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十五”~“十二五”规划

“十五”~“十二五”规划

时间:2022-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十五”计划开始,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与“十五”计划设计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相比,市场化色彩明显增强,第一次去除了“计划”,而成为“规划”。“十二五”规划建议与“十五”计划、“十一五”规划建议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比较,三者均重视经济发展与经济结构调整。
“十五”~“十二五”规划_中国式现代化:小康理论及其指标体系研究

从“十五”计划(2001~2005年)开始,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十五”计划设计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见表8-6),以宏观调控和经济结构调整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科技教育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为导向,基本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宏观调控指标,包括经济增长速度、GDP、人均GDP、城镇新增就业、转移农业劳动力、城镇登记失业率、价格总水平、国际收支。经济结构调整指标,包括产业结构、国际竞争力、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基础设施、地区间发展差距扩大趋势、城镇化水平。可持续发展指标,包括人口自然增长率、全国总人口、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森林覆盖率、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城乡环境质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比例、资源节约与保护。科技教育发展指标,包括研究与开发经费占GDP比重、科技创新能力、技术进步、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毛入学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指标,包括居民生活质量、基本公共服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全国有线电视入户率、城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农村医疗服务设施、人民健康水平、城乡文化、体育设施。“十五”计划设计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还具有很强的计划经济色彩。没有区别让市场自主发挥作用的预期性指标与体现政府行为责任的约束性指标。宏观调控指标包含了本该让市场自主发挥作用的预期指标,如经济增长速度、GDP、人均GDP、城镇新增就业、转移农业劳动力、城镇登记失业率等。

表8-6 “十五”计划(2001~200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70]

续表

“十一五”规划设计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见表8-7和表8-8),是在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提出的,更加切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从指标类型与具体指标看,市场经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强化,和谐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上日程,公共服务提升与人民生活提高成为主要发展导向。与“十五”计划设计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相比,市场化色彩明显增强,第一次去除了“计划”,而成为“规划”。首次明确区分了市场与政府各自的指标,即预期性指标和约束性指标。预期性指标系依靠市场主体自主实现的期望指标。约束性指标系依靠行政力量确保实现的政府责任指标。同时也区别了量化指标与质性指标。其中,完善市场经济的质性指标有5个:各领域的改革和制度建设、市场监管能力、社会管理水平、对外开放与国内发展关系、开放型经济水平。

表8-7 “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Ⅰ:量化指标)[71]

续表

注:(1)GDP与城乡居民收入均为2005年价格;(2)带( )的为5年累计数;(3)主要污染物排放系指二氧化硫与化学需氧量。

“十五”计划建议(2000年10月11日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与“十一五”规划建议(2005年10月11日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设计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体系比较(见表8-9),二者对指标类型均没有作出区分,均只有一个量化指标,前者是GDP,后者是人均GDP,以质性指标为主;均有市场化、国际化方面的经济现代化指标;均有科技教育、物质文化生活、社会保障、民主法制、精神文明方面的发展指标。但整体看来,前者更偏重经济发展,而后者则更多地关注生态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

表8-8 “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Ⅱ:质性指标)[72]

续表

表8-9 “十五”计划[73]和“十一五”规划[74]建议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比较

?

“十二五”规划建议(2010年10月18日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见表8-10)与“十五”计划、“十一五”规划建议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比较,三者均重视经济发展与经济结构调整。但前者对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规定了具体的指标,如居民消费率、服务业比重、城镇化水平、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单位GDP能耗、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生态环境质量,后两者则缺乏具体指标。前者对指标进行了分类,显得更有体系性,后两者均没有。前者突出了改革开放的整体深入,后两者均主要突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前者更加强调保障民生与社会建设,后两者仍然偏重经济建设。

表8-10 “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建议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75]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