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重要文献概况

重要文献概况

时间:2022-03-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重要文献概况一、景颇文的创制(一)景颇文景颇文的创制与推广使用为景颇族文献收集、整理、保存、传递、开放与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以上两种文字使用面窄,未在我国景颇族地区普及。随着使用面不断扩大,载瓦文为景颇族地区繁荣进步将起到更大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用景颇文和汉文写作的文学新人逐渐成长,开创了景颇族文学的新阶段。
重要文献概况_中国景颇族

第一节 重要文献概况

一、景颇文的创制

(一)景颇文

景颇文的创制与推广使用为景颇族文献收集、整理、保存、传递、开放与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景颇文有100多年历史,是1895年美国传教士汉逊创制的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组织民族语文专家到景颇族地区对景颇语和景颇文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1955年,党和政府对这套文字进行了改进。1958年后,用这套改进后的文字在景颇族地区的小学进行教学和在社会上进行扫盲,使用面不断扩大,现在已经基本规范化,深受景颇族人民的欢迎。目前,景颇文得到了更好的使用和发展,云南民族学院民语系、德宏州民族师范学校开设了景颇文班,德宏州办有景颇文报纸《团结报》和景颇文杂志《文崩》;出版发行了景颇文的政治、文艺、科技、图书、教材和儿童读物,编辑出版了《汉景辞典》《景汉辞典》和《景颇成语》等工具书。

随着景颇文的使用和普及,景颇文为景颇族地区普及教育、提高科学文化水平、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已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914年,英国传教士印戛来到瑞丽县等戛村传教,建立了第一所景颇文学校。之后,在陇川磨水、弄欠、广山,盈江铜壁关、太平等地区也相继开办了景颇文学校,培养了一大批景颇族学生。随着景颇文的广泛传播运用,懂景颇文的人越来越多,但是景颇文读物(包括课本)非常缺乏,一些景颇文教员为了便于教学,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自编简易教材,供教师使用。有些则用景颇文收集、整理景颇族民间故事、民歌、民谣,记述本家族家谱等。有些宗教信徒则相互传抄《圣经短语》等宗教宣传读物。

(二)景颇族载瓦文

景颇族载瓦语分载瓦、勒期、浪莪、波拉4个方言。1889年,外国传教士以大写拉丁字母变形创制了一种拼音文字,1934年传入我国边境一带景颇族地区;1927年缅甸人春雷弄兰等仿照景颇文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后传入我国。以上两种文字使用面窄,未在我国景颇族地区普及。

新中国成立以后,于1955年,党和政府帮助景颇族在原有文字基础上,以德宏州潞西县西山地区的龙准方言为标准语音,创制了一套载瓦文。1956年经修改后,逐步在景颇族地区试行,受到欢迎。目前,载瓦文的试验推广工作进步很大,德宏州民族师范开设了载瓦文班,德宏州《团结报》出版了载瓦文版。随着使用面不断扩大,载瓦文为景颇族地区繁荣进步将起到更大的作用。

二、文献资料的产生

(一)收集整理民间文学艺术

景颇族的口头文学形式有神话、传说、史诗、叙事诗、寓言、笑话、民歌、谚语等。景颇族的诗歌同音乐、舞蹈密切结合。在盛大庆典时演唱的创世长诗《目瑙斋瓦》(《历史的歌》)近万行,内容从开天辟地起,以神奇超拔的想象歌颂了英雄宁贯瓦,反映了景颇族悠久的历史,这部长诗已出版。景颇族在各种仪式中演唱的习俗歌有:吃新米庆丰收时演唱的《种庄稼歌》、贺新房时演唱的《建寨盖房歌》、结婚时演唱的《孔然斋瓦》(《结婚歌》)等。一般民歌,多即兴创作,如《种谷调》《舂米歌》等。《瓦宗薄胆脚》则是青年在公房(又称“串房”)里唱的传统情歌。它不仅数量多,而且民族色彩浓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现了大量歌颂中国共产党、歌颂社会主义的新民歌。景颇族的叙事诗有反映人与自然、善与恶斗争的《凯诺和凯刚》等,有反映青年男女争取婚姻自主、幸福生活的《腊必毛垂与羌退必波》《恩郭诺克与罗沛玛扎对》《丁冬拉玛石布朗与桑章盆楠》《董生别里和弄里列里》《朵斑姑娘》等。景颇族的民间故事短小精悍,富于哲理。其中动物故事《美丽的巴板鸟》《邻居》都流传极广。此外还有大量的传说和生活故事,《山官发火》是讲一个帮工智斗山官的故事,《弯和直》是讲做人的道理,《扎英姑娘》《金草帽和糯米粑粑》是对劳动的赞颂,《“吐任”是怎样吹起来的》是关于乐器起源的传说,《花裙子的故事》是讲景颇族姑娘从巴板鸟的美丽羽毛得到启示织出了花裙子。机智人物仉片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用景颇文和汉文写作的文学新人逐渐成长,开创了景颇族文学的新阶段。

(二)人才的成长

历史上景颇族虽有本民族语言,但没有文字,没有学校,没有教师,无法传授文化知识。在漫漫历史长夜,景颇人生活在贫穷、愚昧之中。新中国成立后,景颇人从结绳记事、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一步跨进社会主义社会。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景颇人通过开发资源,发展工农业生产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在建设过程中,造就了一代有文化的新人。景颇族知识分子还先后创作了数量可观的景汉两种文字的文学作品,结束了景颇族没有书面文学作品的历史。这些作品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水平,有着真挚而热烈的感情,搏动着强烈的时代脉搏,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有的作品还曾获得全国、全省的文学创作奖。50年前还处在原始社会末期的景颇族,如今有了自己的作家、编辑、学者、记者,有了本民族知识分子创作的文学作品,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同时也为收集、整理文献资料提供了有利条件。这是一个产生奇迹的时代,也是一个景颇族能够创造奇迹的时代。

(三)文学艺术创作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涌现出了一批景颇族作家、作者,如岳坚、石锐、沙红英、玛波、静王甘、晨宏、岳丁、金明、李向前、岳昌荣、木如迈、朵示拥汤、沙忠伟、张么弄、尚正兴、梁玉锦等等。他们中大多数都能用景颇文和汉文两种文字进行创作,云南民族出版社和德宏民族出版社先后为他们出版了一批作品,如《山乡深情》(岳坚)、《职责》(岳坚)、《拂晓的梦》(岳坚)、《悠悠岁月》(岳坚)、《黑色皮包的故事》(石锐)、《诺仁》(沙红英)、《早乐东》(静王甘)、《山魂》(岳昌荣)、《穆琳伴鳟》(金明)等景颇文专著。为了进一步推动当代景颇族文学的发展,使更多的景颇族文学新秀成长起来,还结集出版了《诗歌集》(金明等)、《命运》(岳昌荣等)、《山的子孙》(岳丁等)、《景颇族当代文学作品选》(晨宏等)、《期待》(石锐等)、《彩礼》(腊昆等)等文学作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