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闻与传媒

新闻与传媒

时间:2022-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十二、新闻与传媒关于文科学报标准化、规范化的几点思考  刘 斌 1992(6)57略论美国新闻媒介运行机制  展 江 1996(4)83学习党的三代领导人新闻思想笔记  徐占焜 1997(1)77从新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首卷看《莱茵报》时期德国新闻事业  展 江 1997(2)83试析于右任办报动机的产生  刘惠文 1997(2)88论舆论形成研究的不同学科视角  陈力丹 1998(1)80电
新闻与传媒_《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创刊30周年纪念集(1982—2012)

三十二、新闻与传媒

关于文科学报标准化、规范化的几点思考  刘 斌 1992(6)57

略论美国新闻媒介运行机制  展 江 1996(4)83

学习党的三代领导人新闻思想笔记  徐占焜 1997(1)77

从新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首卷看《莱茵报》时期德国新闻事业  展 江 1997(2)83

试析于右任办报动机的产生  刘惠文 1997(2)88

论舆论形成研究的不同学科视角  陈力丹 1998(1)80

电视纪实:人文主义传播意识的回归  李 岚 1998(1)86

热点报道规律的探讨  徐占焜 1998(1)92

新闻事业成因论  展 江 1998(3)84

新闻信:唐代进奏院状报新解  李 彬 1998(3)90

《述报》图片考  李 磊 1998(3)95

试述何微对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阐释  刘惠文 1999(1)103

新闻宣传异同论  展 江 1999(1)109

电视纪实传播美学探析  李 岚 1999(3)102

刘少奇1956年的谈话对当前新闻改革的启示  陈力丹 2000(1)93

新闻传播真实性要求的现实把握  童 兵 2000(1)100

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观再探  展 江 2000(1)105

传播符号的分类及功能  李 彬 2000(2)107

媒介评论三题  展 江 2000(4)68

新闻媒介的职能权利  项德生 2000(4)74

美国电视脱口秀主持人特征分析  钟 新 2000(4)77

审美:编辑追求的最高境界  董 霞 2001(6)108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与传媒  展 江 2002(2)123

美国报纸版式的流变与动因  张金玺 2002(2)129

论30年代上海报纸广告的多元价值观  陈彤旭 2002(2)135

教会报刊与近代中国新闻事业  郝丹立 2002(2)139

中国电视产业化运作的综合评估构想  李 岚 2002(6)107

推进舆论监督的三项举措  孙旭培 2003(2)79

新闻从业者的媒介角色认知——兼论舆论监督的记者主体作用  陆 晔 2003(2)86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设计构想展 江 陈俊彦 2003(2)92

关于北京五家都市报的比较研究  戚 鸣  等 2003(3)136

二战前夜纳粹德国报纸政策研究  唐 思 2003(4)111

《生活》周刊与20世纪初都市青年的社会化  赵 文 2003(4)118

瞬间艺术——浅谈新闻摄影  谭笑珉 2003(4)123

再论列宁十月革命后的新闻思想  陈力丹 2003(6)74

近年来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概述  陈力丹 2004(3)88

诽谤侵权案法理解构——张铁林诉周璇及《成都商报》名誉侵权案评析  周 泽 2004(3)95

新闻评论的现状及特征赵振宇 2004(3)102

从进奏院状到定本制度:传播制度的创新  吴军明 2004(5)137

当前我国报纸新闻娱乐化倾向探析  戚 鸣 刘朝霞 2005(3)123

“媒体审判”、“舆论审判”检讨  周 泽 2005(3)128

电视节目内容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李永健 2005(3)134

各国舆论监督的法律保障与伦理约束  展 江 2005(4)121

中国政府形象传播目标模型  刘小燕 2005(4)127

传媒对公共情绪宣导抚慰功能的研究设计  李永健 2006(1)111

少年中国学会的出版事业吴小龙 2006(1)117

论在农村推行广播电视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罗自文 2006(4)78

媒介议程设置功能的心理学观点  李永键 2006(6)112

从《独立评论》时评看胡适的民主宪政主张——兼与《新月》时期比较  沈 毅 2006(6)102

新媒体技术条件下的整合性营销传播策略  张 艳 2007(4)115

舆论监督的反腐败功能  展 江 2007(2)94

论后现代主义电影批评在中国的发展  沈小风 2007(2)102

媒介传播中的文化差异与文化意识  谭诚训 2007(2)109

网络时代高校校报的整体新闻报道策划  李明龙 2007(6)137

言论的刑事责任与商誉诽谤罪的宪法限制——关于訾北佳案的法律思考  张金玺 陈力丹 2008(1)112

记者分时采访是抢独家报道的制胜法宝——以《人民日报》等三家媒体“山西解救案”采写为例  戚 鸣 杨 望 李龙田 2008(1)118

关于虚假新闻与传媒自律的思考  唐建英 2008(1)123

博客与专业媒体信息生产之差异辨析  刘 津 2008(2)124

经济报道走下“神坛”的分析研究  戚 鸣 2009(1)107

极致为美——现代电影的美学原则  汪方华 2009(1)112

刍议电视频道形态的发展与演变罗自文 2009(1)117

论官员博客——新媒体时代的政民沟通  樊飞燕 韩顺法 2009(4)115

中国近代“选报”源流中的《东方杂志》  丁 文 2009(4)119

中国新闻改革视野下的经济类报纸的价值特征  张 原 2009(4)125

论新媒体环境下的青少年媒介素养  黄楚新 2010(1)120

略论日据时期台湾总督府对厦门的新闻殖民活动  毛章清 2010(1)125

社会新闻报道图景中的不平衡倾向透析  王仁忠 2010(1)131

青年学术期刊创新发展走向分析  张晓华 2010(1)135

发展“瓶颈”与突围路径的抉择——基于我国青少年学术期刊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王淑玉 2010(1)139

浅析课程远程辅导与面授技术  崔 轶 燕 安 2010(2)119

都市报新闻写作的镜头语言分析  戚 鸣 2010(3)131

从《中国制造》看国家形象广告创新策略  徐 静 2010(6)132

媒介融合下学术研究的关键  喻国明 2011(2)93

媒介融合时代的科学理性原则  李希光 2011(2)97

媒介融合背景下中国报纸网站的新媒体应用——以都市报网站为例  黄楚新 2011(2)100

新闻媒体与儿童政治社会化——以革命根据地的“读报”为焦点  田中初 2011(2)105

试论传播的本质困境与终极对策:一种范式的视角  罗自文 2011(2)110

党报科技报道内容分析与思考——以《人民日报》等六家报纸为例  莫 扬 2011(2)115

“主体间性”视域下的编辑与作者沟通  王珑玲 2011(3)139

新世纪中国艺术电影的叙事及意义  汪方华 2011(6)91

都市报邻接扩张的主导趋势  漆亚林 2011(6)86

政治机会结构、动员结构和框架过程——当代互联网与社会运动的一个分析框架及案例考察  任孟山 2011(6)96

浅析文化产业化时代出版人的文化理性  刘 君 2011(6)101

功到成处名自来——为纪念《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创刊30年而作  陈 升 2012(1)1

新世纪以来我国新闻教育研究的分析  秦 汉 罗自文 2012(6)9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