人,是“中村”说了对某人或某物“きらいだ”。这种通过突出句中某一声调节来区别和明确句意的方法就是所谓的重读。重读也可称为语句重音。一般认为语句重音可分为两种:“句法重音”和“逻辑重音”(或称为强调重音,表情重童)。所谓“句法重音”指的是不包含特殊的思想感情、按照句法结构特点以平时说话的自然音量读出的音;所谓“逻辑重音”指的则是为了突出句中某一语意重点或表达特殊的思想感蜻而用强音量读出的音。“逻辑重音”由于受说话者的意图支配,所以常常打破“句法重音”的框框,以表达出不同一般的意思来。因此,它自然便成了文体学感兴趣的对象。当然,“逻辑重音”是相对于“句法重音”而言的,我们只有弄清楚了后者,才谈得上前者。根据日语作为粘着语的特点,我们认为还是使用句子重读的“基本型”和“派生型”这两个概念来代替“句法重音”和“逻辑重音”这样的一般说法为好。我们知道日语中的种种助词、助动词其实大多具有“无声”的音调功能。比如上文的a、b句,由于“は”这个提示助词的作用,可以说b句是一般情况下的“基本型”,而a句则属于特殊情况下的“派生型”。下面就让我们先通过两个声调节的简单句子,看看日语句子重读“基本型”的情形:

(▲表示重读,简称为“高”;△表示非重读,简称为“低”)

高低型(▲△) 低高型(△▲)

根据以上的句子分析,我们大体可得出以下几条规律:

1.人称疑问代词、不定称代词(即“ど”系词)构成的声调节重读。

2.体言+格助词“が”在句中作所谓主语的声调节一般重读。

3.宾语、连体修饰语、连用修饰语构成的声调节重读。

4.在体言+は、も等提示助词的情况下,其后面的谓语声调节重读。

以上这些都是正常情况下的“基本型”,而打破了这些规则的则是所谓的“派生型”。派生型的使用必然是由于说话者要表达特别的思想感情,并且必然存在着特殊的“语境”。比如,“ここで けっこうです”这个句子,在基本型“▲△”的情况下它只是对问句“どこが いいですか”的自然回答;但是若变成派生型“△▲”的话,那么情况就比较复杂了。我们不妨这么想象:乘客要求出租车司机在某处停车,但司机没有按要求做,于是两人发生了摩擦。最后乘客老大不高兴地说了句“△ここで▲けっこうです”,其实际意思是“仕方がない、ここで我慢するよ”另外,根据上面的规律(4),一般情况下,“は”等提示助词后面的谓语声调节为重读。但是在表达比较特别的意思时,则情况相反,可以使用它的派生型。比如,“▲それは△三千円です”这样的读法要成立的话,前提是需要一个比较特殊的语境:A:“これはいくらですか”,B:“それは五千円です”,A:“では、これはいくらですか”——经过这样一番“讨价还价”之后,B才可能说出:“▲それは△三千円です”。也即是说,问者A第二次发问的含意其实是:それでは、ほかのものではなくて、これだったらどうか。对此答者B才做出了包含着对比意思的回答:それなら、それはほかのものと異なって。由于这样的原因,日语在表示对比时,一般用“は”将对比方者和被对比方者提升为主题,在音调上表示对比者的声调节重读,而表示被对比方者的声调节轻读;或者有时甚至重读对比者后,被对比者则省略不读。比如:

▲言うことは簡単だが、△行うことは難しい。

▲酒は少し飲むが、△タバコは吸わない。

▲私は行きませんが……

▲今日は暇がありませんが……

3)日语中的停顿

与重读相似的表意传情的作用,有时可通过停顿来完成。比如上述“中村さんはきらいだと言いました”的a和b句也可以通过停顿来加以区别:

a.中村さんはきらいだ∥と言いました。

b.中村さんは∥きらいだと言いました。

其实,无论操何种母语的人,在日常语言活动中,总是有意识无意识的运用停顿来表意传情的。比如汉语中的这样的句子“三乘六加二”,因停顿的位置不同,意思大相径庭:3∥×6+2=24;3×6∥+2=20。日语中也有类似现象:如:

わたしは毎日∥新聞を読んでいます。(我每天读报)

わたしは∥毎日新聞を読んでいます。(我在读《每日新闻》)

当然,在这样的情况下,问题并不仅于停顿,句中与停顿有关系的声调(アクセント)节的声调也会随之发生变化:①まいにち∥③しんぶん→⑤まいにちしんぶん。

再如下面这样的比较极端的例子:

ニワ∥ニワトリガイル(二羽鶏がいる)

ニワニワ∥トリガイル(庭には鶏がいる)

ニワニワ∥ニワトリガイル(庭には鶏がいる)

ニワニワ∥ニワ∥トリガイル(庭には二羽鶏がいる)

ニワ∥ニワニワ∥トリガイル(二羽庭には鶏がいる)

ニワニワ∥ニワ∥ニワトリガイル(庭には二羽鶏がいる)

ニワ∥ニワニワ∥ニワトリガイル(二羽庭には鶏がいる)

由上可见,在音韵结构相似的情况下,停顿和声调(アクセント)的“统语机能”结合起来作为表意传情的重要手段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当然,只要按不同的声调准确读出,不停顿地一气读下也能将意思区别表达出来。但是,不停顿的读法,除非是做“绕口令”式的口齿练习,否则正常情况下的口语表达是必然伴随停顿的。因此,我们遇此类情况时,不应只注意到声调的功能,而忽视了停顿的作用。

上面我们通过举例论述了语调、重读、停顿等在口语中的表意传情的作用。应说上面所举的不过是十分抽象的“例子”而已,实际的口语表达要复杂而生动得多。下面让我们来看一段根据电视节目的录音记录下来的文字:

あれは三つの、あの操作機械持ってるでしょう。絶対に間違えない機械はね。それは、機械が三つあるから、一つ故障があっても二つ残る。二つの故障があっても一つ残る。それは、航空界の、もう、動かざる常識でしょう。それが、どうして、ま、こう、正常のルートに走ってきたのに、こう北の方にずうっと行って、あそこは、行っちゃったかとね。

这段话乍一读(看),还真有点不知所云。这是因为它不但充满了随意的间断和习惯性的口癖,而且失去了原来的种种语音因素:声调、语调、停顿。如果加上这些语音成分,即不是用眼看而是用耳听的话,是不难理解的。通过这段文字,我们看到了口语会话的文体色彩的同时,也从中了解到了日常会话体与书面语体(或正式口语体)之间的差异。这段文字若“翻译”成正式口语体(比如电台播音员读的播音文),应该是这样的:

あの旅客機は三つの操作機械を持っています。それは絶対に間違えない機械です。そういう機械が三つもあるから、たとえ一つ故障があっても二つ残ります。二つ故障があっても一つ残ります。それはもう航空界の動かざる常識だと言えます。しかし、それはどうして正常のルートに走ってきたのに、こんなにもそれてずっと北の方に行ってしまったのでしょう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