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个人礼仪的原则

个人礼仪的原则

时间:2022-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敬人公平对等原则敬人公平对等原则是指尊重交往对象,对任何交往对象都必须一视同仁,给予同等程度的礼遇。这便是社交礼仪中平等原则的基本要求。楚人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小洞请晏子进去。(三)自律宽容原则宽容自律的原则是要求人们在交际活动中运用礼仪时,既要严于律己,又要宽以待人。在人际交往中,要容许其他人有个人行动和独立进行自我判断的自由。赵王接到了信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
个人礼仪的原则_礼仪与修养

(一)敬人公平对等原则

敬人公平对等原则是指尊重交往对象,对任何交往对象都必须一视同仁,给予同等程度的礼遇。不允许因为交往对象彼此之间在地位、财富以及与自己的关系亲疏远近等方面有所不同,就厚此薄彼,给予不同待遇。这便是社交礼仪中平等原则的基本要求。

“礼尚往来”、“以礼相待”是礼仪的核心内容,“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社会交往中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尊重,体现自我价值。如果有亲有疏,表现出傲慢、冷漠,不尊敬人或曲意逢迎,都会被视为不礼貌。应公平大方,不卑不亢,主动友好,热情又有所节制。

同学们知道古代晏子使楚的故事吗?

小活动:请同学发言、讲解。

链 接

晏子使楚

晏子被派遣到楚国。楚人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小洞请晏子进去。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迎接宾客的人只好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

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没有人可派吗?竟派您做使臣。”晏子严肃地回答说:“齐国的都城临淄有七千五百户人家,人们一起张开袖子,天就阴暗下来;一起挥洒汗水,就会汇成大雨;街上行人肩膀靠着肩膀,脚尖碰脚后跟,怎么能说没有人才呢?”楚王说:“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会打发你来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要根据不同的对象,贤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贤能的国王那里去,不肖的人被派遣出使到不肖的国王那里去。我晏婴是最不肖的人,所以只好出使到楚国来了。”

又一次,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消息,便对侍臣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他将要来,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侍臣回答说:“在他来到的时候,请允许我们捆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这人是干什么的?’我们就回答说:‘是齐国人。’大王又问:‘犯了什么罪?’我们就回答说:‘犯了偷窃的罪。’”

晏子到了,楚王赏赐晏子喝酒。当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从楚王面前走过。楚王说:“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官吏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都善于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我听说这样的事:橘子长在淮河以南结出的果实就是橘,长在淮河以北就是酸枳。(橘和枳)叶子的形状相似,果实味道却完全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是水土不同。现在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盗,来到楚国就偷盗,难道楚国的水土会使人民善盗吗?”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是自讨没趣了。”

由故事我们可知:

晏子:机智善辩,沉着冷静,不卑不亢;以牙还牙,将计就计,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善于外交,维护自己国家的尊严,聪明机智,不辱使命。

楚王:自作聪明,仗势欺人,傲慢无礼,想侮辱齐国,高傲自大,结果欲辱他人反自取其辱;但楚王也知错能改,大度。

希望同学们都能以礼待人,知错能改。

(二)遵时守约原则

遵时守约是指约会要事先发出邀请,不论是邀请方,还是应邀方,一旦答应,就应该按时履约,遵守时间,信守诺言。无论什么理由,不遵时守约都是不礼貌的。中国传统文化提倡无论是做人还是人际交往,都要以信义为本,提倡“一诺千金”。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和国际接轨,社会节奏加快,遵时守约更为重要。不讲究诚信,就不会有商品经济的健康发展,就不会有国际合作的加强,更不会有社会的进步。

链 接

《世说新语》中《期行》的故事

陈元方七岁的时候,某天,父亲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自己走了。后来那人来了,陈元方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父亲在家吗?”元方答道:“等您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个好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顿时感到尴尬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却不想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由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借七岁元方的责客语,从反面来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陈元方小小年纪,说话行事镇静沉着,指出对方不但“无信”,而且“无礼”,义正而辞严,并以拂袖进门表明自己的态度,可见不遵约守时,就连七岁的孩子都瞧不起。即便是咄咄逼人的成年人,如果不遵约守时,也会被孩子逼得无言以对。

