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珞巴族的重要文献

珞巴族的重要文献

时间:2022-03-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十一章 珞巴族的重要文献珞巴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从藏文记载的历史看其族称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珞巴族聚居的地方称为“珞渝”,位于我国西藏东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坡,珞巴族世世代代在此繁衍生息,开发、缔造和保卫着祖国西南的这块疆土。汉文历史文献中对珞巴族和门巴族的记载较晚,主要见于清代的文献中。报告对两地的门巴族和珞巴族的社会历史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变化分别作了较为详细的记录。
珞巴族的重要文献_中国珞巴族

第十一章 珞巴族的重要文献

珞巴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从藏文记载的历史看其族称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珞巴族聚居的地方称为“珞渝”,位于我国西藏东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坡,珞巴族世世代代在此繁衍生息,开发、缔造和保卫着祖国西南的这块疆土。

珞巴族、门巴族和藏族都是世代生活于西藏地区的古老民族,大量的神话传说、考古材料和文献史料记载了他们之间相互交往的悠久历史,揭示出了他们之间唇齿相依的密切联系。由于藏族与珞巴、门巴族之间有较多往来,许多藏文的文献史料中珞巴、门巴族,以及藏族、门巴族、珞巴族之间的关系有着详略不同的记载,如《红史》《德乌教史》《贤者喜宴》《门隅教史》及《唐蕃会盟碑》《敦煌吐蕃历史文书》等。这些早期的历史文献主要记载了藏族、门巴族、珞巴族在远古、吐蕃时期及其后的交往情况。17世纪中叶以后的藏文档案资料,则重点记载了西藏历代地方政权在门珞地区管辖的历史。

汉文历史文献中对珞巴族和门巴族的记载较晚,主要见于清代的文献中。主要有《卫藏图识》《西藏志·卫藏通志》《清实录》以及清末民国初年的《西南野人山归流记》、驻藏大臣的奏牍如《联豫驻藏奏稿》《赵尔丰川边奏牍》等,这些文献对门隅、珞渝和察隅的民情风俗以及清末治边等都有记载。尽管藏汉文献对珞巴族和门巴族都有多多少少的记载,但由于珞渝和门隅地处边陲,高山大川重重阻隔,与外界联系极为困难,长期以来,对珞巴族和门巴族的情况一直鲜为人知。我国民族学工作者经过艰苦努力,已经在珞巴族和门巴族地区进行过社会文化的考察,还研究了藏族、门巴族、珞巴族之间的历史关系,这些研究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我国学者对珞巴族和门巴族的系统调查始于20世纪70年代,此前只有一些零星的调查。

1973年,中央民族学院莫俊卿、索文清和中国历史博物馆杜耀西、胡德平4位同志到西藏错那县和米林县,对居住在那里的门巴族和珞巴族分别进行了调研,于1974年编写了《西藏错那县勒布区门巴族社会历史调查报告》和《西藏米林县南伊公社珞巴族社会历史调查报告》,并打印成册内部交流。报告对两地的门巴族和珞巴族的社会历史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变化分别作了较为详细的记录。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族学工作者首次在门巴族、珞巴族地区进行较为全面的社会调查。

1976年和198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派出民族学家,深入墨脱、米林、隆子、错那和察隅等地,对我国实际控制区内的门巴族、珞巴族和僜人进行社会、历史、文化的系统全面的调查。一批民族学工作者深入门巴族、珞巴族聚居的村寨,取得了丰富的调研成果。他们将这些调研成果编印为书,关于珞巴族的有《西藏米林县珞巴族社会历史调查报告》《关于我国珞巴族的若干资料》等,后作为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一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出版,即《珞巴族社会历史调查》(一)、(二),由西藏人民出版社于1989年出版。2005年,这些材料又收入了新版的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中国民族问题资料——档案集·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第79卷。以上这几个调查报告资料十分丰富,成为后来珞巴族研究者不可或缺的基础性资料。

