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不做准备不登讲台

不做准备不登讲台

时间:2022-05-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不做准备不登讲台第一节 不做准备不登讲台场景一:教室内静悄悄地,学生们瞪着双眼聚精会神地专心听着讲,活动进行得有条不紊。您的课前准备充分吗?当然,或许由于大家平时的工作量较大,难免有时会准备不足。但是,拿着书本讲故事,本应准备好的教具没准备,确实有些不应该。漫漫三尺讲台路、白笔黑板写春秋。不备课能不能上课?虽然辛苦,但事实一定会证明这样做是值得的。

不做准备不登讲台

第一节 不做准备不登讲台

场景一:教室内静悄悄地,学生们瞪着双眼聚精会神地专心听着讲,活动进行得有条不紊。到了该讲故事的时候了,只见老师随手拿出了准备好的参考教材照着样本讲了起来,一会儿看看书本,一会儿看看学生,故事就这样讲述着……

场景二:离上课只有10分钟了,老师正在找寻着这一节课的教具。呀,昨天本来在家里准备好的青菜、胡萝卜等今天忘记带来了,怎么办呢?就用图片代替吧,赶快找……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读者们,您上课时碰到过上述状况吗?您的课前准备充分吗?

当然,或许由于大家平时的工作量较大,难免有时会准备不足。但是,拿着书本讲故事,本应准备好的教具没准备,确实有些不应该。

漫漫三尺讲台路、白笔黑板写春秋。自从我们走上教师这个岗位,备课上课就和我们结下了不解之缘。教师的生命因学生而精彩、教师的生活因教学而充实。我们永远是用昨天的知识,面对今天的学生,培养明天的人才。怎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历史赋予教师的任务呢?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就是这两个字:备课。

说到备课,可能有的人会不屑一顾,因为这差不多是一个老掉牙的问题了,可是真要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真要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形成相应的能力,就不能不重视备课这个环节。

在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苏联青年的道德理想》。区培训班的学员、区教育局视导员都来听课。课上得非常出色。听课的教师们和视导员本来打算在课堂进行中间写点记录,以便课后提些意见的,可是他们听得入了迷,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

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自己的学生了。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

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许多人第一次阅读这个故事时,都被这句话深深地震撼了。想想我们自己也是一名教师,每天都要备课,每天都要拿了教科书去课堂上课,可是我们为备课花了多少时间呢?课堂进度老是赶不上去,学生的成绩不见提高,教学评估得分低……所有这些我们有没有想过自己在备课上的原因呢?

我们都上过很多节课,有时会感到一堂课上得很轻松很愉快,教师教的愉快,学生也学得高兴,这是为什么?因为我们备好课了,心中有数了。不备课能不能上课?也能上,有时候我们会有这样的感觉:这点知识还不好讲吗?小孩子还不好糊弄吗?可是课堂上会怎么样?在这样的课堂上我们的语言会干瘪苍白,我们的思维会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怎么教都觉得内容冗长乏味,怎么上都提不起精神,更别说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了。

备课是一个再创造过程,在此期间,教师不但要备知识,还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他们已有的知识储备,努力寻找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切入点。在对教材的把握上,首先对本学科的有关概念要正确理解,并能随时了解本学科理论前沿的动态和发展,始终把最新最科学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善于将学科知识与现实社会、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行教学。其次,教师还要具备基本的社会知识和生活常识,有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储备,并能灵活地把各知识点联系起来。

曾经有一位资深老师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每天都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上,认认真真地去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一定会证明这样做是值得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