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唐】任华《送宗判官归滑台序》

【唐】任华《送宗判官归滑台序》

时间:2022-04-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任华《送宗判官归滑台序》送宗判官归滑台序作者:任华大丈夫其谁不有四方志?去年春,会于京师,是时仆如桂林,衮如滑台。今年秋,乃不期而会于桂林;居无何,又归滑台,王事[1]故也。这篇赠序,是他为桂州刺史参佐时在桂林送别友人宗衮返回滑台幕府时所作。“王事故也”正应“四方志”。唐柳宗元《桂州訾家洲亭记》所谓“桂州多灵山,发地峭竖,林立四野”,清袁枚《游桂林诸山记》所谓“突然而起,戛然而止”,均可与此印证。

【唐】任华《送宗判官归滑台序》

送宗判官归滑台序

作者:【唐】任华

大丈夫其谁不有四方志?则仆与宗衮,二年之间,会而离,离而会,经途所亘,凡三万里。何以言之?去年春,会于京师,是时仆如桂林,衮如滑台。今年秋,乃不期而会于桂林;居无何,又归滑台,王事[1]故也。舟车往返,岂止三万里乎?人生几何,而倏聚忽散,辽夐若此,抑知己难遇,亦复何辞!

岁十有一月,二三子出饯于野。霜天如扫,低向朱崖。加以尖山万重,平地卓立,黑是铁色,锐如笔锋。复有阳江、桂江[2],略军城[3]而南走,喷入沧海,横浸三山[4]。则中朝群公,岂知遐荒之外,有如是山水?山水既尔,人亦其然。衮乎对此,与我分手。忘我尚可,岂得忘此山水哉!

注释:

[1]王事:公事。 [2]阳江:桂林附近水名。桂江:即漓江,源于广西兴安县境猫儿山,西南流至阳朔,以下称桂江。 [3]略:通“掠”,擦过。军城:指桂林。 [4]喷入沧海:桂江在梧州汇入西江,通向南海。三山:传说中的海上三座仙山。


赏析:

任华是一位狂士式的人物,平生最服膺李白。他有《杂言寄李白》长诗,极赞其诗文“能奔逸气,耸高格,清人心神,惊人魂魄”。这篇赠序,是他为桂州刺史参佐时在桂林送别友人宗衮返回滑台(今河南安阳滑县,滑魏六州节度使府)幕府时所作。文章很短,却写得既奇峭挺拔,又潇洒飘逸,抒情写景,都很具个性特色,颇有李白诗文的风神。

首段抒离合之情。起句用设问提明大丈夫的“四方志”,飘然而来,起势奇突。紧接着,用自己与宗衮二年间“会而离,离而会”之迹与经途三万里之事来说明四方之志。进而以“何以言之”的设问引出对二年间离会之迹的具体情事的叙述,为下文送行伏根。“王事故也”正应“四方志”。“人生”句突作转折,由离合引出聚散无常、隔绝万里的感慨,而段末二句又稍加勒转,似觉此聚散无常中因得遇知己,亦略觉有所慰藉。这一段从抒四方之志到写离合之迹,再转叹聚散之情,最后又回到知己难遇、何辞离合的自解。文意凡三转,文势夭矫变化,极富波峭奇逸之致。

次段承离合写眼前送别。先点时令、饯别,旋即掉笔写景。“霜天”二句,画出秋空一碧如洗,笼盖遥山,与红色山崖相映的阔远景象。“扫”“低”二字,锤炼而归于自然,似不着力而境界全出。“尖山万重,平地卓立”,正是桂林奇山异峰的绝妙形容。唐柳宗元《桂州訾家洲亭记》所谓“桂州多灵山,发地峭竖,林立四野”,清袁枚《游桂林诸山记》所谓“突然而起,戛然而止”,均可与此印证。“黑是”二句,形容其山色、形状之奇,用笔刚劲。以下四句,乃写阳、桂二江掠过郡城,迤逦而下,直奔沧海的情景,写实中融入想象成分,这就使所描绘的境界更阔远。妙在对桂林山水稍作描绘点染之后,并不立即落到送别的题面上来,而是宕开一笔,转到“中朝群公”头上,说他们根本不知遐荒之外有此奇山秀水。明言其无此经历,故不能领略此异景;实暗讽其不恤荒外之士民,观下文“山水既尔,人亦其然”二语,其意自见。回过头来咀味“尖山万重”四句,并觉此奇山尖峰也带有人格化的意味。写到这里,却又不再发挥,而是旋即从“人”折回眼前送别的双方。点明“分手”之后,不说彼此相思、互相珍重一类俗套语,而是反笔以出,缀以“忘我尚可,岂得忘此山水哉”,笔姿摇曳不尽。

此文抒离合之情,状送别之景,别有一种豪纵不羁之气贯注其间。原因盖在“大丈夫其谁不有四方志”一语,笼盖全篇,遂使“会而离,离而会”的情事和遐荒之外的境界都成为四方之志的应有之义。故虽感慨聚散,荒徼送别,而略无伤感气息。写桂林山水,则用刚劲奇峭之笔,与韩愈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之用柔媚婉约之笔明显不同。盖桂林山水,尤其是山,本有奇峭的特点,作者胸中又有一股逸气需要表现,遂不觉以刚劲奇峭之笔出之,与所描绘的桂林奇峰神合,饶有奇趣。

(刘学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