在中国社科院民族研究所赴门巴族、珞巴族地区调查前后,西藏民族学院也多次组织力量分别于1979年、1986年、1992年、1993年、2006年2008年到西藏墨脱、米林、隆子、错那、察隅等地全面考察珞巴族、门巴族的社会和文化,获取了丰富的文字、录音、图片、影像和实物资料,参加调研的人员主要有于乃昌、顾祖成、唐忠、琼华、仁增措姆、张力凤、赵胜启、陈立明等。在于乃昌先生资料的基础上,西藏人民出版社于1989年出版了《西藏民间故事·门巴族珞巴族专辑》(第五集)。2003年,中国社科院民族研究所又再次组织力量赴墨脱考察,并由中国藏学出版社于2007年出版了《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生态环境与民族文化考察记》。同一年,云南大学与西藏大学等合作,组织力量到西藏米林县和错那县调查了珞巴族和门巴族的村社情况,于2004年出版了龚锐、晋美主编的《珞巴族——西藏米林县琼林村调查》等书。

在这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国学者对珞巴族和门巴族的社会文化以及西藏世居民族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出版了一些有影响的论文和著作。主要是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的:历史与社会形态研究、宗教与民俗研究、文学艺术研究、当代社会发展与其他研究等,在此予以简述:

一、历史与社会形态研究

代表性论文有:顾祖成《从博嘎尔民间传说看珞巴族的起源和社会发展》(《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80年第1期)、姚兆麟《试论博嘎尔部落的私有制发展与氏族制度的衰落》(《西藏研究》1983年第3期)、李坚尚《论珞巴族社会发展的若干特点》(《民族学与现代化》1986年第3期)、《试论珞巴族的部落组织》(《民族研究》1986年第4期)、《藏珞贸易的民族学考察》(《西藏研究》1986年第3期)、陈立明《珞藏文化交流初探》(《西藏研究》1994年第3期)、《近代我国门巴族、珞巴族的反侵略斗争》(《西藏研究》2004年第4期)、《原西藏地方政权对墨脱及其以南地区的统辖与治理》(《西藏研究》2006年第2期)、龚锐等《珞巴族——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今日民族》2006年第11期)等。

代表性著作有《珞巴族简史》(珞巴族简史编写组,西藏人民出版社,1986年),李坚尚等《珞巴族的社会和文化》(四川民族出版社,1992年),于乃昌等《珞巴族文化大观》(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王玉平《珞巴族》(民族出版社,1997年),姚兆麟《西藏民族志》(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年)。

此外,我国学者还翻译了部分相关的外文资料。主要有:〔英〕海门道夫著,吴泽霖译《阿帕达尼人和他们的邻族》(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油印本,1980年),〔印〕雷格胡维尔·辛哈著,伍昆明等译《喜马拉雅山麓的宗教和文化》(中国社科院民族研究所油印本,1984年),〔印〕沙钦·罗伊著,李坚尚等译《珞巴族阿迪人的文化》(西藏人民出版社,1991年)。

二、宗教与民俗研究方面的成果

主要有:李坚尚等《珞巴族的原始宗教》(《中国少数民族宗教初编》,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于乃昌《痴迷的信仰与痴迷的艺术——珞巴族的原始宗教与文化》(《中国藏学》1989年第2期)、林继富《珞巴族灶神论析》(《民间文学论坛》1996年第2期)、刘志群《珞巴族原始文化》(《民族艺术》1997年第1、2期)、李坚尚等《中国各民族原始宗教资料集成·珞巴族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子文《南伊珞巴族大女巫的杀鸡看肝占卜仪式》(《中国民族博览》2000年第4期)等。

在民俗研究方面主要的成果有:姚兆麟《珞巴族的婚姻家庭》(《中国少数民族的婚姻家庭》中国妇女出版社,1986年)、陈立明《珞巴族婚姻家庭述论》(《藏学研究论丛》第2辑,西藏人民出版社,1990年)、《珞巴族的丧葬与禁忌》(《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0年第1期)、《珞巴族传统居住习俗及其变化》(《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于乃昌《珞巴族饮食文化》(《中国西藏》1998年第2期)、张力凤《珞巴族博嘎尔部落的婚恋习俗》(《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等文章。集中介绍珞巴族风俗习惯的著作有冀文正先生的《珞巴族风情录》(成都时代出版社,2002年)、陈立明的《走入喜马拉雅丛林:西藏门巴族、珞巴族文化之旅》(中国藏学出版社,2002年)、《珞巴族风俗志》(毛公宁主编,民族出版社,2006年)等。

