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自组织理论的意蕴

自组织理论的意蕴

时间:2022-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等教育质量的社会调节机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系统内各要素之间密切联系,呈现非线性相互作用机制。高等教育质量的社会调节机制具有耗散结构特征,符合自组织理论所描述的研究内容。从整个社会大系统来看,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调节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制约,但基核或序参量主要有三大部分:即社会经济方面的市场引导、社会文化方面的舆论监督和社会组织的评价。
自组织理论的意蕴_高等教育质量的社会调节机制研究

复杂系统的自组织理论为我们研究高等教育质量的社会调节机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高等教育质量的社会调节机制十分复杂,具有自组织的特点,用自组织理论来研究社会调节机制,有助于我们从纷繁复杂的社会质量调节现象,深入到它发展和演变的本质和规律,对于理解具有自发生长特性的社会质量调节运行过程,以及怎样有效完善这种调节,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一)高等教育质量的社会调节机制是自组织系统

自组织系统是无须外界特定指令而能自行组织、自行创生、自行演化、自主地从无序走向有序,形成有结构的系统,自组织系统的基本特性是开放性、非线性和远离平衡态。高等教育质量的社会调节系统具有自组织的基本特性,即开放性、非线性和远离平衡态,是自组织系统。

第一,开放性。根据系统与环境间是否存在物质、能量以及信息的交换,可以将系统划分为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社会调节系统是开放系统,具有与高等教育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能力和属性。一方面,社会调节系统要从环境中获取高等教育质量发展必需的信息和资源,包括高等教育整体发展的情况、各高校建设发展的情况、人才培养质量的情况等等,以此作为价值判断的基础;另一方面,社会调节系统又向高等教育输出信息和生产服务,反馈发展信息,提供各种服务。社会调节系统与高等教育间存在诸多的关联和交流,这种双向的信息和资源交换表明社会调节系统是开放性的系统。

第二,非线性。非线性相互作用是指系统内各要素间的作用关系是复杂的,不能用直线的简单方式加以刻画,也不符合叠加原理。非线性是现实系统的普遍特性,如思维系统、教育系统、社会系统等。可解的线性系统是少见的例外,多数只是对某些简单非线性系统的理论近似,非线性为现实世界的发展创造了无限的可能,使其具有多样性、曲折性、突变性和演化性。高等教育质量的社会调节机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系统内各要素之间密切联系,呈现非线性相互作用机制。其非线性不仅表现在系统中各子系统的相互作用上,也表现在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影响上,两类作用都是以非线性函数关系的形态存在的。社会调节机制的非线性特征为其演化过程带来多样化和不确定性,一方面有利于高等教育新的有序结构演化,另一方面增加了社会调节系统整体的复杂性。

第三,非平衡性。非平衡是有序之源,有序的生机是在远离平衡态时萌动的。这好比是往咖啡里面加牛奶,达到平衡时的最后状态只能是一碗混沌无序的灰色浑汤。但是在达到那个状态以前的非平衡态,则白牛奶在黑咖啡里排演了多少瞬息万变的旋涡花样和结构!社会调节机制具有非平衡态的特点。其一,各子系统是不平衡的,存在此消彼长的情形,有时市场作用较大,对高等教育质量产生影响最多,而有时社会监督机制发挥更为突出作用;其二,子系统内部也不平衡。以舆论监督为例,通常情况下它是静默无声的,但当教育系统的某个事件为社会高度关注时,则可能引发一场大的社会舆论风波。

如果一个系统在获得空间的、时间的或功能的结构过程中,没有外界的特定干涉,我们便说该系统是自组织的。高等教育质量的社会调节机制具有耗散结构特征,符合自组织理论所描述的研究内容。系统的演化过程基本上是没有外部控制者的,社会舆论监督的形成、市场对质量的引导都是没有政府或部门的控制的,而且也没有预定的目标和方案,是在特定的教育外部环境条件下,通过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由系统自发演化而成的,是开放性、非线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的演化过程具有自组织的特点。

