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村基层组织在村民中的凝聚力减弱,难以调动村民的积极性

农村基层组织在村民中的凝聚力减弱,难以调动村民的积极性

时间:2022-03-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且,对农村基层组织在“凝聚人心”和“带动示范”方面作用的重视程度相对不足。
农村基层组织在村民中的凝聚力减弱,难以调动村民的积极性_美丽中国视野下的可持续减贫与绿色崛起研究:以赣南农村为例

二、农村基层组织在村民中的凝聚力减弱,难以调动村民的积极性

中共中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党和国家各级领导集体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予了高度关注,并且在充分调动农村地区贫困村民参与经济政治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由于中央政府支持村民自治的态度十分明确,农村居民要求实行村民自治的呼声非常强烈,各级地方政府特别是县级政府是否真心支持和积极推行村民自治,已经成为村民自治制度能否得到推广和完善的关键因素。”[92]近年来,实行村委会直选后,村委会在维护村民各项利益方面的意识明显增强。然而,在部分群众看来,支委会党组织却更多的是代表着“上级政府”的利益和意志。因此,所呈现出来的结果,往往是支委会在“两委矛盾”中胜出,村干部成为上级与村民之间的“中介人”。正如有的学者所尖锐指出的那样:“名义上村民委员会仍然是自治组织,实际却主要承担行政工作,这加剧了村民与村干部之间的矛盾,对村民自治的基础造成危害。”[93]

现阶段,为更好地“反映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94],党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95]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在部分乡镇机关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个别党政负责同志的法律意识淡薄、漠视法律存在,致使农民无法真正享有选举权、被选举权、监督权等各项权利。这类事件虽然数量很少,但是影响极坏。在两委矛盾、干群矛盾、党群矛盾、企群矛盾等多重矛盾错综复杂的交互影响下,农村地区贫困居民的政治参与权严重受阻,进而导致农村居民参与扶贫开发、生态保护等项目决策、实施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明显降低。因此,农村基层组织在村民中凝聚力的减弱,致使农村基层政权难以有效贯彻落实国家减贫、环保的制度政策方针,难以有效调动农民参与政治、参与农村发展、参与扶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而成为新形势下制约赣南农村贫困地区可持续减贫与绿色崛起的重要因素。

根据笔者在赣南农村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对于“您认为农村基层组织以下哪方面功能发挥的较好”这一问题的回答:

选择“推动发展”(选项一)的人数共计149人,占全体总数的20.84%;男性有101人,占该群体总数的20.16%;女性有25人,占该群体总数的17.73%;书记有27人,占该群体总数的23.68%;党员有55人,占该群体总数的24.44%;群众有36人,占该群体总数的15.65%;学生有70人,占该群体总数的22.88%。

选择“促进和谐”(选项二)的人数共计187人,占全体总数的26.15%;男性有145人,占该群体总数的28.94%;女性有32人,占该群体总数的22.70%;书记有38人,占该群体总数的33.33%;党员有55人,占该群体总数的24.44%;群众有55人,占该群体总数的23.91%;学生有72人,占该群体总数的23.53%。

选择“服务群众”(选项三)的人数共计157人,占全体总数的21.96%;男性有110人,占该群体总数的21.96%;女性有30人,占该群体总数的21.28%;书记有23人,占该群体总数的20.18%;党员有48人,占该群体总数的21.33%;群众有51人,占该群体总数的22.17%;学生有58人,占该群体总数的18.95%。

选择“维护稳定”(选项四)的人数共计159人,占全体总数的22.24%;男性有111人,占该群体总数的22.16%;女性有43人,占该群体总数的30.50%;书记有20人,占该群体总数的17.54%;党员有43人,占该群体总数的19.11%;群众有66人,占该群体总数的28.70%;学生有72人,占该群体总数的23.53%。

选择“凝聚人心”(选项五)的人数共计28人,占全体总数的3.92%;男性有16人,占该群体总数的3.19%;女性有2人,占该群体总数1.42%;书记有1人,占该群体总数的0.88%;党员有6人,占该群体总数的2.67%;群众有12人,占该群体总数的5.22%;学生有15人,占该群体总数的4.90%。

选择“示范带动”(选项六)的人数共计35人,占全体总数的4.90%;男性有18人,占该群体总数的3.59%;女性有7人,占该群体总数4.96%;书记有4人,占该群体总数的3.51%;党员有9人,占该群体总数的4.00%;群众有6人,占该群体总数的2.61%;学生有19人,占该群体总数的6.21%。

选择“其他方面”(选项七)的人数共计0人,占全体总数的0%;男性有0人,占该群体总数的0%;女性有2人,占该群体1.42%;书记有1人,占该群体总数的0.88%;党员有9人,占该群体总数的4.00%;群众有4人,占该群体总数的1.74%;学生有0人,占该群体总数的0%。