三、文学艺术研究方面的成果

论文有:于乃昌《珞巴民间文学概况》(《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80年第2期)、《珞巴族民间故事的审美效应与审美构成》(《民族文学研究》1988年第2期)、《原始思维与珞巴族文学审美特性的生成》(《民族文学研究》1991年第4期)、《斯金金巴达蒙论析珞巴族古史歌研究之一》(《中国藏学》1992年第2期)、《珞巴族三大史诗》(《民族文学研究》1998年第4期)、《从珞巴族神话谈神话的产生》(《民族文学研究》1993年第2期)、拉巴卓玛《米林珞巴族舞蹈概况》(《西藏艺术研究》1996年第2期)、张力凤《从民间文学现象比较看西藏墨脱地区民族文化的渗透与融合》(《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等。

专著有:于乃昌《西藏民间故事·门巴族珞巴族专辑》(第五集)(西藏人民出版社,1989年)、冀文正《西藏民间故事》(第六集)(西藏人民出版社,1993年)、李坚尚等《珞巴族、门巴族民间故事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在珞巴族语言研究方面的成果主要有:孙宏开等的《门巴、珞巴、僜人的语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欧阳觉亚的《珞巴族语言简志》(民族出版社,1985年)等。

四、当代社会发展与其他研究

社会发展方面的研究成果有:周云水《当代西藏米林珞巴族社会变迁的人类学考察》(《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龚锐等《当代珞巴族社会文化变迁调查——以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琼林珞巴村5户村民为个案》(《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王春蕊等《对少数民族生育率变动下的生育文化研究——以珞巴族为例》(《黑河学刊》2006年第6期)、朱玉福《西藏门巴、珞巴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探讨》(《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等。近年来,还出现了不少运用自然科学手段与方法研究珞巴族基因、血型、视力、肤纹等方面的成果。

五、重要文献

以下对本书的主要参考书目略作简介,这些著作也都是研究珞巴族的重要文献,有极高的史料和学术价值。①

《西藏境内的门巴族、珞巴族和回族》(吴从众著,中国藏学出版社,1989年8月,第1版)

该书关于珞巴族的部分主要内容有:壮丽的河山与族称、族源,吐蕃王朝以来西藏地方政府对珞渝地方的管理,珞巴族反抗外国殖民主义的斗争,新石器的发现和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从公有到私有的土地关系,父系氏族制度,家长奴隶制,生活习俗及其他,新中国成立后的变化等。

《珞巴族的社会和文化》(李坚尚、刘芳贤著,四川民族出版社,1992年2月,第1版)

该书是国内民族学研究领域中第一本专门论述珞巴族的著作。该书取材于作者长期的实地调查,同时也吸取了国外珞巴族研究的一些有益成果,文字生动。

主要包括以下章节:概况,产业结构,经济制度,氏族制度及其解体,等级制度及其演变,婚姻和家庭,物质文化,科学、文化和艺术,原始宗教等。

《珞巴族》(王玉平编著,民族出版社,1997年8月,第1版)

本书是作者以80年代初及之前的调查成果为资料所著的关于珞巴族历史和文化的普及读物。

内容包括:概况、古老的社会组织、婚姻与家庭、社会经济、物质文化、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文学艺术、反抗入侵者的活动等,基本涵盖了珞巴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珞巴族文学史》(于乃昌著,西藏人民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本书是作者在几次实地调查搜集的丰富资料的基础上完成的。珞巴族文学是长期处在原始社会发展阶段的珞巴族创造的精神产品,是原始的混融一体的意识形态的语言表现。作者试图通过对民族文学个性的剖析求得原始文学发展的普遍共性。本书内容包括:文学的发生、神话、歌谣、古史歌、民间故事、民间文学艺术家、文学的内向与开放几章,从文学历史的角度,为我们展示了珞巴族的文学世界。

