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远山天籁之音

远山天籁之音

时间:2022-04-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7.远山天籁之音东巴经都是以奇数写成的诗体文学,而这些作品又都是用特定的曲调诵唱而成,因此音乐是东巴艺术的有声部分。这种宗教音乐与山歌野调的交融是与东巴自幼受民间音乐熏陶,本身亦多是出色的民歌手这一点分不开的。东巴教仪式与纳西族民俗活动的密切关系,东巴既是宗教祭司又是民间歌手等特点,决定了东巴音乐与民间音乐水乳交融的关系。

7.远山天籁之音

东巴经都是以奇数写成的诗体文学,而这些作品又都是用特定的曲调诵唱而成,因此音乐是东巴艺术的有声部分。东巴音乐分为声乐和器乐两部分。东巴声乐指东巴诵经时的吟唱念咏。东巴教的仪式多达七八十种,每种仪式都有特定的吟诵曲调,每种大的仪式都有主要唱腔。每种大的仪式根据其内容有相应的风格,如祭天是歌颂先祖的伟业丰功和英雄精神,因此吟诵调比较深沉庄重;而祭风仪式主要超度殉情者之灵,叙述殉情者的悲情故事,雪山爱情灵界的美丽超凡,因此吟唱调有苍凉、悲婉、瑰丽而浪漫的突出特征;而在吟咏反映古代战争等的诗篇时,咏诵曲调则有如山涧急流般起伏跌宕,如雪原厉风的激越昂扬。东巴教仪式的咏诵过程即个人或集体的唱诵表演,不同的仪式有不同的诵经调,有的区别较大,有的比较接近。同一仪式中,唱法又以程序和经书内容的不同而有变化,而且,不同地区的吟唱各有自己基于民间音乐传统的特点风格。东巴唱曲约有三十种。

东巴的咏唱调以纳西族民间的传统曲调为基础,保留了纳西族古代民歌曲调的一些风格特点。照东巴们的说法,这些诵经调就是古代传下来的山歌。这种宗教音乐与山歌野调的交融是与东巴自幼受民间音乐熏陶,本身亦多是出色的民歌手这一点分不开的。就因为东巴生活在民间,对民间艺术相当娴熟,因此在民间歌舞的海洋中亦如鱼得水,悠游自如。在丧葬仪式上,东巴跳完《磋模》所载的东巴舞之后,还常常是大型纳西踏歌“哦仁仁”或“热美蹉”等的领舞领唱者。在民间各种节庆对歌场合,能与其他民间歌手对唱如流,而且由于东巴精通传统文化的各种典故逸闻、古谱古调,因此往往比民间歌手更胜一筹,因此纳西民间有“对歌调赢不了东巴”的谚语。东巴教仪式与纳西族民俗活动的密切关系,东巴既是宗教祭司又是民间歌手等特点,决定了东巴音乐与民间音乐水乳交融的关系。

东巴咏唱经典的曲调声气旺盛,音波悠长,声音嘹亮高亢,起伏迭宕,有沉洪深远的苍劲风格,听其咏唱宛如听人长声吟啸于空阔高远的朗月星空之下,高原林莽深谷之中。这种音波长、声气旺、音量大,长声吟啸的音乐风格与纳西族生产生活的地理环境有一定关系。纳西族曾活动于宽阔的草原和林莽山峦、高山深谷,兼有游牧和山地农耕狩猎的生活方式,人们喜欢在高远辽阔的草场和山峦起伏的山野放声长歌,让声音传得很远很远,以便于呼唤同伴、畜群等。如今在纳西族地区的山野林莽听牧人和猎手歌唱,发声悠长洪亮,山鸣谷应。东巴象形文的“唱”字画一人张口放声长歌,一根波浪状的长线从口中延伸而出,表示歌声起伏有波,而且声音悠长。东巴经作品中常提到主人公在山野引吭高歌,山鸣谷应,回声不绝。东巴经和民间故事、歌谣中,常常提到歌声、呼喊声引起的“阿本露”即“回声”,并将它视为一种有神秘色彩的自然现象。东巴音调的上述特点反映了纳西族民间传统音乐气旺波长、长声歌吟的风格。

