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南政法大学辩论队队员

西南政法大学辩论队队员

时间:2022-03-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南政法大学辩论队队员 李 嘉接到写稿的通知后,我不禁想起了发表在《激扬才智》一书中的一篇文章,题为《关于辩论赛的辩论》,是我校参加过第八届名校辩论赛的一位师兄针对媒体对辩论的看法发表的几点见解,读来颇有共鸣之感。在这里,我并不是否认辩论中学理的重要性,但也只有拥有良好的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理内容才能在辩论场上焕发应有的光彩。

西南政法大学辩论队队员 李 嘉

接到写稿的通知后,我不禁想起了发表在《激扬才智》一书中的一篇文章,题为《关于辩论赛的辩论》,是我校参加过第八届名校辩论赛的一位师兄针对媒体对辩论的看法发表的几点见解,读来颇有共鸣之感。于是,刚参加过第十届名校辩论赛的我也想借题发挥,结合自身以往参加辩论赛的感受,续它一续,以下便是在下的几点薄见。

一、关于“儒辩”

近年来对于“儒辩”的提倡有增无减,似乎它已成了辩论风格的一种巅峰状态、标准格式,是广大辩手们所必须孜孜以求的境界。而若要对众人印象中的“儒”作一番解读,大抵就是指一种温文内敛、谦虚礼让,决不咄咄逼人的风度。我认为这种对“儒辩”的过分推崇有失偏颇。追本溯源,辩,《新华字典》将其解释为说明是非或真理、争论。我不是迷信字典的解释,但不容否认,“争”是人们心目中对“辩”这个字最为直接的印象。于是“辩论”就应该更贴近于“争论”而不是“讨论”,辩论的一切魅力也就是在这种“争论”中体现出来的,辩论赛中赛的也是“争”的水平。然而温文内敛、谦虚礼让的“儒”却容易使“争”的色彩被淡化,也就意味着辩论赛的竞技性下降,从而导致观赏性随之受到影响。既然如此,我们又为什么要一味地用一种容易使“辩”偏离本来面目的风格去要求辩手呢?任何事情过犹不及,在辩论赛显得过分唇枪舌剑、语言的攻击性超过了内容的充实性的时候,“儒辩”这种风格的确显出了它的可贵之处。但是,如若所有的辩手都争先恐后追求“儒”,辩论赛的生命力也便不免要打折扣。我想,在辩论赛场上只要无伤大雅,有个性的便是好的。记得有一篇文章里说道,虽然有严密的证明可以说明圆形是最完美的形状,但是没有一个画家在画画的时候只画标准的圆形,相反,他们的画儿与最完美的形状有着太多的、不一样的偏离,因为能让大家印象深刻的,永远是那些偏离完美的、与众不同的地方。所以,即使有一天可以证明“儒辩”的确是一种最完美的辩风,我想大家也不希望看到辩手们都是整齐划一地“完美”,只有当辩场上的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风格、敢于张扬个性的时候,呈现给大家的才能是一场真正精彩的辩论。

二、关于厚积薄发

记得刚到上海参赛的时候,便看到了宾馆外贴出的醒目横幅“辩论的成功是智慧的成功,辩论的胜利是读书的胜利”。这充分体现出了辩论赛是一种辩手知识“厚积薄发”的竞技游戏,比的既有“厚积”,也有“薄发”。以往人们的印象中似乎“厚积”更为重要,然而我认为其中更为重要的是“薄发”。其实“厚积”指的是辩手的信息量大小、知识面宽窄,这自然是一个基础性条件,而辩论赛作为一种竞技,固然有其知识性,但更重要的恰在于考察辩手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也即“薄发”,包括对话题中存在的矛盾所具有的敏感性、应对尖锐问题的灵活性、在众多话题中抓住重点的能力、对场上局势的控制力、心理素质的稳定性,还有如何在繁多的信息面前提取最为有效的信息,并以最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以求在短时间内引起观众共鸣等等。从自己参加比赛的体验来看,我感到,信息量固然重要,而在这个信息社会里,辩手得到相关资料并不难,也有时间进行初步消化。然而得到了不等于能够运用好了,辩论赛毕竟不是知识的堆砌,而是思想的碰撞,比的正是运用知识的能力。如果辩论的胜利仅仅是读书的胜利,那么为什么搞辩论赛的时候不是直接弄成读书知识竞赛,看谁读过的书最多就行了呢?为什么大家都知道,即使一个队里的队员全都学富五车也未必能在辩论赛中胜出呢?这就是因为辩论赛有时间的限制,同时也便限制了可供发挥的信息量,如何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将最有利于支持己方论点的信息用最有效的方式表达出来,并敏锐地发现和指出对方存在的矛盾便不仅仅是读书的多少所能解决的问题了。如果把知识量看作鱼,那么运用知识的能力便是渔,辩论赛主要比的是“渔”之水平,而非拥有的“鱼”之多少。在这里,我并不是否认辩论中学理的重要性,但也只有拥有良好的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理内容才能在辩论场上焕发应有的光彩。而对于辩手,最难的不是知识的积累,而是能力的提高,我想能力才是制胜的关键,也是辩论赛的意义所在吧。

三、关于准备与临场性

在辩论赛中,点评嘉宾往往会提到一个词——“临场性”,这显然是衡量辩论精彩程度的一个极重要因素,它直接影响到辩论的观赏性。也正因如此,有许多人抱着这样一种想法,除知识积累的准备外,应该尽量减少赛前的准备才能充分体现临场性,才不会被准备好的“套路”所限制。然而经历了这次比赛,我认为不然,并感受到了准备与临场性其实是相辅相成的。辩论赛中的时间相当有限,那么怎样才能临场把应有的水准发挥出来呢?显然赛前的功夫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思路上,只有队员在赛前统一了进攻与防守的思路,有明确的线索,才能收放自如、配合默契,我想本次比赛中我就深深体会到了赛前思路统一的重要性。在应对上,只有在赛前充分估计了对方可能提出的种种观点、并站在中立的角度审视过辩题,才能更充分地发掘辩题的内涵,找出更有说服力的应对方式以支撑本方观点,也才能自如应对任何意料之外的情况。在语言上,我们看到、听到过的许多赛场上的妙语,大多数都不是来自场上的灵感,而是来自赛前灵感的积累,这些其实是经过准备的语言在赛场上用到了恰当的地方,仍然给人以强烈的临场感,并大大增加了比赛的精彩程度。此外,还有心理上的准备也很重要,只有心理上有了充分准备才能冷静地倾听、稳定地发挥、灵活地运用。当然,我并不是说要依赖于准备,那些不管对方说什么,只沉浸在自己准备的内容里自说自话、不接招儿,甚至给对方乱扣帽子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我想说的只是,要想在比赛中体现出临场性,是要建立在充分准备基础之上的,任何精彩的辩论赛,都是双方辩手精心准备的结果。

以上便是我个人在这次比赛过后,对一些关于辩论的声音所提出的一点想法,愿与同样爱好辩论的朋友们分享。说到朋友,我也要感谢这次所结识的各高校辩友们,他们的确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我想,他们一定与我有着这样的同感,那就是辩论给予我们的思维品质、情感体验等诸多财富,必将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留下闪光的印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