“20世纪中国民族家庭实录”丛书《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子民:珞巴族》(高发元主编,李旭著,云南人民出版社、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

作者以在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调查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著成该书。全书包括:婚姻制度和家庭的建立,家庭成员及其相互关系,家庭财产继承,家庭与社区,家庭产业经济,家庭日常生活,家庭精神生活,宗教生活和节日,死亡、丧葬与家庭,珞巴族家庭的明天等内容。

《古朴的珞乡》(赵胜启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作者就两次门珞文化考察期间的见闻和思考进行梳理,拼成系列书稿,即“体验西藏丛书”,作为西藏文化考察漫记,大约分为墨脱县、米林县、错那县、隆子县、察隅县等几部分。该丛书含《灵异的墨脱》《古朴的珞乡》《门瑜恋歌》《察隅情思》四书。《古朴的珞乡》一书内容涉及米林县珞巴族的史诗,博嘎尔部落的神话、服饰、饮食文化、民间传说等,博嘎尔部落的祭祀舞蹈、图腾崇拜、动物故事等,博嘎尔部落的婚恋与家庭,以及巫教、巫师与巫术和其他的一些考察,其间穿插了丰富的个人见闻,笔调轻松、内容丰富。

中国民族村寨调查丛书《珞巴族——西藏米林县琼林村调查》龚锐、晋美主编,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该书选择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为调查点,试图寻觅珞巴族昔日生活的轨迹,探寻今天的发展路径,关注当下珞巴族的生活状态,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研究他们在社会转型期的价值取向,从历史走向现实,将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比较研究。全书内容主要涉及:概况与历史、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社会政治、婚姻家庭、法律、文化、民族风俗、教育、科技卫生、宗教等。

《珞巴族简史》(《珞巴族简史》编写组,民族出版社,2009年5月,第1版)

该书内容主要涉及:族源和远古社会、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和父系氏族社会、西藏地方政权对珞渝地区的管理、家长奴隶制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反对外国殖民主义者的斗争、物质生活、宗教信仰、科学知识和文学艺术、西藏和平解放以来的珞巴族等,基本涵盖了珞巴族的历史、现状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容全面、资料丰富。

《珞巴族社会历史调查》(一、二)(西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编辑组编,民族出版社,2009年6月,第1版)

全书共一、二两辑,第一辑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部分:米林县南伊乡珞巴族社会历史调查报告,米林县珞巴族社会历史调查报告,墨脱县达木地区珞巴族社会历史调查报告,隆子县三安曲林区斗玉珞巴族调查材料,西藏自治区雅鲁藏布江下游西蒙珞巴族调查,关于不同称谓珞巴族的一些情况,国外关于珞巴族的记载等;第二辑内容主要涉及:博嘎尔部落专题调查,博嘎尔部落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补充调查,博嘎尔部落原始宗教的专题调查,珞巴族民间文学调查,珞巴族民间歌曲调查,西藏隆子县以南珞渝地区诸部落调查,崩尼、崩如等部落的物质生活、宗教和文化,珞巴族苏龙部落社会历史调查,德根部落的若干情况,义都部落的情况调查等。该书以大量原始、珍贵的资料,记录了珞巴族从起源至今的历史发展进程,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西藏民俗文化》(陈立明、曹晓燕著,中国藏学出版社,2010年6月)

该书探讨了西藏的民俗文化。民俗是生活于某一特定地域的民族或人们共同体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习俗惯制,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的活动方式。民俗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人类要生存,离不开基本的物质生产活动,衣、食、住、行的物质民俗行为便与人类的活动相伴相生。人类要繁衍发展,离不开生育,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至关重要,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婚、育习俗。其他诸如信仰、礼仪、节日、游艺等精神民俗也都是在人的活动过程中逐渐出现和形成的。民俗文化是人类文化中最古老和最具有生命力的。该书涉及珞巴族内容的部分有:珞巴族饮食文化、珞巴族服饰文化、珞巴族居住文化、珞巴族婚俗文化、珞巴族生育习俗、珞巴族葬俗文化等。

陈立明:我国门巴族、珞巴族研究的历史回顾,《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9卷第6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