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

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

时间:2022-05-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周礼: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周公名姬旦,是武王姬发的亲弟弟。甲子日凌晨,武王召开了誓师大会,发表了誓师宣言。被封于商地的管叔、蔡叔本是监视武庚的,却散布周公不利于幼主的流言,拥护武庚叛乱。周公立场坚定,领导了一场反复辟的战争,维护了封建领主制的国家政权,这是开国后制礼的续篇。

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

周礼: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

周公名姬旦,是武王姬发的亲弟弟。在推翻奴隶制的殷商王朝和建立封建制的西周王朝过程中,他发挥了特殊的重要作用,周公制礼千秋传颂。

周礼究竟包含哪些内容?它给中华文化增添了哪些积淀?古籍留下一本《周礼》,显然并非周公所作,书中虽有不厌其烦的记述,但未分析礼的实质;《尚书》和《史记》中记述了不少周公的言行及其文稿,但不够全面和具体。因此,只有从他与西周命运紧密相连的经历中寻找答案。

一、武王伐纣大军中的灵魂

公元前1027年,武王发动了讨伐殷纣的战争,太公姜尚是军事决策者和指挥者,周公随军辅佐武王,从事宣传文书工作,对鼓舞士气、收服民心起到不可忽视的特殊作用。

武王集合各诸侯的力量,组成了一支强大的部队,有战车300辆,士兵45000人。由于代表了民心所向,大军一路所向披靡,东渡黄河,一直攻到殷都朝歌郊外的牧野(今河南汲县北)。荒淫的纣王这时才慌了手足,纠结了由自由民组成的70万大军应战。

甲子日凌晨,武王召开了誓师大会,发表了誓师宣言。《尚书》以《牧誓》为题保留下来。誓词中谴责纣王“牝鸡司晨”意为像让母鸡打鸣一样,“惟妇人之言是用”,说纣王轻蔑祭祀不敬天地,收罗重用逃犯,纵容他们暴虐百姓,犯法作乱。自称奉行天意惩罚罪犯,号召大军齐心协力拼杀。武王的誓词不过二百余字,义正词严,掷地有声,鼓舞了士气,收服了民心,瓦解了敌军,殷军虽多,但纷纷倒戈,一战而溃。百姓夹道欢迎周军,最后孤家寡人的纣王自焚于鹿台。

这篇有名的《牧誓》由何人起草?想必是富于文才的周公。胜利后武王的举措大概也出自周公的谋划。据《史记》载,武王进入朝歌后做了五件事:一是亲临鹿台,向自焚而亡的殷纣连射三箭,命人斩其头悬于大白旗上示众;二是向天再拜,宣告殷纣罪状,向百姓说明灭殷就是受命于天;三是释放被囚的箕子,给比干墓地培土划疆,对民众敬仰的忠臣公开平反;四是散鹿台的财富和钜桥的粮食赈济贫弱民众;五是封纣子武庚、禄父继殷宗祀。这一切,履行了伐无道的誓言,《牧誓》可以说是周公制礼精彩的第一笔。

二、镇压复辟势力的中流砥柱

武王在位不到一年就病逝了,继位的成王诵还是个小孩,所以由周公代掌国政。当时,奴隶主王朝崩溃不久,奴隶主势力还很强大。被封于商地的管叔、蔡叔本是监视武庚的,却散布周公不利于幼主的流言,拥护武庚叛乱。周人的根据地“西土”也出现骚乱,封建主贵族内部一些人也出现畏缩和动摇。

周公发布了公告,据《尚书·大诰》记载,主要内容是说,大灵龟曾帮助先王接受天命,现占卜又得吉兆,上天会帮助周人平定叛乱,要率领大军东征。果敢地决断统一了内部思想,经过三年的残酷战争终于取得东征胜利,杀了罪魁武庚、管叔,流放了胁从蔡叔,把参加叛乱的顽民移徙到洛水北岸新建的成周(今洛阳市东30里),又挑选商民组建地方武装“成周八师”。东征彻底征服了奴隶主阶级,把西周的势力范围扩张到黄河下游和淮河流域。

周公立场坚定,领导了一场反复辟的战争,维护了封建领主制的国家政权,这是开国后制礼的续篇。

三、建立封建领主制度的设计师

把天下土地划分为若干块,封赠给各诸侯,要举行隆重的仪式,还要分发“鼎铭”之类的证明,这称之为“册封”。《荀子·孝儒传》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照荀卿统计,同姓诸侯接近75%,处于绝对优势,异姓诸侯中还有一部分与姬姓沾亲带故,还有少部分被称为黄帝、神农、尧、舜的后裔的小国部族首领。诸侯可把受封的疆土分赐给卿大夫,卿大夫又可把土地分赐给臣士。于是,形成了以周天子为首、以家族血缘为纽带的封建等级制度的金字塔。

