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纪录片评论写作技巧有什么呢,电视纪录片评论写作

纪录片评论写作技巧有什么呢,电视纪录片评论写作

时间:2022-08-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提炼纪录片的“主题”,考生需要想想纪录片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纪录片背后更深刻的思想。电视纪录片表现的客体对象具有个体化特征。考生在评论电视纪录片时不可忽视结构因素。

三、电视纪录片评论写作

在电视纪录片评论的写作过程中,要对电视纪录片的内容概括,也就是必须从整体上概述电视纪录片的内容概况、提炼纪录片的主题思想。提炼纪录片的“主题”,考生需要想想纪录片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纪录片背后更深刻的思想。所以考生需要透析各种电视表现手法去深刻领会它的含意。还需要对纪录片的艺术创作手法做分析,它要求着重从节目编导的叙事结构、编导采访的作用、画面与解说词的搭配、视听语言的分析角度去把握纪录片的艺术创作特色,如对纪录片的拍摄手法、叙事结构、光线选择,以及镜头运用等的分析。除了以上介绍的影视评论写作的一般内容外,纪录片还有一些自己的特点,大家在写作中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主题的评论

人是纪录片永恒的主题,题材的人文性是纪录片最大的特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纪录片中创作者追求以本来的面目来表现人。爱与恨、善与恶、忧与乐、对生命的追求与抗争、对人生的感慨与探索等等,这些尽管受到价值观念、生活经历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但是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体验却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沙与海》中关注的刘泽远是内蒙与宁夏交界处,沙漠边缘的农民,在沙化的土地上种植粮食,饲养骆驼,全家的水源来自一口井,每年的收入是五千元。刘丕成是辽东半岛上的一个孤岛——井洼岛上的渔民,当地人传说他已经赚了四十多万的家产,他很不愿意引人注目,甚至对摄像机产生了敌意。虽然两个家庭的生活环境和条件不一样,但是编导试图在表现各自独有的生活方式的同时寻找某种共同点,影片最大特点就是对准了普通人的普通生活。

电视纪录片表现的客体对象具有个体化特征。具体的事件、具体的人物所表现出来的独特性,是纪录片创作的基础。90年代纪录片的叙述视点趋于人情化、人性化,题材的视角转向普通人的普通生活,从个体化对象入手来展现现实。创作方法上也逐渐改变了那种用解说词对人物进行权威抽象和归纳的方式,而多以伴随的方式,声画结合地记录表现对象在一定时空内真实的生活面貌。

《望长城》使纪录片发现了人并以人的生存状态为表现对象。90年代初,上海电视台的纪录片编辑室把目光直接投向城市人群,有退休老人(《老年婚姻咨询所见闻》)、有身患绝症的病人(《呼唤》)、有弄堂里的居民(《德兴坊》)、有外地来的打工者(《毛毛告状》)等等。制片人刘景琦说:上海多的是人和人之间的事,所以我们就定位我们的纪录片于关注人。1995年11月8日《东方时空·生活空间》正式打出“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旗号,一时间这句话几乎成为中国纪录片的代名词,当纪录片提出反对矫情伪饰的美学观念,开始直面生活探索时,人性化的主题,情节化的叙事就成了纪录片创作的必然走向,因为现实生活本身就是由这些普通的人、普通的事以及普通的经历所构成的。考生在纪录片进行主题的评论时,必须扣紧人、人性、人的生存状态。

(二)创作手法评论

1.同期声运用的评论

采用同期声,采用不经人为控制的叙事结构和段落镜头,以伴随的方式,声画结合地记录表现某一对象在一定时空内真实的生活面貌是电视纪录片的一大特点;画面配合解说词成为电视纪录片的经典样式。自然、和谐是同期声运用的最高境界。

孙增田编导的优秀纪录片《最后的山神》,1995年获得爱沙尼亚国际电影节大奖。该片以纪实的手法记录表现了一位以狩猎为生的鄂伦春族老人的生存状态和他的喜怒哀乐,从而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深刻主题。该片风格纯朴、恬淡,没有壮观的场面,没有恢弘的乐章做渲染和铺垫,没有激昂的解说和旁白,留给人们的是纯真和质朴,当你在欣赏它的时候,宛如在欣赏一幅白描风格的中国画。同期声的自然运用对该片的成功功不可没。

2.纪实主义拍摄手法的评论

纪实主义强调尊重生活的原始形态,它采用非虚构的叙事、纪实的拍摄手法、运用自然光线、大量采用跟拍镜头、抓拍镜头,同时更多地运用客观性强的全景、远景,尽可能少地运用特写镜头。

陈晓卿的《龙脊》是纪实主义拍摄手法的典范之作。这部作品以广西龙脊山区人民为创作原型,采用非虚构的叙事、纪实的拍摄手法,运用自然光线,大量采用跟拍镜头、抓拍镜头,同时更多地运用客观性强的全景、远景描绘一个恒久的中国村落里的一群百姓形象。作品集中关注人的生存状态、人的命运,以及厚重的历史沧桑感,因而产生了丰富多义的社会意蕴。作品是站在人性的高度,观照淳朴、本色、生生不已的龙脊山人。

3.多样创作结构的评论

电视纪录片的结构就是编导对题材的组合、安排。它是客观社会生活和电视编导主观逻辑的统一,既是展示人物命运和事件发展的“轨迹”,又是承载人物行动和事件发展的“框架”,结构就是电视纪录片的生命。考生在评论电视纪录片时不可忽视结构因素。电视片的结构形式包括两个层次:一是整体布局,就是整体形式的把握;二是内部构造,就是对片中各部分构成转换过渡的把握。电视片创作的基本结构方式一般有:

(1)以时间顺序为主的结构。陈晓卿的《龙脊》以潘能高一家为贯穿线索,按照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真实地记录了他们家人生活的原始状态。

(2)以两条线索并行的复线结构。两条线索在同一时间不同的空间并行、交错发展。《沙与海》在叙事结构上,沙漠与沿海两条线索平衡对称,错落有致地交错发展。整个片子没有严格地按照介绍完刘丕成之后,紧接着介绍刘泽远的顺序来结构;而是两户人家,一个在湛蓝的大海上,一个在银色的沙漠里,两种地方风貌穿插叙事,让人感觉清晰有序,新鲜不刻板,不会给观众造成视觉疲劳。

(3)几大叙事板块构成的板块结构。按照内容的明显界限划分板块,然后利用有效的转场对各个板块进行交叉记录。板块之间在整体上有着共同服务全片的有机联系,但又各自成一个独立叙事的板块。纪录片《幼儿园》,是按照一年四季的时间为发展线索,按照小班——中班——大班三大板块的横向顺序循环讲述的叙事结构来完成整个幼儿园生活状态记录的,三个板块之间共处于一个幼儿园之中,有着服务于整体的联系,同时三个板块又是各自为个体而不受其他板块的制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