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有声语言内节奏和无声语言外节奏的整合

有声语言内节奏和无声语言外节奏的整合

时间:2022-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语音上来说,语速的快慢、语调的抑扬,音强的轻重以及音节的长短构成了语言的形式动态节奏,但是在演讲中,语言流变并非总在一种动态变化中,比如叙述的语言,部分描写的语句就要讲求一种平实的风格。日常用语的语音很连贯,语速较快,音高没有明显的变化,音强也比较趋同,感情色彩的表露比较中性,因此多趋向一种静态化的表达。从音高、音强和音长上来看,其变化介于二者之间,这样便存在一个动静结合的问题。

第3节 有声语言内节奏和无声语言外节奏的整合

所谓节奏,就是事物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也指均匀的有规律的发展进程。在演讲语言中,主要是指有声语言内节奏和无声语言外节奏,内外之分强调有声语言的突出地位,演讲的节奏的流变,主要是指有声语言的节奏变化。无声语言当然也存在一个节奏的问题,无声语言的节奏主要落实在表情的适当运用,手势的积极配合,姿态和动作的协调上。

演讲的节奏从内容上讲,首先是指结构上的疏与密、起与伏、张与弛、断与续等;其次是情感上的浓与淡、急与缓、藏与露、正与反等;从表达形式上看,则是速度上的快与慢、行与止等;力度上的大与小、强与弱、深与浅等;声调上的扬与抑、顿与挫、高与低、平与仄等;句式上的整与散、长与短、倒与正、束与对、单与排筹;从态势语言上看,是指态势人的板与活、大与小、显与隐等;气势大动与静、强与弱、高与低等等。上述这些,既是演讲节奏构成的内容和方式,又是演讲节奏的一般运动形态。而这种种出索根据内容与情感的需要,相互交替着、衬托着、呼应着、有秩序、有拍节地变化着,向着总目标,形成浩浩荡荡的洪流,从而激荡着听众的情感,掀起他们心中波涛。这就是说,上述诸节奏在起着一种协调、统一、和谐的作用。不仅充塞在演讲内,活跃在演讲之中,而且帮助演讲的主体完美地实现着演讲的目的。理查德·波列斯拉夫斯基说:“节奏是一件艺术品所包含的各种不同要素的有秩序,有节拍的变化——而这一切变化一步一步地激起欣赏者的注意,始终如一地引导他们接近艺术家的最终目的。”这正是人们在演讲实施过程中注意节奏,调配节奏的原因所在。

1.动静结合

有声语言的节奏根据声音的变化形式和演讲风格的整体节奏可以总括为动态节奏和静态节奏。一般而论,动态节奏强调变化,静态节奏强调平实。从语音上来说,语速的快慢、语调的抑扬,音强的轻重以及音节的长短构成了语言的形式动态节奏,但是在演讲中,语言流变并非总在一种动态变化中,比如叙述的语言,部分描写的语句就要讲求一种平实的风格。演讲时对动静多种元素进行合理的安排和技巧性的调节,就能形成一种动静结合的语音形式上的外显旋律。这种节奏容易被直观感受,因此,形式上的节奏感是演讲节奏的直接特征。拿日常用语、演讲和艺术语音形式的区别来说,演讲语言介于日常用语和艺术表达二者之间,因此,演讲的动静结合形式尤其表现出一种鲜明的特色。以一句话为例:

今天是祖国母亲的生日。

日常用语的语音很连贯,语速较快,音高没有明显的变化,音强也比较趋同,感情色彩的表露比较中性,因此多趋向一种静态化的表达。

艺术表达在朗诵中,这句话就显得比较大起大落:今天——是——祖国——母亲——的生日!音高抑扬明显,音强轻重判然,音长变化突出。因此,艺术表达呈现出一种动态语音形式。

而在演讲中,上句话的表达是:今天,是祖国母亲的生日!从音高、音强和音长上来看,其变化介于二者之间,这样便存在一个动静结合的问题。“生日”作为强调音,和比较平实的“今天”形成对比,这是动态,“是祖国母亲的”就显得比较叙述化,这是静态。整体而言,这句话是一个动态描述,而其中又存在着叙述化的静态语音形式。

演讲语言除了一种外部的感性语言之外,有声语言节奏由于演讲本身的内容、风格的不同又呈现出一种由文风带来的不同的节奏,它具有理性的内部特征,是一种理性化的节奏形式。比如语言传达信息的多少,叙述、描写和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程度,文采的浓淡,风格的多样化等等,都表现了一种理性节奏的色彩。一般而论,信息传达得多就显现出动态特征,信息传达得少就显现出静态特征。文采相对浓郁就表达出动态节奏,文采比较清淡就表达出静态特征。整体风格趋向理想化和高雅,则呈现一种动态特征,趋向通俗或是雅俗共赏,则呈现一种静态特征。叙述化、描写化比较突出则是静态化的表现,而抒情化、议论化较强则体现了一种动态的基调。这是大体上的分别,动静的结合主要服从于演讲语言的整体安排和合理布置。