图4-19

以上调查统计数据(如图4-19所示)显示,在赣南农村贫困地区可持续减贫与绿色崛起的具体实践过程中,贫困地区居民对农村基层组织的功能诉求主要集中在“推动发展”、“促进和谐”、“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等四个方面。而且,对农村基层组织在“凝聚人心”和“带动示范”方面作用的重视程度相对不足。联合国社会发展研究院在《反贫困与不平等——结构变迁、政治政策与政治》一文中曾经明确指出:“保护公民权利、积极和有组织的公民以及为贫困人口和其他弱势群体提供有效援助的政党,都对减贫的持续性进展意义重大。”[96]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队。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党员、基层党组织的思想、行为、作风,会深刻影响到党在广大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关系到党群关系,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近年来,由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涣散,农村干部队伍老龄化现象严重,特别是在发展新生力量入党等党员队伍建设方面严重滞后,致使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发展”、“促进和谐”、“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党在农村的向心力、感召力、凝聚力,进而深刻影响到赣南农村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减贫与绿色崛起。

从农村党员干部这个角度进行分析,村支书对农村基层组织的功能诉求从多到少依次为“促进和谐”、“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维护稳定”。在赣南农村贫困地区可持续减贫与绿色崛起的具体实践过程中,随着近年来《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出台,赣南地区的脱贫致富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的历史契机,一系列国家政策制度措施倾斜所释放出的巨大经济红利,为赣南农村贫困地区的振兴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农村减贫事业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过程中,农村干部更多关注的是部门之间、群体之间的利益均衡问题。例如,如何处理农村扶贫资金等稀缺资源的分配问题,如何妥善处理农村“先富群体”与“待富群体”之间的关系问题,等等。因此,农村干部主要的关注点,是在当前利益矛盾深刻变化的态势下“促进和谐”,只有妥善处理扶贫、环保工作中的各类关系,才能更好地整合社会力量、并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到赣南农村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振兴发展的实践之中,才能有效发挥党员干部在推进农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正如有的学者所深刻指出的那样:“在很多贫困地区,自然条件相同,社会、经济基础条件也差不多,经过几年、十几年的努力,有的地方不仅解决了温饱,而且脱贫致富,向小康迈进。但也有的地方十几年过去了,仍然是山依旧,水依旧,群众的生活困难依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些地方的基层组织软弱涣散,领导班子不思进取、安于现状,怕苦、怕累、怕难,不能带头苦干,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因此,群众说:‘贫困村,穷在志气上,短在路子上。’”[97]

从农村普通群众这个角度进行分析,普通群众对农村基层组织的功能诉求从多到少依次为“维护稳定”、“促进和谐”、“服务群众”、“推动发展”。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群众最关心的排在前三位的问题,都与“农村减贫”和“环境保护”没有直接关系。通过实地走访与个案访谈,我们发现,广大人民群众更关心的,是农村减贫与环境保护最终取得的效果层面。例如,部分地区为推进经济发展、扶贫开发,“招商引资”过程中“重视经济收益,淡化环保指标”,使得大量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进驻农村,“村村冒烟”所造成工业“三废”污染严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的农业生产与村民的身体健康,进而导致因环境破坏、工业污染而引发的上访事件时有发生,甚至在极个别贫困农村地区由于对生态环境问题处理不当还引发了一些群体性事件,影响极坏。还有的农村贫困地区,由于在征地、拆迁等经济发展过程中各方利益协调处理不当而引发了利益纷争,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和后果,进而导致干群矛盾、党群矛盾、企群矛盾激化,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和谐生活。在扶贫资金分配层面,由于农村基层组织处理不当,致使部分“贫困户”与“非贫困户”矛盾加深,情况不容小觑。在极个别农村贫困地区部分贫困居民“等”、“靠”、“要”思想严重,甚至还出现了为“抢”、“夺”扶贫资源而产生的群体性事件,行为处事蛮横、不讲理,关注个人利益得失,甚至组织、参与宗族宗派纷争或者聚众闹事,影响极坏。有的学者尖锐指出:“从贫困农民的角度出发,贫困农民在于政府博弈的过程中,由于选择消极对待的成本要比积极主动摆脱贫困的成本小很多,另外加上贫困农民意识到一旦自己或者本地区摆脱了贫困,政府的扶贫资金就会相应取消,这个时候作为理性人的贫困农民就会拒绝这种做法,为了得到扶贫资金就会在博弈中一直保持这种贫困状态。”[98]因此,面对诸多错综复杂的利益矛盾,群众最关心的问题首先是如何“维护稳定”和“促进和谐”,更加关心的是农村基层组织如何更好地在“服务群众”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发展”。

总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依靠群众,才能真正实现“国富民强”。正如马克思所强调指出的那样:“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扩大。”[99]毛泽东同志也明确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00]邓小平同志也多次告诫全党:“群众不跟你走,你就一事无成。”[101]因此,在赣南农村贫困地区可持续减贫与绿色崛起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必须做到依靠群众、为了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式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最大限度上调动贫困村民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然而,由于基层党组织建设涣散、党员队伍老龄化现象严重,致使农村基层组织在“促进和谐”、“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等方面的功能严重缺失,进而导致农村基层组织在村民中凝聚力、向心力、号召力的下滑,深刻影响了在新的历史形势下推进赣南农村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振兴发展的历史进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