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一代名臣王翱

一代名臣王翱

时间:2022-05-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有一次,皇上派王翱去两广总督军务。临出京时,王翱进宫向皇上辞行,皇上身边的一位老太监出于对他的敬重,一定要把四颗西洋明珠送给王翱。王翱回到家中将老太监所赠明珠,交给夫人,说明原由,郑重收藏起来。王翱有个女儿,聪慧、美丽、善解人意,最受王翱夫妻宠爱。女儿、女婿见王翱态度坚决、明确,根本不可能为自己开后门调转,也就死了心,再也不提返回京城的事了。

清正为官

王翱 清正为官

王翱(1384—1467),祖籍滦州,明洪武十六年生于盐山,字九皋。永乐十三年(1416),明成祖朱棣欲迁都北京,起用北方读书人,王翱经过两次考试,皆为上第。

王翱(ao)历仕明代成祖、仁宗、宣宗、英宗、景帝五朝,曾任吏部尚书十五年,位高权重,门生故旧满天下,却始终保持廉洁公正、不谋私利的本色,成为声名卓著的一代名臣。

有一次,皇上派王翱去两广总督军务。临出京时,王翱进宫向皇上辞行,皇上身边的一位老太监出于对他的敬重,一定要把四颗西洋明珠送给王翱。王翱坚辞不受,这个老太监跪在地上,哭着说:“这些明珠决非收贿所得,这是先皇将郑和下西洋所购西洋明珠分赐给身边近臣时,赏给我的。我一共得到八颗,现在将一半相赠,是为了纪念我们相交一场。”

王翱见老太监一片诚意,不忍相拂,只得暂时收下,以待回京以后再作处理。王翱回到家中将老太监所赠明珠,交给夫人,说明原由,郑重收藏起来。

过了些时候,王翱又被调回京城,担任吏部尚书,他马上进宫看望那个老太监。不料,老太监已经病死多日。王翱经过反复考虑,决定用那四颗西洋明珠来资助老太监的家人。他派人到老太监的家乡去寻访,终于找到了老太监的两个穷侄子。王翱对他们说:“你们的叔叔在世的时候在宫中当差,很辛苦,没有多少时间照顾你们,你们的生活一定有很多困难吧?”

那两个侄子局促地小声回答说:“是的。”

王翱又和颜悦色地对他们说:“你们回去看看,如果有地方可以经营生意的话,我可以帮助你们。”

过了几天,那两个侄子回话说,已经找到了一个店铺,可以做些杂货生意。王翱派人去看了看,认为挺合适,就把保存的那四颗西洋明珠拿出来,作为他们叔叔的遗产交给那两个侄子,让他们变卖以后做为资本,做生意谋生。

封建社会里,裙带之风十分盛行。一个人做了大官,其亲朋好友纷纷投靠也都能谋个一官半职,得些好处。

王翱主管吏部十五年,官高爵显,手握人事安排调动大权,却从不讲私情,为自己的亲朋好友、故旧门生开后门。

王翱有个女儿,聪慧、美丽、善解人意,最受王翱夫妻宠爱。女婿在京郊做官,家住在离京城很远的郊区,交通很不方便。老夫人想念女儿,时常去京郊接女儿回娘家小住,来来去去非常辛苦,几次跟王翱说,想把女婿调到京城里来做官,王翱都不答应。

一天,王翱的女婿进京办事,听同僚说,京城户部衙门最近出了一些空缺,有的与其现在的官职也很相近,就想趁机调回京城。回家以后,王翱的女婿把这个消息告诉妻子,并对她说:“你父亲主管吏部,把我从京郊调入京城本来就易如反掌。现在户部又出了空缺,补别人也是补,何不让你父亲把我补了这个空缺,调回京城,往后你母亲也不必接来送去那么辛苦了。”

王翱的女儿素知父亲的为人,十分犹豫,不敢开口,但是经不住丈夫的反复劝说,还是进京把这个想法跟母亲说了。老夫人觉得这也不算过分。当晚,她特地精心准备了几个酒菜,烫热了酒,趁王翱喝得高兴的时候,婉转地把女儿、女婿的请求提了出来。

王翱一听,勃然大怒,气愤地说:“当官应思报国,选官用人乃国家大事,怎能专营请托,顾及亲情呢?夫人与我相濡以沫,为什么还要破坏我的家法家规?陷我于不忠不义?”王翱越说越生气,拿起酒杯就向夫人摔了过去,把夫人的脸都打伤了。

女儿、女婿见王翱态度坚决、明确,根本不可能为自己开后门调转,也就死了心,再也不提返回京城的事了。

就这样,直到王翱去世,他也没有把女婿调到自己身边来,使他们承欢膝下。

▶妙语点睛

王翱身居“铨衡重地”,却能用贤治国,深知官贤与否关系到国家的治与乱。他深知一事得人则一事理、一邑得人则一邑安的道理,所以他对选拔官吏极为慎重。在封建官场上请托之风很是盛行,吏部更是钻营的重点对象,但只有王翱能做到不讲私情,留传后世。

▶警世良言

大臣法,小臣廉。    ——明·黄绾

臣门若市,臣心是水   ——《汉书》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元·王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