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以天下为己任的范仲淹

以天下为己任的范仲淹

时间:2022-05-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以天下为己任的范仲淹24.以天下为己任的范仲淹范仲淹,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世称“范文正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名言,他一生忧国忧民,正直无私,朱熹称他是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范仲淹还在据理力争,毫不退缩。激烈的争论之后,范仲淹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万分苦恼和悲愤。范仲淹并主动请求去救灾,而且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以天下为己任的范仲淹

24.以天下为己任的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世称“范文正公”。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名言,他一生忧国忧民,正直无私,朱熹称他是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

重审旧案

范仲淹二十六岁考中进士,被朝廷任命为司理参军,负责司法刑狱等工作。

他一上任,便开始研究朝廷的刑法,审批案卷。有时还亲自查访,了解案情,他发现有不少冤案和错案,而且冤屈的百姓叫苦连天。他想重新审理一下旧案,决定先找州的最高行政长官——知州商量一下。范仲淹来到知府,参见知州,讲明来意。知州板着脸说:“什么?你要重新审理旧案?”范仲淹说:“正是,如果大人同意,我马上就办。”知州站起身来,嘿嘿一阵冷笑,说:“参军呐,你刚刚当官,大概还不知道做官的道理,不了解官场的规矩吧!”范仲淹惊愕地说:“你说什么?”知州又说:“这个,以后你会明白的。现在,我劝你还是少说话,少管事,这比什么都好。我是为你好,为你的前程着想啊!”范仲淹沉着地说:“不,大人,我们都是朝廷的命官,应该为国家做些事情。古人说,百姓是国家的根本。现在,这里的老百姓冤枉很多,人心不服,长此以往,是会危及朝廷的。我们岂能袖手旁观?”

知州自知理亏,又不甘失败,便瞪着双眼质问范仲淹:“以前的案件是谁让你管的?”

范仲淹毫不示弱地说:“我是司理参军,理应来管!”

知州十分气恼地说:“什么,理应来管?我是一州之长,你还理应我来管呢!现在我明白地告诉你,过去的案件一律不准再审!”

范仲淹气愤地问:“为什么?”知州强硬地回答:“为什么,因为我是知州,我说不能审就是不能审!”范仲淹义正辞严地说:“公正理案是我的职责!”知州盛气凌人,大声呵斥说:“你胆大包天!”范仲淹还在据理力争,毫不退缩。

激烈的争论之后,范仲淹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万分苦恼和悲愤。他想,像知州这样的官员,一不为国担忧,二不为民解难,还阻止我来理案,真是岂有此理!他按捺不住胸中的怒火,抓起笔,蘸好墨,迅速地把跟知州大人辩论讼案的事写在屏风上。他无所畏惧,不怕得罪知州大人。知州知道后,果然怀恨在心,就设了一个圈套,硬逼着范仲淹回家迎接老母亲,并给他准备了一切费用。仲淹心里明明白白,但他感到这样僵持下去旧案也不能重审,暂时先回家把母亲接来再说,他没有收知州给他的费用,而是卖掉了自己心爱的枣红马,千里迢迢徒步走回家。

范公堤

七年后,范仲淹被调到泰州(今江苏泰州市),做盐仓监官,负责监督淮盐贮运转销。这里的海堤多年失修,盐场失去屏障,水害严重,成千上万灾民流离失所。范仲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立即给朝廷上书,建议重修一道坚固的捍海堤堰。很久以后,朝廷调范仲淹为兴化(在今江苏省)县令,委托他全面负责这项浩大的工程。

这年八月,范仲淹率领十几万筑堰大军,浩浩荡荡地开进了筑堰工地,民工们情绪高涨,工程进展顺利。可是,不巧天下起大暴雨,接着又是一场大海潮。海水像猛兽一样冲毁了已经修起的海堰,有一百多个民工被海水吞噬了生命。范仲淹心如刀割,其他官员也都议论纷纷。偏偏这时又发生了日食。霎时谣言四起,人心惶惶。一部分官员贪生怕死,向朝廷上书说:“这是天意,海堤不能再修下去了”,主张取消工程计划,彻底停工。事情报到京城,朝廷大臣也举棋不定。可是范仲淹为国出力、为民兴利的信念毫不动摇,他临危不惧。坚决主张不能半途而废,经过多方不懈地努力,终于说服了上级,得到朝廷允许,捍海工程又全面复工。一年后,二百多里长的捍海大堰顺利竣工,过去受灾逃难的百姓,又纷纷返回家园。人们看见这又高又厚又坚实的海堤,感激之情油然而生,他们把海堰叫做“范公堤”。有不少灾民,竟然也改姓范。

救灾

范仲淹四十二岁那年,被朝廷任职为右司谏,专门负责评议朝廷大事。

当时山东半岛、淮河、长江流域干旱和蝗灾十分严重。范仲淹上书,请求立即派人前去救灾,可是,过了好长时间,还不见朝廷有什么动静,于是便去面谏宋仁宗。他质问仁宗说:“万岁,皇宫里这几千人,如果半天不让他们吃东西,您该怎么对待呢?”在范仲淹的耐心劝说下,仁宗翻然醒悟。范仲淹并主动请求去救灾,而且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当他回到朝廷时,还带回几把农民用来充饥的野菜,送给了仁宗和后妃贵戚,目的是让他们同情、怜悯百姓,力戒奢侈,提倡省俭。宰相吕夷简认为这是对他治理朝政的讽刺,因此怀恨在心。

