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不一样的成功

不一样的成功

时间:2022-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特别有纪念意义的一天,全世界约有20万个婴儿呱呱坠地,而就是它们当中的这个二十万分之一成为日后享誉世界的科学巨人——霍金。霍金所取得的辉煌的学术成果令世人赞叹不已,他别样的人生经历更是激起了许多人的好奇。像大多数的英国家庭一样,霍金的家也住在一栋大房子里。不过,霍金的父母在有些地方却很舍得花钱。玩耍是孩子的天性,霍金也不例外。

凡是儿童都有着一种对事物天生的好奇。当然,有的时候,他们也会把自身当成自己研究的对象。很多人小时候都曾问过父母、老师或亲人这样的问题:“我从哪儿来?”这种问题的答案在成人世界里可以是简单、直白的,但当面对一个小孩时,却很难用他能理解的话语表达清楚。也许,你正是这许多爱提问题的小孩中的一个。许多年以后,当你回想起这段经历,未免会觉得这实在有点儿可笑,但对于童年的孩子来说,能够提出这样的问题并尝试着去寻找答案实在是不简单的。

自古以来,人就对自己生存的地方很感兴趣,作为单个意义上的人——个体,是如此,作为整体意义上的人——人类,也是如此。尽管在我们眼里,人类的历史是那么悠久和漫长,但和地球上很多物种相比,人类又成了一种相对年轻的生物,在时间的长河里也许只占到一个角落。除了生存之地,人类对自身从何处而来也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好奇心

宇宙有开端吗?

如果有的话,在此之先发生过什么?

宇宙从何处来,

又往何处去?

千百年来,尽管这些问题被人类反反复复地讨论着,但始终没有找到答案。

20世纪,一个英国青年帮助人们找到了一把探索这个古老话题的“钥匙”。

他是谁?他就是——出生于1942年1月8日的斯蒂芬·霍金。

也许是上天安排的巧合,霍金诞生的这一天正是伽利略逝世300周年,也是牛顿诞辰300周年。在这特别有纪念意义的一天,全世界约有20万个婴儿呱呱坠地,而就是它们当中的这个二十万分之一成为日后享誉世界的科学巨人——霍金。

霍金从小与其他孩子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甚至有的地方还比同龄人稍稍落后,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霍金逐渐显露出其超人的智慧。也许有人会说,既然他是个天才,那么他成功的可能性和成功的机会一定大大高出普通人,在人生道路上迎接他的一定是成功的坦途。这话如果放在其他天才身上也许无懈可击,但对于霍金来说,却很不公平,虽然他最终取得了成功,但他所走过的道路充满了曲折与艰辛。作为一个被囚禁在轮椅上的科学家,霍金从21岁开始就承受着病痛的折磨,在几十年的人生旅途中,他以超人的意志和不懈的创造精神谱写了一曲生命之歌。

霍金所取得的辉煌的学术成果令世人赞叹不已,他别样的人生经历更是激起了许多人的好奇。的确,人们渴望了解宇宙、了解他们身处的神奇世界,他们更渴望了解与他们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却能引领他们追寻生命源头的不凡者。

让我们一起走进霍金的世界,走进他的童年时代、青年时代,走进他的生活……

“不可思议”的父母

人生只有一次,而在短短的一生中,童年是最美好的一段时光。正是这段时光使霍金在成年之后仍然难以忘怀,这不仅是因为他的童年充满了轻松、欢乐、宽容的气息,更重要的是,那时他是一个健康的孩子,可以无忧无虑地思考和随心所欲地活动。对霍金来说,那时的自由生活的确是妙不可言的,而在这段日子里父母对他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与他人的父母比起来,霍金的双亲在很多时候的确很怪,他们对待孩子的行为方式和教育方法常常会让周围的邻居大吃一惊,觉得无法理解。在当时许多循规蹈矩的人看来,霍金的父母难免就显得很“不可思议”了。

像大多数的英国家庭一样,霍金的家也住在一栋大房子里。房子周围种了一些矮树,矮树的周围围着一圈篱笆。房子的前门曾经非常漂亮,有一些彩色玻璃的装饰,但房子里面有点阴暗,而且冬天很冷。在霍金和他的兄弟姐妹眼里,整幢房子就像一个大怪物,但尽管如此,他们都很喜欢自己的家。霍金的父母非常节俭,篱笆坏了,他们就自己动手修理,舍不得买新的材料,就找一些废弃的木条、树枝钉上,这种行为一度让霍金的一个弟弟在同学面前感到很难堪,但霍金的父母依旧我行我素。

