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边疆政治与龙戴维眼中的“潘泰”起义

边疆政治与龙戴维眼中的“潘泰”起义

时间:2022-03-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走出“狭隘的想象”:边疆政治与龙戴维眼中的“潘泰”起义龙戴维博士现任教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历史与宗教研究系,专攻晚清与近代中国史。题目虽几经更改,但我们可以发现,龙戴维所使用的“潘泰”一词一直未曾删改,而对于“潘泰”的超越宗教与国家边界意义的强调,试图将云南穆斯林纳入到更大范围的体系之中,重新界定“回”的含义,从而反思以往关于暴力起义研究的基本假设,便是本书所要完成的任务。
边疆政治与龙戴维眼中的“潘泰”起义_世界视野中的回族

走出“狭隘的想象”:边疆政治与龙戴维眼中的“潘泰”起义

龙戴维(David Atwill)博士现任教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历史与宗教研究系,专攻晚清与近代中国史。2005年,斯坦福大学出版社推出了龙戴维的专著《伊斯兰,族群性与中国西南的“潘泰”起义,1856~1873年》(The Chinese Sultanate:Islam,Ethnicity,and the Panthay Rebellion in Southwest China,1856~1873年)(以下简称《潘泰》)。在此前后,他也发表了围绕这一主题,涉及穆斯林和晚清边疆政治的多篇会议论文与期刊文章。完成博士论文之后,龙戴维又开展了两项学术研究,其一与林则徐有关,通过对这位官方体系中重要人物的生活史与政治史考察,他意在讨论帝国晚期有关边疆、族群性与自我的各类概念,特别是夷、汉奸与内部边界等;其二,他也开始关注说藏语的穆斯林(又称“藏回”),考察跨地方主义(transregionalism)、竞争的地理学与多重认同等(1)

《潘泰》一书正是他在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这项研究最初界定为“超越界线:穆斯林认同,‘潘泰’起义与19世纪的云南”(Beyond the Pale:Muslim Identity,the Panthay Rebellion and the World of 19th Century Yunnan(2))。为搜集资料,1996年,当时仍是美国夏威夷大学历史学系博士候选人的龙戴维获得富布莱特奖学金(Fulbright Fellowship),于9月14日至次年6月底,在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担任访问学员(3)。后又奔赴云南,在云南大学历史系做访问学者,为其研究开展文献与田野研究。1999年其获得博士学位的论文题目为《云南起义:族群叛乱,云南穆斯林与‘潘泰’起义》(Rebellion South of the Clouds:Ethnic Insurgency,Muslim Yunnanese,and the Panthay Rebellion)。题目虽几经更改,但我们可以发现,龙戴维所使用的“潘泰”一词一直未曾删改,而对于“潘泰”的超越宗教与国家边界意义的强调,试图将云南穆斯林纳入到更大范围的体系之中,重新界定“回”的含义,从而反思以往关于暴力起义研究的基本假设,便是本书所要完成的任务。

img29

龙戴维《潘泰》一书的封面

为了对本书有一个逻辑的、详细的了解,我们可以诉诸学术传承的书写方式,标明作者的研究主题和领域,以及他如何定位这项研究在已有学术争论中的意义。本文首先介绍《潘泰》一书的研究脉络,这在本书的导论中有简洁精练的呈现。接着,我们走进一个龙戴维所力图强调的19世纪彩云之南的多族群背景,将1856~1873年的潘泰起义这一历史事件放置到前后连续的历史脉络之中,了解是何种情况导致了云南这一边疆地带的“普遍”起义,又是什么样的文化因素和转变中的帝国心态促生了这场“螺旋式的暴力”。最后,简要评论本书与相关研究的启发,以及其与汉文学者的研究之间的关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