(二)基核或序参量是社会调节机制的关键要素

非平衡、非线性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通过涨落被放大,通常的微涨落被放大成为巨涨落,系统得以实现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变、从低级有序到高级有序的进化。一旦系统发生相变的临界点上形成了巨涨落,系统就会从热力学分支跃进到耗散结构分支,实现通过涨落的有序。那么,什么样的涨落才可能得到放大,使得系统实现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变,或从一种有序向另一种更高级的有序转化?这种可能得到放大的涨落就是自组织系统最初的核心,叫做系统自组织的基核或序参量。

在系统自组织理论中,耗散结构理论最先研究自组织基核的形成问题。普里戈金认为,当一个新的结构出现某个有限的扰动时,从一个状态引向另一个状态的涨落不会在一步之内就把初始状态压倒。它首先必须在一个有限的区域内把自己建立起来,然后再侵入整个空间,这就是成核机制。慢变量转变为序参量的过程即自组织基核的形成过程。序参量是支配系统运动状态,反映系统有序程度变化的状态参量,是微观子系统或诸要素集体运动的产物,是其合作效应的表征与度量。同时,序参量又支配着子系统的行为,主宰着系统自组织的整体演化过程。在临界点处,系统中会同时存在着几个序参量,其中每个序参量都包含一组微观组态,每个微观组态都对应着一定的宏观结构。随着控制参量的继续变化,各个序参量之间的竞争日益尖锐,最终由一个序参量单独主宰系统,达到更高一级的协同。

系统自组织形成基核的步骤是一种普遍现象。星系的形成中,首先形成的是星系胚。对于胚胎的发育,合子就是发育的基核。人工下雨,也要利用成核机理,即在一定的条件下,撒播晶种,引发大的雨滴的形成,从而达到人工降雨的目的。白蚁筑巢过程生动地体现了成核机制对于系统自组织的重要作用。白蚁筑巢之初是以材料的随机堆放为主,此时建筑材料的堆放东一堆、西一堆,大体上是均匀的。但是,在这些随机堆放的料堆中,偶然的机会使其中的某一个料堆变得足够大时,以后,白蚁把建筑材料堆放到这样的料堆上,这就使得这个料堆越堆越大,从而它就越来越有吸引力,最后导致一根柱子或一堵墙的形成。如果这个单元是孤立的,到一定程度,建筑就会停止下来。不过,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这种单元纷纷建立起来、又互相靠近,在一定条件下就会形成拱形结构及整个蚁巢。这是一个自组织的过程,最初形成的“足够大”料堆就是自组织的基核。

高等教育质量的社会调节机制的基核是什么?从整个社会大系统来看,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调节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制约,但基核或序参量主要有三大部分:即社会经济方面的市场引导、社会文化方面的舆论监督和社会组织的评价。这三种因素在整个社会调节中处于关键地位,发挥主要作用。而且,它们各自也都包括一些基核,如市场引导方面的供求、竞争和价格机制;舆论监督方面的街谈巷议、传统媒体与现代网络;社会评价方面的评议、排名和认证等,它们在各子系统中又是发挥关键作用的。这是我们研究社会调节机制必须把握的,否则,对复杂的社会调节机制进行研究就无法有效进行。

至于说,这些基核是如何发挥作用,这既取决于外部的高等教育环境,也取决于它们本身所具有的序变能力。系统的序变能力是系统所具有的改变自己秩序的能力,是它所具有的活力和发展的内在潜力,即系统的自维生能力。有的系统尽管有序程度很高,组织严密而且宏大,但序变能力很低,该系统就很难有发展前途。相反,有些系统的有序度并不很高,但具有很高的序变能力,因此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发展前途。在这一点上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是一样的。[4]

(三)协同与竞争是社会调节机制的演化动力

自组织演化的动力来自系统内部的两种相互作用:竞争和协同。所谓竞争,是指在系统内部不同要素、不同子系统之间,或者不同系统之间,通过某种斗争而促使系统演化的活动。事物发展的不平衡性是竞争存在的基础,有差异就有竞争,系统诸要素或不同系统间对外部环境和条件的适应不同,获取物质、能量投入也有差异,因而必定造成竞争。所谓协同,即指系统中各子系统的联合作用。复杂系统也好,简单系统也好,只要在演化过程中各个组成要素之间,或各个子系统之间存在着连接、合作、协调与同步行为,便存在着协同。特别是自组织的系统,由于诸要素间存在着非线性的相互作用,系统若要自组织的演化而形成相对独立的有序结构,没有要素之间、子系统之间的协同是不可能的。

