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牛皮灯影子

牛皮灯影子

时间:2022-03-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宁夏西海固山区以及贺兰县、盐池县等地,人们称皮影戏为“牛皮灯影子”。宁夏人所说的“牛皮灯影子”,其实就是盛行了几千年的中国皮影戏。但是与秦腔、越剧、河北梆子、评剧、京剧这些剧种对比,宁夏牛皮灯影子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牛皮灯影子”经典道情剧目《白蛇传》中白蛇的唱段。——“牛皮灯影子”传统历史剧《游龟山》中渔女胡凤莲唱段。
牛皮灯影子_民间宁夏

牛皮灯影子

农闲时节,倘若在那些山谷梁峁之间,羊肠小道之上,走过来三五个或七八个人,肩上挑着小木箱,手里提着锣鼓家什,嘴里咿咿呀呀地哼着秦腔小调,那便是唱灯影戏的艺人了。看见他们,一村子的大人小孩便都沸腾起来了,那个夜晚,无疑会是一个非常美妙的夜晚!

远看灯火照,
近看像个庙,
里头人马喊,
外边哈哈笑。

这则谜语很形象地写出了皮影戏的典型特征。

在没有电影、没有电视的岁月里,宁夏南部山区人们的文化生活除了唱大戏(秦腔)和眉户剧之外,还有一种深为人们所喜爱的戏种——“牛皮灯影子”。

在宁夏西海固山区以及贺兰县、盐池县等地,人们称皮影戏为“牛皮灯影子”。在没有电影的时代,“牛皮灯影子”是最受人们欢迎的一种文娱活动,它寄托了人们太多的喜怒哀乐和爱恨情仇,也打发了人们许多个寂寞而漫长的夜晚。

宁夏人所说的“牛皮灯影子”,其实就是盛行了几千年的中国皮影戏。那么,皮影艺术到底起源于何时?民间传说不一,但确有文献资料可证。汉朝班固 《汉书·外戚传》记载:“李夫人少而蚤卒,上思念李夫人不已,方士齐人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张灯烛,设帷帐,陈酒肉,而令上居他帐,遥望见好女子李夫人之貌,还幄坐而步,又不得视,上愈益相思悲感,为做诗曰:‘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

img19

皮影演出

这则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更符合中国老百姓传统的审美观。这个记载,通过两千多年的民间演绎,到今天已经成了一则非常优美的传说。

说是在历史上颇有作为的汉武帝刘彻的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后,刘彻一时间愁思凝结、神情恍惚,终日不问朝政,这引起了朝中许多大臣的忧虑。有一位叫李少翁的大臣,一日出门散步,见街巷中许多孩童手拿布娃娃在墙壁上照影子戏耍,但见那布娃娃的影子在墙壁上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于是李少翁心里便有了主意,回家后,他用棉帛裁成李夫人的影像,涂上丰富的色彩,并在手脚处巧妙地装上了可自由活动的木杆。至夜晚时,围起方帷,张灯结彩,诚请汉武皇帝前来帐中观看。汉武帝看罢龙颜大悦、赞不绝口,于是皮影戏便从汉朝开始流传开来。

到了北宋时,中国皮影戏已经极为成熟。在中国传统戏曲表演尚未发展成熟之际,宋代的皮影戏已能表演完整、生动的三国故事。一些记载宋人生活的著作如《东京梦华录》《梦粱录》《武林旧事》等,都述及宋代(主要是南宋)影戏的盛况。除了一些有名的艺人,南宋杭州甚至有如“绘革社”的皮影戏组织出现。宋代以后至明清,影戏一直盛行,受到宫廷和民间的喜爱,普及全国各地,与各地曲艺、语言、习俗结合,发展成为各具地方特色的影戏艺术。

皮影戏是一门结合了戏剧、音乐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段的表演形式,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是最早传入西方的中国传统艺术之一。

宁夏皮影其实是由陇东皮影发展而来的,其唱腔主要有秦腔、陇东道情、碗碗腔和眉户剧等。宁夏皮影在继承传统和发扬地方特色中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从题材内容上来讲,有历史演义、民间传说、武侠公案、爱情故事、神话寓言、时装现代戏等,可谓无所不容、无所不包。从剧目上来讲,许多戏种的传统曲目比如《铡美案》《大登殿》《二进宫》《狸猫换太子》《金沙滩》《游龟山》《白蛇传》《拾玉镯》《西厢记》《牛郎织女》《杨家将》《岳飞传》《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封神榜》等,都被“牛皮灯影子”纳入其中。

从革命战争年代起到解放后,宁夏牛皮灯影子的剧目得到了充分的扩展,皮影艺术家们创作了一批现代戏和童话剧、寓言剧,常见的剧目有表现现代生活的《兄妹开荒》《白毛女》《刘胡兰》《小二黑结婚》《林海雪原》《红灯记》等,有市井笑话《王歧怕老婆》《小女婿》等,传奇故事《秦石岭》《两朋友》等,有寓言故事《龟与鹤》《东郭先生》等。从艺术形式上来说,它借鉴杂糅了传统戏剧、小调、方言、小曲、曲艺、剪纸、绘画等民间艺术的特点,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从折子戏到单本戏,从全本戏到连本戏,剧目繁多、数不胜数。但是与秦腔、越剧、河北梆子评剧、京剧这些剧种对比,宁夏牛皮灯影子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