废后

吕夷简大耍两面派,与阎文应等人狼狈为奸,他们合谋以不育皇孙为借口,企图废掉比较正直的郭皇后,以便他们胡作非为。宋仁宗被迷惑,亲自下诏书,要废掉郭皇后。诏书上还写着:“废后是帝后家事,朝中大臣一律不得劝谏,所有奏章一律不收。

范仲淹看到诏书,又惊又急,他找到最高检察长官御史中丞孔道辅,还有十几位同事,不顾诏书,急忙亲自去面谏宋仁宗。宋仁宗叫值班官吏把殿门关得紧紧的,范仲淹和孔道辅飞快地登上大殿的台阶。他俩一人抓住一扇殿门的铜环,高声喊道:“万岁!皇后不当废,请您听听我们的意见,”垂拱殿内寂静无声。范仲淹等人又用力高喊了几次,仍无人理睬,于是他们用尽全身力气,拼命地摇动门环,铜环“哗啦哗啦”地响。只见十几位忠谏正直的官员,手扒着殿门,齐声质问:“皇后不当废,为什么不听听御史和谏官们的意见!”殿门仍然紧闭。

无奈,范仲淹提议找宰相吕夷简去,他们来到中书省质问吕夷简,争论得面红耳赤。吕夷简立即向皇帝汇报了这一情况,皇帝勃然大怒,说:“这伙人简直是犯上作乱,无法无天!”接着把范仲淹逐出朝廷,派到睦州(今浙江建德县)任知州。其他官员也都受到了降职罚金的处分,无一人幸免。

死谏

到睦州以后,他又是被频繁地调动,但他毫不介意,从不灰心丧气。后来他又被调回京城,主管国家的典礼、教育等工作。他看到奸佞小人阎文应专横跋扈、心狠手毒、罪恶多端,害死了郭皇后,他怎么也压抑不住胸中的怒火,他手握大笔,伏案疾书,揭发阎文应的种种罪恶。他发誓什么时候皇帝批准了他的奏书,什么时候吃饭。宋仁宗迫于证据确凿,事实俱在,况且不准许的话,范仲淹就一直绝食,恐怕会闹出乱子,狠了狠心批准了范仲淹的奏章。把横行多年的阎文应削职罢官,赶出京城,人们无不拍手称快。

不久,吕夷简派同伙去诱吓范仲淹,要他不要学那梅花争强斗胜,那样会招致杀身之祸,一定不要管闲事。范仲淹说:“不要管朝事?那么邪恶的人就可以为所欲为了,是不是?现在朝中的一些大臣,身居高位,上不忠君,下不忧民,为保官位,朝事不敢管,公道话不敢讲,这样的官员岂不是白白坐吃国家的俸禄吗?”

那个人生气地说:“你……你的胆子可越来越大了,难道你就不怕……”

范仲淹铿锵有力地回答说:“君子自古不怕死,还有什么可惧怕的呢?屈原,我们都很熟悉,他无论遭受到多么大的打击,都始终不改变自己的志向,纵然死上多次,也决不后悔。告诉你吧,要叫我封起嘴来,不说话,不管事,那是万万办不到!”那人无可奈何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百官图

吕夷简把持朝政,任人唯亲,朝廷一片昏暗,很多官员贪赃枉法,胡作非为,根本不管老百姓的死活。范仲淹绘制了一张百官图,充分揭露了这一事实。他手指百官图,向仁宗提出谁该提拔重用,谁该降职使用,谁该受到处分,谁该削职罢官。还对仁宗说:“朝中官员的任免,万岁心中一定要有数,万不能宰相一人说了算。”这更刺痛了吕夷简,他不甘示弱,大肆诬蔑、造谣诽谤。范仲淹也不屈服,连上四章,揭发、斥责吕夷简狡诈的罪恶。但范仲淹势单力孤,又被降职,调到饶州(今江西鄱阳县)。

此时许多官员都为范仲淹鸣不平。有不少人为范仲淹讲情,一个官员在奏章中说:“范仲淹是个刚强正直的官员,他敢于直言诤谏,这比那些吃着朝廷的俸禄,而不敢劝谏的官员要好千百倍……,望万岁改变主意,另行处理。”结果这些正直的官员也都被削职贬官,赶出了朝廷。

六十二岁那年,范仲淹贫病交加,含愤死去,噩耗传来,朝野一片哀痛,陕甘等地的各少数民族百姓,也都成百成千聚众举哀,连日斋戒,悼念这位顽强不屈、忧国忧民的政治家。

◆范仲淹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他以其先进的思想、宽阔的胸怀与人格的魅力成为中国古代士人的典范。直至今天,范仲淹的思想和人格仍然具有借鉴价值和教育意义。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激励无数志士仁人忧国忧民、敢于担当、自强不息,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