演讲的无声语言外部节奏是和有声语言内部节奏紧相关联的,可以说,是有声语言节奏决定着无声语言节奏。无声语言的节奏同样讲求动静结合,它主要表现在表情、手势和动作的呈现以及相互连贯。就表情来说,平静系列的表情趋于静态,而惊讶、愤怒、欢喜等强烈的表情则呈现动态。手势的指法、掌法和拳法各有动静态的表达。动作则主要表现出动态特征,是情感或议论的高点效应。

无声语言节奏服从于有声语言节奏的变化。从语音的外部特征而言,无声语言一般在高、快、长的音节上“出手”,这是动态节奏的需要。而在低、慢、短的叙述化部分则不会有所表现。在高信息量的传达时,多辅之以无声语言,而主要用于指法和掌法的运用。在浓郁的文采表达部分,多以无声语言加强表达,尤多采用掌法和拳法。平淡的风格一般采用掌法,高雅的风格则各种手势尽可采用。抒情化和议论化重的部分适宜无声语言的配合,而叙述化描写化重的部分则少采用或不采用无声语言。

一堂精彩的演讲总是结合着有声语言的形式语音变化和内部固有风格所需要节奏的安排。从听众接受心理来看,听众不喜欢平铺直叙毫无变化的语音形式和内容表达,喜欢有规律的变化的形式,要想获得理想的演讲效果,就必须强调语音的动静结合和内容表达的动静结合。整体而言,语音应该高低结合、强弱结合、快慢结合,信息传达应该多少结合,文采上浓淡结合,风格上雅俗结合,情理交错穿插,各种文学表达方式的有机融合,逻辑性和情感性的合理搭配。辅之以无声语言的各种眼神、表情、手势和姿态、动作。有声语言的节奏以内部风格要求的节奏为主导,语音形式为其表达,无声语言又以有声语言为主导,这种内外结合和动静结合的完美化就是演讲或者一般口才表现的理想效果。

概而言之,演讲或一般口才表达的节奏就是语音控制和内容风格上的相互协调,有声语言表现手法的调节和无声语言相互协调的有规律有秩序的以动静结合为总体效果的综合性的语言表达形态的变化。演讲的实际效果,就是对这种动静变化总体形式把握的程度及其表现。

2.停顿:空白点和未定点的效果

所谓空白点和未定点是采用国画的术语而言,大意是指作画中留下的空白,空白点是有意留下的和画面布置相辅相成的画笔,表面上看去没有作画,实际上它和已成画部分形成了特有的画面效果,是“无”之中表现出的“有”。比如绝大部分水墨山水画都采用空白点这种传统技法用来表现山水氤氲等。未定点也是一种空白,它有意将部分实物画得不完整,这种不完整,有待欣赏者在想象中将其补充完整,这就把作画者、画作和欣赏者紧密地结合起来,将画作者的首次创作和欣赏者的二次创作结合起来了。

空白点和未定点在演讲中的实际运用就是停顿。停顿不是“无”,跟空白点的以“无”画“有”一样,它强调通过语音和内容要求的停顿达到一些特殊的效果,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没有语音形式,却在上下文和动静结合的联系当中给听众以想象和联想,启发听众思考和感受。在有声语言的内外节奏的联系中,在有声语言内节奏和无声语言外节奏的结合中,停顿因声音形式、语义内容、文体风格、逻辑力量和各种表达形式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因此,停顿又可以根据不同的节奏有不同的表现。

(1)强节奏

这种节奏表现在语音上显得高、快、强,在内部风格上显得激越铿锵,在无声语言上显得频繁,并且多种无声语言并用。它多用于施政演讲、竞选演讲、论辩等演讲形式。因此,停顿这种语言的休止符就更加显得重要。在高、快、强的语音中加强一些停顿,会让听众有所缓和,让紧张的神经得以休息,这是从外部语音形式效果而言。从文意的表达效果来说,强信息中穿插停顿,能给人更多的接受空间。浓郁的文采结合停顿,更让人感觉到情感的穿透。议论中,特别是关键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强有力的论据、一种论证方法的结束点运用停顿,会让人感觉到言辞凿凿,无懈可击。

