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文中心一文文眼

文中心一文文眼

时间:2022-05-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文眼设得好,能增强艺术效果,但不一定每文必设文眼,如果追求形式,妨碍内容的表达,那就舍本逐末了。由于材料内容的差异、写作主体风格的不同,文眼安设的位置也迥然不同,一般有以下四种情况:1.标题设眼即在文章的标题部分安设文眼。(三)文眼安设的形式1.一个词即用一个词作为文眼。

二、文眼

(一)文眼概述

1.文眼的含义

文眼就是“文中藏眼”、“片言居要”(陆机《文赋》),是指文章中那些最有表现力、最能帮助读者理解整个作品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关键词句。它往往是写作主体着力刻画和描摹的中心点、观察的出发点、选材的侧重点、内容的核心点、结构的衔接点、情感的升华点、思想的闪光点、主题的凝聚点。它像一个人“心灵的窗户”——眼睛,凝聚着全部精神,从中可以理解文章内在的奥秘,是一篇作品艺术构思的“焦点”。

2.文眼的作用

刘熙载在《艺概》中说:“余谓眼乃神光所聚,故有通体之眼,数句之眼,前前后后无不待眼光所照映。若舍章法而专求字句,纵争奇竞巧,岂能开阖变化,一动万随耶?”文眼能使文章各部分材料与主题沟通起来,做到“外文绮交,内义脉注,跗萼相衔,首位一体”(《文心雕龙·章句》),在结构上起着牵动制约全篇的艺术作用。

文眼有时显示主题,例如,吴晗的《谈骨气》开头的一句:“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唐韬的《同志的信任》最后一句:“鲁迅先生不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可是,在所有共产党员的心目中,他永远是一个能以生命相托付的、最可信任的同志。”有时并不显示主题,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的文眼“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就不是主题。

文眼有时同时又是线索。如契科夫的《一个官员之死》中的官员“打喷嚏”是文眼,又是线索。当然,线索又等于文眼,线索是脉络的显示,贯穿全文;文眼是脉络的焦点,凸现在一点(重点)上。

文眼作为结构技法,看起来与伏笔和照应有相同之处,都使结构紧凑严密,浑然一体。但它们有明显区别:伏笔和照应侧重于外部形式和情节上的呼应,概念相当宽泛;文眼则是从主题那里拓开的脉络,有画龙点睛之功,收精传神之效。

(二)文眼安设的位置

刘熙载在《艺概》中说:文眼“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必顾之;在篇末,则前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文眼的安设,最忌雕琢伪饰,应力求平易和谐,自然得体。文眼设得好,能增强艺术效果,但不一定每文必设文眼,如果追求形式,妨碍内容的表达,那就舍本逐末了。由于材料内容的差异、写作主体风格的不同,文眼安设的位置也迥然不同,一般有以下四种情况:

1.标题设眼

即在文章的标题部分安设文眼。

例如,秦牧的《土地》,其题目就是文眼。作者说古论今,贯通中外,“思接千载,不能状其远;视通万里,何能喻其大”。但所有的材料,都由“土地”这一文眼贯穿起来,生发开去,显得井井有条,形散神聚,真是“群言虽多,而无倒置之乖;众理虽繁,而无焚丝之乱。”

2.开篇设眼

即在文章的开头部分安设文眼。

例如,杨朔的《雪浪花》开篇设眼。这个眼点,就是老泰山那句意味深长的话:“是叫浪花咬的。”一个“咬”字,形神兼备,引人注目。作者卒章点明主旨:“老泰山恰似一点浪花,跟无数浪花集中到一起,早把旧日的江山改变了样儿。”作者以物喻人,互相映照,使得全文生辉。

3.篇中设眼

即在文章正文部分安设文眼。

例如,峻青的《秋色赋》是篇中安设文眼揭出全文中心:“不行春风,难得秋雨。”作者以鲜明的形象,歌颂了党的领导、政策。前句设疑问句式:“我真不明白,为什么欧阳修作《秋声赋》时,把秋天描写得那么清凉?”篇末作答:“我忽然明白了”、“他写的不只是时令上的秋天,而且是那个时代,那个社会在作者思想上的反映。”首尾眼点遥相呼应,就清楚地告诉读者:《秋色赋》写的也不仅是时令上的秋天,而且还是“社会主义赋”,是社会主义新中国在作者思想上的反映。这就把题旨点染得更鲜明。

4.篇尾设眼

即在文章结尾部分安设文眼。

例如,如鲁迅的《社戏》结尾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为什么?难道那夜的豆味道就真那么好?不是。难道那夜的戏就真那么好看?不是。是因为那豆是他们在最快乐的时候吃的,那戏是在最快乐的时候看的,那情那景是日后无法比拟的,“我”所难忘的是豆中情、戏中情,是乡间少年朋友那段诚挚情谊,是他们的淳朴、善良、热情、勤劳以及相互间的和谐亲密,是那段美好自由的生活。

(三)文眼安设的形式

1.一个词

即用一个词作为文眼。

例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文眼是“乐”,苏轼的《石钟山记》文眼是“笑”,秦牧的《社稷坛抒情》文眼是“五色土”,周敦颐的《爱莲说》文眼是“爱”,小学课文《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的文眼是“奇妙”。

2.一句话

即用一句完整的话作为文眼。

例如,朱自清的《背影》文眼是“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杨朔的《荔枝蜜》文眼是“蜜蜂是画家的爱物,我却总不大喜欢”;冯骥才的《珍珠鸟》的文眼是“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的文眼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苏洵的《六国论》文眼是“为国者无所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茅盾的《风景谈》文眼是“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贾谊的《过秦论》文眼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