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曾静文字狱

曾静文字狱

时间:2022-03-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曾静文字狱为维护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地位,康熙、雍正至乾隆年间,大兴文字狱,严厉镇压明朝遗老和文人的反清思想。清朝文字狱论其数量,乾隆朝最多;论其影响,则数雍正朝湖南曾静遣徒张熙投书案。此案因浙江吕留良而起,又称吕留良案或楚浙文字狱。在重刑之下,曾静供认不讳,张熙也被拘捕至京。[2]雍正、乾隆年间的几次文字狱,株连甚酷,毁禁之书甚多,对全国和湖南文化的发展造成严重后果。
曾静文字狱_乡土湖南

曾静文字狱

为维护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地位,康熙、雍正至乾隆年间,大兴文字狱,严厉镇压明朝遗老和文人的反清思想。清朝文字狱论其数量,乾隆朝最多;论其影响,则数雍正朝湖南曾静遣徒张熙投书案。此案因浙江吕留良而起,又称吕留良案或楚浙文字狱。

吕留良(1629—1683),字庄生,号晚村,崇州崇德县(今浙江桐乡崇福镇)人,明末清初杰出的学者、诗文家,与黄宗羲、高斗魁等结识。他治程朱理学,反满思想强烈。明亡后,他誓不仕清,以行医为生,后削发为僧,隐居吴兴妙山,著书多宣传“华夷”之别。曾静(1679—1736),号蒲潭先生,湖南永兴人,县学生员,因屡试不第,授徒为业,性迂阔,喜谈道学。1727年,他赴靖州应试时,得读吕留良《论夷夏之防》,引起共鸣,派门生衡阳人张熙专程去浙江吕家访求其著述。吕留良之子吕毅中将父亲全部遗书交给张熙。曾静见留良书中多有反清复明之意,愈加倾信,与吕留良弟子严鸿逵及鸿逵弟子沈在宽等往来投契,常赋诗相赠答。曾静在所著《知新录》中声称:“中原陆沉,夷狄乘虚,窃据神器,乾坤翻复”;“华夷之分,大于君臣之伦;华之与夷,乃人与物之分界”;“春秋时皇帝,该孔子做;战国时皇帝,该孟子做;秦以后皇帝,该程子做;明季皇帝,该吕留良做,如今却被豪强所夺。”[1]

雍正皇帝即位后,杀其弟胤禩,将其同党发遣广西。胤禩党人路过湖南时,传播雍正帝阴谋夺位等宫廷秘事。曾静得悉,以为清朝末运已至,遂筹划起事反清。他听说川陕总督岳锺琪为岳飞后裔,拥有重兵,不为朝廷信任,贸然断定岳琪必有反清之意,派张熙前往投书,列举雍正帝弑父篡立、杀兄屠弟的罪状,力劝岳琪反清。岳琪见书后骇惧异常,连忙刑讯张熙,穷究主使之人。张熙守口如瓶,坚不吐实。岳琪又使用软的一手,对张熙进行诱骗。他和张熙设酒盟誓,表示一定要起兵反清。张熙受骗后,透露所有内情。岳琪于是密奏朝廷。1728年,雍正派人拘讯曾静。在重刑之下,曾静供认不讳,张熙也被拘捕至京。因曾静供词中涉及吕留良著书之事,雍正帝随即命令搜查吕留良、严鸿逵、沈在宽各家书籍,连同案内有关人员一并押解进京,亲自审问。曾静承认轻信流言,妄论朝政,为吕留良所误。

在对曾静的审讯中,雍正帝察觉到吕留良等人鼓吹的反清排满思想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而胤禩党人的流言也为患非小,至于曾静则属乡曲“迂妄之辈”,不足为患。翌年九月,雍正帝将自己与曾静的问答内容编为《大义觉迷录》,派大员带领曾静至江宁、杭州、苏州等地宣讲,批驳吕留良、胤禩的言论。十月,雍正帝免罪释放曾静、张熙,以示对“改过之人”的“宽大”。同时大兴文字狱,将吕留良遗著焚毁殆尽,吕留良及其子吕葆中、弟子严鸿逵已死,亦掘墓戮尸枭示,吕毅中、沈在宽处斩,孙辈发配宁古塔为奴,其他株连坐罪者甚众。1735年冬,乾隆即位,以“泄臣民公愤”为由,终将曾静、张熙处死。

曾静案还祸及邵阳车氏兄弟。邵阳车鼎丰、车鼎贲兄弟致力于著述和刻书,因受王夫之、黄宗羲、吕留良著作影响,誓不仕清,在诗文中有强烈的反清复明思想。1716年,车氏兄弟见吕留良评时文书中有“君臣之义固重,而更有大于此者,即是夷夏之防”等语,十分欣赏,于是刊行《吕子评语》。沈在宽曾在车家任教,张熙往访沈氏,在车家留宿数日,临行,车赠银一两。曾静案发,兄弟二人以“刊刻逆书,往来契厚”罪名入狱5年,1732年同遭杀害;对于数十种著述的处理,已刊刻者焚书毁板,未刊者焚稿。

此外,受牵连的还有谢济世、陶煊、张灿等。谢济世,广西全州人,1738年至1742年任湖南粮储道。他在经书中注“自逞臆见,肆诋程朱”,被湖南巡抚告发。当时乾隆帝标榜“不以文字罪人”,故未成大狱,但谢济世在长沙刊刻的154本经书、237块刊板全被焚毁。谢本人虽未革官,但不久即“以老病休矣”。宁乡陶煊、张灿同辑《国朝诗的》收录了吕留良诗,被人告发。此时陶、张已死亡多年,其子孙又非文士,并不知情,所以未遭刑律,但入狱数月,吃尽苦头。王夫之遗著因内容多有“夷夏之辨”和尊明反清思想,至少有15种以上遭到清廷查禁。[2]

雍正、乾隆年间的几次文字狱,株连甚酷,毁禁之书甚多,对全国和湖南文化的发展造成严重后果。一方面大批书籍和刻板被毁,致使优秀的著作失传;另一方面,人们的思想被禁锢,文人被迫埋头于故纸堆考据述古,从而影响了学术和文化的发展。

【注释】

[1]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湖南省志卷三十·人物志上册.长沙:湖南出版社,1993.

[2]伍新福.湖南通史·古代卷.长沙:湖南出版社,1994:61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