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专题三小学作文教学走出困境的思考

专题三小学作文教学走出困境的思考

时间:2022-06-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专题三小学作文教学走出困境的思考作文难,作文教学也难,这是不争的事实。这是《标准》提出的作文教学的新理念,也为学生指明了写作的目的和意义。

专题三小学作文教学走出困境的思考

作文难,作文教学也难,这是不争的事实。作文难,难就难在它依赖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作文教学难,难就难在作文指导的方法与策略上。为了帮助小学语文教师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笔者认为以下三个问题值得关注和思考:一是解读小学作文教学的理念;二是明确小学作文教学的目标;三是把握小学作文教学的策略。

一、解读小学作文教学的理念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第三学段提出:“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这是《标准》提出的作文教学的新理念,也为学生指明了写作的目的和意义。以往《写作学》强调的观点是:文章是写给别人看的,不是写给自己看的。不言而喻,写作的目的是为了与人交流。这一观点毫无疑问是正确的。美国《提高写作技能》一书开宗明义就表明,“写,是为了有效的交流”。这本书举出一个普通美国人高中毕业后参加工作在两周内的写作统计:写了两份广告,填了一张保险估价单、一张所得税表,写了两份理由说明、一封抗议信、一封收款信、一封家书、一封申请书,以此说明,“‘写’包围着你”。我们说《标准》提出了作文教学的新理念,是说《标准》不仅肯定了写作的目的意义之一是与人交流,同时也肯定了写作的另一个目的意义,那就是自我表达。而这一目的意义过去被传统写作学所忽视。实际上,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每天都离不开与人交流和自我表达。比如写日记、写心得、写读书笔记等等,这些既是生活工作的需要,也是发展自我的需要。总之,让学生明白写作的目的和意义,有助于学生端正写作态度,克服写作是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任务、写作是为考试得高分等错误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

2.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写作和阅读一样,是一种个性化行为。因此,《标准》提出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的写作理念。人们都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由于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复杂变化的,加之人们对生活观察的视角不同,体验的深浅不一,所以,人们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也就不尽相同。正是这些不同,才使得我们的文章也同生活一样多姿多彩,充满活力。“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才能使文章避免千人一面的雷同现象。而这种雷同现象自古以来被视为作文的大忌。当前,小学生作文千篇一律的现象比较严重,主要表现为结构上分三段的多,内容上雷同的多,表达上生搬硬套的多,而真正表现自己独有的观察、思维和表达的比较少。产生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先进写作理念的引领。比如过去作文中有一个经常写的题目,就是“记一件有意义的事”,篇篇都让学生写如何做好事,有些学生很少做好事,于是“五子登科”都来了(帮助别人推车子,拾到皮夹子,帮助邻居带孩子,学会生炉子,打扫卫生擦桌子)。后来教材把这个题目改成了“记一件有意思的事”,一字之差,体现了两种不同的写作教学理念,后者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了对学生写作的束缚,体现了“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这一写作理念。

《标准》提出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因此,写想象作文,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现个性化表达和有创意表达的重要方式。小学生特别喜爱写这类文章。有老师让学生每人命一个自己最喜爱的作文题,结果大部分学生命的是想象作文题,比如“二十年后的我”“假如我是市长”“假如地球的寿命只剩三天”“如果我会七十二变”“我想象中的王国”等等。可见,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特殊视角、独立见解,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是形成个性化表达的重要影响因素,否则,学生就难以写真话、实话、心里话。

二、明确小学作文教学的目标

《标准》中“写作”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其中,“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重在自我表达,发展个性;“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重在交流信息,传达思想,适应社会需要。

“具体明确、文从字顺”这看似简单的八个字,实际上并不简单。“具体明确”指的是思想内容方面,要做到内容具体,言之有物,观点清楚,意图明确,感情真实;“文从字顺”指的是语言表达方面,要做到条理清楚,顺序连贯,没有语病。要做到这“两条”“八字”,是不容易的。我们成人写的文章,有多少人能做到“文从字顺”呢?《标准》在学段目标中,只在第四学段才提出“做到文从字顺”的要求,在小学高年级(第三学段)才提出“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等要求。

《标准》在写作的阶段目标里,第一学段称为“写话”,第二、三学段称为“习作”,第四学段才称为“写作”。为了清楚地看出各学段目标的阶段性和连续性,我们把第一学段“写话”和第二、三学段“习作”的目标如表4-3所示。

表4-3 小学各学段作文教学目标

img20

对以上的阶段目标,我们要把握住以下几点:

①重视写作的情感态度。《标准》根据写作教学中学生怕作文的问题,根据学生写作的规律,关注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并从目标的制定到教学、评价建议等方面予以落实。

②放缓坡度。各个学段的目标层次清楚,从“写自己想说的话”到“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再到“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突出强调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放缓坡度,突出写“放胆文”的过程。在写作的一般要求上,也比过去有进一步的放宽。

③坚持从内容入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④发展个性和适应社会的实际需要并重。既注重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发展个性,培养创新能力,又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实际需要的写作能力。写作形式上,有意淡化文体,要求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学写常见应用文。

