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经济

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经济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去年,永福村集体收入为1600万元,其中农业占20%,集体企业占70%,租金以及其他占10%。可见永福村村民的收入情况十分喜人,这个与其因地制宜地多方面发展工业、农业、手工业有关,农民的收入得到切实的增加,实现了富裕强村。
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经济&;;_中国千村农民发展状况调研报告2009-2010

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经济
——基于江苏省丹阳市永福村的调查

刘珊亦(1) 吉秋杭(2) 林志威(3)

摘要:江苏省丹阳市永福村走因地制宜的发展道路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当地村支部干部带领村民利用当地的地理、物力、人力优势走出了一条以工业与新型农业发展为主,传统农业发展为辅的道路。该地的外出务工率仅为0.66%,传统农业工作者仅为8.06%,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可以在当地找到工作,不用外出务工,从而避免形成社会不安定因素。新型农业、家庭手工作坊和政府招商引资吸引来的企业不仅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必要条件和动力,也为社会贫富差距的缩小和社会的安定和谐带来了福音。当地的人均收入和人均住房面积都远远高于全国农村人均收入和人均住房水平。永福村的案例给了我们对于新农村发展的新认识和新理解。

关键词:因地制宜 和谐发展 新型农业 家庭手工作坊

永福村,隶属江苏省丹阳市云阳镇,走“以工养农,以工促农,以工富农”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路线。走进永福村,映入眼帘的是在散发自然清香的田地上星罗棋布的农民集体住房、工厂与家庭手工作坊。永福村是云阳镇的一个大村子,现有户籍835户,2913人,外来常住人口217户,1180人,现有耕地1115亩。

在访问中,我们得知,永福村的大多数村民都是在当地谋职,外出打工的人员仅是少数。这样的状况不仅能让村民更好为自己的家乡做奉献,更会减少外出务工人员带来的社会不稳定不和谐因素。在稳定生产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条件自然会得到持续提高。

去年,永福村集体收入为1600万元,其中农业占20%,集体企业占70%,租金以及其他占10%。集体的高收入不对等于每个农民的高收入水平,然而可喜的是,永福村人均收入竟然达到了18000元,真正实现了农民的自身富裕。农业的不断发展,必然带动工业的发展。此外,永福村位于市工业区附近,在工业区的辐射下,永福村的相关小型工厂和家庭手工作坊不断发展壮大。在此情况下,村领导制订了“以工养农,以工促农,以工富农,实现富农强村”的发展计划,将农业与工业和谐发展,寻求经济增长。这样的发展路线是将十一五规划的整体发展要求与永福村现状相结合的成果。这启示我们,不仅要牢牢按照党中央的指导思想来发展地方经济,更应该对其赋予地方特色,让其变成符合地方地理,农业生产条件和周围环境的恰当的发展思路与模式。

追求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永福村引进了新兴农业,建立了云阳镇永福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区。该项目主要建设1000亩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区;生产无公害高档蔬菜、水果、水产和高档苗木花卉;以及成立协会组织,由协会组织统一直接购买种子和鱼虾蟹种并统一在农业终端出售。此项目总投资近2000万元,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一半费用由政府承担。

本次调查,我们选取通过新型农业及农业相关工业和机械加工业建设提高农民收入的江苏省丹阳市云阳镇永福村为调查对象,以问卷调查及当面采访的方式就生活、经济、收入、环保等方面进行了调查,重点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前后农民的就业方式、人口流动、收入变动以及在收入提高发展中的不足,更好提高农民收入的途径等。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永福村村民10户62人,其中包括该村的村干部和新农业生产带头人,有效问卷回收率100%,发现其中外出打工人口占0.66%,专门从事传统农业工作者仅占8.06%且基本是老年人,该村农户专业户主要集中在新型农业和工业,占总户数的65.868%。

综上可得出结论,绝大多数村民在进行工业生产的同时,也从事着自给自足的农业,所以农业劳动率也达到了85.511%,该村农户中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家庭大约占30%;能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家庭占50%;比较保守,安于现状的占20%;怕苦怕累,游手好闲的占0%。

(二)年龄分布情况

在我们所走10户62人中,1—14岁7人占11.29%,15—49岁27人占43.548%,50—69岁18人占29.03%,70岁及以上10人占16.129%。

