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英汉思维差异在语言上的反射

英汉思维差异在语言上的反射

时间:2022-03-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英汉思维差异在语言上的反射一、概述思维方式、思维特征和思维风格是语言生成的哲学机制。思维与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思维上的差异,反映着操某一种语言的民族群体千百年来形成的语言心理倾向。英汉思维差异及其在语言上的表现形式主要如下。量词也是汉语形象化的体现。

第一节 英汉思维差异在语言上的反射

一、概述

思维方式、思维特征和思维风格是语言生成的哲学机制。语言实际上是紧紧地附着在思维这个有无限纵深的基础上的结构体。因此,学习另一种语言的过程,不仅是一种语言的活动,而且是一种思维活动。思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反映客观世界的过程。人们在思维时,之所以能反映事物的本质,解决问题,是由于思维对进入大脑的各种信息进行了深入加工。它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活动,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构成思维模式和进行思维活动的材料有两种:一种是实物材料,另一种是符号材料。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是人类所特有的、用任意创造出来的符号系统来表达感情和愿望、交流思想的方法。简言之,它是人们思维和认识的组织者。作为构成思维模式的材料符号中的一部分,语言通过音、形、义的组合,系统地储存于人脑的皮层细胞内,参与思维活动。

思维与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思维离不开作为材料的语言;另一方面,思维还支配着语言。倘若没有语言,思维则无以定其形,无以约其式,无以证其实。反之,若没有思维,语言也就不具备其多功能性和丰富性。思维作用于语言,语言也作用于思维。思维的发展推动着语言的发展,而语言的发展同时也推动着思维的发展。

二、英汉思维差异在语言上的反映

中国人与西方人由于地理、历史、文化、人文的不同,思维方式也就不同。思维上的差异,反映着操某一种语言的民族群体千百年来形成的语言心理倾向。因此,每一种语言都体现着操该语言民族的思维特征。英汉思维差异及其在语言上的表现形式主要如下。

1.英美人偏好抽象思维,中国人偏好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abstract)或逻辑思维(logic)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这种思维需要遵循逻辑规律,所以又称逻辑思维。形象思维(imagination)指人在头脑中对记忆表象进行分析综合、加工改造,从而形成新的表象的心理过程,它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即通常的想象。所谓表象是指在物体并没有呈现的情况下,头脑中所出现的该物体的现象。因此,西方人擅长于用抽象概念表达具体的事物,比较重视抽象思维能力的运用,往往通过对事物感性认识分析,达到对事物的理性认识,通过抽象看事物的本质,所以语言表达比较抽象。中国人习惯于运用形象方法表达抽象的概念,不太重视纯粹意义的抽象思维,注重直观经验,以感觉、知觉、表象为依据,所以汉语表达比较具体,常常以实的形式表达虚的概念,以具体的形象表达抽象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英语说明性词语多,汉语形象性词语多

绝大部分英语词语具有说明性和功能性,极少具备形象性,而许多汉语的字具有象形性、直观性和情景性。比如:cry(哭,双目下滴泪),rain(雨,四点表示雨滴),overall skirt(连衣裙,直观性很强),paper clip(回形针,形象性很强)。

汉语中有丰富的量词。量词也是汉语形象化的体现。世间万物,千姿百态,形状各异,但形形色色的量词使得汉语形象生动,准确鲜明,可对事物一一进行描述,而英语只突出被描述的客体和数量。譬如:一朵花(a flower),一面镜子(a mirror),一匹马(a horse),一盏灯(a lamp),一堵墙(a wall)等。

2)英语抽象名词多,汉语具体名词多

英语往往使用通过虚化手段构成的大量的含义概括、指称笼统、覆盖面广的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汉语名词多指具体的东西,并且是五官可以感受到的。汉语常使用范畴词来表示行为、现象、属性等概念所属的范畴,使抽象概念具体化。如,例①中的modesty是modest加后缀-y虚化而成的抽象名词,用来表达“being bashful”这一抽象意义。汉语为表达相同的意义,要在“羞耻”后加上范畴词“感”,从而使“羞耻”这一概念具体化。

①I'd like to tell you about my success but modesty forbids.

我想告诉你有关成功的一切情况,但羞怯感使我却步。

3)英语多用名词、介词,汉语多用动词

英语用大量的行为抽象名词使语言表达抽象,内容虚泛;汉语动词无形态变化,使用方便,因此汉语多使用动词。汉语重动态描写,将汉语中的动词转换成英语中的行为抽象名词和介词,可起到以动代静,以实代虚的作用。如例②,汉语中用动词替换英语中的介词,表达比英语具体,并给人一种动态的联想。

②“Coming!”Away she skimmed over the lawn,up the path,up the steps,across the veranda,and into the porch.