⑤注意写作意识的培养。第三学段提出“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⑥强调学用结合。重视在写作中运用平时积累的词句和其他材料。

⑦重视对习作的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强调在修改中提高认识,并愿意与别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⑧强调写作的速度,也注意控制写作的负担。规定第三学段“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第二、三学段“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写作次数和字数的量化要求,体现了多写、多改的主张,是对“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理念的具体落实,也体现了控制负担的精神。

三、把握小学作文教学的策略

1.“兴趣、观察、积累”是解决作文教学难点的三个基本元素

①激发兴趣。学习心理学指出:在什么样的情形下学生学习得最好?答案是当学生学习情绪高涨时会学习得最好。所谓情绪高涨,也就是说学生具有了良好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也只有在这个时候,学习之“门”才能打开,真正的学习才会开始。学生写作文也是如此,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实质是给学生在获得作文内容(积累的生活经验)与表达作文内容(形成的语言文字)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在作文教学中,怎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一线教师的实践经验表明,除了让学生明白写作的目的和意义之外,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作文贴近学生生活;配合作文开展相关活动,通过导向让学生有备而写;教师写“下水作文”,给学生引领启示;鼓励学生写“放胆文”,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让学生“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注意作文批语的亲切性、启发性和激励性,调动学生喜爱作文的情感;给学生作文高分和多样化讲评,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欢乐等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②学会观察。《标准》第一学段提出“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第二学段提出“留心周围事物”;第三学段提出“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不难看出,《标准》反复强调要让学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学会观察生活的方法。为了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一位教师要求学生把一个生鸡蛋保护一个星期,无论吃饭、睡觉、上学都要随身携带,并坚持天天写“保蛋日记”,记下“保蛋”情况和自己的体验。这个活动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写观察日记的素材,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方法,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学生有了这样的实践体验,作文教学时教师再因势利导地加以指导,比如怎样有顺序地观察,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去观察,怎样多角度观察,怎样在观察中想象……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都会显著提高。

③注重积累。《标准》第三学段提出“积累习作素材”,同时还在“评价建议”里指出:“不同学段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不仅要具体考查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查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可见积累素材对写文章是多么的重要。习作素材从何而来?如何帮助小学生积累习作素材?俗话说,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学生认识生活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直接生活经验,通过观察、实践去获得;一是间接生活经验,通过大量阅读去获得。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专家李伯棠先生说:“对小学生作文训练,首先要抓源,把作文训练跟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有话可写;其次要抓流,把作文训练跟阅读结合起来,让学生懂得有话该怎样写。源和流一起抓,才能收到实效。”

总之,学生有了写作兴趣,学会了观察,获得了生活积累和语言积累,他们就不会觉得作文难了。

2.“我手写我心”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真谛

当前语文教学界公认,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一些专家学者更是把作文教学当做语文教学的“积弊”来炮轰。学生说起写作文就“头大”,看到作文题直摇头,提起笔来直犯困,对待老师布置的作文东拼西凑、敷衍塞责等现象屡见不鲜。而“如何让学生用源于日常生活的真情实感写作”更是难点中的难点。有些老师忽视了对作文教学本身的反思,把学生写不出好作文的原因简单归结为:学生的经历有限,家校“两点一线”的生活空间狭窄,致使学生对生活的体会和感悟不深切。姑且不论王崧舟老师这堂课的效果如何,实际上,王老师的教学出发点也正是在对作文教学的困境和误区进行一次有意义的尝试突围。

《标准》的总目标对学生在写作能力上需要达到的水平作了如下规定:“(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从中不难发现,作文教学的目标简易平实,并没有为学生设置太多“高不可攀”的门槛。为什么我们许多老师的作文教学离学生那么远呢?

近期诸多媒体热议的新闻“百字作文获冰心作文奖”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浙江省诸暨市一名三年级小学生凭借一篇2年前写的仅107字的短文,从海内外5万多篇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首届“冰心作文奖”一等奖。在评委眼中,这篇文章的制胜秘诀在于其“自然率真,素面朝天,充满童趣,非常清新”,而这正是现在中小学生作文所普遍缺少的。“冰心作文奖”的评审专家一致同意把作文是否表达真情实感置于技巧是否成熟、语言是否华丽、形式是否新奇等因素之上,并以此作为评奖的首要标准。浙江大学中文系吴秀明教授认为,这样的一篇小文获奖,其实就是一种启迪,启迪作文教学应让学生以“我手写我心”。

一篇在一般老师手中也许很难得到高分的作文一举获得了如此高的奖项,确实值得我们深思。“我手写我心”看似简单,实则需要教师的细心引导与呵护。小学阶段是整个基础教育的“基础”,小学阶段的写作学习是在为学生一生的写作能力打基础。作为关注作文教学的研究者与实践者,我们需要回答的问题是:今天,老师们应以怎样的观念进行作文教学才能让学生以“我手写我心”,并最终寻找到小学作文教学的真谛。

