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主要论文(按著者拼音顺序排列)

主要论文(按著者拼音顺序排列)

时间:2022-03-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陈之佛:《现代法兰西的美术工艺》,《艺术旬刊》,1932年第1卷第1期。丁文:《新文学读者眼中的“〈小说月报〉革新”》,《云梦学刊》,2006年第3期。金锐、金爱民:《陶元庆书籍装帧美学特征探究》,《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08年第3期。欧阳文彬:《读叶氏父子的图书广告》,《编辑学刊》,1987年第4期。欧咏梅:《民国时期中国书籍装帧的艺术风格探究》,《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
主要论文(按著者拼音顺序排列)_现代性的另一副面孔:晚清至民国的书刊形态研究

毕倚虹:《〈星期〉谈话会》,《星期》,1922年第1期。

佚名:《参观上海土山湾工艺局纪要》,《职业与教育》,1917。

成仿吾:《一年的回顾》,《创造周报》,1924年第52号。

陈之佛:《美术工业的本质与范围》,《一般》,1928年1-4期合订本。

陈抱一:《回忆陶元庆君》,《一般》,1929年第4期。

陈之佛:《介绍工艺美术之实际运动者马利斯》,《一般》,1929年第1期至第4期合订本。

陈之佛:《图案概说》,《中学生》,1930年第10期。

陈之佛:《美术工艺与文化》,《青年界》,1932年第5期。

陈之佛:《现代法兰西的美术工艺》,《艺术旬刊》,1932年第1卷第1期。

陈之佛:《混合人物图案之象征的意义》,《现代学生》,1931年第1卷第5、10期。

崔新京:《关于中国“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的文化思考》,《日本研究》,1999年2期。

陈瑞林:《城市大众美术与中国美术的现代转型》,《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陈超南:《上海月份牌画——美术术与商业的成功合作》。载右守谦、刘翠溶编:《经济史,都市文化与物质文化》,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2002。

东海觉我(徐念慈):《丁未年小说界发行书目调查表》,《小说林》,1907年第9期。

邓白:《缅怀先师陈之佛先生》,《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6年第2期。

邓中和:《书面铸魂者颂——钱君匋的图书装帧艺术》,《出版史料》,2007年第3期。

董丽敏:《翻译现代性:在悬置与聚焦之间——论革新时期〈小说月报〉对于俄国及弱小民族文学的译介》,《文艺争鸣》,2006年第3期。

丁文:《新文学读者眼中的“〈小说月报〉革新”》,《云梦学刊》,2006年第3期。

范烟桥:《小说杂志的封面》,《最小报》,1922年第2期。

丰子恺:《西洋画的看法》,《一般》,1927年第3卷第4号。

丰子恺:《中国画的特色》,《东方杂志》,1927年第24卷第11号。

丰子恺:《西洋画的看法》,《一般》,1927年第3卷第4号。

丰子恺:《新艺术》,《艺术旬刊》,1932年9月第1卷第2号。

方平:《用彩笔描绘梦影——钱君匋和他的装饰艺术》,《读书》,1993年第2期。

傅梅:《时代激流中的转变与坚守》,苏州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孔水村:《杂志年的改造》,《文化建设》,1935年第1卷第4期。

黄可:《钱君匋和他的装帧艺术》,《读书》,1982年第11期。

弘征:《编辑出版家钱君匋》,《出版广角》,1999第5期。

胡建南:《西画东渐初期图像逼真问题辨析》,《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何楠:《〈玲珑〉杂志中的30年代都市女性生活》,吉林大学2010年博士论文。

觉我:《余之小说观续完》,《小说林》,1908年第10期。

金锐、金爱民:《陶元庆书籍装帧美学特征探究》,《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08年第3期。

老棣:《文风之变迁与小说将来之位置》,《中外小说林》,1907年第6期。

林南:《日本第二普罗列塔利亚美术展览会》,《现代小说文艺通信》,1930年第3期。

林俊德:《装饰图案画与图画的区别》,《艺风》,1934年第11期。

李浩然《新旧文学之总冲突》,《新中国》,1919年第1卷第1期。

李毅士:《我们对于美术上应有的觉悟》,《晨报》,1923年12月1日。

李朴园:《美化社会的重担由你去担负》,《贡献》,1928年第3卷第6期。

李广田:《序》。选自新文学选集编辑委员会编:《闻一多选集》,上海,开明书店,1951。

鲁迅:《拟播布美术意见书》,《鲁迅全集》第8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李考悌:《上海近代文化中的传统与现代》。载右守谦、刘翠溶编:《经济史,都市文化与物质文化》,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2002。

