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广播剧导演阐述与计划

广播剧导演阐述与计划

时间:2022-08-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导演计划是导演以艺术创作为目的,以其导演构思为依据而制定的具体动作方案,具体来说,也就是在“做什么”的基础上计划“怎样做”。一部广播剧,一般来说总有一两个重点场次,导演应该调动所有的艺术手段设计好这样的重头戏,做好铺垫是十

第三节 导演阐述与计划

导演经过分析剧本和声音形象的构思之后,可以说已经初步确定了演播处理的准则,但是要把准则变为行动,这就需要有相应的计划实施。导演计划是导演以艺术创作为目的,以其导演构思为依据而制定的具体动作方案,具体来说,也就是在“做什么”的基础上计划“怎样做”。它是具体地体现导演艺术构思的草图,有了这个草图,导演可以通过创作的艺术形象把剧本的主题思想传达给听众。导演计划应该包括艺术构思的全部,但如何写计划却因人而异,由导演自己决定。在一般情况下,导演计划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导演处理的基本观点”,第二部分是“具体的安排和实施方案”。第一部分的基本观点包括导演对剧本的理解说明,具体的艺术处理方案,以及在对剧本分析时所得出的主题思想的认识和最高任务的确定等,形成导演阐述的内容。

一、撰写导演阐述

导演对文学剧本进行研究、分析之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看法,用文字表述出来,也就是“导演处理的基本观点”。

导演阐述中包括分析剧本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对剧本中人物声音形象的造型提出处理意见,以及对参与艺术创作的配乐工作者和音响效果艺术工作者提出要求,使各部门都能了解导演的创作意图。因此说,导演阐述不仅对导演本人来说是必要的,而且对剧组的所有成员也是必要的。

导演阐述由下列各部分组成:

(一)对剧本主题思想的阐述

(二)对剧中人物之间关系的解释

1.对剧中主要人物的阐述。包括主要人物在剧本中所处的社会地位和作用,主要人物对事件和冲突所持的基本态度等。因为主要人物是贯穿全剧的始终,占据主要的地位,并且位于冲突前列的人物,导演要在阐述中着力对其进行强调。

2.对剧中次要人物的阐述。次要人物虽然在剧中不占主要的地位和冲突前列的位置,但他是贯穿线所不可缺少的,对主要人物起陪衬作用的人物,导演在阐述中也要给予其足够的重视,俗话说“红花还要绿叶配”。

3.对剧中群众性的人物活动的阐述。群众性的人物,他们虽然在剧中不具备独立地位,但会使剧情变得丰满,对主要人物和事件起到烘托作用。导演在阐述中提出处理这些人物的意见及对演员们提出构思的要求,使他们明确自己的任务。

(三)对剧作的时代、环境、地点的阐述

应该包括以下的必要说明:

1.时代背景的环境音响、道具音响的特征。

2.内景戏和外景戏的声音特征。

3.剧作中的音乐性质及要求。

以上是导演阐述的主要内容。导演阐述,无论是对广播剧还是对电影、电视剧的要求都差不多。

比如,关于电影和电视剧的导演阐述:“导演向摄影组成员对自己未来影片的创作意图和完整构思所做的说明,用以保证整部影片思想所做的说明,用以保证整部影片艺术的统一。主要内容包括:对剧本主题思想和时代背景或社会环境的阐述;对剧中主要人物的分析;对矛盾冲突的理解;对影片风格样式的确定;对节奏的处理;对表演、摄影、美术、化妆、服装、道具等造型设计以及音乐、录音剪辑等各创作部门的提示和要求。”[2]

广播剧的导演阐述不像电影、电视剧那样复杂,因为表现手段相对简单所以阐述也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其实导演阐述也没有固定的写作格式和方法,由于剧本的内容和题材不同,导演的素质和风格各异,所以写法也不一致。但不管怎么写,总的要求是:导演阐述力求明确、生动、具体,富有吸引力和说服力,能鼓舞全体工作人员的创作热情,启发创作想象力,激发创作积极性,从而鼓舞全体工作人员创作的信心和劲头,心甘情愿地跟着导演把剧目制作完成。

二、导演计划及安排

导演在制订导演计划时,要根据剧本内容的要求,以自己对生活的见解,确定剧中所描述事件的生活逻辑及生活的内在真实,将其与演员的真挚感情巧妙地结合起来。为此导演首先要确定由哪位演员来扮演某个人物最为合适,导演选择演员就成为导演计划中的第一内容。关于如何选择演员在后面将进行详细的讲述,这里先谈一下导演计划中的其他内容:

