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语篇翻译中的重构现象探讨

语篇翻译中的重构现象探讨

时间:2022-04-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语篇翻译中的重构现象探讨摘要:基于不同文化的各种语言往往有着不同的组句成篇的方式,翻译就是由原语语篇引发的译语语篇生成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仅涉及到符号的转换,同时也涉及到逻辑关系的转换和连贯结构重构的过程。

语篇翻译中的重构现象探讨

摘要:基于不同文化的各种语言往往有着不同的组句成篇的方式,翻译就是由原语语篇引发的译语语篇生成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仅涉及到符号的转换,同时也涉及到逻辑关系的转换和连贯结构重构的过程。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了语篇翻译中的逻辑连贯、语段重构、修辞等问题。

关键词:语篇建构 逻辑连贯 语段重构

Abstract:As different languages,which are based on different cultures,have different ways to form texts,translation can be regarded as a process of the target text construction resulting from the source text.Such a process involves not only the conversion of symbols,but also the switch of logic relationships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structural coherence.The article tentatively probes into issues of logic coherence,text recasting,and rhetoric.

Key words:text construction logic and coherence text recasting

语篇结构是在特定的文化中组句成篇的方式,是民族文化因素在其语言的长期运用中积淀的产物,因此,基于不同文化的各种语言往往有着不同的组句成篇的方式。当我们从语篇这一角度观察和探讨翻译时,翻译就是由源语语篇引发的译语语篇生成过程(Neubert 1992:2),而译语语篇一旦形成,它就须符合译语读者的思维方式和阅读习惯,而要做到这点,在翻译中,译者就应对源语语篇结构、信息排列、意义层次、语篇连贯及逻辑修辞等方面进行调整,以适合译文读者的思维方式和阅读习惯,否则译语语篇的可接受性就会大大降低(李运兴2001:191),译语语篇功能就难以与源语语篇功能实现对等。Hatim (1990:164)认为:“语篇结构的用途是要适应特定的修辞意图,因此,在实现翻译对等的过程中,译者首先要通过对语篇结构作相应的修正,来再现这种意图。”郭建中也认为,重构(改写)这一理念和方法贯穿翻译过程,需要在每一个语言层次上加以实施(郭建中,2006:24)。

1.语篇翻译中的逻辑连贯重构

连贯是句子依据合理的语义、逻辑关系,恰当地连为一体的语篇特征。连惯的语篇或段落有一个内在的逻辑结构惯通全篇,将所有的概念有机地串接在一起,达到时空顺序明晰,逻辑推进层次分明的效果(李运兴2001:160)。就语篇连贯而言,译者须首先认清原文的语义层次和逻辑脉络,因为翻译过程不仅仅是一种符号的转换过程,也是逻辑关系的转换和连贯结构重构的过程,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种思维转换过程,这种转换体现了处在两种不同的语言文化环境的人们思维惯势的对应、对照、甚至冲突。王东风(1998:39)也认为,对原文语篇连贯的理解并不足以保证译文语篇的连贯,因为译语语篇的连贯结构源于但不等于源语语篇的连贯结构;语篇翻译的过程可以说就是连贯的识别和和重构的过程。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在把握原文语篇的连贯结构的前提下,常常要对译文语篇的连贯结构依据它的语篇连贯模式和规律重新建构。

下面是朱成山先生在美国旧金山圣玛利亚大教堂和平祈祷仪式上致辞的结尾部分。

原文(1):

今天,在美国,在旧金山,在圣玛利亚大教堂,我们感受了一分宁静,一份庄严,同时生成出一种使命,用我们心中蕴积的切切祈愿,用我们手中敬献的萤萤烛光,告慰被侵越战争和邪恶势力虐杀的无数生命。你们安息吧!我们将与一切有损和平的邪恶势力和暴力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制止战争与恐怖,因为,这是我们每一个正直和有正义感的人的共同事业。愿每个生命得到尊重!让世界和平永恒!! (江苏省委宣传部原稿2001年12月13日)

译文(1):

Today in St.Mary Church,San Francisco,U.S.A.,we feel solemnly obligated,as does each righteous resident of the earth,to protect peace and to eliminate the hideous atrocities and the wicked terrorism.Let's pray with candles and with our hearts for the victims of the war of aggression and for the victims of terrorism.May they rest in peace! May each human life be treated with dignity! May world peace prevail and last forever! (袁晓宁译)