东巴沉洪深远的乐调配上所咏唱的诗体神话、史诗、传说的古老、神奇和美丽,显现出纳西先民虔诚神圣的原始信仰情感和人在大自然和社会的漫漫生涯中玄思遐想的心理轨迹和悲欢离合。听东巴咏唱,时而使人神凝意静,悠悠思古,时而使人情绪激越,心驰神飞。有的悲剧长诗,诸如著名的《鲁般鲁饶》,东巴咏唱时,忽而深沉凝重,忽而清越昂扬,把长诗的悲婉哀怨之情、浓烈的浪漫色彩表现得淋漓尽致。鲁甸乡老东巴和开祥是吟唱殉情长诗《鲁般鲁饶》的高手,他的歌吟有一种独特的苍凉深邃的风格,深沉凝重而又清越昂扬,把长诗的悲婉哀怨之情、浓烈的浪漫色彩表现得淋漓尽致。笔者多次在丽江听他吟唱此长歌,每次都被这种沉洪苍凉中透着一缕缕人生凄苦无常意味的调子所震撼,它所咏唱出的殉情男女主人公的悲剧故事具有一种深入神髓的悲剧感染力。

东巴乐器分打击、弹鸣和吹奏乐器。其中,打击乐器有大鼓“丹古”、手摇鼓“丹把辽”、板铃“展来”、铃“局汝”、锣“尔罗”;弹鸣乐器有口弦“扩阔”,但后因口弦多为殉情男女互诉衷情所用,并成为殉情的一种音乐媒介,引起东巴的忌禁,因而在祭殉情者等仪式上只挂不弹;吹奏乐器有笛(据杨德鋆先生调查,过去还有过鼻箫)、葫芦笙、白海螺“都盘富仁母科”、牦牛号角“板科”等。在近代,葫芦笙多用于群众歌舞而不用于东巴教仪式。弦鸣类乐器有琵琶、筝等,如今这两种乐器只见于民间而已不用于东巴教仪式,但东巴画中则所绘很多。在东巴古画《神路图》上还绘有一些未见于东巴经象形文的乐器,如气鸣类管乐:铓筒、长号、喇叭、唢呐等,演奏者身着纳西族古装,列队吹奏,为亡灵送行,看去似小型乐队。由此可知古代东巴乐器种类可能很多。这些铓筒、喇叭、唢呐等乐器在唐宋时期的西藏寺院壁画中也有存在。海螺和鼓也是唐代吐蕃乐器。西藏扎达古格王朝遗址红庙壁画有一似东巴手摇鼓的有柄手鼓(9);本教祭司所用的手鼓也与东巴的手鼓十分相似,而且两教都有教祖和神明祭司可以骑这手鼓飞行空中的传说。

东巴教的有些乐器也保留了古羌人乐器的风格特征,如象形文“笛子”一字,多画三孔,这是上古时羌笛的特征。近代东巴举行仪式时,一般只使用板铃、手鼓、大鼓、锣、海螺、牛角号等,节奏单一,谱点简单,旋律性不强。与东巴经和东巴古画所体现的名目繁多的乐器类别相比,可能乐器的简单化是东巴教逐渐衰落的结果。

东巴音乐为古老的原始宗教音乐,它既有浓郁的人间味和人情味,大自然和人、神化的自然力和神化的人是它的咏唱对象;同时,那渺远不可解的长天大地、大千世界、神怪精灵等也是它的咏唱内容,其宛如发自大山深处的天籁之声的特点,一直保留至今。

【注释】

(1)汪宁生:《纳西族源于羌人之新证》,载《思想战线》,1981年第5期。

(2)参看杨福泉:《生死绎影·魂路》,深圳海天出版社1999年版。

(3)杨福泉:《丽江县第一件东巴石雕文物的发现和考察记》,《云南文物》,1989年第26期。

(4)胡克:《纳西族跳神舞蹈考察简记》,载丽江东巴文化研究所编《东巴文化研究资料汇编》(之一),1985年5月。

(5)参看吴宝兰:《历史的行履》,载《丽江志苑·东巴文化资料专辑》,1989年第6期。

(6)参看吴宝兰:《历史的行履》,载《丽江志苑·东巴文化资料专辑》,1989年第6期。

(7)吴宝兰:《历史的行履》,载《丽江志苑·东巴文化资料专辑》,1989年第6期。

(8)参看宣科:《对〈热美蹉的来历经〉的讨论》,载《丽江志苑·东巴文化资料专辑》,1989年第6期。

(9)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阿里地区古格王国调查记》,《文物》,1981年第1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