综上可得出结论,村民年龄大多分布于15—49岁之间,青壮年占人口的比例属中等偏上水平,属于稳固型结构。

(三)文化程度

文盲或半文盲占28.95%,小学文化占5.26%,初中文化占36.84%,高中(技校)文化占13.16%,大学及以上文化占2.63%。

综上可得出结论,多达数村民能够达到初中文化水平,但也有较大一部分农民属于文盲或半文盲,只有极少数村民达到大学及以上文化水平,教育普及待进一步提高。

(四)主要从事职业

从事新型农业和非农劳动的农民占52.63%,从事传统农业劳动的农民占13.16%,学生占18.42%,一般办事人员占2.632%,无业、失业、半失业者占2.632%。

综上可得出结论:绝大多数村民职业为新型农业和非农业劳动者。

二、经济收入情况,经济类型情况

(一)收入分布

从永福村村民的收入分布来看,永福村在其因地制宜的经济模式下,已经走出了贫困,村民的年均收入达到了小康水平,10.4%人年均收入在2000—4000元,27.4%人年均收入在4000—6000元,51.8%人年均收入在6000—8000元,10.4%人年均收入达到了8000—10000元。可见永福村村民的收入情况十分喜人,这个与其因地制宜地多方面发展工业、农业、手工业有关,农民的收入得到切实的增加,实现了富裕强村。

(二)经济类型分布

从永福村2000年到2010年的经济类型分布来看,可以很明显地发现其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传统农业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少,而工业的比例越来越高,这正是由于永福村实行了以工养农的经济策略,这一策略不仅减少了永福村的用地紧张问题,更是有效地提高了永福村村民的收入,创造了不少的工作机会,减少了村民的外出打工。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新型农业在这几年中也是稳定地增长,说明了国家更加重视农业的效率以及科技在这其中的重要性。相对而言,永福村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优势在第二产业发展壮大,工厂与家庭手工小作坊互利互补,形成良性合作关系,而永福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更多的外来投资、文化科技人才以及第三产业配套设施的发展。

(三)实际生活用房建筑面积

由(图1)可知,村中存在着一定的贫富差距,尤其生活用房建筑面积的最大最小值之间相距较远(最大面积为500平方米,最小面积为170平方米)。村委会还应注意整个村庄的平衡发展,对于贫困落后的家庭给予更多的帮助。例如,对住房面积少于平均住房面积的贫困户提供无息房贷和住房补贴等,切实缩小农民住房差距,提高农民整体生活水平。

img26

图1 2010年永福村实际生活用房建筑面积(单位:平方米)

(四)收入资金供求方面

根据调查问卷,小孩的教育支出和老人的医药支出占据了较大比例,平均达到了农民消费的38%,说明该村农民注重教育,同时村委会应更加注重村民的医疗保健问题;大多数村民对于银行、信用社的借贷并不了解,且少有接触,此外,该村村民对于基金、股票或债券基本没有涉及。因此,我们认为,该村的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的促进可以通过进一步拉动和开拓生产性投资和渠道,加大政府支持(如提供小额贷款),加强金融体系建设等。同时,收入的增加,应该促进多样化的消费,从而促进生活水平提高。

(五)村民对经济转型的意见

根据我们的问卷实地调查结果,高达94.176%的村民表示了对新型农业以及以工养农的支持,其中一个王姓村民如是说:“原本我们家人口众多,田又不够,很多人没什么事情好做的,而且现在种田也不怎么赚钱。现在由于开了很多为附近生产钻头的大型工厂进行加工零件的手工作坊,我们很多人可以去里面工作,我们家的情况也改善了很多。”大部分村民都在经济转型中获得了益处,因此可见永福村这几年的经济转型,大大改善了农村生活情况,也是十分得民心的好举措。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永福村在经济发展方面所走的道路是正确的,应该继续大力发展“以工养农,以工促农,以工富农,实现富农强村”,因地制宜地发展本村经济。另一方面永福村也要敢于创新,利用科学作为第一生产力,开创新型农业模式,扩宽农业交易渠道,探索集约化供销模式,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特色农业,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从而进一步提高村民的收入以及生活质量。

三、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一)交通设施的缺陷

通过我们的实地考察发现,永福村的大多数支干道都是土路,不适宜农产品的运出销售和工业运输。“要想富先修路”,所以将组与组之间的路面全部硬化不仅可以进一步加强运输便利,也能方便村民的出行。

