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举觞共祝老师王

举觞共祝老师王

时间:2022-0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时间在同一天,中午在红房子,晚上在绿波廊,一红一绿,一西一中,各显风采。在上海餐饮界,他是人们特别尊敬的王老师。大凡上海的重大餐饮活动,乃至全国性和世界性的餐饮活动,由于有他的积极投入,认真而精细承办,无不取得显著成效。烙蜗牛也是被誉为法国知名度极高的“国菜”。绿波廓在老城庙豫园商城内。虽说来绿波廓吃已退居次要地位,可绿波廓的几样小吃的确不同凡响。

春节前夕,去上海旅游专科学校参加研讨会期间,老友义民兄邀凤乔、四智、庞同及我,到红房子和绿波廊分别品尝西式菜点和上海名贵小吃。时间在同一天,中午在红房子,晚上在绿波廊,一红一绿,一西一中,各显风采。

我与义民兄相识于70年代末。他出生于银行世家,从解放初跨入饮食行业,就把烹饪作为人生唯一的寄托,执着地、无私地驰骋在饮食文化和烹饪技术的天地之中。在我们几位中,他既是年长的,又是执教烹饪时间最长的,我们都尊称他为兄长。在上海餐饮界,他是人们特别尊敬的王老师。他不只研究饮食文化理论,编写过中国第一部烹调技术教材,且对餐饮经营、烹饪技艺和服务艺术,无不样样精通。大凡上海的重大餐饮活动,乃至全国性和世界性的餐饮活动,由于有他的积极投入,认真而精细承办,无不取得显著成效。20年来,我们虽然每年都要相会一两次,但总觉得时间不够,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这次大家来上海,适逢义民兄欢度古稀,无论如何也要从红房子吃到绿波廓,以便与他在一块多聚一聚。

红房子创业于民国年间,原叫罗威饭店,五十年代更名为“红房子”。早就听说这个“红”字映红了上海的西菜业,是西餐界的“龙头”。一直想光顾,可从未如愿。原因有二,一是没有机会,二是不敢轻易登门。所谓不敢轻易登门,是想到了五十年代末,在“五年超英,十年赶美”的鼓舞下,我曾鼓起勇气,向西安国营一食堂的西餐厅“进军”时,竟因我拿刀叉的姿势欠佳,给我长达20分钟的“西化”过程抹了点黑。后来虽在北京、广州、香港、台湾都也吃过几次西餐,可所用菜点没有一次符合我这老陕的胃。同时也怕不懂西餐礼仪而丢面子。这次当然不同了,是义民兄安排,又在红房子,想必不会有什么问题。谁知来到红房子二楼一间雅座,我无意坐在了主宾席,哪知又犯了坐错席位的错误。因为不管怎么说,聂公年长于我,志行高洁,主宾席归他莫属,好在都是老朋友了,聂公坚持不离开他已坐的下位,我也只好不再谦让,自享高位了。

那天中午,义民兄为我们安排的冷菜是虾仁杯,汤菜是洋葱汤,热菜有两个,一是红烩牛尾,一是烙蜗牛,最后的细点叫“沙勿来”。都是一人一份。虾仁杯、红烩牛尾和沙勿来,记得在台湾和京都吃过,唯洋葱汤和烙蜗牛是第一次。听到有洋葱汤,我以为是洋葱加清水煮成的够不上档次的大众化汤菜,颇不以为然。因为洋葱在中国比比皆是,而且很便宜,平时很少吃它。可听义民兄讲,洋葱在法国却被誉为“菜中皇后”,身价很高。而洋葱汤的烹饪工艺又极为考究。要做好这个汤菜,光“炒”洋葱的时候,必须有4个小时才能显其特色。汤当然也不是一般的汤,是用上乘牛肉炖出来后再加芹菜、胡萝卜、酒、香叶、黑胡椒等料调制而成的。端上一看,色虽暗一些,但其鲜香、醇厚的味道,吃一碗还想再吃一碗。烙蜗牛也是被誉为法国知名度极高的“国菜”。蜗牛,前多年在中国曾是兴了一阵子,由于一般人认识不足,至今仍在中国餐馆没有形成气候。可这个“丑物”的味道不只胜过田螺,还可与明虾媲美,其低脂肪、高蛋白,真算是人们不可多得的恩物。尤其是红房子名厨在烹饪中突出奶香和“烙”的技艺,使烙蜗牛端到桌上,热气腾腾,奶香扑鼻,犹如妙龄女子暗送的一个秋波,不能不让你春心为之一动,一下子扑上去全部吃光。

红房子到此先打住,接着说绿波廓。

绿波廓在老城庙豫园商城内。50年代我曾来过老城皇庙。这里有上海老饭店、南翔馒头店、松云楼、桂花厅、和丰楼等十多家饭店酒楼,经营着特具上海风情的传统小吃。家家有名品,店店有特色。绿波廓位于桂花厅左侧,是豫园西园楼阁之一,建于明嘉兴年间。1949年前用作茶楼,颇有民族传统。70年代末改建后始用现名。我们来到绿波廓已是华灯争艳之时,义民兄领我们上了三楼,在左边一套间就坐。绿波廓副总出来热情接待,先是一人一杯热茶奉上。由于中午大家在红房子的西菜尚没有从腹中让位,谁还能吃多少东西,只是为了与义民兄相聚,谁也不愿缺席。

虽说来绿波廓吃已退居次要地位,可绿波廓的几样小吃的确不同凡响。三丝眉毛酥名不虚传,外形纤巧,犹如一道弯弯的秀眉,面皮层次不仅清晰,且有百层之多。难得的是馅心竟包含着卤汁,口味极为丰腴。枣泥酥小巧玲珑,外层所沾白芝麻中点缀了几颗黑芝麻,使枣泥酥愈显高雅。吃在嘴里又酥又甜,枣香浓郁,甜美滋润。吃过了三鲜和枣泥之后,来一个香菇素菜包,更让人觉着素的可爱。大家边品尝温文尔雅的海派细点和浅斟慢酌的绍兴花雕,边回忆着半个世纪中国饮食文化的沧桑变化,无不为改革开放叫好,也无不为义民兄凭借这二十年大好机遇所作的贡献而庆幸。谈着谈着,聂公即兴吟出了这次相聚的大作,大家齐声赞好,现录于后,权作这篇短文的结语。

红房子到绿波廊,味贯中西盖浦江。

手足情同今又聚,举觞共祝老师王。

注:本文刊载于上海《服务经济》月刊1998年第4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