(一)分场

一般来说,一部广播剧是由若干场次组成的。导演在制订计划时要将剧本的场次加以区分。每个场次要有所区别:静态的或动态的;阴雨的或晴朗的;白天的或黑夜的;平缓的或奔腾的;冷漠的或热烈的,等等,将不同场景区别清楚。这样分成段落,排戏时非常便利。分场的方法是按照剧本的需要或导演的习惯,大致有根据人物的上下场或地点、时间的更移,音乐、音响效果、解说词的间隔等几种。

分场(或分节、分段)计划确定后要写出分场内容提要和处理的构思,以简洁扼要为宗旨。导演计划中的分场阐述也是必要的,因为分开场次以后便于进行细致的工作和对场景作出具体的处理。用声音说明场景,主要依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音响、典型音乐,必要时也可以用人物语言或解说词加以说明和交代。因此,导演在设计场景的同时,应对音响、音响效果和音乐提出总体的要求。

场景设计的最终目的,在于确定人物活动的空间和人物活动的声音走向,使剧中人物随着场景活动而“动”起来。人物“说什么”和“想什么”一般较容易解决,而“做什么”则需要用心进行一番设计,要让剧中人有事可做,而不是一味地滔滔不绝地讲话。当然,这是针对一般情况而言的。有些属于思辨型、哲理型的广播剧,则往往就是以语言的魅力取胜的。在这种情况下,听众会被剧中人物精彩的语言所吸引,而剧中人在“做什么”并不是听众所直接关心的了。

(二)场景转换

每场戏设计完则需要将它们连接起来,这里就产生了场景转换的问题。广播剧的场景转换讲究自然,不露痕迹,场景转换要符合剧情内在的发展规律,是戏剧冲突的必然结果。在广播剧里,场次的转换是通过语言或声音的处理来实现的。运用语言作为转换场景的手段,可以通过解说词的交代说明,也可以由人物对话进行铺垫或提示;运用音乐作为转换手段,则要求音乐的描绘具有特定的环境感或情绪感;运用音响转场,同样要求音响表现时间、地点和环境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特别是在运用音响“蒙太奇”手法的时候,更是如此。不准确的音响会使听众迷失方向,产生误解,影响收听效果。

(三)注意重场戏

导演在制订计划时要注意哪几场戏是重场戏,需要重点处理,哪几场戏准备冲淡处理;高潮在哪一场戏,哪一段需要更加着重处理。一部广播剧,一般来说总有一两个重点场次,导演应该调动所有的艺术手段设计好这样的重头戏,做好铺垫是十分重要的。铺垫是高潮到来之前的准备和酝酿,是达到高潮的质变过程。对导演来说,与其说高潮戏难导,不如说高潮到来之前的铺垫戏(过场戏)不容易处理。没有铺垫而直接进入高潮的戏会使听众感到突然,不知所措;但是如果铺垫戏过于拖拉或平淡,也不能真正地把戏剧冲突推向高潮。选择好矛盾冲突的必然因素,并使之顺其自然地激化、渐变、推进,是处理好高潮戏、重场戏的关键所在。强调重场戏的艺术处理,并非是说可以忽视过场戏,作为导演,每一场戏都不可等闲视之,只不过重场戏要给予特别关照。这些在导演计划里都是要重点强调的内容。

(四)节奏与速度

节奏也有人称为速度。在一部广播剧里,节奏的处理极为重要,它是协调全剧气氛、情绪的关键,轻重缓急,行止起落,应有通盘的考虑。一部广播剧要造成波澜起伏、跌宕环生的艺术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节奏与速度分寸的准确把握。广播剧的剧情有发生、发展到结束的起伏变化,而每场戏对于全剧来说也是一个轻重缓急、高低起伏的变化过程。节奏与速度包括:一是指全剧剧情的发生、发展到结束的起伏;二是指人物每场戏乃至全剧行动生活的轻重缓急、高低起伏;三是指人物情感随着矛盾、纠纷、冲突所泛起的浪潮。这三个方面就是显示节奏与速度的起伏线。

