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理念到操作的具体路径

从理念到操作的具体路径

时间:2022-03-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马航事件。马来西亚政府突然在2014年3月24日晚上宣布,飞机在澳大利亚的珀斯附近坠毁,机上没有人生还。马来西亚政府给出的事实并不多,而且很不完整。国内媒体自己找不到料的时候,只能翻译国外这些媒体的报道来满足国内受众对于“为什么”的追问需求。
从理念到操作的具体路径_在中国办社区报

意识指导行为。如果我们能真正理解读者,心念读者,那么我们自然能写出好内容、编出好版面。

这样说起来似乎有点玄乎。怎么操作才能让我们心念读者?落实到具体操作中,就是做好以下五个转变:

(一)从写什么到帮什么

在传统的媒体实践中,记者与编辑都是以我为主。记者一般都是自己先想好选题,然后去找相关人员采访,回来按自己的理解写出来后交给编辑,编辑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对稿件进行加工排版。交了稿记者就算完成了任务,签完样编辑的任务也完成了。至于报纸出来后读者爱不爱看,对读者有没有用,跟记者和编辑没什么关系。

如果社区报也按传统新闻纸这么操作,那就是自掘坟墓。社区报的总体定位是“沟通你我,给力生活”。沟通和给力,都是需要我们帮忙的。我们要给社区居民搭建起和政府沟通、和社会沟通、和环境沟通,以及互相之间的沟通渠道;我们要帮忙解决居民生活中的很多实际问题和困难,让他们生活得更加容易、更加开心、更加幸福。

社区报的记者,不是要自己能写出多么伟大的作品让读者去接受和欣赏,而是要如何想办法帮助读者解决问题,因此社区报的采编工作要从作品理念转型为用户理念和服务理念。

(二)从说什么到做什么

传统媒体经营中,我们和广告客户的关系是很简单的。客户有一个产品要通过媒体扩大影响,我们收了客户的钱,在版面上刊登出来,任务就算完成了。

现在的广告经营已经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了。广告客户再也不会傻傻地不管效果就出钱刊登广告了,而是要求我们的传播有实效,达到他们的预设目标。我们接触过一个地产客户,他们准备推出千灯湖一号地产项目,选定了我们的报纸做战略性伙伴。要求是:我们帮他宣传卖房子,但不管我们出多少版面给他们做广告,他们都不付广告费,只有房子成功销售出去并达到了预期的数量,他们才会按照房屋销售额的一个比例支付给我们作为广告费。用这种方式,将媒体的利益和客户的利益完全捆绑在了一起。

我们于是整合我们所有的媒介形态——主报、社区报、微博、微信等众多平台来全力推广楼盘。为了扩大影响达到销售的目标,我们不仅做宣传报道,还组织读者去看楼,甚至给每位成功预订房子的人补贴5000元的家电奖励,来吸引居民通过我们的渠道去买这个楼盘的房子。事实上我们已经成了楼盘的销售人员,我们必须把房子卖出去,才能得到我们的收益。

其实“从写什么到做什么”和“从说什么到做什么”的转变就是社区报运营管理八原则中强调的“有用是根本”的具体落地,社区报提供的内容和服务必须是有用的,没有用社区报就没有价值。

(三)从是什么到为什么

新媒体的即时功能,让世界上发生的任何事情都会在瞬间呈现在大家的面前。譬如马航飞机失踪事件,在马来西亚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的任何信息,我们都能第一时间知道。所以,是什么或者说发生了什么,已经没有很大的价值,特别是对于社区报这种周刊报纸,等我们报道的时候,早已时过境迁了。

但是,一件事情发生时,虽然有了关于这个事件的海量的信息,人们还是会关心一个共同的问题:为什么?人们会追问,这个事情为什么会发生?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马航事件。马来西亚政府突然在2014年3月24日晚上宣布,飞机在澳大利亚的珀斯附近坠毁,机上没有人生还。这个事情通过网络第一时间就被全世界知道了。那些焦急等待的家属发出的第一声疑问就是:为什么?为什么是坠毁?为什么是英国早就给了数据,马来西亚才公布?为什么没有一点残骸就能说是坠毁了?

读者需要真相。去探究坠毁背后的深层原因,解开谜团就是专业媒体记者要去完成的任务。马来西亚政府给出的事实并不多,而且很不完整。而网络上大量的猜测也不足为信。以CNN、华盛顿邮报、BBC等老牌媒体记者的追踪和挖掘为核心的内容披露,于是成了网络上主要的和主宰的信息。国内媒体自己找不到料的时候,只能翻译国外这些媒体的报道来满足国内受众对于“为什么”的追问需求。

所以,在新媒体时代,我们的报纸只有从“是什么”转向“为什么”,才能找到存在的价值,再去挖空心思渲染“是什么”这个过时的现场,没有任何意义。

(四)从给什么到要什么

国内的媒体尽管近年来也经常会做一些关于读者调查的问卷,但是骨子里还是宣传的理念,就是我想告诉你什么,我要你知道什么。

在信息渠道单一、人们没有选择的时代,我们给什么,受众就只能接受什么。如今的新媒体语境下,信息渠道有了很多种选择,如果不是读者想要看的内容,读者就会选择拒绝我们的信息,接受别的渠道的信息。所以我们必须植入互联网的思维,耐心地问读者或者替读者考虑:你们想要什么?大家看看微博和微信的粉丝是怎么来的就知道了。只有提供的内容对上读者的口味了,他们才肯动一动手指头,点一下关注,提供的内容才有可能进入他们的视野。否则,即使写了再多、再好的内容,也会没有一个人看,做无用功。

这就是新媒体时代的残酷现实:如果不去诚心问问受众要什么,我们就会寂寞地死在读者的眼神外。

(五)从看什么到想什么

前面说到,传统媒体做采编是以我为主的思维,考虑的是我们想给读者看什么,至于读者看不看则不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随着新媒体即时互动功能的实现,我们不能再自娱自乐了,读者看了还不算完成任务,还要追踪受众是怎么想的,有什么感受。

我们经常看到一个微博和微信上的内容只有几十个字,但是后面跟帖的评论却有几千字,再后面的跟帖者可能已经不知道最原始的新闻或者信息是什么了,那些评论变成了信息源,大家就评论发表评论,把意见延伸到了一个也许与原始信息完全不相干的事件上去了。而且,很多时候,我们发现读者对原始信息的兴趣还不如对后面跟帖的评论的兴趣大,这也是新媒体时代的一个舆论特点。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要特别关注一个问题:我们这个信息发出去之后,会产生什么样的舆论风波?

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佛山一环打人事件。事件出来后,读者已经不去追究“为什么打”“后续怎么处理赔偿”这些问题,而是转移到了“部门负责人如何撒谎”“如何不值得信任”这些问题上去。还有“小悦悦事件”,读者的关注延伸到了佛山人没有人性、见死不救、社会价值沦陷等话题上。一件事情发生后,受众想的已经不是我们所能想到的,更加不是我们能够控制住的。

这就要求我们考虑给读者看什么时,还要同时考虑到读者会想什么,会引起什么反弹,并加以引导,这样才能不至于失控。

我们在社区报的具体采编工作中一定要谨记上述这五个转变,经常面对我们对话的方向,站在读者的位置,对我们的工作进行自我提问,问自己是否做到了上述转变。时间久了,就会形成读者思维,真正做到理解读者、心念读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