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考证历史上的沙湖

考证历史上的沙湖

时间:2022-03-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发现历史上的沙湖明、清时代甚至更长时间,贺兰山的植被要比现在好得多,降水量要比现在大得多。最近在研究大武口蓄洪区的历史由来和规模时,偶然在一张古代历史地图上发现,现在正开发的星海湖的位置上标有“沙湖墩”字样。历史上的大武口是一个沙湖水面和北长城融为一体,湖光山色非常美的地方。
考证历史上的沙湖_发现宁夏

41.考证历史上的沙湖

作者:刘尚文

沙湖由来何时?沙湖这一名称又是从何时就有的?近来,六张历史地图(清代的四张,民国的两张)、明代两处文字记载、沙湖墩遗址的发现相互吻合、确切无疑地证明沙湖由来已久,沙湖这个地名游历了至少410年(1531~1941年)。然而之前这一切却鲜为人知。

发现历史上的沙湖

明、清时代甚至更长时间,贺兰山的植被要比现在好得多,降水量要比现在大得多。贺兰山的流域面积又大,山洪沟又多,在历史上没有任何排水设施的情况下,大武口的蓄洪水面到底有多大?最近在研究大武口蓄洪区的历史由来和规模时,偶然在一张古代历史地图上发现,现在正开发的星海湖的位置上标有“沙湖墩”字样。随之查阅了六张不同时期的历史地图,均发现在同一位置标有沙湖墩。这六张地图是清雍正三年(1725年)平罗县域图;清雍正七年(1729年)平罗县域图;清乾隆四年(1739年)平罗县域图;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平罗县域图;民国22年(1933年)平罗县域图;民国30年(1941年)平罗县域图。这六张图都是在历史上平罗县的区域变化后出的新版地图。(均在《平罗县志》第一篇建置的第三节行政区划中)

随后又在《平罗县志》和有关资料中发现,沙湖的出现和明朝修筑北长城的关系极为密切。明代史书记载北长城修筑过程:“嘉靖九年(1530年)兵部尚书王琼实地察看并上疏皇帝批准,命佥事齐之鸾修筑。嘉靖十年(1531年)正月,新任巡抚,右都御史胡东皋来宁协助修长城。齐之鸾抽调丁夫6500人,是年三月十五动工,七月底竣工。东起沙湖,西至贺兰山枣儿沟,全长35里(17.5公里)。”这段文字记载和大武口乡乃至贺兰山上的现存北长城遗址完全吻合。

可贵的是这位明朝佥事齐之鸾,在修完北长城之后留下了一篇文章《北门关记》,其中记载了“沙湖东至河五里,涨则泽,竭则壖,虏可窃出,皆为墙,以旁窒其间道。于是河山如古,而险塞一新矣”。就是说从沙湖东向黄河方向有五里低洼地,水涨起来就成了沼泽地,水小了就成了湖滩地,鞑靼的兵马仍然可以进来,所以又修了五里城墙,这样沙湖的水面和东、西城墙融为一体,都可以起到防御作用,边塞就牢固了。这一段记载和明水湖农场靠包兰铁路附近现存的一段鲜为人知的北长城遗址又完全吻合。(这段地虽然低洼,但北长城遗址保存得很完整)这两段文字对于确认沙湖的存在非常重要,如果没有沙湖的存在,何必一条长城分两段修,分两段说。

沙湖墩——历史唯一的“标志性”建筑物

除与沙湖有关的北长城遗址外,沙湖墩是在沙湖范围内历史上唯一的“标志性”建筑物,靠明北长城只有一公里左右。明朝称北长城为“边防北关门墙”,既然是“北关门”就得有兵把守,从当时朝廷对修北长城的重视程度和修筑速度来看,很可能是北长城的“配套”建筑物,用于驻军看护北长城水域接合部,或者执行其他任务,应建于明嘉靖十年(1531年)。从墩的位置和周边的土围子看,和齐之鸾《北门关记》记载军营“为二堡,围里百二十步。徒故威镇,镇北军实之”是一致的。最近根据六张历史地图所标位置,在太西监狱长汤杰、20世纪50年代在潮湖农场工作的退休老干部傅志远的帮助下,在隆湖水泥厂的西侧、星海湖东南堤附近找到了沙湖墩的遗址。

沙湖的面积和成因

沙湖的面积从西南的长胜东沙窝到东北的米家沙窝,全长25公里,从西北的归德沟洪积扇下洼地到东南的包兰铁路,宽12公里,至少在200~300平方公里,甚至更大。因为宁夏在历史上虽有七十二连湖之说,可是从历史地图看,在银川的贺兰沟以北能称得上湖的水面只有一处,那就是历史上的沙湖。

历代地图在沙湖的位置上都分布有大量的沙丘(在历史上贺兰山北端,凡是山沟大的风口都有沙丘存在),沙丘和湖面融为一体。湖的形成也自然有它的历史原因:在古代漫长的历史上,在没有排水沟的情况下,大武口沟(原名大磴沟)、韭菜沟、归德沟、大风沟、小风沟、汝箕沟均入沙湖,现在改道入镇朔湖,这六条大沟十几条小沟的山洪要长期在这里滞留,必然在这块洼地形成一个很大的湖面,且形成的年代久远。

地名的存在和消失

沙湖的地名来源,一是明朝兵部尚书王琼在实地考察后上书朝廷需要这个地名,二是佥事齐之鸾在工程竣工后上书朝廷也需要这个地名。北长城因临沙湖而易守难攻,沙湖因修北长城而知名于朝廷。

沙湖这个地名是古代从平罗威镇堡到归德沟、韭菜沟中间唯一的地名,而且在地图上留存的时间跨度长达216年(1725~1941年),文字记载473年。(潮湖这个地名1933年才出现,大武口更迟)

沙湖这个地名之所以在民间没有流传下来,主要原因是在明代这里除了边关将士无人居住。清统一北方之后,边防北移,平罗解除了长期的边防重担,北长城和沙湖的历史地位减弱,这里又无地可耕,中间有近百年的游牧历史,有近200年的人居断档。

沙湖从20世纪50年代的地图上消失,被潮湖和大武口的地名代替,其主要原因是1952年组建潮湖农场,1953年开垦第二农场渠将沙湖一分为二,同年开第三排水沟将沙湖的水大量排走,然后平沙丘开垦农田,留下二三十平方公里的水域继续作为蓄洪区,也就是现在的大武口蓄洪区。

有关沙湖的历史地图、文字记载、沙湖墩遗址的同时发现,是石嘴山建市以来考古工作中最重大的发现,对于研究明朝历史上发生在这里的一些战事、这个地区地理和气候变化都有重要意义。历史上的大武口是一个沙湖水面和北长城融为一体,湖光山色非常美的地方。沙湖这一地名在大武口区的再现,把大武口的文化历史向前推进了400多年。我们现在建设的星海湖虽然只是历史上沙湖的一部分,但它毕竟是具有历史成因和文化积淀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