(2)弱节奏

这种节奏和强节奏相反,语音上呈现适中的语调、不快不慢或略显缓慢的语速,音强上不强不弱或是偏弱。内容上呈散文式的特征,具有不紧不慢、娓娓道来、细腻温柔的风格,这种演讲多以叙述和抒情化呈现,信息量较少。多出现在礼仪演讲、部分工作汇报、宣传教育类演讲的场合。因为相对于强节奏而言,弱节奏本身显得拖杳,所以停顿相对而言就少一些。这种节奏的停顿多出现在文意的自然连贯上和感情的自然表达上,总之要收到教化、交流、沟通的效果。

(3)平节奏

这种节奏介于以上二者之间,无论从语音形式还是内容风格、文采浓淡、信息量大小上来看都显示出一种中性的味道。这种演讲相对平实、朴实无华而又显示出一种深沉和庄严,多出现在外交场合、军事演讲、部分政治演讲当中。这种节奏的停顿多在关键的字眼关键的语句中出现,明显具有一种强调的意味。

另外还有一种综合节奏,因为演讲的内容丰富,情理贯穿较为复杂,表现为一种杂糅并包、视角多样、全方位、立体性的演讲特征。多出现于长时间的演讲中,比如论证报告、事迹演讲等等。这种情况就需要结合以上诸种停顿技巧,注意整体的把握和意义的连贯。

停顿虽然在语音上表现为没有言语,但是可以在无声语言上做出一些说明,也可以根据情况不运用无声语言,造成一种完全的“空白”。因演讲的具体要求而具体设置,总之一切以表达的效果而定。

3.高潮的设置和情理的控制

所谓高潮,就是演讲所宣示的道理的最合理的呈现点,也是感情流露的兴奋点,它表现在节奏上则是一种极强的节奏,语音形式上音高上扬、音强很强、音长趋短,内容上信息量大,文采浓郁,多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无声语言表现频繁,多用强烈的手势语和较大幅度的动作以及环视的眼神和比较夸张性的表情。在这个部分,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高度融合,有声语言的内部结构和外在形式高度结合。它是真正的以理带情,以情推理,是感情和理性的水乳交融的最佳阶段。同时,它是联接演讲者和听众,把演讲所宣传的理念最终落实和内化从而保证演讲效果的完成的最为重要的一环。它是一堂演讲的核心部分,演讲之理是否能说服听众、演讲之情是否能感染听众,关键就在高潮部分出彩。

对演讲高潮设置的要求是:

第一,自然的原则

所谓自然的原则,就是对演讲之理的宣示取自然而然的态度,不能为了临场气氛而人为地设计什么高潮,设计高潮是在表情达意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当一堂演讲或是一次重要的口才展现出现了理到深处,而情感又处于最佳的渲染时机时,便是演讲高潮即将来临的时刻,也就是发于不可不发,止于不可不止。这个时候演讲处于强节奏,要按照强节奏的规律办事。当一个人在坦诚地与人交换看法或是表达意见时,其情理和节奏的结合是最自然的,而他所表现出的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又是最为精粹和吸引人的。设置高潮,只是说对高潮的出现应该有一个预期,应该有一个准备,它是对演讲节奏发展的高度自觉和自律。凡是背离演讲规律,自作聪明,装腔作势的所谓引领高潮都是非自然流露的蹩脚戏。

第二,协调的原则

协调,就是有声语言的语音和演讲内容的内外协调,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的相互搭配的内外协调。总而言之,在演讲高潮时,应该有意识地加快语速,对重要语音做强势处理,配合相关手势上扬音高并且要做到错落有致,停顿的合理运用,提高高信息量下的修辞格表达技巧,浓郁文采下感情的及时跟进,在保持整体风格的同时注意情理的穿插使用,在论证时注意逻辑力量和论证方式的高度一致,总之,要使演讲高潮的节奏处于一个各元素自由流动而又无时不在一个整体有机协调发展的状态之下。

第三,变化的原则

如果对演讲高潮做一个细致而又死板的刻画或者规定,演讲高潮的节奏势必不能完美地呈现,这就要注意变化的原则。所谓变化,不是临时改变高潮的节奏,而是在形式上做一些变化的处理。万变不离其中,这个“中”,也就是演讲节奏的规律不能变,演讲之理的宣示时机不能变,演讲情感的渲染效果不能变。根据演讲需要和演讲目的的不同,可以就不同情况采取一些特殊的应对措施,这也和演讲气氛和听众接受情况息息相关。所以,变化的原则并不是一味地求新,也可以说是现实演讲调节的需要,比如说,现场对于演讲之理的接受出现一定问题,如果这个时候把高潮硬拉上去,很可能会适得其反。可以在重要的观点处做一些停顿的处理,辅之以静态化的手势和动作,可以在语音上有意味地下降,语速上故意放慢,加强听众的接受力度,然后再做高情感化的展现和无声语言的高姿态。所以,演讲者时时都应该牢记,演讲效果的完成不是一次作秀式的表演,它是和听众一起完成的对演讲之理的认同和受众的内化。这才是评价一次演讲是否成功的最终标准。

