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论文的科研方法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论文的科研方法

时间:2022-03-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节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论文的科研方法一、借助西方文论原型对文本进行分析重视形式分析是20世纪西方文论的一大特点,新批评理论持文本自足论,用细读法分析文本中细胞级因素;神话——原型批评关注文学模式;结构主义以二元对立的结构序列分析著称。

第三节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论文的科研方法

一、借助西方文论原型对文本进行分析

重视形式分析是20世纪西方文论的一大特点,新批评理论持文本自足论,用细读法分析文本中细胞级因素;神话——原型批评关注文学模式;结构主义以二元对立的结构序列分析著称。这些曾流行一时的文学批评理论都明显具有形式分析倾向。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出现西方文论热之前,国内学术界都惯于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分析而轻视形式与结构的重要性,因此,当一批年轻的学者借用西方形式分析原理解读外国文学作品时,就令人耳目一新。

二、以西方文论阐释东方文本(阐发法)

以比较文学、新批评、结构主义、符号学等西方文学理论方法,来解读东方文学作品,也颇有启迪性。这种新方法的运用能够启迪人们在阅读、分析、欣赏东方文学文本时不拘一格地启用新思路。当然,在以不同文化语言系统的文论和美学思想对不同文化语言系统的文本进行阐释时应特别审慎,应努力做到合理化运作,有理有据,自圆其说,不宜生搬硬套,削足适履,导致方抐圆凿之弊,理想的阐发研究应是双向互阐对话的模式。

三、注意以东方话语研究东方

在科学研究和专业论文撰写中,不仅要有异质文学、美学、文论比较和跨文化探索的意识,注意将西方文论与文学批评实践结合起来,而且还必须注意运用东方各文化圈、各国别、民族文学中本土性的批评理论话语来研究东方问题。譬如,在论析印度两大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的思想内涵时,不理解印度特有的“达磨”(正法)观念,忽视印度古典诗学中极为重要的味论,尤其是八味中英勇味、悲悯味、艳情味等术语的意蕴,往往容易沦为浮泛之论,读后有隔靴搔痒之感。在世界诗学中,源远流长的印度诗学有三千年的发展史,它与西方诗学、中国诗学一道构成三大成熟的诗学体系。印度古典诗学将文艺的感情因素分为多种类型的(情)味:八味,即艳情味、滑稽味、悲悯味、暴戾味、英勇味、恐怖味、厌恶味和奇异味相应的有八“常情”(基本感情):爱、笑、悲、怒、勇、惧、厌和惊。此外还有三十三种“不定情”(常情所衍化和变异出来的各种感情),如忧郁、妒忌、沮丧、满意、羞愧、佯装、激动、焦灼、凶猛、疯狂、惧性等等。这些情味在《罗摩衍那》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倘若对印度古典文论话语和印度民族世代积淀下来的审美心理维度缺乏了解,则很容易以中国式的分析模式来考虑问题,其结果必然会造成重大缺憾。所以,从专业论文撰写的角度而言,在结合现有的科研成果和占有丰富的资料的基础上,经过独立思考,对论题加以新的阐述,不失为一种科研的方法或思路,而注重用东方的话语研究东方,则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基本要求。

四、比较文学影响研究法

比较文学作为学科而言,法国学派所主张的“影响研究”是其早期的主流模式,法国学派的理论纲领和奠基作是梵·第根的《比较文学论》,主张研究不同的文学事实上存在的影响关系,影响与被影响的经过路线上有三个要素:放送者(流传学或誉舆学)——传递者(媒介学,重要分支“翻译学”)——接受者(源流学或渊源学)。尽管1958年美国学派在北卡莱罗纳教堂山崛起,主张在文学关系研究问题上不必存在事实上的影响关系也可以进行比较研究的“平行研究”法已为更多的人接受,但从学术上的严谨、规范和富于实证力量而言,法国学派的影响研究仍有其显著的特色,而且往往在外语和学识上对研究者有很高的要求。中国老一辈资深学者,如季羡林、范存忠、杨周翰等在影响研究方面作出了不少堪为典范的研究成果。如范存忠先生比较文学方面的论著《〈赵氏孤儿〉杂剧在启蒙时期的英国》、《中国园林和18世纪英国的艺术风尚》、《〈好逑传〉英译本评论》、《中国的思想文物与哥尔斯密的“世界公民”》等都显示出深厚的学术功底,深得影响研究的要旨。

五、比较文学的平行研究法

平行研究和影响研究构成“比较文学的两大支柱”。平行研究的理论依据是文学作为人类精神现象的精华,存在着“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状况,因此文学现象之间不必存在事实上的影响关系也可以进行比较研究,可以不受拘囿地探讨其异同及其深层原因和意蕴,或可得出有益的、规律性的结论,从而更深刻地了解文学的本质和对人类的意义,其范畴主要包括主题学、文类学、比较诗学等。事实上随着比较文学的逻辑发展,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的壁垒已被打破,两者结合往往相得益彰。例如现在已成为研究热点的形象学,把“独角兽与龙”这样的中西异国形象问题提上议程,单纯用一种方法已不可能得到完满的研究结果。以主题学研究为例,主题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题材、母题、人物典型、情境、意象、套语等。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出现过“灰阑记”的题材类型,如《圣经·旧约·列王纪》载所罗门智慧断案的故事:两妓女共争一儿,所罗门王令将此儿劈为两半分给二人,生母出于母爱本能放弃了要孩子的权利,反而得回了孩子,类似的故事在伊斯兰教《古兰经》、佛教《贤愚经》、元杂剧《包待制智赚灰阑记》和德国表现主义剧作家布莱希特《高加索灰阑记》中出现。“灰阑”即判官所划的圆圈,让两女人争相将孩子拽出圈外,生母不忍用力,从而暴露出假母的真面目。主题学的题材究着重于同一题材在不同文学作品里反复出现,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都可以在主题学研究中一显身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