(三)自律宽容原则

宽容自律的原则是要求人们在交际活动中运用礼仪时,既要严于律己,又要宽以待人。要自我要求、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检点;要多容忍他人,多体谅他人,多理解他人,学会为他人着想,善解人意。豁达大度、容纳意识和自控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能理解人,才能做到宽宏大量。千万不要求全责备,斤斤计较,咄咄逼人。

在人际交往中,要容许其他人有个人行动和独立进行自我判断的自由。对不同于己、不同于众的行为耐心容忍,不必要求其他人处处效仿自己、与自己完全保持一致,宽容也是尊重对方的一个主要表现。

链 接

负荆请罪

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秦王知道了,就写一封信给赵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赵王接到了信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大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是赵国如若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正在为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蔺相如,勇敢机智,也许能解决这个难题。赵王把蔺相如找来,问他该怎么办。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赵王和大臣们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就和璧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秦王怕他把璧真的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蔺相如知道秦王丝毫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一回到住的地方,就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

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赵王和大臣们商议说:“去吧,怕有危险;不去吧,又显得太胆怯。”蔺相如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赵王才决定动身,让蔺相如随行。大将军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界上,做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

赵王到了渑池,会见了秦王。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为秦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秦王没占到便宜。他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

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让他下不了台!”这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怕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人生就好比一本书,内容有太多太多,我们应该懂得人生的一种态度——宽容。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处处避让廉颇,这是宽容;廉颇得知后,向蔺相如请罪,蔺相如原谅了他,这也是宽容。二人最后成为好朋友,可见礼仪交往中宽容的重要性。

(四)和谐适度的原则

和谐适度的原则,是要求使用礼仪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人、因事、因时、因地恰当处理。应用礼仪时特别要注意做到把握分寸,认真得体,不卑不亢,热情大方,有理、有利、有节,避免过犹不及。分寸感是礼仪实践的最高技巧,运用礼仪时,假如做得过了头,或者做得不到位,都不能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自律、敬人之意。因此一定要做到和谐适度。

有人说:“礼仪使人们接近,礼仪使人们疏远。”为什么呢?陌生人初次见面,礼仪可以表现为有教养,展示气质与人格魅力。可是如果不分场合、亲疏而乱用礼仪,过于讲究,过于造作,反而显得不真诚、不实在,令人难以相处,甚至会弄巧成拙。

例如,某接待办在接待宾客时,时间安排得过满,恨不得24小时陪同,不给人家留一点私人空间。结果,不但自己费时费力,人家还不满意。

(五)尊重习俗与风俗禁忌原则

《礼记》中说:“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这些对劳动人民有益的格言都说明尊重各地不同风俗与禁忌的重要性。尊重习俗原则与风俗禁忌是指世界每个民族地区都可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禁忌,我们应当理解它、尊重它,不违反这些风俗禁忌。中国统一数千年,没有统一的宗教信仰,中国56个民族,禁忌各不相同。

链 接

1.花语——郁金香:爱的告白、真挚情感;白郁金香:纯洁的友谊;红玫瑰:热恋、真心实意;黄玫瑰:失恋、褪去的爱、歉意。

2.动物——仙鹤在中国是吉祥意,在欧洲一些国家则是贬义。

3.数字——中国和日本等国把数字4谐音“死”,认为不吉利,可是英语“four”的发音听上去很像“福”,又该怎么解释呢?“13”欧美认为不吉利,可在我国古代,“13”则是个吉祥高贵的数字。

总之,个人礼仪是其他一切礼仪的基础,是一个人仪容、仪表、言谈、行为举止的综合体现,是个人性格、品质、情趣、素养、精神世界、交际能力和生活习惯的外在表现。那么个人的基本礼仪都有哪些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