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代词的单一化和规范化

代词的单一化和规范化

时间:2022-04-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代词的单一化和规范化关于代词,在语言学界也有不少纷争,早在20年代陈承泽先生在《国文法草创》中明确反对把代词作为独立的词类。但是,代词独立设类的观点一直占上风,论古今汉语语法著作,一般而设代词的章节。看来,对代词的认识还难以统一。第三人称代词古汉语中主要有“之、其、彼、厥”等。代词的简化倾向,是现代社会交际的需要。这种简化,也大大促进了代词的规范化。

一、代词的单一化和规范化

关于代词,在语言学界也有不少纷争,早在20年代陈承泽先生在《国文法草创》中明确反对把代词作为独立的词类。“代字一本为名字之一种。外国文之所以独立为一类而研究之者,以其有‘格’Case之变化,又有关系代字等经加等别说明者耳。今吾国既无关系代字而如‘格’之变化等形式上之特征,又为我国文之所无,似不如存其名目,而作为文字中之一细类,眉目较为清朗。代字在解剖图文时,虽亦重要,而在手法上,似又无须独立为一类也。”

不难看出,陈承泽先生明确反对把代词作为独立门类。这种观点,得到了当代语言学家张静先生的继承,他认为“大量事实都证明了代词不是独立的词类,如果不顾代词本身的特点,而是在文观上先有了代词是独立词类的成见,然后千万百计为这个词类的独立找依据。这种根据必然要带上不同的主观色彩,甚至是无中生有的,因而也是不符合实际的”(张静《论代词》)。但是,代词独立设类的观点一直占上风,论古今汉语语法著作,一般而设代词的章节。其实,我国第一部语法著作《马氏文通》就把代词独立设类,称为“代字”,下分指名、接联、询问、指示四小类。此后,语法界基本沿用了这种说法。黎钸熙《新著国语文法》叫“代名词”,下设人称、无定、复指、指示、疑问五小类。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叫“指称词”,下设自身、确定、无定、数量、单位五小类。张志公主编《汉语》初中教材叫“代词”,下设人称、指示、疑问三小类,现代汉语中基本上沿用了这种分类。

看来,对代词的认识还难以统一。代词这种语言现象,从古到今,大量存在,而且经历了由繁到简的演变过程。就人称代词而言,第一人称在甲骨文中就有“我、余、鱼、朕”等字。其中这个“鱼”后来演化为“吾”。后来又出现了“台”和“卬”。第二人称在古汉语中就有“女(汝)、尔、而、乃、戎、若”等。第三人称代词古汉语中主要有“之、其、彼、厥”等。

古汉语指示代词中有表示近指的“兹、此、是、斯、之、若”等;表示远指的有“彼、其、夫”等,表示旁指的有“他、异”,表示虚指的有“或、某”,表示无指的有“莫、无、勿”。

古汉语疑问代词中指人的有“谁、孰”,指物的有“何、胡、易、奚”,指处所的有“安、恶、焉”等。

以上这些古汉语中的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种类多、数量大、用法也繁杂。就疑问代词而言,古汉语中代人的疑问代词主要用“谁”和“孰”。这两个词在用法上并不一样。“谁”可以作主语、宾语、定语,“孰”则主要作主语,作宾语的较少,作定语的更少。“孰”前面如果有了先行词,“孰”作抉择疑问代词表示的范围,不仅代人,也可以代事物。而人称代词“吾”和“我”在上古汉语中也各有其用。“吾”一般不作宾语,只在一些否定句中作宾语。“我”主语、定语、宾语都能替换。

现代汉语中,代词大大减少了。如人称代词,在第一人称代词“台、朕、余、予、吾、我”中,只保留了“我”;第二人称代词也只保留了近古才出现的“你”;第三人称代词中产生出了“他、她”等。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也只用“谁、何、此”,以及“这、那”等少数几个了。数量大大减少了。代词的简化倾向,是现代社会交际的需要。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对其符号系统有经济化的要求,只要能满足交际需要,就要淘汰复杂多余的符号。这种简化,也大大促进了代词的规范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