不过,霍金的父母在有些地方却很舍得花钱。例如:在当时的英国,除了富人以外,大多数英国入都没有自己的车,而霍金一家却不一样。尽管收入不多,但他们热衷于郊游和旅行这些野外活动,所以他们家不仅拥有一辆漂亮的马车,还买了一辆伦敦计程车代步,使他们的出行非常引人注目。在很多人眼里,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家庭,甚至有点古怪。

霍金的父亲是一位生物学家,按惯例子女们往往会继承父业,但霍金却是个例外,他对生物学没有兴趣,也不喜欢宠物。幸运的是,宽松的家庭环境使他能够发展自己的兴趣,而丝毫不受父亲工作的影响。霍金的父亲每年冬天都要去非洲做三个月的研究,所以并不常见得到,但正是父亲把他的兴趣引向了天文学。在夜晚的时候,他们全家常常躺在草地上用望远镜观看美妙的星空奇观,当时的霍金总是被那些奇妙的事物所深深吸引,他的思绪往往很快就能飞向星空之外浩瀚的宇宙,这种奇妙的经历是许多人在童年时代非常羡慕和渴望却无缘得到的,霍金的确很幸运。

童年时代是我们对色彩异常敏感和喜爱的时期。五彩缤纷的烟火是一件美妙而神秘的东西,尤其对孩子来说,有着格外大的吸引力。众所周知,制造烟火是一件充满危险的事,但霍金的父亲却曾经带着霍金和他的兄弟姐妹们在小屋里自己制造烟火。通过这种方式,霍金和兄弟姐妹们不仅学到了不少化学知识,还体验了亲手做出美丽烟火的滋味。除此之外,细心的父亲还常常带着霍金一起去各地勘察测量,这种方式既让幼小的霍金学到了一些理论知识,又给了他实践的机会,而且还能一路欣赏到沿途美丽的风景,真可谓一举三得。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霍金也不例外。游戏曾取代了霍金的日常生活,他的每次游戏都要花很多时间,这让他的母亲一度感到有些顾虑,但她并没有阻止霍金。因为在母亲眼中,“很难想象有人能如此入迷。但是斯蒂芬的思想总是很复杂,我觉得这游戏能吸引住他的原因就是它的复杂性。”母亲的宽容使霍金“玩”出了名堂,他发明了不少复杂的游戏,而且大家发现他特别喜欢设计规则,家人和朋友们常兴致很高地围着桌子整晚地做他设计出的游戏,这使得霍金非常得意。

“与众不同”的孩子

霍金小时候和别的小男孩并没有什么大的差别,他花了很长时间才学会阅读,话一直很多。但霍金也有与众不同的一面,他非常富有想象力,对事物的来龙去脉颇感兴趣,也喜欢动手制造各种东西。霍金的爱动脑筋是出了名的,他曾计算过进屋子的11种方法,而他的妹妹在成年后仍然念念不忘自己只能找出其中的10种,而不知道第11种方法。在上学的时候,霍金成绩平平,有一次甚至得了倒数第三名,当母亲责备他时,他却根本不在乎。也正因为如此,曾经有两个同学为霍金能否成才而互相争论,两人各执己见,最后还以一袋糖果作为赌注。奇怪的是,虽然在学校的成绩并不好,但霍金总被大家认为非常聪明。

霍金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孩子,不服输是他最大的特点之一。与同龄孩子比起来,尽管他的个子比较小,但当其他孩子想欺负他时,他却可以全然不顾自己的小个子,回过头来挥拳威胁。这就是他的作风:不输给任何人。由于身体弱小,在洗澡的时候,霍金常常成为被取笑的对象,组队时也常是最后一个被选上的,但他不仅毫不在乎,还自我欣赏。