另外,演讲高潮进行的同时,尤其应该注意感情和理性的高度融合。这就是情理的控制要求。如果演讲者有过分的感情投入,以致让感情带着走,不能自控,那么很可能会减损演讲的综合效果。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情感的自然流露当然是好的,比如演讲者说到动人之处,自己流下了热泪,这会有强烈的感染效果。但是演讲者如果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感,放纵感情,就有可能偏离演讲的主题,演讲话语就会有支离之感。正如演讲本质所言,演讲之理一定要大于演讲情感,也就是要懂得用理性支配情感而不是相反。从另一个方面而言,由于演讲高潮的表征多是情感化的表现,故而应该加强理论的色彩,使情理显得和谐。如果理论的力量较为强大,理性色彩比较浓郁,这个时候就要注意到以情感人的加强。当然,一切应该从演讲实际出发,根据具体的情况作适当的情理的穿插,演讲高潮的效果也应该是在合理的情理控制中得到实现的。

第四,演讲节奏安排的具体方式

(1)语音外部节奏的协调

语音外部节奏基本上包括语速、语调和重音以及停顿。语速从单位时间的音节流量来说,一般是每分钟200音节为适中,多于200音节为快速,少于200音节为慢速。语速需要快慢搭配。一般来说,结构紧凑的语速快,结构松散的语速慢,结构比较平实的,就快慢适中;风格柔和的,语速慢,风格刚烈的,语速快,风格刚柔协调的,语速不快不慢;就表达方法而言,叙述性强的,语速比较慢,表达强烈感情的,语速较快,而表达内心深情的,就要放缓,在议论中,讲道理的关键部分可以加快语速,而在摆事实的部分可以放缓。一次演讲中,要明白快慢协调,有快有慢才能尽显节奏的律则。例如:

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方式是像草一样活着,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成长,但是你毕竟是一棵草,你吸收雨露阳光,但是长不大。人们可以踩过你,但是人们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自己产生痛苦;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而来怜悯你,因为人们本身就没有看到你。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像树一样的成长,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但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即使你被踩到泥土中间,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自己成长起来。当你长成参天大树以后,遥远的地方,人们就能看到你;走近你,你能给人一片绿色。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活着死了都有用。这就是我们每一个同学做人的标准和成长的标准。

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不同的生命曲线,但是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的梦想,那就是奔向大海。我们的生命,有的时候会是泥沙。你可能慢慢地就会像泥沙一样,沉淀下去了。一旦你沉淀下去了,也许你不用再为了前进而努力了,但是你却永远见不到阳光了。所以我建议大家,不管你现在的生命是怎么样的,一定要有水的精神。像水一样不断地积蓄自己的力量,不断地冲破障碍。当你发现时机不到的时候,把自己的厚度给积累起来,当有一天时机来临的时候,你就能够奔腾入海,成就自己的生命。(摘自《俞敏洪一分钟励志演讲》)

在这段演讲词中,前一段娓娓道来,谆谆告诫,语重心长,所以语速应该缓慢一点,后一段尤其是后半部分文采较为浓郁,采用比喻和排比的方法说理,所以应该加快语速。

其次是语调。语调的不同能够表达不同的意思。一般说来,语调下降表示肯定或者是祈使语气,语调上扬多表示疑问语气。例如:

此时,我站在这里是为了纪念12.9,今天,我们大家坐在这里也是为了纪念12.9。这使我不由得想起,鲁迅先生为了纪念左联五烈士而写的《为了忘却的纪念》,而我们现在所做的就是为了那“忘却的纪念”。我们的纪念日很有限,从“五四”到“五卅”,从“12.9”到“12.16”。可是我们只有在纪念日上,才会想起那些为了革命,为了新中国的建立而牺牲的人们;只有在纪念日上,一些有良知的人才来体味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也只有在这纪念日上,我们才会总结历史,赞扬今天的美好,展望自己的未来,要为祖国做贡献等等。可当纪念日过后,我们还会有多少人去思考,还会有多少人去回忆呢?

纪念碑是用来帮助我们记忆历史,缅怀先烈的地方,可讽刺的是我们不仅仅是历史,恐怕连纪念碑都快要忘干净了吧?