在《史记·鲁周公世家》中,讲了一个关于土地和庄稼的故事:一个叫做唐叔的同姓诸侯,在领土内发现一株“异母同颖”即不同的苗长出同样的穗,今天看来可能是杂交品种。这个会拍马屁的唐叔认为是天降福祉,就把它献给成王,成王认为是周公的功劳,命他转送给在领地鲁(今山东)的周公,周公作了《馈禾》、《嘉禾》两篇文章,回京后还写了一首题为《鸱鸮》的诗,一并献给成王。他们把一株微不足道的禾穗献来送去,又是作文,又是题诗,却是为何?看来周公是在借题发挥,夸赞天降祥瑞,宣传封建领主制的优越性,倡导君臣之礼、君民之礼的等级制度,这是他制礼的核心部分。

四、敲响预防帝王骄奢淫逸的警示钟

周公执政七年后,还政于成王,他担心年幼的帝王耽于淫乐而荒废政务,就上了《多士》、《毋佚》两道奏书,向高高在上的帝王敲响了警示钟。《史记·鲁周公世家》中对这两份文书作了较详细的转述,《尚书》中更详细地记下周公原话,可帮助我们了解其内容。

《多士》中说:“自汤至帝乙,无不率祀明往德,帝无不配天者,在今后嗣王纣,诞淫厥佚,不顾天及民之从也。其民皆可诛。”文中以殷为鉴,说商30代帝王个个品德优良,符合天意,这未免溢美。但说纣王荒淫无道,违反天意民心,民众都说他该杀,这倒是实话实说。周公试图通过鲜明的对比,警戒帝王不要重蹈殷纣覆辙。

《毋佚》中说:“为人父母,为业至长久,子孙骄奢忘之,以亡其家,为人子可不慎乎!”这里所说的家,对帝王来说也是他统治的国家,因骄奢淫逸就会忘记父母留下的长久基业,以至于衰国丧家。文中又列举了商代中宗、高宗、祖甲勤政爱民、能在位长久的例子做榜样。

这两篇文章所讲的为君之道,是周公制礼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周官阶政务的制定者

周公晚年,回到文王庙所在地丰(今陕西户县东),完成了制礼的最后一笔。据《史记·鲁国公世家》载:“周公作《周官》,官别其宜。作《立政》以便百姓。”至于周公究竟定了哪些官,立了哪些政,这两篇文书,《尚书》中仅有《立政》一篇,对复杂的官职没有说。

《三字经》明确记载:“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成制体。”似有所据。但据《立政》附带提到的官就有虎贲、缀衣、趣马、小尹、司徒、司马、司空、亚旅、百司、庶府等,《礼记》中还提到司土、司木、司草、司器等,其他一些古籍还提到卿士、尹士、太师、司空、司寇、太保、太史、太宗、冢宰、膳夫、师氏等。常说文武百官,何止“六官”!如果不是指官职名称,是否指官阶品级,如后世的“七品”、“八品”、“九品”呢?似乎也不对。周代并无统一官阶,京都辖区封“伯”,各地诸侯封“侯”,其下还有多种官职,根本无法统一。《周礼》中所列官名很多,但有几种并非实指的官阶恰好有六类,即: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天官职位最高,“帅其属而佐掌邦治,以佐王均邦治。”他辅佐帝王统治国家,其下属有宫正、宫伯、膳夫、师氏等60种官职,每职又设若干人,数十数百不等。地官稍次,“使帅属而掌邦教,以佐王安抚邦国。”管教育和安抚地方各诸侯,与天官一样,其下属也有一支庞大队伍。春、夏、秋、冬四官类似各部长。在《周礼·冬官考工记》中说:“审曲面执,以饰五材,以辨民器,是谓百工;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谓之商旅;饰力以长地财,谓之农夫;治丝麻以成之,谓之妇工。”这四官分别管手工业、商业、农业、纺织业,这就改变了历代官员分管不明的混乱局面。

《立政》主要论述行政的原则。一是坚持“三宅”。就是宅事、宅牧、宅准。“宅”意为考察,就是考察能力、政绩和用人。还提出不能以貌取人而不重品德。二是任用“三俊”,要求官长按上述“三宅”原则选好下属官员。三是办好“三事”。立政需做好三件事,即“任人、准夫、牧作”。就是要任命合适的人选,考察所用的人是否符合标准,行政是否有所作为。四是考核“庶狱庶正”。考核管理监狱的官员要十分慎重,做到“罔有”,即没有过分的重判。

周公制礼的内容还有不少,如《酒诰》所发布的禁酒令,《多士》所讲的诸侯与天子的关系等等。他所制定的“礼”实质上是封建的道德准则和规范,是维护封建领主制的安全网。从历史的发展看,领主制比奴隶制无疑是一大进步。难怪孔子把周公称为圣人,对周礼推崇备至,情不自禁惊叹:“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