从小时候起,霍金一旦对某种东西发生兴趣,他就会全身心地投入。他的母亲在谈他小时候时说:“斯蒂芬一开始就是个自学者。如果他不想学什么东西,则多半是他不需要。他大体上像是一张吸墨纸,把什么都吸收进去。”有一次,他坐在农村亲戚的拖拉机上研究零件构造时,其他孩子爬到了他的头上,而他居然对此一无所知。霍金对读书也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他妹妹至今还清晰地记得,有一次,他在看一本书的时候,在身边还放了一筒饼干,任何人都不曾引起他的注意,他完全沉湎于书本,以至于当他从书中抬起头时,惊讶地发现——饼干已经全被他一个人吃光了。

霍金五年级的时候正是电脑发展的初期,让人惊讶的是,就在此时,他和他的伙伴们就开始制造电脑了。他们用了诸如钟表部件等大量零件,居然造出了一台能够回答问题的电脑。只要人们以规范的方式问问题,就总能得到正确的答案,这在当时曾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人们纷纷跑到学校参观这个由几个小孩儿造出来的奇妙的东西。

在霍金就读圣阿尔班斯学校的最后一年,父母由于工作需要,带着其他孩子去了印度,霍金则因为学业留在英国,与父亲的同事一家住在一起。在此期间,他并没有使大家失望。当一年后与家人团聚时,他已经顺利地通过了牛津大学的入学考试,并获得了奖学金。

特立独行”的青年

进入牛津大学后,霍金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父亲的建议,选择了物理学作为主修专业。由于同年级的学生都在军队中服过役,所以相比之下,17岁的霍金显得特别年轻。也许受到了牛津大学的传统——非常厌恶用功的影响,霍金在学习上并没有十分用功,在三年的时间里,他始终学得很轻松。

在大学期间,霍金过人的智慧让他的同学们惊叹不已。有一次,导师给霍金和同级的另三名物理专业学生布置了同样的作业——学习由布里尼夫妇合写的《电磁学》第10章并回答该章结尾附有的13个问题,导师还在当时提出了“尽可能完成”的要求。花去一周时间后,两位同学联手解出了其中的一题半,另一位同学也在拒绝任何援助的情况下,绞尽脑汁解出一题,为此,他们都感到很得意,而此时的霍金还没有开始解题。但到第二天中午,当他们与霍金在路上相遇时,他们惊奇地发现:霍金竟然用不到一天的工夫做出了前面的10道题目!

霍金给他的大学导师们也留下了与众不同的印象。霍金对规定的作业兴趣不大。有一次,他没有带去导师所布置作业的答案,而是带去了标出所有错误的教科书。这让他的导师觉得其实霍金对课程的了解比自己要多得多。在教授们眼中,霍金是最聪明的一个,甚至觉得他不能用聪明来衡量。大家觉得,按照正常标准来说,不能说他非常用功,因为这实在没有必要。

对于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霍金也是一个积极分子。他对于各种活动参与的热情有时甚至到了狂热的程度。大学期间,霍金和好友贝瑞一周有六个下午去划船,晚上还一块玩桥牌。游玩和社交也是霍金课外生活的重要内容。赛船俱乐部是当时牛津大学学院的主要活动,霍金是其中的一员——舵手,是属于冒险型的那种。霍金的热情、冒险精神和一副好嗓门使他非常胜任这个重要的岗位。同伴评论他说:“你永远不知道他和这些水手出去时究竟会闯出什么祸来。我想有时他会把功课带到船上来,他的思维会在不同的水平上进行。”

给成功一个别样的注脚

多年以来,霍金身体上没有任何异常之处,家人也觉得他似乎一切都很好。大学时代,他走路一直很正常,但后来霍金对自己的身体状况的细微变化似乎已经有所察觉。在牛津大学学习的第三年,他就注意到自己的手不像过去那样灵活了,所以他常常有意无意地通过各种途径检验自己。例如:在公园里,他会爬上一棵树,并沿着一根树枝走上去,然后再下来。有一次,霍金在学校楼梯上跌倒,并一直弹到最底层。他伤得很厉害,由于撞击过猛,还一度失去记忆,甚至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

1962年,霍金的健康恶化了,他被诊断得了ALS病,即肌肉萎缩性侧面硬化病或运动神经细胞病。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病,该病会引起神经细胞逐渐瓦解,而这些神经细胞位于脊柱和头脑内以控制随意肌肉的活动。尽管得这种病的人头脑思维不受影响,但往往会因呼吸肌肉失效,导致肺炎或窒息而死。霍金并没有将这个消息马上告诉家人。

