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门巴族民间科技

门巴族民间科技

时间:2022-03-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门巴族的这些民间科技,不仅体现了对当地生态环境的适应,也反映出门巴族人民勤劳智慧、天人合一的特点。门巴族传统的粮食作物有三种:荞麦、青稞、小麦。门巴族人民根据时节特点,积累了选种、播种、施肥、收获的一整套经验。
民间科技_中国门巴族

第二节 民间科技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门巴族人民积累了大量的民间科学技术,这些科学技术主要体现在农牧业生产上,是生活所必需的。门巴族的这些民间科技,不仅体现了对当地生态环境的适应,也反映出门巴族人民勤劳智慧、天人合一的特点。

门巴族传统的粮食作物有三种:荞麦、青稞小麦。门巴族人民根据时节特点,积累了选种、播种、施肥、收获的一整套经验。以荞麦为例,它是一年三收的高产作物,于是人们就在5、6、7月分别播种,在8月、10月底和11月底陆续收割。保证了粮食的供给。

农业用肥主要是天然的牛粪,以及冬季牛被圈养时,牛圈里的垫草混合了牛的粪尿又经牛的反复践踏后沤成的一种腐料。每户人家每年都会积存几千斤的肥料,播种前施到地里。村民在为庄稼除虫时,不习惯将虫弄死,往往会拿一个盒子,用手将虫子一条条捉到盒子里,最后将盒子扔到离庄稼地很远的地方。

门巴族居住在深山谷地,家家饲养牦牛、黄牛、犏牛,因此实行的是半农半牧生产方式,采用放牧和圈养相结合。每年的12月到来年的4月,是圈养牲畜时期;5月到11月,是上山游牧时期。

牧业为门巴族提供了生活必需的肉制品奶制品,其中酥油和奶渣的制作与提取反映了门巴族民众高超的技艺与智慧:提炼酥油前先将牛奶装入山羊皮袋,放入冷水中浸泡三四十分钟待奶冷却,然后将奶倒入铜锅烧热,热奶的温度要适宜,热度测定的方法是拿打酥油桶的活塞放在热奶的奶面,从活塞孔看气泡和奶汁的浓度,奶温低时气泡多,奶汁浓;奶温高时气泡少,奶汁稀。奶温后过滤倒入酥油桶,加盖趁热打酥油。奶温过低,打的时间长,产油量少;奶温过高时,打的时间短,产量也少;温度适当时,一般秋天打800次左右,夏天打300次左右,打到活塞杆子上粘上了酥油时就可以了。酥油打好时,抽出活塞,酥油桶上方加上盖子后两脚夹稳下端,双手握住桶上方摇晃,使桶里的酥油集中聚团,然后将酥油捏成团,放入冷水中凝结。如要酥油存放时间长,在装入皮袋前还要猛搓一阵,以挤出水分。提出酥油后的奶水,需要烧热,但不能烧开,奶水适度时掺入酸奶水,门巴语叫“究如”,奶水与酸水的比例是10∶1,搅拌后水与渣明显分开,过滤后,去水则成为奶渣。奶渣的形状可以多样化,以其味分,则有:甜奶渣(不放入酸水中浸泡)、酸奶渣(放入酸水中浸泡一天后晒干既可),臭奶渣(放入木桶中并加封,一两个月便成)。

对于牲畜的疾病,门巴族牧民总结出了很多治疗方法:如果牛出现腹泻,门巴族牧民会采摘当地的一种被称为“朗青涅巴”的草本植物给牛吃;如果牛出现尿血,牧民习惯给牛招来蝎子吃。这些土方法十分有效;牛蹄子肿大,则用锥针穿孔挤出脓血;脚腕患病,则用锥针锥一个孔后,在孔里注入热酥油;肚子上长硬块,将烧红的石块烙烫硬块处;牦牛颈部长疮,以油烟熏烤;七八月牲畜患病时,常用苦黄连与存放三四年的臭奶渣熬汤喂牛;小牲畜腹泻,以麝香水灌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