原文中“我们感受了一分宁静,一份庄严,同时生成出一种使命……”究竟是什么使命?下一句没有交代,话题却转到了“用我们心中蕴积的切切祈愿……”,这是逻辑关系不连贯的表现,然而,它在汉语中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如果将原文中的这种连贯结构照搬到译文中去,译文恐怕就不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就可能会使讲究简洁明快、逻辑严谨的英美受者感到迷惑不解。我们注意到原文下面第三句又回过来对“一种使命”作了交代:“我们将与一切有损和平的邪恶势力和暴力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制止战争与恐怖,因为,这是我们每一个正直和有正义感的人的共同事业。”因此,译者将第三句与第一句合译,使译文语篇逻辑关系清晰,建立符合译语受者思维的连贯结构,达到了翻译的目的(袁晓宁2005:76)。另外,原文中“一分宁静,一份庄严”在意义上接近“庄严肃穆”一词,因此,根据上下文用solemnly将其译出就够了。

如上所述,连贯是句子依据合理的语义、逻辑关系,恰当地连为一体的语篇特征,但在汉语中,这种特征往往隐含在上下文中,呈“隐性”,但这并不妨碍汉语读者对其阅读和理解,因为汉语是依靠语篇的语境意义来弥补其在逻辑和连贯方面的不足,而英文语篇中的逻辑和连贯关系则表现出“显性”的特征,即它的逻辑和连贯关系是通过句法结构来体现的,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就应注意这种“隐性”和“显性”之间的转换或重构。如:

原文(2):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了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朱自清《背影》)

译文(2):

We crossed the Yangtze and arrived at the station,where I bought a ticket while he saw to my luggage... At the sight of his back tears started to my eyes,but I wiped them hastily so that neither he nor anyone else might see them.(杨宪益译)

以上中文原文似乎是由几个并立的流水句组成,在表面上看不出有什么连贯逻辑关系。但细细分析,发现此段中文中隐含着逻辑关系,在将其译为英文时,就应该把汉语中的这种逻辑连贯关系显现出来。以上的英文译文中分别用了关系副词、从属连词、并立连词等,在句法上较好地体现了汉语原文中隐含的逻辑连贯关系。

英文语篇中逻辑和连贯关系虽然呈显性,但是如果译者在英译汉中不对英文原文逻辑和连贯关系进行必要的转换或重构,也会出现误译的情况。如:

原文(3):

It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clear that the United States must find methods to control inflation,probably the single problem that most worries the average American.President Jimmy Carter noted that in flationis the cruelest tax that anyone can pay.Many people agree with that statement,arguing that the persistent decline in the dollar's purchasing power hurts people directly because products cost more,and also causes a kind of psychological damage.Recent polls have shown that the average American far from being optimistic,expects prices to rise to ever higher rates.(引自《硕士、博士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

斜体部分译文(译文3a)(误译):

许多人具有同感,认为美元购买力的持续下降,直接损害了人民,因为产品价格提高了,并且给人们造成一种心理上的创伤。(引自《硕士、博士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

斜体部分的译文(译文3b)(正确):

许多人具有同感,认为美元购买力的持续下降,造成了产品价格的上涨,这就直接损害了人民的利益,并且给他们造成一种心理上的创伤。

译文(3a)不符合汉语语篇中逻辑连贯的方式,因而意义晦涩难懂。原文中the persistent decline in the dollar's purchasing power hurts people directly because products cost more...译为汉语时,应该按照汉语的逻辑连贯习惯,对英语的逻辑连贯关系进行重构,译为“美元购买力的持续下降,造成了产品价格的上涨,这就直接损害了人民的利益……”

2.译文语篇中语段结构的调整

英汉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因而他们的审美观和语言逻辑观不尽相同,因此,具有特定功能的语篇构成形式也不尽相同。具体地说,汉语语篇通常是先把思想发散出去,再收拢回来,使得文章的段落以螺旋式发展,喜欢从空泛的信息入手,由远及近,常在结尾时点题;而英语语篇开宗明义,直点主题。一般来说,翻译的过程就是译者对跨文化交际活动进行促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译者起着主导的作用,最终提供给译文受者的是什么样的语篇,取决于译者对语篇内容及其语域的把握,以及译者根据译文受者的思维和阅读习惯,对译语语篇的建构能力。因此,译者在翻译中就应对译文语篇结构等方面进行调整,以适合译文读者的思维方式和阅读习惯。如:

原文(4)

Mrs.Clinton receives about 5,000 letters a week,according to Lawrence senior Jenny Duhlavy,who spent the fall term in D.C.as part of American University's Washington Semester Program.Working in the Office of First Lady's Scheduling Correspondence,Dunlavy and others sorted through as many as 10 invitations a day requesting Mrs.Clinton to attend everything from birthday parties to baby showers.