遗忘是可悲的,而遗忘自己国家的历史既是可悲而更是可耻的。(摘自《纪念一二九演讲辞》)

很明显,在“还会有多少人去回忆呢?”“恐怕连纪念碑都快要忘干净了吧?”这样的反问句之前的语句,显得庄重和低缓,因此,前几句语调要求平直而稍微压抑,这两个反问句则一定要上扬,它表达出一种担心和愤慨的情绪。在这里,语调的抑扬使得外部语音的节奏变得鲜明。

再次是重音。重音可以分为结构重音和强调重音,一般而言,语音节奏是靠强调重音表现的。在口语实践中,找准重音,运用合适的力度表达好重音,可以突出语句重点,把语意表达得更加准确鲜明,感情表达得更加充分。重音位置不同,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潜在语,重音并非只有加强音量的方式。例如:

恩格斯著名演讲《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这样开场的:“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总共不过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文中两个“睡着了”肯定都是重音,这两处如果用提高音量的办法,不但行之无效,反而行之有害。如果采用压低音量的表达方法,那重音效果是不言而喻的。高音量显得响亮,低音量显得幽沉,两者都可充当表达重音的手段。由此似乎也可大致看出这两种方法的适用范围:表示高兴、喜悦、活泼、明快之情的重音,宜用响亮的高音;表示肃穆、平静、淡漠、悲哀、阴郁之情的重音,则宜用低沉的重音。

停顿。一段话中,有休止,有中断,它们使用的时间有长有短,这些都属于停顿的范围。停顿有语法停顿和强调停顿。语法停顿可以根据标点符号停顿可以按词组和语言结构停顿。强调停顿又叫情感停顿,它是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来决定的,它受内容感情的支配,是建立在充分的内涵和饱满的真实感情基础上的,要求声停情不断,声断意相连。例如:

在全球经济还未从金融风暴的阵痛中醒来的寒冬中,△迎来了2010年,▲这是人类迈入新世纪的第一个“9”,△人民共和国走过了60年,△预示着2010年又将是一个极不寻常的一年,是一个变革与重构交织、海水与火焰交融的一年,△是我们有着许多期待的一年,也是世界期待中国△再创经济新奇迹的一年。▲2010年将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全球风雨飘摇,△中国也不平静,△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严重困难,△同时也蕴涵着重大机遇。▲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发展,我们看到了希望、△有了盼头,▲我们坚信中国的发展不会因全球金融危机而逆转,中国经济这艘巨轮继续义无反顾地乘风破浪、△勇往直前、△驶向彼岸!(《建国61周年演讲词》)

在这里,“△”是短停,“▲”是长停,“——”则是连续号的意思。这些停顿都和情感表达相关,关键性的四个长停,能带给人思考和启发,能给人信心和动力,而短停多是一种声气的交接,连接符号也是如此,它表示不可遏止的议论阐发或者叙述。总之,通过以上几种停顿,较好地表达出了演讲者的思想感情。

(2)语言内部节奏的协调

语言内部节奏的协调主要表现在信息强弱、文采浓淡、叙述和情理交错几个方面。所谓信息的强弱,主要是指与演讲主题相关联的程度,如果一个信息是和主题紧密相关,那么它就是强信息,否则就是弱信息。强弱必须要交错使用,否则听众会陷于紧张状态。弱信息可以是一些招呼语、呼告语或者是与主题稍有联系的题外话。例如: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旧桃换新符。”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俗话说: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人生就是告别昨天,走向明天,人生就是辞旧迎新。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辞旧迎新史。告别昨天,一切己写进历史;展望明天,期待在向我们走来。(《建国61周年演讲词》)

这里很明显是一种弱信息,它有缓和气氛、引出强信息的作用。

文采的浓淡搭配程度是关乎演讲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所谓浓淡,是就语言色彩的华丽和繁复,朴实和简洁而言。华丽和繁复给人热闹丰富的感觉,而朴实和简洁则给人平静和踏实的感觉。合理运用不同文采强度,才会使得演讲具有张弛有度的风格。例如:

十四岁,我迈开青春第一步。愿望相信未来;成长相信岁月;生命相信阳光;相知相信承诺……在十三岁的生日那天,我许了个愿望:希望我在十四岁时快乐。当我迈开了我十四岁的第一步,我相信我是快乐的。

青春的岁月有太多幻想。想在蓝天飞翔,任凭风儿吹;想在海底游览,任凭鱼儿畅游;想去天空遨游,任凭流星飞逝……

青春的岁月有太多想法。喜欢大声歌唱;喜欢闲暇时在网上冲浪;喜欢QQ里滴滴的声音;喜欢追自己喜欢的明星;喜欢说自己想要说的话;喜欢骑着单车飞快的蹬;喜欢占星卜运;喜欢听歌;喜欢等朋友短信;喜欢关注流行……

青春的岁月有太多的讨厌。讨厌被人婆婆妈妈;讨厌家长的絮絮叨叨;讨厌喧闹;讨厌没有个性……

青春的岁月里有无限的梦想,就让我们为自己的饿梦想,追寻,为我们的个性张扬!十四岁!