与天兵打一仗/提心在口/

忍不住痛煞煞/血泪交流/

这才是虎难画/反成为狗/

此事我倒做了/泼水难收/

……

——“牛皮灯影子”经典道情剧目《白蛇传》中白蛇的唱段。

总督的公子/卢世宽/

立抢了/民女在龟山/

纵恶犬咬我父/双手咬烂/

叫家人又打了/一百皮鞭/

哭一声老爹爹/儿难得见/

要相逢除非是/一梦之间/

……

——“牛皮灯影子”传统历史剧《游龟山》中渔女胡凤莲唱段。

img20

贺兰皮影

皮影戏班的演出与那些大剧种相比,具有简便易演的特点,一个皮影班一般有六至八人即可,甚至三五人也可成戏。就其伴奏乐器来讲,主要有锣、鼓、钹、板胡、二胡、三弦、洋琴、笛子等。演出皮影戏所需的设备也极其简易,并便于携带,因此,有着极强的流动性,山谷沟台、遥庄远村都可肩挑背驮而至,这使得皮影戏有广泛的观众,同时深为劳苦大众所喜欢

img21

张进绪皮影表演

要演出上好的皮影戏,除了“挑扦人”在舞动皮影手法上要灵活运用推、拉、捻、转、摆、跃、勾等动作,使一个动作与另一个动作的衔接也要自然流畅、不僵不滞外,还需要有上好的牛皮娃娃。宁夏皮影子的优点在于,那些用来做牛皮小人的材质十分优秀,全是选用年轻、毛色黑的公牛皮制作的,这种牛皮厚薄适中,质坚而柔韧,且青中透明。皮剥下来后,要把牛皮刮剔干净,晾至净亮透明时再进行制作。先将样稿轻画在牛皮上,然后用各种型号的刀具或刻或凿。之后用透明水色着色,颜色一般不调和,故而纯正绚丽、对比强烈。刻凿、着色完毕后再“出水”(即熨平),这是其中最关键也是最难的一关。出水后再晾干,装订组合即可上台表演。极富中华民族地方特色的皮影艺术堪称一绝。皮影既是影具又是艺术品,除生、旦、净、丑的人物种类、形象和性格不同外,用于布景陈设的神仙鬼妖、鱼鳖海怪、飞禽走兽、亭台楼阁、金殿宝帐、山石花草、车辆马匹、刀矛剑戟等等,也应有尽有、栩栩如生。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皮影已经成为不可多得的民间艺术珍品,其以独特的极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而成为人们收藏馈赠的礼品。

皮影戏的戏台很简单,在最前面摆两张桌子,桌上架起大约长两米、宽一米的“亮子”。“亮子”是由木头框和钉在上面的宣纸做成的,后面悬挂一盏灯,灯后有一铁片把灯光集中投射在亮子上,“挑扦人”便舞动皮影,皮影的“容貌”“服饰”“动作”就都清晰地投在亮子上了。

当然,和所有的剧种一样,“牛皮灯影子”最为重要的还是演员。技艺高超的“挑扦人”,才是一场精彩牛皮灯影子的灵魂。对表演的技艺,“牛皮灯影子”有很高的要求,“挑扦人”除了要能一人操纵三四个“小影人”的动作之外,还要密切配合剧情里的配乐,并兼顾旁白和唱腔。因此,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牛皮灯影子艺术家,除了有深厚的兴趣和超强的毅力外,还需要师傅的言传身教,以及自己的勤学苦练,同时,还要积累大量的舞台表演经验。仅仅摆弄那些牛皮小人人就需要过硬的皮影表演功底,达到熟练的程度就需要一二十年的时间。

宁夏盐池县地处陕甘宁蒙四省区交界处,清末民初,陕、甘等省皮影艺人受生活所迫,流落到盐池县麻黄山、红井子一带,卖艺求生,当地喜欢皮影戏的人便与他们交友学艺,从而使盐池皮影得到了快速发展,红井子石山沟王天玉、王天秀等人都是当地优秀的皮影艺人,经他们传承的皮影表演艺术至今流传了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深受周边人民群众的喜爱。

我曾经在一个山村看过一场只有一个人表演的牛皮灯影子戏,几盏若豆的油灯,一幅架起的白纸,惟妙惟肖的牛皮小人,紧锣密鼓,一声有力地喊唱把观众带入了一个非现实空间,道出了神鬼与历史的游移戏剧……不要说那吹拉弹唱的抑扬顿挫,也不要说那些生龙活虎的牛皮小人,单就表演者一个人就能扮演老头、老太太、少男、少女等所有剧目中的角色和唱腔,就让我吃惊不已!那声音或激越高亢,或婉柔悠扬,令人非常震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