译文(4)

由于参加“全美大学华盛顿秋季见习计划”,劳伦斯大学四年级学生邓拉维整个学期都在华盛顿特区为第一夫人日常信函办公室工作,每天她和同事要处理100多封请柬,都是邀请克林顿夫人参加从生日宴会到婴儿洗礼等各种活动。据她透露,克林顿夫人每周大约收到共5,000封信函。

英文原文中的主题句就是Mr.Clinton receives about 5,000 letters a week...,其他信息都是作为铺垫的背景信息或具体的细节,这正是英语语篇开宗明义,直点主题的表达方式;而汉语译文则体现了汉语语篇的表达习惯,将背景信息或具体的细节放在前面,然后在结尾部分点明主要信息。如果汉语译文按照英语原文的结构顺序翻译,汉语译文恐怕就诘屈聱牙,晦涩难懂了。又如:

原文(5)

南京的旅游景点很多,东郊有中山陵、明孝陵、灵古寺;城南有夫子庙、中华门、雨花台;城西有莫愁湖、朝天宫;城东有梅园新村、总统府旧址;城北有玄武湖、鸡鸣寺,形成了南京独特的旅游观光圣地。

译文(5)

The plentiful scenic spots in Nanjing form her unique and famous tourist resorts.Situated on the eastern outskirts of the city are Dr.Sun Yat-sen's Mausoleum,Xiaoling Mausoleum of the Ming Dynasty,and the Spirit Valley;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city lie the Confucius Temple,Zhonghua City Gate,the Rain Flower Terrace (Yuhutai);in the western part Muchou Lake,and Chao Tien Temple;in the eastern part Meiyuan New Village,and Presidential Palace;in the northern part Xuanwu lake,and Jiming Temple.(袁晓宁等译)

仔细阅读汉语原文后,我们可以发现,置于结尾的“……形成了南京独特的旅游观光圣地”是主题句,这是汉语语篇的构成习惯。但在英文译文中,因根据英文的语篇构成习惯,将该主题句放在了语段的开头,起到开宗明义的作用,下面再对主题句进行一一阐释,提供背景信息。英文译文(5)的第一句就是主题句,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因而层次清楚,读上去自然流畅。

Nida奈达(1964:169)指出:“各种语篇类型的语体风格标准,在不同的语言中有很大的差别。比如在西班牙语中十分得体的语篇,按英语的标准说来却可能是不能接受的‘华而不实的散文’,而我们所欣赏的庄重、妥帖的英文语篇在西班牙语中却常被认为没有文彩、枯燥乏味;许多西班牙作家对自己的语言华丽津津乐道,而大部分英文作家则喜欢真实、准确、有力的写作风格。”作为翻译工作者,在考虑两种语言的转换之前,应首先考虑的是目的语民族深层次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审美观。译者应有用目的语写作的能力,能建构出符合译文受者思维方式及表达习惯的语篇结构,使译文受者与原文受者做出一致的反映。如:

原文(6):

尊敬的领导,各位来宾:

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精神的鼓舞下,在××会议的推动下,在××方针的指导下,在党委的亲切关怀和具体指导下,在兄弟单位的支持下,我们这个讲习班开学了。(选自居祖纯《汉英翻译强化训练》)

这是一段带有浓重的中国“官场腔”的汉语原文,这样的原文在汉译英时,如果不考虑汉英语言民族风格的差异,不考虑不同民族深层次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审美观的差异,不对译文做出相应的调整,恐怕不管什么翻译高手也很难译出不让英美受者反感的译文。为了达到交际的目的,翻译时有必要在语段结构及表达方式上对原文进行调整重构,在内容上进行压缩整合。下面根据英文的习惯表示方式,试着翻译如下:

译文(6):

Respected Leaders,

Distinguished Guests,

Ladies and Gentlemen,

I have the honor to declare the seminar open.I'd like,if I may,to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convey our gratitude to those whose support and assistance have made the seminar possible.Our particular thanks should go to ...

这段译文虽在结构和表达形式上与原文大相径庭,但在基本意义功能上却是一致的,符合英美受者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能起到交际的作用。以上的译法也可以说是翻译目的所决定的,是为了让处于特定文化中、具有特定的知识和交际需要的译文受众取得预期的交际目的。另外,这种语篇调整在实用文翻译中也常常发生,如学生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以及商务信函等。

2.译语语篇建构中的修辞问题

句子是构成英文语篇或语段的重要成分,英文的一个句子常常可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段落,因此,对英语句子进行宏观上的分析,分析它意义层次表达的方式等修辞问题,对语篇建构是非常重要的。

英文的语义层次有着较严格的形式规范。根据英语修辞学,在带有从属结构的复杂句中,语义重心要放在主句中,非语义重心应置于从属结构中。从属结构可以是一个限定分句、非限定分句或无动词分句(verbless clause),也可以是一个词组;另外已经提到的已知信息,应放到句子的前部,新的信息或强调的信息应置于尾部,即所谓的尾部焦点(End Focus)。