“来啦!”她转身蹦着跳着地跑了,越过草地,跑上小径,跨

上台阶,穿过凉台,进了门廊。

上述论证表明,英语表达抽象,往往给人一种“虚”“泛”“暗”“曲”“隐”的感觉,汉语表达具体,给人一种“实”“明”“直”“显”“形象”的感觉。

2.英美人偏好分析思维,中国人偏好综合思维

分析思维是指在思想上将一个完整的对象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或者将它的各种属性、方面、联系等区分开来。综合思维则指在思想上将对象的各个部分联合为整体,将它的各种属性、方面、联系等结合起来。由于英美人偏好分析,导致了思维上部分优先的思维操作特点,而中国人偏好综合,导致了思维整体的优先。其差异反映到语言表达层面上,具体表现为英美人谈问题常从具体问题开始,而中国人谈问题常从宏观、全局的问题上讲开去。反映现实要素的顺序是:英语语序表达是“个体→整体”,汉语是“整体→个体”。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英汉时间、空间、姓名表达方式不同

在时间概念上表达。英美人的顺序是分→时→日→月→年,中国人恰恰相反,是年→月→日→时→分→秒。在空间概念上,英美人的顺序是街道→市→省→国家,中国人是国家→省→市→街道。在姓名表达上,西方人是名加姓,中国人是姓加名。

2)英汉句子重心不同

西方人习惯于开门见山,先说明重点,表明态度和观点,然后再叙述事物的原因。因此,英美人习惯将要点放在句首说出,然后再把各种标志一一补进。而中国人习惯从侧面说出,阐述外围的环境,最后点出话语的信息中心。通常表现为先摆明事情的来龙去脉,把事情或情况说清楚,最后再表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给一个简单的表态或评论。在新旧信息表达上,英美人总是把新信息先表达出来,把已知信息放在句尾;而中国人往往是先表达已知信息,最后才点明新信息,遵循“先旧后新,先轻后重”的原则。因此,英语句式结构多为前重心,头短尾长;而汉语句式结构多为后重心,头大尾小。例如:

③May I propose a toast to the health of Mr.President and his wife,to the development and trade,to the friendship between our two peoples!

请允许我提议,为总统先生和夫人的健康,为我们的经济贸易的发展,为我们两国人民的友谊干杯。

3)定语排列顺序不同

多个单词作定语修饰一个名词时,英语是由小范围到大范围,由次要到主要。意思越具体,物质性越强就越靠近名词,表示大小、高低、形状和一些泛指性的形容词往往远离名词,而汉语正好相反,譬如:a little golden-haired girl(一个金发小姑娘),a small round wooden table(一张木制小圆桌)。

英语用短语(包括分词、介词、形容词短语等)或分句作定语时,通常放在被修饰的词之后,而汉语大多要前置。如例④,英语先说明他不是那种人,然后再用不定式短语进行修饰,表明他具体是怎样的一个人,汉语正好相反,先说次要的,再说主要的。

④He is not a man to bow before difficulties.

他不是那种在困难面前低头的人。

4)状语语序不同

英语中有多个状语出现时,通常是方式状语+地点状语+时间状语,而汉语则是时间状语+地点状语+方式状语。

⑤They discussed the plan animatedly in the classroom yesterday afternoon.

他们昨天在教室里热烈地讨论这个计划。

以上分析可看出,西方人总是抓住事物主要的本质属性,舍弃事物次要的、非本质属性,而中国人凭借思维把事物的各个属性结合起来,得到一个完整的认识,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忽视事物的个性和偶然性。

3.英美人重直线思维,中国人重曲线思维

西方人的思维模式是直线型的,通常按照逻辑直线推理的方式进行思维;而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是螺旋型的,习惯一种跳动、迂回、环绕式的思维方式。思维模式决定了语篇模式。因此,英语段落是典型的线性结构,而汉语段落是典型的螺旋型结构。

英语段落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它一般是按照一条直线进行展开。英语段落往往先陈述段落的中心思想,而后分点说明。分点说明的目的是对主题的展开,并为在以后的段落中加其他意思做好准备。段落中的意思以有秩序的顺序清晰地互相联系。在展开中心意思的过程中,段落中的每一个句子应该顺其自然地从每一个前面的句子中产生出来。这样的段落具有一种运动的感觉,即:流动感觉,一种在原先所说内容的基础上向深入和高峰的方向发展的感觉,同时英语段落发展呈直线型也是英语段落连贯性的一种特殊类型。

汉语段落呈螺旋型结构,行文是曲线运动。它以反复而又发展的螺旋型形式对一种意思加以展开,在一个汉语段落中间所作出的结论,往往又被进一步展开或者成了一个新的次主题的基础。英语族读者对这种类型段落感到迷惑不解,他们会认为,这种段落条理欠妥,不合逻辑,因为这种段落不同于他们所习惯的那种模式的约束规律,即:一个次主题一旦被论述完毕就不应该再回过来重复讨论。中国人则认为文以曲为贵,曲径通幽,文如看山喜不平。金圣叹说:“文章之妙,无过曲折。”曲折多了,才能把矛盾的各个方面展示出来,分析全面,说理透彻。

