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赵明诚和李清照的生死《金石铭》

赵明诚和李清照的生死《金石铭》

时间:2022-05-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赵明诚和李清照的生死《金石铭》赵明诚和李清照的生死《金石铭》两宋时期出现了一门新兴学科——金石学,为史学、考古学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赵明诚又先后被起用为青、莱二州知府,在政事之余,他们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收集、整理和研究,《金石铭》一书已初具规模。赵明诚又奉诏任湖州知府,单身赴任。《金石铭》以金石铭文为据,矫正了史籍中诸多错讹。《金石铭》考察家世、名位都相符,只是名

赵明诚和李清照的生死《金石铭》

赵明诚和李清照的生死《金石铭》

两宋时期出现了一门新兴学科——金石学,为史学、考古学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当时,有大批从事金石学研究的学者,撰写了一批颇具历史价值的著作,如欧阳修的《集古录》、赵明诚的《金石铭》、洪适的《隶释》、吕大临的《考古图》等,或搜集金石拓片,或摹写金石款识,并附参订阐释,为史实旧闻提供新的依据。其中《金石铭》出版问世还有着一段国破家亡、生离死别的曲折故事。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是身处两宋之间的杰出词人。她的丈夫赵明诚(1081—1129),字德父,山东密州诸城人。他们都出身官宦家庭,从小生活较为优裕。建中元年(1101)二人结为夫妻,情投意合。在新婚的头两年,小两口以博览群书为乐。妻子善于填词,才思敏捷,丈夫自愧不如。他写成一些词中杂有妻子词的句子,出示朋友,朋友们都说是好句子只有“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恰是妻子词中之句。丈夫醉心于金石学研究,他不惜典当衣物购置珍品,拿回家中夫妻共同赏玩品题。两年后,赵明诚踏上仕途,夫妻离多会少。

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升任宰相,竭力排斥元祐党人,后被罢相。李清照的父亲著名学者李格非亦被罢官。夫妻二人回济南老家居住十年,过着衣食无忧的平淡生活。赵明诚又先后被起用为青、莱二州知府,在政事之余,他们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收集、整理和研究,《金石铭》一书已初具规模。

然而,战乱打破了这对中年夫妻的平静生活。宣和七年(1125),金人灭辽攻宋,侵犯中原。宋徽宗赵佶匆忙传位于钦宗赵恒,改国号为靖康。靖康元年(1126),金兵侵犯京师。靖康二年(1127),金兵攻占开封,十余万宋军望风溃败,金人又掳去徽、钦二宗,制造了“靖康之难”。逃往临安(今杭州)的宋高宗赵构即位,改元建炎,成为南宋王朝的开端。就在两宋交迭的年代中,民众处于战乱逃亡的水深火热之中。靖康元年,赵明诚为淄州太守,面对金人侵犯京师茫然失措,面对长期积累的“盈箱溢匣”的书画器物发愁,经大量精简,还载了十五车,于建炎元年春渡淮渡江逃往建康(今南京)。年底,金兵攻陷青州,使他们夫妇保存于密州故居的十多间屋子里的书籍等物在战火中化为灰烬。建炎二年九月,赵明诚被起用为建康知府,次年春三月又被罢官。他们逃到芜湖、姑苏、池阳。赵明诚又奉诏任湖州知府,单身赴任。送别时,李清照见丈夫“精神如虎,目光灿灿射人”,似乎对振兴宋室充满希望和信心。当问到如何应对事变时,他在马上对答说,从众。辎重、衣被、书画、古器都可抛弃,“独所谓宗器者,可自抱负,与身俱存亡,勿忘也!”他所说的“宗器”,当然是指凝聚他们共同心血的书稿和有关珍品。说完就急匆匆驰马而去。那时正值六月中旬,赵明诚冒大暑奔驰,途中就病倒了,七月末李清照闻讯赶去时丈夫已病入膏肓,于八月十八日病逝,年仅48岁。中年丧夫的李清照大病一场,以病弱之躯,辗转南下避难,书画金石等珍物佚散殆尽,尝尽了国破家亡的痛苦。当她途经乌江(今安徽和县境内)时,这位婉约派词人写下了豪迈激昂的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借古讽今,对时事的愤慨溢于言表。

绍兴元年(1131),李清照去越(今浙江),次年到南宋京城临安寓居,重阅经千里跋涉保存下来的遗稿《金石铭》,睹书思人,感慨万千。她对《金石铭》作了最后的整理删改,写下《金石录·后序》,详尽地记述了凝聚夫妻二人毕生心血的金石学著作的成书经历,并上疏皇上,以亡夫赵明诚的名义将《金石铭》献给朝廷,使该书得以刊行问世,受到士林学者的推崇。

