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微电影种类_微电影种类及表现手法

微电影种类_微电影种类及表现手法

时间:2022-07-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艺术微电影艺术微电影可谓微电影中的贵族,它以强烈的批判性、探索性、先锋性以及不媚俗、不媚众的高姿态,使自己曲高和寡,成为真正的艺术品。

(一)广告微电影

广告微电影,也被称为营销微电影,由于有商业资金的进入,一般都邀请名导演或者专业的电影导演执导,主创团队也都由成熟的专业人士组成,因此作品大都质量比较高。由于是有策划、有预谋的作品,因此大多数传播广、知名度高,也一直为广大研究者所津津乐道。因此,也有研究者认为微电影的主流甚至微电影指的就是广告微电影,或者商业微电影。

广告微电影是电影与广告的商业联姻,使原本浅白直露具有诱惑性的硬广告变得含蓄委婉起来,摇身一变,成为把商业诉求巧妙隐藏起来的软广告。微电影绝妙的创意和新奇的结构往往比路牌或电视广告更容易令观众产生情感认同,使得隐藏的广告图谋可以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投射进观众的头脑中,因此,以微电影做广告相对于之前以平面海报和纸媒做广告的营销方式更加柔软,也更容易获得显著的广告效益。

微电影可以创造明确的营销传播诉求点,诉求方式更加坦诚、自然、直接。因无时间限制,情节完全可控,也为创意提供了巨大的空间。相比于传统电影,微电影的广告植入更加灵活,改变了以往影视作品因创作后期硬性植入广告引发的抵触情绪,而其播出平台也能收获巨大的点击量及广告收益。为了诱导和激发观众的消费欲望,广告微电影的创意是在媚俗中寻找不俗,也就是说,一方面要采用商业类型电影惯用的手法,如名导执导,明星主演,动用高端设备,讲求视听语言的唯美与场面的宏大与气派,服饰的考究与精美,追求极致的光影效果等,充分调动观众的感官,而且运用爱情片和喜剧片、黑帮片、动作片、科幻片等类型元素令观众进入看大片的兴奋中。广告微电影的角色一般都是类型电影中高度脸谱化的人物,若是大众性的广告产品,一般都采用帅男和美女的组合,慈善的老人可爱的孩童也是常会有的角色。角色的台词不光与故事有关,常常要与所宣传的对象富有相关性,这就是“媚俗”。

在叙事结构上,由于大多数广告微电影都比较短小,只有几分钟甚至一分钟,是真正的“微型电影”或曰“超短电影”,因此虽然在讲故事,但必须极力压缩叙事内容,或者只把故事的某个片段比如高潮部分放大,开头结尾甚至起承转合完全省略或者一闪而过,让观众通过想象去填补,以可见表不可见,类似国画的留白艺术,这就是追求“不俗”。如2011年桂纶镁和彭于晏主演的广告微电影益达《酸甜苦辣》系列,就采用了公路片的类型模式,总长15分钟,其在叙事中基本上省去了过度的戏份,缀合了有意味的一些片段,包括偶然相遇的“缘起”、怦然心动的“甜”、醋意横飞的“酸”、快意驰骋江湖的“辣”、浪迹天涯海角的“苦”、再邂逅的“寻味”、三角之恋的“甘苦情缘”和波澜再起的“百感交集”等。作为爱情片,其故事曲折浪漫,简约而不简单,而益达口香糖为辨识度很高的宣传对象,成为贯穿始终的恋人间相互关爱的道具。因为“益达”两人相识、相恋、分手又重逢。角色只有三人,场面主要有加油站、小饭店、集市客栈,每场戏也只有两分钟左右,可谓以少胜多的典范作品。镜头以特写中近景为主,画面唯美,场面以少胜多。

有研究者认为,微电影与广告的过度结合使得其电影的艺术属性远远低于其商业属性,如不加以调整,微电影也将失去其作为艺术作品的深层意义,背离电影创作的初衷,沦为一种浅薄的娱乐。这种担忧的确不是杞人忧天,很多大电影也常常因为广告的过度植入而降低了艺术品位,受到声讨和批评。

(二)宣教微电影

微电影风靡中国之后,不光商家和企业看中了它的软广告作用,不惜花重金打造,就是各级政府部门也看出了其可以“寓教于乐”的宣传教育作用。比起主旋律电影电视剧以及各种各样的宣传片,微电影具有较强的宣传优势,其观众接受面广、渗透性强、隐蔽性好,易于接受,使传统的“硬宣传”变为“软宣传”,加之投入小、收效好,政府宣传部门及事业单位如公安、卫生、科教、交通、建筑、学校等常常通过举办形式各异的微电影大赛,在主流平台如网络、电视台、公共场所的视屏上播放大赛启事和获奖作品,来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标杆性人物以及法规,相关行业规则的宣传,如“彩虹城市公益计划”“温暖2012”公益微电影,“美好2012”“拆掉心中的墙”“拒绝冷漠”系列,“最美中国”微电影创作大赛等。尽管参加各种大赛的宣教微电影的投稿作品良莠不齐,但是其宣教作用在征稿参赛的过程中就已完成一大部分,最终的获奖作品不但形式规范,而且其内容和主题和主办方的意旨十分合拍。在这种活动主题的制约和规范下,宣教微电影就主题而言,应该和大多数主旋律电影是一样的,倡导和谐,表现真善美,抨击假恶丑,积极向上,特别是对人伦亲情的表现,成为大多数微电影剧作的主调。就内容而言,其将社会中的美好形象以更光鲜和煽情的方式呈现出来,在潜移默化和感动中教育人,从而发挥其凝聚人心、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局面的作用。

