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晋元帝司马睿为什么能在江南站稳脚跟

晋元帝司马睿为什么能在江南站稳脚跟

时间:2022-05-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祖逖对此毫无思想准备,受到沉重打击。原来晋元帝司马睿之所以能在江南站稳脚跟,建立政权,主要是依靠南下的北方士族和江南本地士族的支持和联合,其中北方名族王导、王敦兄弟又起着关键的作用。司马睿正式称帝后,政治上靠王导辅政,军事上靠王敦支持,史称“王与马共天下”。晋元帝惧怕王氏图谋不轨,又见祖逖在河南势力大振,很不放心。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祖逖仍然以大局为重,力图进取。

三、北伐受挫 抱恨长终

收复河南之后,祖逖开始以河南为基地作渡河北上进军河北的准备。为此,他练兵积谷,积蓄力量。由于妥善处理了坞堡问题,使这些分散各地的武装力量归属自己统一指挥,获得了大批人力和物力的补充。随着人马的增多,队伍的扩大,祖逖很注意军队的整顿,关心士众,做到有功者必赏,即使只做一点好事,也要“赏不逾日”。军队纪律严明,士气很高,因此深受群众欢迎。

当时黄河流域因战争频仍,生产停顿,百姓和军队经常挨饿。东晋王朝虽然偶尔支援一点粮食,却因道远不至。祖逖便实行劝课农桑的方针,发动群众,积极恢复和发展生产,连他的子弟及亲属也都下田耕耘,上山砍柴。祖逖自己更是身体力行,俭约清廉,不私蓄资产,反对奢侈。由于祖逖对社会经济的重视和措施有力,在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下,久经战乱破坏的社会经济逐渐有了初步的恢复和发展,军队士马日益健壮,百姓生活也得到改善,社会日趋安定,逐渐在黄河南岸建立起较为稳固的基地,为扫荡中原创造了有利条件。

祖逖北渡黄河的准备,直接威胁到了石勒的统治中心,引起了石勒的不安。石勒建立政权,与据守关中一带的前赵刘曜对峙,时有恶战;当时北方还有不少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政权或武装力量,也与他并立而争。石勒要应付这些对手本就不是容易的。他不得不主动向祖逖求和,特地派人修整祖逖母亲坟墓,又遣使送财物送书信给祖逖,希望互相通好和解,交换货物等等。但是石勒的策略没有奏效,祖逖除了从经济角度考虑,任双方进行贸易外,仍一如既往,积极做北伐中原的准备。

东晋太兴四年,当祖逖正加紧准备,即将过河北上的关键时刻,晋元帝突然任命戴渊为司州刺史征西将军,都督司、兖、豫、并、雍、冀六州诸军事,坐镇合肥,管辖地区包括已收复的黄河南岸和未收复的河北,实际上就是剥夺了祖逖指挥北伐的大权。祖逖对此毫无思想准备,受到沉重打击。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呢?这必须从东晋朝廷内部的斗争谈起。原来晋元帝司马睿之所以能在江南站稳脚跟,建立政权,主要是依靠南下的北方士族和江南本地士族的支持和联合,其中北方名族王导、王敦兄弟又起着关键的作用。司马睿正式称帝后,政治上靠王导辅政,军事上靠王敦支持,史称“王与马(指司马氏)共天下”。但是,王敦是一个有野心的人物,他坐镇武昌(今湖北鄂城),拥重兵控制长江中游,擅自任命将官,培植亲信,与朝廷对抗。晋元帝惧怕王氏图谋不轨,又见祖逖在河南势力大振,很不放心。因此,便命亲信戴渊镇合肥,又命刘隗镇泗口,各拥兵驻守,表面上是为了加强北伐的军事部署,实际上是想以此防范王敦,其中对戴渊的任命又包含有牵制祖逖的意图。

戴渊虽然是一位颇有名气的人物,但他疏于谋略,没有远见,更无收复失地之志。用这样徒有虚名的庸人统领至关重要的北伐,祖逖当然是忧虑重重。况且自己呕心沥血,多年苦心经营,好不容易才打开局面,现在却无故被搁在一边,实与贬官削职无异。想到这些他不免心灰意冷,愤愤不平。加上这时晋元帝与王敦的对抗愈演愈烈,战云密布,内乱一触即发,更使他意识到功业不就,北伐难成,因而悲愤致病。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祖逖仍然以大局为重,力图进取。他不顾重病之身,利用自己有限的权力,继续指挥将士营缮军事要塞武牢城,加强沿河营垒,调遣部队,作北进和防敌的准备。然而终因忧愤过度,一病不起,就在东晋大兴四年(公元321年),抱恨死于雍丘,时年五十六。豫州百姓闻祖逖死讯,痛哭流涕。祖逖死后不久,王敦举兵叛乱,东晋统治阶级忙于内战,更把北伐大事置之脑后,石勒乘机重新起兵,轻而易举地占领了河南的大片土地。祖逖一番轰轰烈烈的可望成功的事业,在东晋统治集团的内讧中被葬送了!但是祖逖的功绩和他的精神,却长留在人们心中。人们在他浴血苦战过的谯梁地区立祠,纪念这位有功于国家,有功于人民的一代名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