绍兴三年(1133),金兵大举南下,李清照避乱于金华等地,在二十余年的漂泊中度过老弱的余生。这位才华横溢、饱经劫难的杰出女性了还留下一本《漱玉词》,其中件件是精品,但恐怕有更多的作品在动乱中佚失难寻了。只有《金石铭》及其“后序”,作为其夫妻情爱的见证和动乱年代的历史记忆长留人间。

《金石铭》分30卷,一至十卷列出三代(夏商周)至宋的历代金石名录20条;十一至三十卷,列出铭文500件所作的跋尾500篇。《金石铭》在继承从三国时发端、北宋时兴盛的金石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领域和发扬光大,成为集大成的一部学术著作。

一、《金石铭》的价值

1.补正阙失

前辈的金石研究著作多有侧重和阙失,《金石铭》中较全面地进行了补正,尤其对有承前启后作用的《集古录》补正尤多。《集古录》对一些铭文,偏重于从大量的古籍中寻求佐证,而《金石铭》除考诸古籍外,更从广泛搜集铭文中寻找答案。例如,欧阳修发现杨震墓四碑,遍寻史传,也未弄清沛相和杨君究竟是一人还是二人。《金石铭》尾跋《汉高阳令杨君碑阴》中指出:“其曰‘怀陵圉令蒋禧字仲武’者,《沛相碑阴》也。其曰‘右后公门生、右沛君门生’者,《高阳令碑》也。”从而解开了欧阳修的疑团,原来沛相和杨君为二人,沛相蒋禧为怀陵圉令,杨震为高阳令,二人是师徒关系。可见《金石录》搜集材料更广泛,研究更深入精到。

2.考订谬误

赵明诚在《金石铭·序》中指出:史传所载历史人物的“岁月、地理、官爵、世次,以金石考之,其抵牾十常三四。盖史牒出于后人之手,不能无失,而刻词当时所立,可信不疑。”《金石铭》以金石铭文为据,矫正了史籍中诸多错讹。赵明诚在十三卷《爵铭》跋尾中记述了他得到爵和觚这两种古酒器,查阅《周礼·考工记》说:“爵一升,觚三升。”但汉儒都说:“爵一升,觚二升。”他通过实际测量,证明《考工记》的说法是正确的。《金石铭》中还依碑铭墓志,对《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魏书》、《周书》、《北史》、《北齐书》及新旧《唐书》涉及人物的记述一一作了详细的考证,纠正了许多不实之处。

3.录存史料

《金石铭》中所载的碑铭墓志达五百多件,所涉及历史人物众多,有的名不见史传,有的虽有传记而与墓志不符,书中存录的史料起到了拾遗、补阙、正误的重要作用。如二十五卷《唐崔兢墓志》写明:“公讳兢,字明慎,祖敦礼,父守业。”但《归唐书·敦礼列传》中却说:“孙贞慎、神龙初为兵部侍部。”《元和姓纂》、《新唐史》亦作“贞慎”。《金石铭》考察家世、名位都相符,只是名字有异,断定为修史者笔误。书中引用唐林莹编撰的《元和姓纂》有二十多条,《元和姓纂》到元明时期佚失了,其内容在《永乐大典》中部分地保存下来,《金石录》中所引大多未见于《永乐大典》,故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二、《金石铭·后序》记述成书经历

赵明诚生前写下了《金石铭·序》,李清照在完成《金石铭》编辑工作后写下了《金石铭·后序》。

1.描写了广搜材料和著书立说的苦乐

“后序”描写赵明诚怀抱着“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不惜用尽薪俸收入,甚至脱衣交易,清照也极力赞助,“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节省家用以购置书籍器物,以及他们在乡居的十年中,办起了“归来堂”,用书库大柜把积累起来的大量资料分门别类地贮藏,使“归来堂”简直成了收藏丰富的博物馆,他们夜以继日地共同整理题签,指摘正谬,“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的经历。

2.记述金人入侵中原后家破人亡的惨剧

“后序”记述了金人入侵中原后他们夫妇的遭遇。盈箱溢匣的书画器物不得不割爱大部抛弃,还载书十五车逃难。故居的十八屋藏书也在战乱中化为灰烬。赵明诚又在单身赴任途中病倒,李清照日夜舟行三千里见到丈夫最后一面,守着“绝笔而终”的丈夫,中年丧夫的苦况流露于字里行间。

3.记述自己辗转南逃的经历

李清照在“后序”中记述了她辗转南逃的切身经历,她拖着“仅存喘息”的病弱之躯,肩负着完成亡夫遗志的重任,先欲投奔明诚妹婿、守卫洪州的兵部侍郎,先行运去书二万卷、金石刻二千卷,却因洪州沦陷而化成云烟。带在身边的书册铜器等珍物也在流亡中丧失殆尽。李清照自述的切身经历与两宋交迭期间动乱形势相交织,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历史记忆,其价值不亚于《金石铭》本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