(二)贫富差距突出

由于永福村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尝到甜头的村民们已经开始住进了村里的乡村别墅,开起了轿车。然而,那些没能抓住机会的村民们有的还在从事传统农业。所以,永福村应该注重“先富带动后富”,由村干部牵头为这些没能抓住时机的村民们提供致富经验介绍,并为他们提供相关技能培训。同时,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也应该尽快落实。

(三)工业发展和环境的不和谐

永福村在工业发展的工作中也应该做到防污治污,保护环境。我们走访的工厂中,大多数工厂都能做到按照国家规定排污。但是,也有少数工厂只顾生产指标的提高,不顾环境污染的防治。不能让经济的发展毁了永福村的自然环境,所以,村支部应该有责任将环境保护作为其坚持的发展准则

四、结语

通过这次对永福村的走访调查,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基层农村发展的优势和潜力。充分利用农村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源,不仅可以为农民创造就业机会,也可以为工业生产降低成本。另外,一些新型农业和传统农业的相结合,不仅能够保持农村淳朴安宁的风貌,也能使得农民收入增加。在农民都能有高收入的情况下,农民才能安居乐业。

新农村建设并不只是一句口号。农村也不是只有男耕女织,收入低下的旧形象。经过这次亲自调查农村的经济发展情况,我们才真正体会到新农村建设的巨大作用和农民生活水准能够大幅提高的必然性,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因地制宜地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专题案例:家庭手工作坊主访谈

家庭手工作坊是一项经营模式简单,又可以创造收益,解决闲散劳动力的有效途径。在村委“找资金、找地方、找货源”的帮助下,有资本的农民开始着手成立家庭手工作坊。家庭手工作坊使他们不出门也可以创造收益,深受群众欢迎。

陈明生,男,37岁,高中毕业,家庭手工作坊主,家有10口人,6个劳动力,是一个大家庭,基本都在陈明生的家庭手工作坊里帮工。他家一年毛收入大概有250000元,总支出大概130000元。其中生产性支出大约是100000元,生活支出19000元,教育支出10000元,看病支出是1000元。一年大概剩余120000元。

陈明生家创办的家庭手工作坊大约有资产30万元,年销售额100万元,年利润15万元。陈明生家房产(包括店铺和厂房)总共大约1000平方米,年租金20000元。

谈及自家的手工作坊,陈明生说:“以前家里也完全是从事着农业生产,但是农业生产并不赚钱,养活这么一大家口子人很是拮据。后来,在村委会对新型农业和工业提供低息贷款,我也就贷起款来办了加工手工作坊,手工作坊投入少,但是收益效果显著。我们专门从事零碎加工活,由于附近工厂多,活多,生意就好。现在我们主要为附近一个大型钻头工厂加工零件,那个大型工厂年生产能力约有3亿元,在中国华东地区有很大影响力,虽然对我们的要求高,但是给的报酬很丰厚。同时我们也提高自我生产能力和质量,所以收入也不断提高,现在规模越来越大,我有信心,继续做下去,搞大搞强,办成一个大型加工工厂。”

家庭手工作坊加工模式,一是可以解决目前农村人员的增收问题,为永福村地少的农民增加了就业机会;二是让村民不出门就能挣钱,还可以照顾在家的老人和孩子,为和谐新农村建设创造了必要条件。

家庭手工作坊加工模式的推广及应用是永福村实现农村万元增收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针对农村地少人员对家庭手工作坊加工模式的认可和较高的积极性,永福村村委会人员表示,可以借用协会平台,加大劳务经纪人、致富带头人的培训和引导,在农村推广家庭手工作坊加工模式的工作中起到组织管理作用,与村内工厂形成互利合作的良好关系。协会平台的推广可以让以家庭为单位的手工作坊在村委会的领导下及时掌握最新的致富资讯,而带头人的领军作用能够让众多的家庭手工作坊更加积极地为作坊的自我发展寻出路。除此之外,当地村委会积极争取技术扶持和政府的奖励政策,在充分调动当地有利资源的条件下继续寻求更多的帮助,以实现农村“地少人员”灵活就业、增收致富。永福村中农民普遍增收的现状必须归功于当地村支部充分发挥自己的先进性作用为当地手工作坊的发展开辟道路。

参考文献

1.《丹阳古今》,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

2.《农村经济绿皮书》,2005年,2009年,2010年。

3.严强:《公共政策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4.李守经:《农村社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注释】

(1)刘珊亦,女,1990年生,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税务专业本科生。

(2)吉秋杭,女,1992年生,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税务专业本科生。

(3)林志威,女,1991年生,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税务专业本科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