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学习使用非处方药

学习使用非处方药

时间:2022-02-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非处方药的概念非处方药是指为方便公众用药,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前提下,经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或审定后,不需要医师或其他医疗专业人员开写处方即可购买的药品,一般公众凭自我判断,按照药品标签及使用说明就可自行使用。选用有国家统一的标识的非处方药,认真检查所选药品有无批准文号。在使用非处方药后,学会自我监管,如服药退热药,注意测量体温。

一、非处方药的概念

非处方药是指为方便公众用药,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前提下,经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或审定后,不需要医师或其他医疗专业人员开写处方即可购买的药品,一般公众凭自我判断,按照药品标签及使用说明就可自行使用。非处方药具有以下特点:适应证可自我诊断、自我治疗;毒性在公认的安全范围内;药品滥用、误用的潜在可能性小;药品作用不掩盖其他疾病;药品不致细菌耐药性;一般公众能理解药品标签的忠告性内容;使用无须医师监督和实验监测。简而言之,非处方药具有安全、有效、方便、经济的特点。非处方药与处方药的区别详见表11-1。

非处方药在投放市场前,都已经过多年的临床检验,并得到消费者的广泛认可。《非处方药目录》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非处方药遴选的原则是应用安全、疗效确切、质量稳定、使用方便。根据药品的安全性,非处方药又分为甲类和乙类。甲类可以在医院和药店零售,乙类在医院、药店和经审批的商店零售。

非处方药专有标识图案为椭圆形背景下的OTC三个英文字母的组合。我国公布的非处方药标识,甲类为红色椭圆形底阴文(红底白字),乙类为绿色椭圆形底阴文(绿底白字)。非处方药专有标识作为药品标签、使用说明书和包装的专有标识。

表11-1 非处方药与处方药的区别

二、正确使用非处方药

非处方药的使用知识是自我医疗最基本的教育内容之一,在没有医生或其他医务工作者指导的情况下使用非处方药,用以缓解轻度的、短期的症状及不适,或者用以治疗轻微的疾病。正确使用非处方药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明确指征(症状、疾病等)选用药品。尽量减少用药种类,提倡5种药以下原则,品种越多,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注意禁忌证。不滥用抗菌药物、激素、解热镇痛药和镇静催眠药。中成药和西药不能随意合用。

(2)选用有国家统一的标识的非处方药,认真检查所选药品有无批准文号

(3)注意药品的内外包装是否有破损及有效期。

(4)仔细阅读标签说明书,了解其适应证、给药方式和服药次数、时间,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

(5)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用药,不得擅自减量、超量、超时使用。服药剂量不够,达不到最佳治疗效果,用量过多或过强,易产生不良反应。

(6)按要求贮藏药品,妥善保管,不混用。

(7)在使用非处方药后,学会自我监管,如服药退热药,注意测量体温。一般3天后症状未见缓解或减轻,应及时去医院诊断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下面介绍口服药服用知识。

(1)按时服药,使药品在血液中维持一定的浓度,以达到治疗效果。服药间隔时间是根据药物的半衰期决定。

每天服用1次一般是指每天都在同一时间服用。

每天服用2次是指每12小时服用一次。

每天服用3次是指每8小时服用一次。

每天服用4次是指每6小时服用一次。

(2)服用顺序。

餐前服是指饭前30~60分钟服用,如助消化药、保护胃黏膜药、胃肠解痉药、止吐药、抗酸药等。

餐中服是指吃饭时同服,如曲美他嗪(抗心绞痛)、非诺贝特(降脂药)、克拉霉素。

餐后服是指饭后30~60分钟服用,大部分药物可在饭后服用,尤其是刺激性药物,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甲硝唑、强力霉素、黄连素等。

空腹服指是清晨空腹或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如铁剂、驱虫药和盐类泻药等。

睡前服是指睡前30分钟,如镇静催眠药、平喘药等。

必要时服用是指症状出现时服用,如在发热或疼痛时服用解热镇痛药。

(3)饮食对药物的影响。

服用期间不合理饮食会降低或增加药物疗效。服用降压药、他汀类降脂药、抗心绞痛药时,忌吃高盐饮食。服用时喝西柚汁会增加药品疗效。

服药时需要忌酒,抗菌药头孢类治疗期间或停药3天内应忌酒。此外,甲硝唑、灰黄霉素、呋喃唑酮等药物可抑制酒精代谢,用药期间应戒酒,饮酒后可能出现腹痛、呕吐、头痛等症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