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辩论队

华东师范大学辩论队

时间:2022-03-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华东师范大学辩论队 教练陈词本场比赛的辩题是网络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交往活动的主体。我方三辩将进一步指出,反方立场的实质是把使用者对网络的滥用、误用归咎于网络本身,以此逃避人的责任。同时,上述三点又低估人的主体性,把人从网络的创造者、使用者、监管者、受益者降格为网络的奴役,其实质是逃避人的责任。

华东师范大学辩论队 教练陈词

本场比赛的辩题是网络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作为正方,我们的观点是:网络拉近人际关系。

我们认为,人际关系是人们在各种交往活动中建立、发展起来的相互联系。交往活动的主体。对交往活动的结果起决定作用的要素始终是人——人的交往意图,以及人在交往中对各种工具的使用决定了交往最终形成的人际关系——网络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交流工具,不可能也不必要对人们通过它形成的人际关系负全部责任。因此,“网络拉近人际关系”说的只是网络为建立、发展人际关系提供了优越的条件,而非网络实际上建立或发展了亲近、良好的人际关系。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方的立论主要着眼于网络的技术特性,力图表明网络如何为交流创造条件从而拉近了人际关系。

我方一辩拟在陈词中指出,与传统的交流工具相比,网络具有三方面的技术优势:

第一,网络降低了交流成本——数码传信方式既节约了钱的花销又节约了时间,为远距离、高密度的交流活动创造了条件。

第二,网络整合了几乎所有传统交流工具的功能——利用网络可以同步传输文本、影像、声音等多种信息,与书信、电话等单一功能的交流工具相比,网络的界面更加丰富、传信更加充分,由此大大提高了交流质量。

第三,网络的出现并未削弱,反而大大推进了传统交流工具的发展——以网络电话为例——由网络技术革新主导的交流工具的全面升级为交流创造了更多、更好的条件;网络的兴起不仅仅为交流增加了一种工具,随之而来的其他交流工具的大发展从根本上改善了人们交流的条件,从而拉近了人际关系。

我方二辩的陈词拟从交往活动入手,进一步阐明网络的技术优势如何拉近人际关系:

交往活动可以分为直接交往和间接交往两种,前者指不经过中介的面对面的交流,后者则需要借助一定的交流工具,如口信、书信、电报、电话、网络等。自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文字出现)以来,间接交往就是建立、发展人际关系的一种重要方式,其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交流工具——

首先,交往的前提是实现信息交换。理想的交流工具应该兼有强大的传信能力与低廉的传信成本。网络的技术优势之一恰恰是高效率、低成本,这使网络成为迄今为止最好的信息交流平台,也保证了网络在拉近人际关系上的巨大作用。

其次,交往的结果,即人际关系的亲疏真伪,有赖于信息的质、量。理想的交流工具应该能够传递尽可能丰富的信息,以便最大限度地还原真实。网络的整合功能是其他各种传统的交流工具所不具备的,由此可知,相比于其他交流工具,网络更能拉近人际关系。

鉴于以上两点,我们认为,网络的技术特性保证了网络在交往活动中拉近人际关系。

最后,我们还要指出,网络对人际关系的拉近不限于网络本身的能力,由网络技术带动的其他交流工具的发展同样改善了人们交往,从而拉近了人际关系。

在总结陈词中,我方三辩拟回顾以上一辩、二辩陈词的主旨。并在此基础上重申本方立场:“网络拉近人际关系”的实质在于网络为建立、发展人际关系提供了(更)优越的条件:同时指出,反方只有在充分论证了网络作为交流工具如何超越使用者导致了人际关系的疏远,才能有效地为自己辩护,即:

网络如何扭曲人的善意,从而破坏交流,疏远人际关系;或:

网络如何激发人的恶意,迫使善意的人做出恶行,从而疏远人际关系。

我方三辩将进一步指出,反方立场的实质是把使用者对网络的滥用、误用归咎于网络本身,以此逃避人的责任。

我们预计反方可能从以下三种角度开展辩论:

1.人际关系的实质是情感交流,“拉近人际关系”等同于建立或发展“亲近的人际关系”,而网络的某些特性,如虚拟性、弱道德性等,恰恰有碍于此;现实中更不乏网络欺诈、甚至网络犯罪的事迹。

2.网络的技术强势超越了人的控制力,因而必然导致人的滥用、误用;网络对人际关系的疏远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网络的功能远远不止交往,其复杂迷人之处占有了使用者大量的时间、精力,从而剥夺了使用者交往的欲望和能力。

对此,我们首先要指出的是,上述三点都夸大了网络在实际运用中的流弊。我方将援引大量数据、实例说明:由此否定网络拉近人际关系的作用是以偏概全。另一方面,上述各种问题多半是在网络充当交流工具时产生的,这意味着它们只是网络拉近人际关系中的伴随现象,而且可以在网络的发展、完善中逐一克服。

同时,上述三点又低估人的主体性,把人从网络的创造者、使用者、监管者、受益者降格为网络的奴役,其实质是逃避人的责任。

最后,我方再次强调,“网络拉近人际关系”的合理性在于交往活动中网络的技术特性满足了人际关系的形成条件,而由网络建立、发展起来的人际关系究竟是情感的抑或理智的、亲近的抑或疏远的……并不是本次辩论的主题——恰恰只有在网络拉近人际关系的基础上,对“网络人际关系”实质的追问才是可能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