4.英民族重形式逻辑,汉民族重辩证思维

西方人理性思维发达,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与科学性,因此非常重视形式逻辑。汉民族直觉思维发达,具有较强的情感性和直观性,因而,更加重视辩证思维。这种思维差异在语言上表现为英语重形合(hypo-taxis),即注重运用各种有形的连接手段达到语言形式的完整,其表现形式严密地受逻辑形式支配,概念所指清晰,组织严谨,层次井然衔接,句法功能呈外现形式。汉语重意合(parataxis),即语言表现形式由意念引导,根据主观直觉,从逻辑及上下文中“悟”出关系来,句法功能呈隐含形式。具体表现如下:

1)句子结构差异

英语句子结构紧凑严密,汉语句子结构松散。英语句子主谓机制突出,只用一个限定动词抓住句子的主要意思,其他意思由非限定动词、抽象名词、介词和分句表达。借助各种特有的连接词贯通逻辑关系,进行空间搭架,将句子成分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串葡萄似的句子。因此,英语句子在结构上可以前挂后联,关系分明,结构严谨,词义明确,词序比较灵活。汉语句子在表达复杂的思想时,往往按时间顺序,逻辑顺序,逐步交代,层层铺开,其结构像一根根竹子一样,一节一节地接下去。例如:

⑥Aristotle could have avoided the mistake of thinking that women have fewer teeth than men,by the simple device of asking Mrs.Aristotle to keep her mouth open while he counted.

亚里士多德认为,女人的牙齿比男人要少;本来无需费事,只要请亚里士多德夫人张开嘴,让他数一数,他是可以不犯这个错误的。

英语句子连词用得多,汉语连词可用可不用。英语要求结构上的完整,因而短语与短语之间,分句与分句之间多采用连接标记。汉语复合句的句子一般都按时间顺序和逻辑关系排列,词序固定(主要靠语序表示逻辑关系),关系明确,所以句与句之间很少采用连接标记。试比较:

⑦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Where'd I be when I sober up,too soon?It will be willow bands;dawn breeze or waning moon.

2)时间观念表达差异

英语通过动词形态变化来表达“时与体”,汉语动词本身无词形变化或时间观念,主要用词汇手段或句法手段来表示“时与体”的变化,如用“了、着、过、已经、就要、现在、将来”等。汉语有时不用特殊的时间词,而用整个句子的叙述、论说、判断等表示时间,即用句法手段。如,例⑧中虽然没有任何表示时间的词,但通过判断可看出,说话是对自己的特征进行表述,表达的是现在的情况。

⑧哼!你别看我耳聋——可我的心并不聋啊!

(郭澄清《大刀记》)

Humph!My ears are deaf,but my mind is not.

3)语篇衔接差异

英语强调篇章结构的严谨,语篇的粘着性(cohesion)与连贯性(coherence)。语篇衔接以修辞功能为主,其思维的连贯性主要由逻辑、时间和空间三种顺序来决定。英语的谋篇布局主要是以一个核心结构为中心,其他组成成分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这个核心结构,以形统神,丰满的形态变化制约句子的格局,规定句界,组合程式严谨规范,形成核心结构控制各种关系的层次结构。具体说来,语篇衔接主要靠形联,使用有形的多种多样的连接手段(过渡性标记与符号),即语篇纽带(textual connectors):a.逻辑纽带(logical connectors),如过渡性词语、逻辑性词语的连接等;b.语法纽带(grammatical connectors),如照应、替代、省略、时与体、平行结构等;c.词汇纽带(lexical connectors),如关键词的重复、搭配使用同义词、近义词和反义词等。

汉语强调语篇的整体结构,讲究起承转合的完备性,注重对称平衡。由于中国人喜欢观物取象,得意忘“象”;喜欢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让读者通过显性表达的“象”去意会,领悟其含义,语篇衔接主要靠意联,以意念为主,以意驭形,其思维的连贯、意义上的自然衔接要靠词、句、辞格的蝉联、接榫并可以从语段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层次关联所窥见。其中包括:a.横式结构层,即各个语义层次地位平等,互不从属,是并列的平行关系;b.纵式结构层次,即各层次则是一层紧接一层的联结关系;c.总—分—总关系,即先总说,后分说,又总说。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英汉思维差异对语言的影响无所不在,思维的差异对英语的学习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充分重视语言的思维因素,注重不同民族的思维之间的共性与个性,在写作、翻译、阅读过程中转换思维方式,以避免“英味译文”或Chinglish。尤其在翻译过程中,要调动各种技巧,选用得体的方法尽最大可能地缩小这些差异,最大限度地再现原文的思想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