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八嘉宾“纸上圆桌会议”再议志愿服务

八嘉宾“纸上圆桌会议”再议志愿服务

时间:2022-03-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以一种“纸上圆桌会议”的独特形式,让身处不同地方的受访者“聚首”,各抒己见,再次辨析和明确一些受到普遍关注的话题。推动志愿服务的常态化、生活化是令愿望与现实逐渐拉近的有效途径。目前,辽宁已经建立了全国志愿服务信息平台,并开始试运行。下一步,我们将对全省试点地区的有关人员进行培训,实现民政系统志愿服务注册登记、服务记录对接。未来还要多利用社会组织、基层群众来推动志愿服务的开展。
八嘉宾“纸上圆桌会议”再议志愿服务_志愿者的力量

在前面,多位社会学家、文化学者以及志愿服务相关机构负责人接受笔者专访,从理论与实践的双重维度出发,各自阐述了对当今中国志愿服务发展现状的观察和展望,当中包含着许多值得认真思考并借鉴的有益经验。

本文以一种“纸上圆桌会议”的独特形式,让身处不同地方的受访者“聚首”,各抒己见,再次辨析和明确一些受到普遍关注的话题。

笔者:志愿者队伍越来越庞大,他们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社会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公众对志愿者的期待越来越多,志愿者希望担负的责任也越来越重,但现实是,中国的志愿服务仍处于起步阶段,实际情况未必如愿望中那么理想。推动志愿服务的常态化、生活化是令愿望与现实逐渐拉近的有效途径。

邓国胜:未来,我们一方面要进一步提升公众的志愿精神;另一方面,必须大力发展志愿者组织,只有拥有大量自发的、有活力的志愿者组织,志愿服务才可能常态化。

朱眉华:志愿者都是普通人,互助友爱是每个公民都应具有的基本道德,志愿服务其实是人人都可以参与的活动。志愿服务的过程其实是通过助人获得快乐的过程,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

姬广军:其实,最有效的志愿活动就应该是常态化的。以前我们总是强调行动,但是行动总是短暂的,项目就不一样,项目可以是长期的。比如,一个简单的扶助老人的志愿工作,我们把它做成一个项目,通过招募定向志愿者的方式,长期做下去,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笔者:为了让志愿者的热情长久地延续下去,让公众对志愿服务的认识回归到一种理性的层面,应当大力营造崇尚利他主义、奉献精神的社会氛围,使志愿服务不仅仅被视为一种活动,而要成为公众发自内心的一种奉献意识,是一种社会常态。

胡小武:没错,志愿者的志愿行为,归根结底是一种无偿的、主动的、专门的服务行动,体现的是一种利他主义的价值观。当下正处于复杂的社会转型期,志愿者的行动更加具有了激活社会道德基因的价值和意义。

朱眉华:不谋求任何物质、金钱及相关利益的回报是作为一名志愿者的前提。如果志愿者不是发自内心地乐于付出时间、精力,不计得失,那么,志愿服务的意义就会大打折扣。

戴小梅:志愿者是无私的、利他的、不计报酬的,这也是志愿精神的具体体现。但也需要建立一系列的保障与激励机制,来保持志愿者的积极性,重点是以精神奖励为主。

笔者:志愿者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对政府公共服务不足的很好的补充。不过,帮忙变成添乱的现象也偶有发生。志愿者如何更好地补位,又如何避免越位,是一个热议的话题。

胡小武:志愿者的“补位”的确发挥了很积极的作用。前段时间的浙江余姚水灾事件,一些有“擎天柱”高级卡车的私企老板自愿加入救灾工作,开车进入洪水侵袭的街道开展救援服务,这就是很好的“补位”。还有利用自己的知识、技术提供支教和支边服务的志愿者,为大型活动提供交流服务的志愿者,等等。他们都从整体上为社会的安定团结、公共秩序、人文关怀以及对外交流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

邓国胜:在汶川地震的紧急救灾阶段,灾区最需要的是医疗卫生、心理辅导、登山搜救等领域的专业志愿者,有这些专业背景的志愿者在灾区最受欢迎。相反,一些没有这类专业知识的志愿者,可能反过来还需要灾区帮助和照顾他们。志愿者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知识结构与能力,选择到不同的志愿者组织担任不同的志愿者岗位

笔者:人人都可以成为志愿者,但落实到具体的志愿行动中,某一项志愿服务未必人人都适合参与。因此,的确需要根据实际的需求和每个人的具体能力来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分配。

朱眉华:我们接触到的志愿者,有各种类型。当中不少人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比如教师、大学生,他们会用自己的知识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免费助学服务。还有很多法律工作者,经常会提供法律援助。

姬广军:志愿者的服务意愿常常不一样,有的希望参与扶贫,有的乐于助学,还有的比较关注环保。作为组织者,我们会根据意愿来组织。

邓国胜:志愿者组织需要明确组织的志愿者规划、志愿者需求,并且要对志愿者岗位有详细的描述。还要重视培训,要根据具体的活动和志愿者的知识储备,来开展不同内容的培训。

笔者:随着志愿者组织的增加、扩大,对志愿者的培育和管理显得愈加重要。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都很重视这方面的问题。

张跣:我国的志愿服务发展很快,但的确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短期效应”、“一窝蜂现象”等。尤其是在组织管理机制上,我们还存在很多不足。

王宗民:志愿者队伍怎么管理、如何规范、到底有多少人等问题,是当前志愿服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辽宁已经建立了全国志愿服务信息平台,并开始试运行。下一步,我们将对全省试点地区的有关人员进行培训,实现民政系统志愿服务注册登记、服务记录对接。

吴振华:志愿服务工作要以建设管理机制、服务标准、工作流程、服务载体、激励机制为抓手。今年,我们升级了《大连市志愿服务工作注册管理系统》,建立了大连志愿者的专门网站,志愿者招募、注册、培训、志愿服务对接等功能实现了数字化、规范化、项目化,启动了志愿服务数据库建设、志愿服务地图绘制工作以及志愿者卡试点工作。

朱眉华:政府负有倡导和制定相应政策的责任,但不能仅仅依赖政府。未来还要多利用社会组织、基层群众来推动志愿服务的开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