英语修辞中常用以上的句法形式来显示语义层次,但汉语在句法结构上没有明显的标记来表示这种语义层次,表现出“隐性”的特征。进行英汉对比研究的学者们常将英语的结构比作树干结构,将汉语的结构比作竹子结构。这就是说,英语行文充满了从属结构,有很多“枝杈”,而汉语行文充满了并立结构,这些并立结构在形式上看不出哪儿是语义重点,哪儿是非重点,如果要找出其语义重心,就要靠上下文意义进行判断,靠“意合”。英文通过主句来表示语义重心,用从属结构来表示非中心,这就是说,英语用句法结构形式来表明语义层次,而汉语常通过“意义”来体现语义层次。英汉这种语义层次的不同表现形式在汉英和英汉翻译中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尤其在汉译英中,如按照汉语的流水句译为英文,不去根据英文语义层次表达的特点进行句法结构上的功能对等转换,译文就成了中式英语,汉语原文中通过“意合”表现出的语义层次就会在英文译文中丧失,就谈不上语篇翻译中的衔接和连贯。

原文(7):

2006名城会会徽以梅红色为主调,以国画为主要表现形式,以梅花和2006年名城会的中英文名称为元素而构成。采用遒劲的国画笔触将“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的英文缩写WHCCE勾勒出南京市市花——梅花的造型。

汉语原文(7)呈竹竿结构,怎样将其化为英文的树干结构,将汉语原文中通过上下文语境隐含的凸显等语用意义以及意义层次通过英文的外在结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在结构上译出地道的英文的关键。仔细分析原文,可以看出,这段汉语的主题句为:2006名城会会徽是南京市市花梅花的造型。其他如色调、表现形式、构造方式等都属于其修饰作用的次要信息。在英文译文中,将主题句作为主语,其他的成分放在从属结构中,这样就能通过英文的外在形式结构来表示汉语原文中的意义层次和凸显等语用意义。译文如下:

The emblem of the 2006 World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ies Exposition,with plum red as its principle hue,is in the shape of a plum blossom,which,with blush strokes of Chinese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is outlined by the initials of the English name of the Exposition abbreviated to WHCCE,and its Chinese name.(袁晓宁译)

从以上汉语原文和英语译文可以看出,译者将汉语中的要旨放在了译文的主句中,其他次要成分放在了从属结构中,因此英语译文读起来表达地道,层次清晰,基本去除了翻译腔。

翻译中译语语篇的建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译者用译语写作的能力,而修辞是写作的艺术(杨霞华1984:291)。因此,就汉译英来说,掌握英语修辞是十分重要的。Hatim & Mason(1990:167)在《语篇与译者》一文中举了一个修辞的例子来阐述修辞对语篇建构的重要性。以下第一篇是在修辞上有缺陷的译文语篇,第二篇是修改后的译文语篇:

Claims on the French Insurance Association over exports to countries unable to discharge their debts,with Poland at the head,reached a record five million francs according to statistics issued on Thursday to the press by the chiefs of this Association.The state-controlled French Insurance Company for Foreign Trade has paid out this sum in compensation.The company covers 30% to 40% of French exports,70% of which are to Third World countries.

Claims on the French Insurance Association over exports to countries unable to discharge their debts,with Poland at the head,reached a record five million francs according to statistics issued on Thursday to the press by the chiefs of this Association.This sum has been paid out in compensation by the state-controlled French Company for Foreign Trade which covers 30% to 40% of French exports,70% of which are to Third World countries.

如上所述,一个句子的最强调的部分是主句的句尾,称作句尾焦点(End Focus),其次是句首;新的信息应置于句末,已知信息应置于句首;主要信息(语义中心)应放在主句中,次要信息如背景信息应放在从属结构中。以上第一篇中的斜体部分中The state-controlled French Insurance Company for Foreign Trade是新的信息,并且它后面还有修饰成分,而this sum则是旧的信息,指代上文提到的five million francs,因此,它们的位置应该对调一下,将this sum作为句子的主语。另外,The company covers 30% to 40% of French exports,70% of which are to Third World countries.是背景信息,不应作为主句单独译出,它应放在从属结构中。因此,在第二篇英文中,斜体部分中作了相应的修改。

英汉语篇翻译中的重构现象十分复杂,其根本原因在于英汉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以及不同的审美观和语言逻辑观。深入探讨在英汉互译中的语篇重构现象,对翻译研究和提高翻译质量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Hatim & Mars on.Discourse and the Translator [M].Norman Group Limited,1994:164-182

[2]Neubert & Gregory.Translation as Text [M].The Kent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92:2

[3]Nida.Towards Science of Translating.[M].Leiden:Brill.1964:169

[4]郭建中.汉英/英汉翻译:理论与方法[J].上海翻译,2006(1).

[5]李运兴.语篇翻译引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191/161-182.

[6]王东风.语篇连贯与翻译初探[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6):39.

[7]杨霞华.英文写作与修辞[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4:291.

[8]袁晓宁.外宣英译的策略及其理据[J].中国翻译,2005(1):76.

(《东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