附:首届“冰心作文奖”一等奖获奖文章

妈妈回来了

前段时间,妈妈去杭州学习,去了好长时间,可能有一个月吧。今天,妈妈终于从杭州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的怀抱很暖和,因为妈妈回来了,爸爸的生日就能过得更好,因为妈妈在家里会给我读书……

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妈妈的感觉,是一种想哭的感觉。

(诸暨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东小学一年级郦思哲)

【专家点评】

一年级小同学的作文,也许还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作文,而只是一种“说话”。郦思哲同学的这一段话之所以让我们眼睛一亮,并且隐隐有一种感动,就是因为作者真切地表达了“妈妈回来了”这一生活片断所带给自己的温暖和喜悦,以及曾经有过的伤感和思念。作者用自己纯真的感受,带领我们重温了“母爱”的温馨及其无所不在的美丽。

3.“修改、交流、评议”是提高写作水平的良方

习作的评改和交流,是习作指导的重要环节。修改的过程既是锤炼语言的过程,也是整理思想的过程,对提高写作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标准》在写作教学上不但强调写作前的准备和指导,而且强调写作后的评议、修改和交流;在第二学段目标中提出“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句子”;在第三学段目标中提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在“教学建议”中要求“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在“评价建议”中强调,“不仅要注意考查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还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在教学中,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①提倡学生写完后把自己的作文念几遍。

可以念给自己听,也可以念给小组同学听,或者念给全班同学听。念自己的作文,实际就是把作文放到口上说说看,很容易发现作文中用词不当、语句不通等各种问题,是修改作文的一个好办法,应该形成习惯。经常通过念作文来修改作文,也是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之一。

②重视作文的展示和交流。

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习作给别人看,是个普遍的现象。这可能是因为怕别人笑话自己写得不好,或者因为写了假话不愿被别人发现,或者因为不愿别人看后学习自己的写法,也可能是因为在尚未完全写好的时候不愿别人看到自己还不成熟的习作,还可能是在部分同学的下意识行为影响下相互感染、仿效而逐渐形成风气。对此,教师要从一开始写话时就重视做好正确导向,注意预防,发现苗头及时提醒,引导学生乐于把自己的习作展示给别人看,念给别人听,愿意与别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与别人一起交流习作经验和感受。对优秀的、进步大的或者某方面有特点的作品,可以通过张贴、打印等形式进行展示、交流。

③改革作文批改方式。

教师背着学生全批全改,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往往是“吃力不讨好”,应该采用多种批改方式,提高批改实效。比如,面批面改是一种直观、互动、有个性、针对性强的作文指导方式,对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作文能力、修改能力都有很好的效果。可在每次作文中或作文后,找几个学生进行面批面改,争取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一次面批面改的机会。对个别学生的作文还可进行重点指导,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反复修改而成的优秀作文,还可推荐发表,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又如,教师可以在快速浏览全班学生作文的过程中,随机简单批阅部分作文,再挑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作文在全班讲评。教师还可让学生挑选一些他们认为有代表性的作文在全班讲评。有条件的班级,还可利用实物投影进行集体评议、修改,或者利用网络进行及时的交互性评改。

④重视学生的自改和互改。

学生自改和互改的过程,实际上是作文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要引导学生形成自我修改的习惯,更要引导学生在修改中学会修改。要相信学生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能力,也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不断提高学生的修改能力。

⑤注意把握作文评改的要求,讲究评改的策略。

要根据《标准》学段目标的要求,确定各个年级评议和修改的重点;每次习作的评改,还要突出本次写作的要求,避免面面俱到。总体上说,作文要多就少改,注意保护学生习作的兴趣和自信心。对低年级写话的评改,更要体现以鼓励为主的思想。对学生写得好的地方,可以批上一两句发自内心的话,或者划上一个鼓励性的标志或线条;对写字、用词等方面特别明显的问题,可适当指出,但无需有错必改。有的低年级老师反复提醒学生写话时开头要空两格,但总有一些学生忘记,因而非常生气。其实,这样的规范化要求完全可以逐步落实,不必急于求成,如果因为这样的问题而影响学生写话的兴趣,打击学生写话的积极性,是得不偿失的。此外,作文评改还要根据学生作文的个别差异,在评改内容和要求上体现针对性和弹性,有的侧重材料,有的侧重构思,有的侧重遣词用语,有的侧重书写,对优秀作文要求可适当高些,对较差的作文要求可放宽些。

⑥注意将作文评改和作文指导过程结合起来。

作文材料、构思、书写甚至选词用语等方面的问题,都可在口说或片断试写阶段适当进行评议和修改。从作文指导来说,有作前指导、作中指导,也有作后指导;从评改来说,有作后评改,也有作前评改、作中评改。作文评改是作文指导的一个方面,并和其他方面的指导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

⑦处理好作文评改和个性化写作之间的关系。

《标准》强调自由写作、个性化写作和有创意的写作,但不等于写作没有一定的规范、标准。在作文评改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在写作内容和形式上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的创造性,使评改成为个性飞扬、创造性提升的过程,而不是个性、创造性受到约束、限制甚至打击的过程;另一方面也要根据《标准》的要求,逐步落实写作的基本规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