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谦恭有礼,举止文明

谦恭有礼,举止文明

时间:2022-03-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谦恭有礼,举止文明的内涵和渊源谦恭,即谦虚、恭敬。我国人民历来重视文明礼貌,而一个有素质、有教养的现代文明人,举止必须符合文明社会的要求,才能融入现代社会,并对社会做出应有贡献。(二)谦恭有礼,举止文明的具体规范谦恭有礼,举止文明的核心是文明礼仪。
谦恭有礼,举止文明_中国公民知识读本

五十一、谦恭有礼,举止文明

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谦恭有礼,温文尔雅,举止文明,落落大方,不但是华夏儿女的传统美德,也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基础。

(一)谦恭有礼,举止文明的内涵和渊源

谦恭,即谦虚、恭敬。这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包含着对他人和群体智慧、才能、贡献的肯定和对自己的永不满足。谦恭是一种魅力,是智慧的结晶,并能提高人的境界。说谦恭是一种魅力,因为它使人亲善,使人信赖,使人尊敬,赋予人光彩照人的形象和强烈撼人的魅力。说谦恭是智慧的结晶因为从一定程度上看,谦恭的人必定是聪明的、睿智的、有才能的人。历史上真正的伟大人物一般都是谦恭谨慎的。谦恭者总是向往崇高、追求卓越、不断进取的。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一个人就好像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他对自己的估价就好比分母,分母愈大,则分数值愈小。一个谦恭者总会感觉到自己的渺小,会经常不断地求知和探索,谦恭便成为谦恭者自己前进的动力、成功的基石。说谦恭能提高人的境界,主要是说谦虚谨慎的人格会受到人们的尊重。

有礼,即有礼貌,泛指礼仪,是谦恭的外在表现。它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的礼节。

礼仪在中国源远流长,早在2500多年前,孔子就把“礼”看做是治国安邦、平定天下的基础,是个人追求德性所必需的修养环节与修养过程。孔子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意为做人没有礼节就不能生活,做事没有礼节就不能成功。战国后期的荀子也明确指出:“国家无礼则不宁”,并把礼与法相提并论,“礼仪者,治之始也”,“礼仪制而制法度”。在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一直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不断丰富、演化、成熟,并成为一门学问。纵观礼仪的发展历史,即使到了现代社会,传统礼仪的精髓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在人的行为规范中,礼仪是最起码的、基础性的规范。它不仅反映个人的精神面貌,更能折射出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社会风貌、道德水准、文明程度、文化特色、公民素质的重要标志。人们对礼仪的学习和运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接受熏陶和教育,提高道德是非辨别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培养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和道德自律精神的道德社会化过程。

举止是人的身体行为,人的举止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举止文明是要求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语言行为要符合一定的规范。我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我国人民历来重视文明礼貌,而一个有素质、有教养的现代文明人,举止必须符合文明社会的要求,才能融入现代社会,并对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二)谦恭有礼,举止文明的具体规范

谦恭有礼,举止文明的核心是文明礼仪。对个人来说,是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社会而言,是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文明礼仪、公共场所文明礼仪、待客与作客文明礼仪、餐桌文明礼仪、馈赠文明礼仪、互相交往文明礼仪等。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

礼仪、礼节、礼貌内容丰富多样,但它有自身的规律性,有其基本的文明礼仪原则:一是敬人的原则,即尊重他人;二是自律的原则,就是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克己、慎重、礼貌待人、表里如一、自我约束;三是适度的原则,即适度得体,掌握分寸;四是真诚的原则,即诚心诚意,以诚待人,不逢场作戏,言行不一。

做到文明礼貌,有助于提高个人的自身修养,美化自身、美化生活,也有助于人们的社会交往,改善人们的人际关系,具体来说,应注意以下各方面:

第一,注重个人的仪容仪表、仪态举止、谈吐、着装等。从仪容仪表说,要求整洁干净:脸、脖颈、手都应洗得干干净净的;头发按时理、经常洗;指甲经常剪;注意口腔卫生,不当众嚼口香糖;经常洗澡、换衣服。从仪态举止说,要从站、坐、行以及神态、动作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古人对人体姿态曾有形象的概括:“站如松,行如风,坐如钟,卧如弓。”优美的站姿给人以挺拔、精神的感觉;坐姿要端正挺直、大方得体;走路要挺胸抬头,肩臂自然摆动,步速适中;表情神态要表现出对人的尊重、理解和善意,面带微笑;谈吐要态度诚恳、亲切,使用文明用语,简洁得体;着装要干净、整洁、得体,符合自己身份,体现出现代社会中国公民蓬勃向上的风采。

第二,注意公共场所的文明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包括在街道、广场影剧院等场所的礼仪,还有走路、问路、乘车、购物等方面。公共场所举止要文明。一是不要当众“打扫个人卫生”,比如剔牙、掏鼻孔、挖耳屎、修指甲、搓泥垢等。这些行为都应该避开他人进行,否则,不仅不雅观,也不尊重他人。二是与人谈话时应保持一定距离,不要口沫四溅。三是咳嗽、打喷嚏时,应用手帕捂住口鼻,面向一旁,避免声音过大。四是参加社交活动前应梳洗打扮,不要吃葱、蒜等有异味的食品,必要时可含上一点儿茶叶,以除口腔异味。五是在走路、问路、乘车、购物等方面,要做到文明礼貌。路窄让他人先行,过街道看红绿灯从斑马线行走,乘车给老、弱、病、残、孕妇让座,购物排队不加塞等。

第三,注意出行时的文明礼仪。一是维护环境卫生。不随地吐痰和口香糖,不乱扔废弃物,不在禁烟场所吸烟。二是遵守公共秩序。不喧哗吵闹,排队遵守秩序,不并行挡道,不在公众场所高声交谈。三是保护生态环境。不踩踏绿地,不摘折花木和果实,不追打、乱喂动物。四是保护文物古迹。不在文物古迹上涂刻,不攀爬触摸文物,拍照摄像遵守规定。五是爱惜公共设施。不污损客房用品,不损坏公用设施,不贪占小便宜,节约用水用电,用餐不浪费。六是讲究以礼待人。衣着整洁得体,不在公共场所袒胸赤膊;尊重服务人员的劳动,尊重民族宗教习俗。

第四,注意家庭的文明礼仪。一是尊老爱幼。做到尊重老人,赡养老人,爱护兄弟姐妹,抚养、教育和保护好子女。二是保持夫妻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以及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等的权利、履行同等的义务。三是做到夫妻间要相互尊重,互相关心,以诚相待,自觉实行计划生育,不违背我国法律和社会主义家庭伦理道德。四是勤俭持家,珍惜劳动成果。五是做到邻里团结,和睦相处,争创模范家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谦恭有礼、举止文明已经成为一种既具有内在道德要求,又具有外在表现形式的行为规范。它不仅反映个人的精神面貌,更能折射出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社会风貌、道德水准、文明程度、文化特色、公民素质的重要标志。如果全社会每个公民在社会活动中都做到文明礼貌,则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将蔚然成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