那年冬天,霍金和他的母亲去滑冰,开始他滑得不错,但后来摔倒后,就是爬不起来。这时,他母亲意识到霍金也许得了一种非常严重的毛病,这时霍金才告诉了她一切。

医生对此毫无办法,而且他们诊断的结果是:霍金也许活不到两年半的时间。

霍金对ASL发展的过程非常了解,他知道自己的身体将逐渐运转失灵,然后会像植物一样,不同的是,他仍能思维,但他将难以和外在的世界沟通,以后他的心脏和肺也会衰弱,直至告别人世。这是一种不治之症。

超人的智慧是上天赋予的,但命运似乎也和霍金开了一个格外沉重的玩笑。曾经迈动有力的双腿来去如风的他;曾经振臂高呼、活蹦乱跳的他;曾经谈笑风生、滔滔不绝的他;曾经活力四射、体力充沛的他……渐渐化为一片片幻影,一切的一切在他21岁那年被判了“死刑”,四肢慢慢地僵化,活力一天天地逝去,终于有一天,霍金的活动范围被限定在轮椅上,艰难地掀动按钮和费力地抬头是他所能做的幅度最大的动作。在这段艰难的岁月里,他埋怨过、消沉过、绝望过,但他最终选择了坚强,选择了勇敢面对,选择了在精神上站立起来。

霍金在那时一度很灰心,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觉得似乎没有任何值得做的事情。出院后不久,他做了一个自己被处死刑的梦。这个梦使他意识到:如果得到缓刑的话,还有许多事情值得做。他得病的一个体验是:当一个人面临早逝的可能,就会体验到生命的宝贵,有大量的事情需要去做。

霍金一度估计自己活不到完成博士论文,但随着疾病的缓和,他开始理解广义相对论,并在研究上获得进展。与简的爱情和婚姻更使他获得了活下去的目标,爱人、家庭、孩子使他越来越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

身体在一天天虚弱下去,但精神在一天天成熟起来。尽管脆弱的生理功能不断影响着霍金的躯体,但坚强的内在精神却使霍金日益振奋起来,使他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不断取得重大的突破。《时间简史》的中文译者这样描述第一次见到霍金时的情景:译者听到非常微弱的电器的声音,然后看到一个骨瘦如柴的人斜躺在电动轮椅上。他要用很大的努力才能抬起头来,他不能写字,看书必须依赖一种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时必须让人将每一页摊平在一张大办公桌上,然后他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行阅读。在这个时候,他尚能与人交谈,虽然声音非常微弱而且含混,只有非常熟悉他的人才能明白。不久之后,连这个权利他也几乎失去。而就是这样一位被固定在轮椅上的人,他的思维却穿越时空,追寻着宇宙的尽头、黑洞的隐秘。霍金敏锐的直觉和坚定的推理直接挑战了已被人们广泛认同的传统量子力学、大爆炸理论甚至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霍金是顽强的。在一次次科学的交锋中,他的理论最终说服了入们。“霍金”这个名字开始在科学界闻名起来:1975年,教皇在梵蒂冈步下圣坛,将嘉奖“有杰出成就的年轻科学家”的勋章授予霍金。时隔10年之后的1985年,霍金被有着古老历史的英国皇家学会吸纳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院士。如今,霍金在剑桥大学担任着牛顿曾经就位多年的重要教职。他被世界公认为是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是对20世纪人类观念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人物。他所著的科普读物《时间简史》以通俗的语言征服了全世界的读者,销售量超过千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斯蒂芬·霍金成了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长期身居尺寸之地,霍金失去了常人所拥有的种种快乐,但他的大脑却时刻思考着深奥的宇宙,不懈地追问着苍穹深处的秘密。在这个不同寻常的过程里,他那衰弱的身躯中流淌出勃勃不息的生命源泉。尽管身体的残疾日益严重,霍金却力图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甚至可以说,霍金是极其好动的。也许,这听起来有点儿好笑,但事实上霍金即使在已经完全无法靠自己的力量移动之后,仍然坚持用唯一可以活动的手指“驾驶”着自己的“坐骑”——轮椅,在通往办公室的路上“横冲直撞”。在莫斯科的饭店里,他还兴致勃勃地建议大家跳舞,并在大厅里转动着轮椅加入舞者的行列。有趣的是,当霍金与英国的查尔斯王子会晤时竟旋转自己的轮椅来炫耀,结果压到了查尔斯王子的脚趾头。当然,霍金也尝到过“自由”行动的恶果,这位量子引力的大师级人物,多次在微弱的地球引力左右下,跌下轮椅,甚至身被重创。然而,幸运的是,每一次他都顽强地重新“站”起来。