凉爽的秋天快要过去了,即将迎来寒冷的冬天——感觉很舒服,我们也要向童年说再见,跟青春打招呼了——感觉长大了,儿时的岁月就这样无忧无虑的过去了,因为那时不懂得珍惜,而现在却要珍惜这美好的时光,不要亲眼看到它白白的跑掉,这样会很残忍,要好好珍惜,好好把握,利用现在的机会,好好学习,到头来,就不会因为现在没有珍惜时间而感到悲伤,难过!不然就会像诗句中所说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只有现在好好学习,为将来打基础,这样才不会为以后的道路犯愁。为了明天,为了将来,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我们只有迈开青春第一步,才有第二步,第三步……我们要一步一个脚印,将知识学得牢牢的,不然怎么才能看到雨过天晴后那绚丽的彩虹?让我们携手并肩,朝着那美丽的彩虹奔去!!!

这是一篇名为《我的十四岁》的学生演讲词的一部分,很明显,从一开始直到“追寻,为我们的个性张扬!十四岁!”文采浓郁,想象丰富,多用排比等的修辞方法,这给人提供了丰富全面的意象,与下一段构成了比较鲜明的对比,这样的搭配,显示了文采交错构成的节奏韵律。

语言表达有叙述、议论、描写、抒情几种方式,在一场演讲中,必须要调配好这几种表达方式的运用。一般而言,这种调配主要表现在抒情和议论的协调、叙述和议论的协调。

抒情是以情动人,议论是以理服人,演讲中必须以议论为主导,因为正如演讲本质所提到的,演讲的效果是在理论的宣导中得以实现,但是抒情也有自己独立的价值,在和议论的协调表达中更是显现了它的关系价值,议论和抒情的交错运用,使得内在节奏鲜明,给人印象深刻。例如:

我出身于教师之家,幼承父训,立志当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经过十五年寒窗苦读,我终于实现了理想,走上三尺讲台,成了一名小学教师。

从教至今已有十个年头,我深深地感到教师的物质生活相对清贫,但精神生活却无比充实。每当看到那一双双渴求的目光,一张张专注的面容,不由得让人身心激动,似乎融入到无比圣洁的情境,生命也因此得到了升华。我们的奉献虽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却是用平凡与崇高的师德之光,照亮了一片清纯的天地。

常言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今天,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面对课程改革的新标准,新要求,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师德修养。

从教多年,我最深的感悟是,除了有高尚的师德,一名好老师还必须有一颗金子般的爱心,只有真诚的爱,才能触动学生的心弦。教育是以德育德,以行导行,以智启智,以性养性,以情动情的过程。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只有当教师给学生以真诚的爱,学生才会向你敞开内心世界,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付出爱的过程是甜美的,付出爱的道路是艰辛的。我曾为学生不做作业而大动肝火;曾为学生放弃学习而心焦如焚;曾为作通学生的思想工作而绞尽脑汁;曾为学生的不理解而心酸泪下。我犹豫过,动摇过,有时候问自己,和其他工作的同学比起来,自己是不是太累了。但是当看到学生们体会到老师的苦心奋起直追,成绩进步时;当喉咙发炎出不了声时看到学生们关切的目光,听到他们亲切的问候时;当经过自己和同学们的努力班级取得成绩时,一种感动和自豪油然而生,原来付出就有收获,爱的付出就有爱的回报。这时我又燃起了对工作的热情,又充满了对事业的执着。

立师德,铸师魂,练师功,树师表,这是我们共同的心声,更是人生坚定的誓言!我永远不会忘记自己肩负的责任,在播撒知识的同时也把爱种在孩子们的心间,为孩子们点燃希望的灯,用爱心承载孩子们人生的希望。

这篇关于师德的演讲稿真正做到了抒情和议论交错形成了内部的节奏,这种协调使我们认识到情理穿插的重要性。这篇演讲稿的第二段主要是用抒情的手法赞美教师职业的崇高性。从第三段起,主要是用到了议论的手法讲教师的师德问题,强调教师应该具有爱心。最后一段又用到抒情,总结全篇。

还有一种交错是叙述和议论。叙述言事,可以说是对议论的铺垫、补充或者是直接作为论据显现。叙述的娓娓道来的风格和议论的意气风发形成了节奏上的互补,使我们感受到演讲内部节奏协调之美。例如:

八十七年前,我们的先辈在这个大路上建立起一个崭新的国家。这个国家以自由为理想,奉行一切人生来平等的原则。

目前我们正在进行一场伟大的国内战争。我们的国家或任何一个有着同样理想与目标的国家能否长久存在,这次战争就是一场考验。现在我们在这场战争的一个伟大战场上聚会在一起。我们来到这里,将这战场上的一小块土地奉献给那些为国家生存而英勇捐躯的人们,作为他们最后安息之地。我们这样做是完全适当的,应该的。

然而,从深一层的意义上说来,我们没有能力奉献这块土地,没有能力使这块土地变得更为神圣。因为在这里进行过斗争的,活着的和已经死去的勇士们,已经使这块土地变得这样圣洁,我们的微力已不足以对他有所扬抑了。我们今天在这里说的话,世人不会注意,也不会记住,但是这些英雄的业绩,人们将永志不忘。

我们后来这应该做的,是献身于英雄们曾在此为之奋斗、努力推进、但尚未完成的工作。我们应该做的是献身于他们遗留给我们的伟大任务。我们的先烈已将自己的全部精诚赋予我们的事业,我们应从他们的榜样中汲取更多的精神力量,决心使他们的鲜血不止白流。在上帝的护佑下,我们的国家将获得自由的新生;我们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将永存于世上。(《葛底斯堡演说词》阿伯拉罕·林肯)

这是林肯1861年2月11日在葛底斯堡阵亡将士公墓落成仪式上发表的演说,是公认的英语演讲的最高典范。在这段经典的演说词中,前半部分侧重的是对事实的陈述,而后半部分则是勉励世人必须为自由和民主而奋斗的慷慨陈词。叙述为观点的表达做出了支撑的作用,议论的部分则是对事实陈述的理论概括和价值评判。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两种表达方式交相辉映的美学特色。林肯总统的魅力和力量也因此而显现出来,内部韵律和节奏感明显,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把握好基本表达方式的协调是完成内部节奏的重要手段。

(3)节奏的语言修辞

节奏的语言修辞主要是指语句乃至篇章的修辞,并非指狭义上的修辞定式,即所谓修辞格。语句修辞主要包括长句和短句的变换、整句和散句的交错以及有韵和无韵的兼用等。

一段演讲中,应该注意到长句和短句的协调运用,如果一段演讲基本上都是长句,我们会感觉昏昏欲睡,因为长句善于表达内容缜密、逻辑思维严密的理性推论或者是长篇描述之中,但是对于表达情感则显得力不从心;相反,如果一篇演讲全部采用短句,我们虽然精神振奋,但是我们的理性会有所怀疑,这种演讲是在讲一个什么道理呢?他究竟要表达什么呢?除了一种字面上的鼓舞,我能得到什么启示呢?一连串的问号就会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之中,正如演讲的本质所言,一堂演讲,最终是要传达一个道理的,是要在人们头脑里产生思考活动的,更是需要人们最终化为行动,从而证明演讲的实效性的。所以单纯的长句和短句各具优缺点,必须要把二者充分结合起来才行。

例如:这次组织提名我拟任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并在今天提交县人大常委会审议、表决,我深感这是组织对我的高度信任,也是对我的鞭策和激励。我曾在基层工作多年,从事过经济工作,在加强财源建设、增强财政实力、发展县域经济方面做过一些探索。特别是到县委机关工作后,对全县的情况又有了更深的了解。我深知,以我的年龄和现有的知识水平,面对新形势下政府工作的新要求,要做好工作,压力沉重,责任重大。今天,如果我没有被任命,我能够正确对待。如果被任命,我郑重承诺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坚持依法行政、廉洁从政,牢固树立依法行政的思想,在工作中坚持自觉学法、严格守法、正确用法,为确保政府工作决策民主化、管理法制化和工作高效化,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同时,我将坚持做事先做人的原则,恪守“勤为政之要,廉为政之本”的准则,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做一名人民满意、组织信赖的公仆。

第二,坚持求真务实,忠实履职。我生在这里,长在这里,一直工作在这里,深知发展来之不易,深知父老乡亲的冷暖疾苦。近几年来,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财政收入大幅攀升,这是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共同努力和全县人民全力支持的结果,其中饱含了前几任常务副县长无比艰辛的工作。我继任后,将努力发扬务实的工作态度和勤勉的工作作风,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一丝不苟地做好每项工作。特别是在当前宏观经济调控,经济发展面临众多新困难的情况下,我将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同志们的支持配合下,努力加强财源建设,进一步科学民主决策,为确保我县经济建设持续健康发展而孜孜不倦、艰苦努力!

