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好税官王振举

好税官王振举

时间:2022-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2年前,当听到这首山歌的记者们赶到彭阳县红河乡寻找那位歌中所赞美的“好税官”时,积劳成疾的王振举因患肺癌并转移至脑部,形成偏瘫,已不能开口讲话了。这样不徇私情、处罚违反税法的亲友在王振举的工作中还遇到过好多次。1995年冬天,在生命垂危之际,王振举仍不忘让儿子将国税局领导和同事们为他捐助的3000元钱全部送到红河乡上庄小学。王振举有三儿两女。王振举参加工作的34年中,他被区、地、县先后表彰30多次。
好税官王振举_聚焦彭阳:2004~2013

好税官王振举[1]

□记者 李晓睿

彭阳县红河乡韩堡村北山的田野上,麦苗从干旱的土地里钻出七八厘米高,一株两米高的柏树守护着一座野草茂密的坟茔,坟头有块墓碑,上刻:“王振举之墓”。王振举的儿子王国义回忆:碑是韩堡村全体村民1996年4 月30日立的。父亲下葬时,乡亲们排起了长队。

墓碑的背面没有墓志铭,王振举的生平事迹一个字都没有留下。

——摘自2006年4月11日《宁夏日报》

如果仍用时间对比的方式开头,今年的4月,人民的好税官王振举离开我们已经整整12个年头了。

今年的第一场大雪过后,宁夏国税系统的全体干部欣喜地换上了新式制服,“穿上崭新的税装,难以抑制的情感微微泛起。再回首,经历的那些岁月历历在目。我又想起了王振举,想起了他那身已经发白的税服。那件泛白的税服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人们没有忘记那个总是穿一身洗得褪了色的税服,骑着破旧的单车艰难行走在黄土山坡的老税官,一位税务干部抑制不住用文字写下了自己的感受。

彭阳出了个好“税官”

山里头好不过灯盏山,  

川里头好不过红河川;  

彭阳县出了个好“税官”哟,

把美名儿留在人们的心坎。

12年前,当听到这首山歌的记者们赶到彭阳县红河乡寻找那位歌中所赞美的“好税官”时,积劳成疾的王振举因患肺癌并转移至脑部,形成偏瘫,已不能开口讲话了。

1937年,王振举出生在彭阳县红河乡韩堡村北山崖下的一孔窑洞里。从小尝够了贫困的滋味,王振举的骨子里天生就有山里汉子的犟劲。1962年,25岁的他终于如愿当上一名国家税务干部。刚参加税收工作不久,在一次清查中,他发现一个本家爷爷偷税600元。王振举整好身上崭新的税服,来到本家爷爷家里,不顾这位爷爷跟他翻脸论家谱,硬是让他按规定补交了两倍税款。这样不徇私情、处罚违反税法的亲友在王振举的工作中还遇到过好多次。时间一长,亲友们都知道这个当税官的犟小伙六亲不认,他总是那一句口头禅:“我要对得起这身税服!”

王振举在基层4个乡税务所当了24年所长,对老百姓来说,他是铁面无私的税官,却也是个古道热肠的亲人。因为出生在贫困乡村,直到工作、娶妻、生子,王振举的日子一直过得很清苦。但只要他得知乡亲们有什么困难,总是想方设法去帮助。韩堡村的村支书景龙光至今还记着一笔旧账:1975年,村上要买一台拖拉机,但钱不够,王振举得知后,便把自己从牙缝里“抠”出来的700元借给村里,直到1993年村里才还了一半,另一半至今还挂在村里的账上。1995年冬天,在生命垂危之际,王振举仍不忘让儿子将国税局领导和同事们为他捐助的3000元钱全部送到红河乡上庄小学。这是他最后一次为乡亲们献上自己的心意。

曾经和王振举工作过的年轻人总喜欢称他为“王叔”,因为这个老汉在工作上严厉得吓人,生活中却总是像自己的爹妈一样慈爱。当年老犯小错误的“刺头”、新招进来没有一点工作经验的毛头小子、没考上大学一见人就爱脸红的女娃娃,在王振举手把手的教育与关爱下,现在都已成为彭阳县国税局的业务骨干。

王振举有三儿两女。他活着的时候,孩子们没有一个端上“公家饭碗”。直到王振举去世以后,组织上才坚持让已自学了本科文凭的三儿子王国海当上了一名税务干部,王振举的另两个儿子王国礼和王国义一个是“赤脚医生”,一个一直在当木匠,至今都生活在农村。