这类微电影弘扬社会的真善美,也适当地隐去了社会上的一些不光彩的一面,因此它的特点是显美隐丑。

(三)艺术微电影

艺术微电影可谓微电影中的贵族,它以强烈的批判性、探索性、先锋性以及不媚俗、不媚众的高姿态,使自己曲高和寡,成为真正的艺术品。微电影中的大多数是草根大众制作的娱乐短片,但是艺术微电影的创作者有自己的个性化追求,是微电影这个“下里巴人”娱乐品大家族中罕见的作者电影,是“阳春白雪”式的少数派。就剧本创作而言,能在以下三点中居其一者就是佳品:

其一,就主题而言,寓意深刻,最好有一些哲学层面的思考;

其二,塑造个性突出的人物,达到塑造典型人物或者说是“圆形人物”的高度。人物思考问题的方式、动作表情语言应该是独一无二的;

其三,突破大多数微电影的叙事惯例与窠臼,寻求形式上的突破,创意独特,不复制过往。

近年来,不少业已成名的电影导演,像张艺谋、陈凯歌、姜文等,都拍过微电影,以2013年戛纳获奖短片《黑洞》为例:办事员发现从打印机里出来的一张纸上印了个黑洞,穿过这个黑洞可以到达后方,即使有障碍物也可以穿过去。开始他把咖啡杯放上去,结果咖啡杯直接掉到桌子底下了。后来他就利用这个黑洞去偷保险箱里的钱财,结果因为太贪心,想拿更多的,整个人探进去,最后那张纸掉下来,他就被关在保险箱里了。影片的主旨是揭露人性中的贪婪欲望,作品创意独特,用了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于平凡中彰显新奇。此外,还有荣获2011年卢纹(Leuven)国际电影节最佳短片奖、2012年法国恺撒奖最佳短片奖的《调音师》,也是一部佳作。影片以调音师内心独白的方式讲述了一个令人惊心动魄的悬疑故事,高度浓缩的13分钟尽显世间百态:失败的钢琴家说不定是成功的调音师;表面微笑的服务员或许疲于应付,内心肮脏无比;戴着面具的人类在对自己毫无威胁的弱者面前可以十分信任,卸下防备;人们做着各种掩耳盗铃的事情却自认为高明等等,不一而足。

在首届“南方多媒体短片节”上荣获“青年导演奖”的微电影《9路汽车》,讲述公交车遭遇打劫,人们纷纷老实交钱,劫匪因没收农民工老人的钱,而被强烈要求“公平”抢劫。农民工老人被抢劫后,众人还怀疑他装傻,纷纷上前翻他的包和行李,并逐渐升级到要求他脱下袜子和内裤接受检查,在老人的哀求声中,公交车启动行驶。作品反映了时下人们对“公平与正义”的误读,对弱势群体的集体冷漠,批判人性异化之恶。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艺术微电影的突出特点就是不媚俗、不从众,有一定的艺术追求和社会影响。

(四)恶搞微电影

如同对大电影的需求那样,中国需要盛赞时代、拥有正能量的宣教微电影作品,也需要休闲搞笑、幽默和娱乐的喜剧微电影。恶搞微电影是喜剧微电影的一个亚类型,也是全媒体时代大众狂欢的方式之一。狂欢,按照巴赫金的说法,就是不分尊长贵贱,大家都放下人格面具,尽情释放自己,瘦瘦的乞丐和胖胖的国王是同一桌上的两道菜。在网络时代里,这种“全民狂欢”的盛况不再仅仅以在“现场的”广场方式来呈现,而是在网络上以“虚拟广场狂欢”的方式来进行。

在网络上,成千上万的人可以因为点击《江南Style》这支神曲而共同兴奋起来;同样,恶搞微电影也常常能够发挥这样一种触媒作用,如筷子兄弟的《老男孩》可以说是感性形式的政论或者时评,它以喜剧——确切地说是以闹剧的形式,对不良社会现象进行夸张的展现,把自己的褒贬态度寓于其中。如胡戈著名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春运帝国》和《鸟笼山剿匪记》等恶搞微电影的内涵是消解虚假的庄严,针砭时事,宣泄压抑的情绪,是草根情感与意愿的表达。挪用、拼贴、戏仿是其从喜剧电影中直接继承过来的表现手段,人们用“玩”的心态驾驭着媒介技术,进行影像的“微表述”,以一种轻松的心态宣泄着对现实的热爱或者不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