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注重英汉句子结构差异,适时调整

注重英汉句子结构差异,适时调整

时间:2022-04-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5.3.2 注重英汉句子结构差异,适时调整由于不可避免的语言文化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在新闻报道中,所采用的句式结构、连贯和衔接等手段也各具特色。英语句子结构多采用形合法,而汉语句子结构多采用意合法。与此不同的是,以意合为特征的汉语句子结构就简单得多,词语或者分句之间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不用或者少用关联词,句子显得简洁干练。

5.3.2 注重英汉句子结构差异,适时调整

由于不可避免的语言文化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在新闻报道中,所采用的句式结构、连贯和衔接等手段也各具特色。英语句子结构多采用形合法,而汉语句子结构多采用意合法。形合法句式主要通过关联词把句中的各种关系(包括因果、条件等)表达出来。所以英语句式关系分明、结构严谨。与此不同的是,以意合为特征的汉语句子结构就简单得多,词语或者分句之间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不用或者少用关联词,句子显得简洁干练。从篇章衔接的角度来看,英语忌重复,所以指称、替代、省略等衔接手段用得多;汉语不怕重复,所以指称、替代、省略等手段用得少。例如原句为:

(1)Factories known to produce components for missiles and submarines are being camouflaged,as are missile launching and test sites throughout the USSR(Reader’s Digest,Dec,1977)。

而译句为:人们所知道的生产导弹部件和潜艇部件的工厂,都进行了伪装。苏联全国各地的导弹发射和实验基地,也都进行了伪装。

原句用 as 来取代分句的一部分,而译句则重复了该部分。原、译文体现了两种语言不同的衔接方式。

对于两种语言转换时涉及的语言特点的问题,功能翻译主义的观点是,翻译是一个“从全局到局部”的过程(a top-down process)(Nord,1997a:67-68)。也就是说,翻译时要从宏观处着眼,微观处着手,首先把握整体信息,在保持原意的前提下,适当调整原有的句式结构,甚至篇章结构,以符合目的语的思维习惯和行文习惯。例如:

(2)In the old days,Beijing was hot on rhetoric but cool toward everything else.(Newsweek,Dec.15,2004)

如果把该句按照原文的系表结构进行翻译,则会产生这样的译文:

在过去的日子里,北京在言辞上是热的,而对其他一切事情却是冷的。

这样的翻译,在句子结构上尽量保持了原文的形式,但是,正因为这种对原文语言形式“亦步亦趋”的译法,却使汉语听起来不但拗口,更加损害了原文信息的传达。相反,如果对原文的形式加以改变,基于目的语的语言特色进行翻译,效果就会不同。如果译为:“过去,北京总是言辞激烈却对其他事情并不热心。”则不失为地道的汉语表达。可见,为了实现译文的交际功能,必要的时候需要打破原文的形式而重新组合。关于这一点,许多翻译家也都达成共识。英国翻译理论家巴斯奈特(Bassnett)着眼于文章的中心、意义及原语的功能,允许用新的、完全不同的目的语大量替换原文,包括原文的语言特点。她认为,只要译者认为有必要,为了满足读者的需要,译者可以进行必要的添加,包括词、句子、甚至段落的添加(廖七一,2000:365)。巴斯奈特的观点可能不适用于所有的文体,但是对于新闻翻译而言,无疑是值得借鉴的。Juri Lotman (1978)提出,离开了文化语境,语言无法生存,离开了母语的语言结构,文化无法生存。简言之,“要保留内容,形式当然得改变”。诚然,如果语言结构无法得以“本地化”,相应的语言和文化何以生存? 为了达到准确传输原文信息的目的,译者不应该斤斤计较原语语言的表面形式,而要在准确传递原文的基础之上,适时改变其语言形式,以目的语的独特结构进行翻译。使原新闻更加符合目的语新闻的报道和撰写方式,从而最大量地取得该新闻在两种语言中功能对等。需要强调的是,调整原语结构并不会带来歧义,只会更好地保留原文信息,而且可以避免翻译腔,使译文真正达到“文通字顺”的效果。本文就英语新闻报道中大量使用的“说”一词和被动语态为例,说明原文结构的“非改不可”。试看以下几句新闻话语:

(3)The boy,who was crying as if his heart would break,said,when I spoke to him,he was very hungry,because he had had no food for two days.

(4)“The Chinese market is a bottomless pit,”said the visiting Nike CEO here in Shanghai.

(5)Chinese authorities have issued arrest warrants for three Japanese accused of organizing the sex party,the government’s Xinhua News Agency said on its Web site Wednesday.

(6)“The terrorist attack on New York and Washington” the spokesman said,“is an act of war against all the people of America.”

在很多英文新闻报道中,读者会碰到“说”这个词,因为这个词比较中立,没有什么感情色彩,用在新闻报道上显得客观。以上四则新闻话语都包含与“说”有关的字句,但是不难看出,“说”的位置灵活多样,有的置于句首,有的置于句中,有的则置于句尾。这也是该词在英语行文中运用灵活的特点。但是在进行上述新闻话语翻译时,说话人以及“说”的位置,却应根据行文的要求予以适当变换。一般来说,汉语的习惯是把说话人放在句首,而“说”紧随其后,所以以上几则新闻话语可以做如下翻译:

(3)那个男孩哭得似乎心都碎了,当我问他时,他说他已有两天没吃东西了,实在是饿极了。

(4)正在上海访问的耐克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说:“上海的市场无限巨大”。

(5)新华新闻社周三在其网站上发布消息说,中国政府已经对被控组织卖淫罪的 3 名日本人发出通缉令

(6)这位发言人说:“对纽约和华盛顿的恐怖袭击是针对全体美国人民的战争行为。”

频繁使用被动句式也是新闻英语的一种常见方式。这也是由新闻作为信息类文体的特色所决定的。“信息类文体比想象性文体使用被动语态更加普遍,尤其在科技性文章和新闻报道中的客观叙述方面”(Quirk,1968:807)。一般来说,英语新闻报道口气客观、间接,有时不便或者不宜言明施事者,所以使用被动语态的场合自然也很多。汉语新闻报道尽管也同样具有客观、真实的特点,但是,基于汉语语言的习惯,在句中充当主语的一般都是主动发出动作或者生命的物体,虽然也有被动结构,但是使用范围非常狭窄。所以,除了一些地方可以保留被动结构之外,英译汉时可以通过语序的调整把原文中的被动句译为汉语的主动句;而汉译英时也要充分考虑到两种语言的差异,对原文的语态进行适当变通,从而使译文取得和原文相同的功能,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以下面两则新闻为例:

(7)Premier Wen Jiabao told State Council members that more needed to be done to prevent a relapse of the SARS situation and work on the emergency mechanism must be accelerated.

译文:温家宝总理告诉国务委员们,应该继续努力以防非典形势出现反复,建立应急机制的工作也务必加速。

(8)获准短期在香港居住,仍在等待其居留权申请结果的儿童,不能在港上学。

译文:The children who have been granted temporary stay in Hong Kong are not allowed to go to school while waiting for the results of their petition to remain there.

英语新闻句子构造非常复杂,句式多变、灵活多样,有时一句话即可交代该新闻的所有种种,所以,一个句子中包含有几个从句和名词化结构的句式随处可见,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上述若干例句只是窥斑见豹,抛砖引玉,笔者借此来表现英语新闻报道句式使用的特点。掌握了英语新闻的这种句式特点,就可以在英汉互译的过程中,适当地打破原有的结构形式,充分发挥两种语言的优势,使句子前呼后应,连贯通畅,达到“文通字顺”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