30年坚守“四不”原则

如今说起王振举,国税干部们提的最多的是他的“四不”原则,那是王振举调任县局人秘股股长后给自己定下的规矩:“不抽公家一支烟,不喝公家一盅酒,不吃公家一顿饭,不因私事坐公家一回车”。这“四不”原则支撑着王振举的一切行为,王振举走后,也成为国税人廉政为民的行为准则。

简简单单的四句话,对一个身居单位人、财、物权主管要职的干部来说,想要真正做到是何其难!但王振举做到了,用每一件小事实践了自己的诺言。

在他担任人秘股股长6年时间里,不知迎来送往多少次上级检查、行业调研、工作会议。为了管住自己的嘴,他在单位从不吸烟,从不喝茶,为了省下局里的招待经费,他宁愿背上“苛刻”的名声。上级部门来人检查了,总能见着王振举热情地招呼,细心地安排,可到吃饭的时候,他每次都悄悄地离开。有一年冬天,单位的暖气坏了,他舍不得花钱雇人去修,而是带着两个锅炉工自己动手修理,仅此一项为局里节省了万余元。县税务局的领导曾经算过一笔账:王振举担任人秘股股长6年时间,至少为局里“抠”出了6万元的各类经费开支。

在王振举34年的税官生涯里,没有和家人过过几个团圆年,除了小女儿出嫁破例请了半天假外,他对待工作时间像闹钟一样一丝不苟。他的老伴高梅花直到现在还保留着他心爱的熊猫牌闹钟,老人说:“他大那时候总是每天早走半个小时,到了单位逮住爱迟到的小青年就批评教育,让他们珍惜时间。”

在基层税务所,王振举总是骑着他那辆老自行车奔波于山路之中,为了拓展税源,一天骑行数十里甚至上百里山路都是家常便饭。1995年,在他病重必须送医院之时,仍不忘坚持让家人花钱雇了辆农用车把他送到医院,还叮嘱家里人千万不要给公家添麻烦。

就是这样一位勤勉的老人,走到第59个春秋终于累倒了,再也没有站起来。

王振举参加工作的34年中,他被区、地、县先后表彰30多次。1996年被国家税务总局、人事部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在艺术作品中“复活

如果说,作为人民公仆的王振举平凡而闪光的一生为所有“公家人”树立了一种行为上的典范,那么,王振举去世后以他事迹为蓝本创作出的多种艺术作品频频在全国获奖,也证明了王振举精神为宁夏文艺事业增添了沉甸甸的现实主义重量。

很多通过这些文艺作品认识王振举的人这样评价:无论是作为真实人物的王振举,还是作为艺术形象的王振举,他都是一个普通人,但这个普通人身上蕴含的是作为一个人的真正价值。王振举并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事情,相反,他所做的事情可以说是极其平凡乃至琐碎的,但是,难就难在他能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默默无闻,日积月累,积累出自己的人格与精神,从而拥有了自己的“一片天”。

王振举去世以后,电视剧《他那一片天》、电影《王振举》、话剧《税官王振举》、书籍《公仆典范王振举》等大量文艺作品不断推出。其中,一些作品因其贴近生活的真实与厚重,接连获得自治区及全国多个奖项。电影《王振举》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电视剧《他那一片天》获宁夏“五个一工程”奖,两度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广受好评。话剧《税官王振举》成了宁夏话剧团的经典剧目,随着文化大篷车走乡串村,到全区成百上千个乡村巡回演出。

生活中的好税官王振举永远离开了生他养他的黄土地,舞台上的王振举却继续向人们传播着:怎样才是一个合格的公家人。

(原载2008年5月5日《新消息报》)

【注释】

[1]王振举(1937~1996年),宁夏彭阳人。他从事税务工作34年,先后任彭阳县税务局税务股股长、人秘股股长和彭阳县国家税务局监察室主任。他工作过的税务所曾多次被评为先进集体,他本人30多次被评为区、地、县税务系统先进工作者。1996年被国家税务总局、人事部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996年4月20日,59岁的王振举因积劳成疾,医治无效去世。他的事迹被报道后,宁夏全区各界和全国税务系统掀起了一股学习好税官王振举的热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