霍金是一个成功者,但他的成功的确和别人不一样。在多年前医生宣判“死刑”之后,霍金的生命之火仍在顽强地燃烧,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一种成功——一种最原始意义上的成功。他对宇宙根本命题的成功阐释则从生命的角度为人类打开了一扇认识自我的门,这又是科学意义上的成功。在霍金艰难的成功之路上,他的父母、他的兄弟姐妹、他的朋友、他的爱人、他的孩子都以各自的方式产生着不同的作用,而他自己也正是以一种特有的方式将自己引入了一个新的世界。

让思想的触角不断延伸

对于宇宙的神秘莫测,几乎每一个人心中都有着一种探索的向往,但绝大多数人将自己有限的人生安排得忙忙碌碌,根本无暇顾及这些存在于我们心灵深处的疑问。

一个人的思想可以走多远?

霍金的《时间简史》或许可以作为这一问题的答案。这本书被翻译成近40种不同的文字,发行量高达千万册。据统计,世界上每500个人中就有一个人读过这部关于时间与空间的科学著作。

《时间简史》一书的封面是霍金的照片,他的身体虽然极度扭曲地瘫坐在轮椅中,但他那双直视着你的灰色眼睛、咧开的大嘴和满脸孩童般天真的笑却分明让人感到了他内在的力度。

“时间有没有历史?假如有,它起源于何时何处?会不会有终止的一天?时间是否可以倒溯?”问题提得很天真,如果它出自孩童之口,听后至多也就是一笑而已。然而,这些天真的问题却出自霍金的思想,问题就显得智慧了,充满了极其深邃的哲学意味。要回答这些问题,其意义恐怕已远远超过纯粹的科学范畴,达到了一种理性化的精神境界。从《时间简史》到《大爆炸的黑洞》,霍金试图为人类解开时间之谜。他思想的触角依托其伟大的科学精神而离开了轮椅甚至地球,进入到外层时空的奇妙领域,对遥远的星系、黑洞、夸克等最大的和最小的物质进行了天才的探索。时间——空间的奇点存在于黑洞以及宇宙大爆炸的奇点处,霍金著名的“黑洞理论”诞生了。由于奇点处的边界条件只能由宇宙外的造物主给定,命运已非“上帝之手”所能控制。因此,霍金不但超越、进化了“大爆炸理论”,而且证明科学是宇宙的“第一推动”。一种“没有区界”的宇宙理论给人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时空线索。看似简单之极的问题却引发了一场科学革命,正是这一问题把霍金推到了宇宙物理的前沿,他天才的想象和推断使理论物理在本世纪获得了一次决定性的超越——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等理论而迈入创造宇宙的伟大时代。

抽象而美丽的《时间简史》字里行间更多闪烁着的是一种内在精神火花,它充满了非凡的力度,展示着霍金追求科学的精神以及人类杰出优秀人格的内在魅力。因而,对我们来说,阅读霍金,比阅读《时间简史》更显得重要,更具有现实意义。霍金是在知道自己患病而陷入残疾并被医生宣布不久于人世以后,才开始探索宇宙、研究时空奥秘,可见人类内在的精神力量是远远超乎于现实之上的。虽然霍金的病情日趋严重,不但失去了行走的权利,而且丧失了说话的功能,但是他的精神之火却愈烧愈旺。

时间是可以倒流的,霍金的脸上似乎已经明确地写着这个天真问题的肯定答案。他驱动着轮椅,沿着美丽的剑河,沿着剑桥大学特地为他修筑的斜坡,缓缓地驶向“有史以来最崇高”的讲坛,朝霞映照着霍金佝偻的身子以及那张永远天真的脸。继《时间简史》之后,霍金笔耕不辍,给人们送来了又一部力作——《果壳中的宇宙》。在这部新书中,霍金用最通俗的语言解释着宇宙的原理,把人们带到理论物理的最前沿。