各子系统之间通过竞争打破了系统的均衡,促进系统变量发生变化,在变化过程中,通过协同又促进序参量的产生与发展,当序参量一旦产生,就像一只无形的手,控制着各子系统的行为,支配着系统的演化。如果把竞争看作是促进原来系统分解的开始与动因,协同则是发挥整合作用而形成新系统的过程,两者共同促进系统的演化。也就是说,竞争与协同是自组织行为过程中最基本的双重驱动力。[5]

作为自组织系统,高等教育质量的社会调节系统自组织演化的动力同样来自于系统内各要素或各子系统之间的竞争与协同。例如,三大子系统之间就既存在竞争,也相互协同。作为社会经济系统的市场引导力量和作为社会文化系统中的舆论监督力量,有时不一致,存在竞争,市场追求眼前利益,强调效率,舆论倡导社会正义,重视公平;同时它们又是协同的,当出现严重质量问题时,既背离经济规律,又有违文化传统,会受到来自市场引导和舆论监督的双重制约。因此,社会调节机制中的竞争与协同是对立统一的,通过竞争达到协同,协同又会引起更高一级的新的竞争,从而推进社会调节系统整体的演化,影响和决定系统自组织的程度与方向,进而决定系统的有序程度。

(四)高等教育质量的社会调节是自组织与他组织共同作用的结果

组织可分为自组织与他组织,自组织指那些在没有特定外部作用下自行建立起有序结构的对象群体。自组织过程是在没有特定外部干预下由于系统内部组分的相互作用而自行从无序到有序、从低序到高序、从一种有序到另一种有序的演化过程。他组织则是指那些在特定外部作用干预下获得有序结构的对象群体。他组织过程是系统按照特定外部作用从无序到有序、从低序到高序、从一种有序到另一种有序的演化过程。例如,飞鸟适宜飞行的形态结构,包括体形、肌肉、骨骼、翅膀等,是飞鸟在长期进化中自行形成的一种形态结构,这种有序结构的形成是自组织的。而飞机的飞行结构则是人们在洞悉飞鸟的飞行结构以及空气动力学等客观规律的前提下设计、制造的,因而飞机的飞行结构是他组织的。

但是,自组织与他组织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线,自组织与他组织相比较而存在。一方面,人类社会中的各种子系统,从家庭、社区、城市,直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有可能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到来自系统之外的力量的控制,即接受一种他组织的发展方式。另一方面,现实生活中的系统不可能是完全封闭的,尤其是在社会科学领域,很少存在完全自发发展的系统,绝大多数系统的发展都是自组织与他组织共同作用的产物。他组织就是在系统演化到一定阶段上,为对付日益增大的复杂性而进化出来的。当系统的复杂性在演化过程中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单纯依靠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自组织已不足以满足系统对组分行为有效协调的要求,需要从更高层次处理信息,甚至分化出专门从事协调、控制的子系统才能解决问题,由此他组织便应运而生。在整个系统中,存在着自组织与他组织的协调和相互作用。总之,他组织和自组织在社会系统的建构和演化过程中是辩证的统一。

高等教育质量调节与保障系统中,存在着自组织和他组织,是自组织与他组织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相对于高等教育系统而言,无论是社会调节还是政府调控都是他组织的,它们与高等教育系统的关系都是调节、管理甚至控制的关系,共同维护高等教育质量的有序运行,推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及质量提升。其次,就质量调节和保障系统而言,社会调节是自组织,而政府调控是他组织,因为社会调节系统的演化过程基本上是没有外部控制者的,比如市场对质量的引导、舆论监督的形成都是没有政府或部门的控制的,而且也没有预定的目标和方案,是在特定的外部环境条件下,通过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由系统自发演化而成的,具有自组织的特点;而政府调控是在政府控制下进行的,而且有预先设定的目标和方案。再次,社会调节机制本身也存在着自组织与他组织,市场引导和舆论监督主要是自下而上自发形成的,是自组织的;而社会评价,尤其是规范的认证评价是有明确目标和具体实施方案,是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和按一定程序进行的,是他组织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