第三,自觉接受监督,竭心为民。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是法律的要求,也是做好政府工作的本质需要。工作中,我将在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的同时,切实增强人大意识,全力维护人大的权威,忠实履行人大的决定,主动向人大报告重大工作,充分尊重人民代表的意见,认真办理好人民代表的议案和建议,让人民代表满意,让人民群众放心。

这是一段竞选演说词。这段演讲词,长短句并用,既表现了竞选者的信心和决心,也体现出了演讲者对民情和县情的理解,这种自然而然的语速,充分展示出长句重理的优势和短句达情的效果。同时,在演讲者抑扬顿挫的语调中,我们也能欣赏到一种语音的外在之美,可以说,真正做到了内外兼美的变化形式。这就是节奏的美感。

所谓整句,主要是从语法上而言,结构对称,齐整,具有一种整齐美的就是整句,相反,结构不对称,显得比较零散,有些随意为之的语句就是散句。整句有时候是显得有秩序,往往音调铿锵,但是过多使用,不免显得呆板,没有全体上的生气,散句则颇为灵活自然,显得亲切平实,因此,在演讲中,应该结合二者来使用,这样,整句因散句而有变化,散句因整句而有秩序,两者相得益彰。

例如:稳定是和谐的前提,稳定压倒一切。作为青年,在创建和谐社会中,要做到创造安定有序的环境。安定有序的环境,就石油企业来说,可以解释为生产安全、队伍稳定。作为青年,如何创造安全的环境,在安全生产中发挥生力军作用,这需要我们站在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到抓好安全的重要性,牢固树立起安全理念,切实担负起本岗位、本班组的安全责任,认真研究制定安全的具体办法,研究南部油田安全生产规律,对新情况、新问题,能够主动的思考对策,筑起一道牢固的安全屏障。没有社会稳定,就没有社会和谐。身为青年,要在队伍的稳定中发挥出骨干作用,在维护稳定上下功夫。我们石油企业是国有企业的龙头,“铁人王进喜”又是全国工人学习的楷模。因此,我们要注重青年形象,保持青年形象,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地为身边的同事和群众着想,帮助他们化解矛盾、排忧解难,保持我们队伍的稳定。我想,只有安全、稳定,正是我们石油企业最和谐的音符。

这一段话,前面用到的是整句,“作为青年……为青年……身为青年……”显得整齐划一,后几句是散句,显得生动自然,这样,既避免了整句的呆板,又使得全段具有一种气势。节奏就是在两者的充分结合中显现出来的。

还有一种结合就是韵语和非韵语的结合。顾名思义,韵语就是押韵的语句,并且在字数上差不多相等,而非韵语则是一种散文状的语句,不讲求押韵。这两种语句的结合,既显得文采斐然,又有一种生气的流动。这是从内容上讲,从外在语音上讲,韵语朗朗上口,具有一种音调美,而非韵语则是一种有意的打破整齐求整齐的效果,这样的结合必然会使语句错落有致,节奏明显。

例如:如果没有岩石的成沙,哪来的千里沃土、阡陌田园?又哪来的翠绿世界,林海草原?如果没有沙粒的成岩,哪来的乌金墨玉、油气宫殿?又哪来的万丛石林、名山大川?

破坏的是旧的“石国王朝”,建设的是新的“岩宫石府”。一边是旧的山岩“寿终”,一边是新的水泽“春回”。正是有了它们的互变互易、生生不已,才有了广袤世界的生气勃勃,浩浩气派!

这一段抒情性的演讲词,前一段很明显是韵语,其中“园”、“原”、“岩”、“殿”、“川”这几个字表示韵脚。通过韵律性的语句展现了诗意般的意境,同时又传达出沙石互变的意义,但是若仅限于此,就会有文诌诌的嫌疑。下一段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后一段主要是散文化的描叙,这样,两相结合,我们能够从这段演讲词中欣赏到韵散结合的互动美,体会到韵律节奏的自然生发。

思考题

1.我们怎样运用有声语言的一些基本技巧完成一堂演讲?

2.应该怎样从有声语言上区别演讲、艺术表达和口语?

3.发声方法包括哪几种类型?科学的发声方法应该怎样?请结合具体情况安排一个合理的科学发声方法的训练的计划。

4.态势语或者叫无声语言分为哪几种?

5.手势的类别和效果是什么?

6.为什么微笑训练可以按照行为主义的理论自外而内的演练,也可以按照经典心理分析的自内而外?微笑训练是一种没有必要的练习吗?

7.如何理解演讲节奏?结合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说明如何把握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的内外节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