果壳中的宇宙?这个让人浮想联翩的书名正是出自于莎士比亚的名剧《哈姆雷特》。哈姆雷特认为,即便把他关在果壳中,他仍然自以为是无限空间之王。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哈姆雷特在几百年前所吟唱的处境却和人类的宇宙观有着惊人的形似,这当然要归功于莎士比亚敏锐的洞察力。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和科学是相通的。从广义上看,粒子、生命和星体的处境都和果壳相似,尚不清楚的是它们中有哪些自认为是无限空间之王。现代量子宇宙学认为,整个宇宙是由一个果壳状的瞬子演化而来,果壳上的量子皱纹包含着宇宙中所有结构的密码。霍金正是这一学说的开创者,而与此同时,富有创造力的人们都可以从他的这部自《时间简史》以来最重要的著作中汲取灵感和力量。

霍金和许多理论物理学家一起跋涉在寻求科学最神圣的精华的道路上,那是谜一般的处于宇宙内核的万物理论。霍金以自己惯有的平易风格,引导人类在探索宇宙秘密的征途上行进——从超对称到超引力,从量子理论到M理论,从全息论到对偶论。他把人类领到了一个科学的处女地,超弦理论和P-膜也许是解开这个谜的最后线索。霍金以他独特的热情让世人见证了他最激动人心的智慧探险,即“把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和费因曼的多重历史思想结合成能描述发生在宇宙中的一切完备的统一理论”。

《果壳中的宇宙》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论文,但作为一部面向大众的科普著作,在这个“新奇世界”中凝聚的正是霍金近年来最具突破性、最受瞩目的研究成果。因为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在解释宇宙开端、黑洞这些问题时遇到难题,显示出理论的不完善,30多年来科学界一直在寻找一种更加宏大的理论框架,能够将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完美统一起来,霍金近年研究的“M理论”极有可能就是这样一种理论体系。霍金尽可能地以通俗的方式向大家解释:我们也许就生活在多维空间中的一张“膜”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周围的空间是三维的,再加上一个维度标明时间,这样,时空就是四维。在霍金的理论中,时空是十维或十一维。膜世界模型是当今理论物理学研究的热门课题,霍金自信地说:“我们将发现一个膜的新奇世界!”其实,最直观的是人们亲眼看到了“果壳”中的那个挑战命运的不屈灵魂:几十年被禁锢在特制的轮椅上,全身只有三个手指能活动,与人交谈要靠计算机合成语音……就是这样一个重度残疾的人,却把研究的目标直指浩瀚的宇宙。也许这也是为什么在《果壳中的宇宙》一书中霍金引用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里一句充满诗意的台词的真正原因:我即使被关在果壳里,仍自以为是无限空间之王!

尽管在现实生活中的绝大多数人对于霍金的理论体系都是“门外汉”,但霍金总是善于运用巧妙的比喻为普通人打开一扇通往宇宙深处的门。比如维度是一个相当抽象的概念,但霍金却对此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维度就像头发,远看是一维的线,而在放大镜下,它却是三维的;面对时空,如果有倍数足够高的放大镜,应该也能揭示出其他可能存在的维度。讲到膜的产生,他把这比作水沸腾后蒸汽泡泡产生的过程,膜形成泡泡的表面,内部是高维空间。至于宇宙的膨胀,用气球的形象能帮助理解,只要想象那是个表面画上星系的气球,将它吹胀,没有任何星系是膨胀的中心。在一次演讲中,为了让听众理解“全息图”的概念,霍金别出心裁地选了一段《星际航行》的电影片段,在影片中他和牛顿、爱因斯坦出现在一张桌子前,并在牌局中赢了他们。霍金就是这样凭着他的奇思妙想式的科学探索,凭着他残疾身体中蕴含的非凡勇气、毅力和乐观,成为众人心目中的英雄。

霍金的作品在畅销榜上居高不下一直被视为是出版界的奇迹。也许阅读过它们的大多数人并不能真正领会这些作品中的科学成分,但他们对神秘世界的好奇心却被大大地激发了起来。事实上,好奇心正是推动人类文明一步步走向未来的强大动力!当我们沉浸在对浩瀚宇宙的思考中时,日常生活中细小的烦恼就会趋于微不足道,于是我们重新发现生命的终极追求——这种追求不再因“地球”这一宇宙尘埃的生或死而消亡。

当你为生活困惑的时候,想想霍金,想想他的“果壳中的世界”吧!

(李 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