吕敬人:《从装帧到书籍设计概念的过渡》,《中国编辑》,2003年第1期。

林银雅:《陈之佛图案教学思想研究》,《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6年第2期。

廖静爱:《用艺术为心灵加“油”》,湖南师范大学2010硕士论文。

凌夫:《张光宇书衣的装饰风》,《寻根》,2011年第4期。

梅湜:《木刻特辑》,《读书月刊》,1935年第1期。

莫志恒:《书籍装帧艺术漫谈——二十年代-三十年代,之二》,《读书》,1981年第3期。

倪墨炎:《钱君匋和他编辑的书》,《中国图书评论》,1998年第11期。

马琳:《周湘与上海早期美术教育》,南京师范大学2006届博士论文。

南北:《陈之佛与庞薰琹》,《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6年第2期。

欧阳文彬:《读叶氏父子的图书广告》,《编辑学刊》,1987年第4期。

欧咏梅:《民国时期中国书籍装帧的艺术风格探究》,《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

潘耀昌:《从苏州到上海,从“点石斋”到“飞影阁”——晚清画家心态管窥》,《新美术》,1994年第2期。

裴丹青:《〈点石斋画报〉和中国传媒的近代化》,《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彭璐:《兼容中西:〈小说月报〉1910-1920年间的装帧设计》,《美术观察》,2009年第8期。

钱香如:《本期封面画之说明》,《繁华杂志》,1914年第2期。

邱右先、吕涛:《民国时期漫画手法在设计中的应用》,《装饰》,2007年第4期。

惕若(茅盾):《〈水星〉及其他》,《文学》,1934年12期。

尚丁:《漫谈出版社的风格》,《编辑学刊》,1986年第2期。

汤正龙:《从〈小说画报〉到〈星期〉——“五四”时期通俗小说研究》,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硕士论文。

孙福熙:《秃笔淡墨写在破烂的茅纸上》,《北新周刊》,1926年第4期。

邵洵美:《珂佛罗皮斯》,《十日谈》,1933年第10期。

孙璐璐:《中西艺术结合产生的宁馨儿——闻一多新诗理论简论》,《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孙郁:《鲁迅与诗画》,《浙江日报·钱塘周末》,2009年7月17日。

孙海芳:《出版变迁与技术变革互动发展规律初探》,《出版发行研究》,2011年第3期。

夏曾佑:《小说原理》,《绣像小说》,1903年第3号。

闻一多:《出版物的封面》,《清华周刊》,1920年第187期。

《现代书籍装帧大家钱君匋(1907-1998)》,《新文学史料》,2007年第2期。

汪亚尘:《为最近研究洋画者进一解》,《时事新报》,1923年6月24日。

吴蒲若:《图案法的研究》,《艺风》,1934年第1期。

吴秀锦:《丰子恺的“人生艺术化”美学理论研究》,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硕士论文。

许钦文:《陶元庆及其绘画》,《人间世》,1935年第24期。

谢菊曾:《涵芬楼往事》。载《随笔》(第8集),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0。

夏燕靖:《陈之佛创办“尚美图案馆”史料解读》,《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杨剑花:《续谈月份牌》,《紫罗兰》,1927年第10期。

袁运甫:《张光字的装饰艺术》,载《工艺美术文选》,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86。

张光宇:《装饰诸问题》。载《工艺美术文选》,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86年。

叶凯蒂(Catharine Yeh):《晚清上海妓女、家具与西洋物质文明的引进》。载《学人》第9辑,江苏,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

袁熙旸:《陈之佛书籍装帧艺术新探》,《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6年第2期。

袁熙旸:《设计教育肇兴的三重背景——关于上海近现代设计教育史的思考》。载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编:《2009上海论坛 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历史与展望》,资料集,2009。

于文:《“书籍史”的孕育与诞生》,《图书情报知识》,2009年第6期。

许钦文:《鲁迅与陶元庆》。载《新文学史料》丛刊编辑组编:《新文学史料(第二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赵苕狂:《花前小语》(《红玫瑰》编者话),《红玫瑰》1924年第1卷第1期(特刊号)。

郑逸梅:《月份牌谈》,《紫罗兰》,1927年第1期。

朱应鹏:《中国大学设艺术科的提议》,《艺术界周刊》,1927年总14期。

钟敬文:《陶元庆先生》,《一般》,1929年第9卷第2号。

苕狂:《〈红玫瑰〉编者话》,《红玫瑰》,1929年第5卷第24期。

张德荣:《工艺美术与人生之关系》,《美术生活》,1935年第1期。

赵家璧:《重印全份旧版〈良友画报〉引言》。载《重印全份旧版〈良友画报〉》,上海,上海书店,1986。

朱自清:《论通俗化》。载《朱自清全集》(第3卷),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张吉兵、张吉旺:《艺术是本体的自我赋形——闻一多艺术本体论思想论析》,《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张吉兵:《舞蹈的发现——闻一多艺术类型论研究之二:读《说舞》,《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

张守义:《钱君匋对我的艺术教诲》,《新文学史料》,2007年第3期。

朱金顺:《〈鲁迅书衣百影〉的二三瑕疵》,《鲁迅研究月刊》,2007年第11期。

朱红红:《民国书籍装帧设计研究》,江南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张玉花:《论张光宇漫画的社会批判性和装饰性》,《文艺理论与批评》,2010年第2期。

赵健:《中国现代书籍设计范式的发端及其成因》,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博士论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