显示全剧剧情发展的节奏与速度所表明的是剧本故事的曲折变化,显示人物的轨迹活动,是为人物的情感浪潮表现作铺垫,而情感冲突浪花则是体现人物内在的真情实感,更具有潜在力,是剧中人物内在的精神,是重要的富有感染力的速度或节奏与速度。这种节奏与速度主要通过演员所塑造形象的动作和语言(声音)来表现。如果演员真实地表现角色的动作和语言,并且能将剧中每一段落、每一场景所具有的情感都表演创造得极为准确,节奏与速度不仅自然地显示出来,而且能够迫使观众心弦颤动。[3]假如一部剧只是一种速度或节奏,高昂就高昂到底,平缓就平缓至结束,这是广播剧所最为忌讳的。导演在制订计划时要把全剧的节奏起伏变化画出“发展示意图”,这样,在实际操作中就可以掌握节奏的主次、起伏、高低、轻重,也就能对某场戏、某段戏是属于什么性质(主要的、次要的,过场的、叙述的)的内容在处理时心中有数了,也可以让全体演员了解剧情进展的具体要求与情况,以便进行配合。

(五)确定气氛

所谓艺术气氛就是许多行家所说的“氛围”。电影界名家洪洲先生认为:“氛围”是“优秀剧作必须具备的独特气氛和情调”。它是覆盖、渗透、弥漫在剧中的一种蕴含着生命与情感的氛围,是导演调动艺术手段所要营造的一种独特的气氛。广播剧的气氛来源大致有三方面:一是剧作者在剧本中已经规定了的;一是由演员的表演所创造的;一是由音乐、音响效果烘托出来的。这三者,有时是各自独立地完成任务,有时又是结合在一起的。导演在制订安排计划时,必须在戏剧气氛上下一番工夫,如何使剧作规定的气氛突出,如何运用艺术手段组织表演、创造气氛,特别是如何使用音乐、音响效果烘托气氛。导演在这方面的创作意图一经酝酿成熟,必须立即详细地列入工作计划中去,以便在实践排练过程中和有关人员商量执行。

(六)调度计划

在录制广播剧的过程中,演员是在一个立体的三维空间里进行活动,这样演员的表演是立体的、多层次的声音表现。导演应计划好每一场戏中演员与演员之间的声音位置。在单声道的剧目中,调度往往是从电影中借鉴拍摄方法,如特写、近景、中景、远景等,给人以立体的纵深感。在立体声的剧目中,导演设计演员位置是左、中、右、前、后、上场与下场等舞台框架式,或像宽银幕电影的场景一样在一个真正的三维空间中进行,导演根据剧本规定的场景,设计好声音的调度。当然,这种声音调度要符合生活的逻辑。

在设计演员调度的同时,导演根据剧本中的场景和人物,画出人物场景图。首先把剧中各个场景分成一、二、三、四……分别排列在一个平面的表格里,再把剧中各个人物需要在哪些场次里出现分别标注在相应场景的表格里,最后还要标出每场戏以谁为主、以谁为辅、谁动谁静,等等。这有点像电影的分镜头台本,但不如电影分镜头台本那么细致与繁琐,因为声音的穿透力强,所以大体加以区别就可以了。有了这样的表格就能使你对全剧的各个场景和不同人物的上场、退场以及录音位置等一目了然。导演可以参照这张人物场景图进行演员调度的设计,但事先的设计也可能是不准确的,在录音时就要不断地根据感觉进行修正,以真实的录音为准。

总之,导演计划大体就是以上这些内容。撰写导演计划应在艺术构思成熟之后进行,一定要写得简要、明确,不能过于僵化。计划不过是为了导戏时让自己心中有数,不至于手脚忙乱。

此外,在导演计划中制订一份工作日程表也是必要的。日程表的内容是这样的:

1.排演的顺序与时间安排。

2.各种排演阶段的具体进度与时间。

3.录音安排的时间和进度。

4.录制合成所需要的时间。

导演工作者制订导演计划是一项专业技能,无论什么剧种的戏剧排演,只要有导演工作,它就将是不可缺少的一道工作程序。导演计划完成后,就要进入中期的指导排戏阶段了。

思考题:

1.为什么导演要研究剧本?

2.广播剧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声音形象的构思?

3.导演阐述由哪几部分组成?

【注释】

[1]《艺术通讯》1990年第2期。

[2]许南明主编:《电影艺术辞典》,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年版。

[3]严政著:《论导演艺术》,知识出版社1988年版,第9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