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相思应如卷耳

相思应如卷耳

时间:2022-02-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采采卷耳,不盈顷筐。一直以为最表相思的就是红豆了,读过《卷耳》才知道,一点红的相思虽浓烈,但太过局促。相思应如卷耳,淡定地漫过岁月的山野,而心是采摘的提篮,装了一叶又一叶的青白。以卷耳对相思,这真是绝妙的比喻。相思本就是随处可生,无限疯长的,单单这一点就像极了卷耳。彼此思念且收放有度,则是无毒无害的相思之最高境界。旧说中,因卷耳有毒,故有人提出卷耳应当苍耳解。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周南·卷耳》

=1=

相传古代有一对夫妇,丈夫出征,战死在边塞。妻子因思念夫君,朝夕倚于门前树下恸哭。泪水流干了,眼里流出了血,血泪染红了树根,于是结出了凝聚着无限爱意的相思红豆。后人因了唐代大诗人王维的四言绝句——“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而知晓了相思这种情感。

一直以为最表相思的就是红豆了,读过《卷耳》才知道,一点红的相思虽浓烈,但太过局促。

相思应如卷耳,淡定地漫过岁月的山野,而心是采摘的提篮,装了一叶又一叶的青白。

一叶是爱人的英姿,一叶是爱人的微笑;一叶是嘘寒,一叶是问暖;一叶是羁旅的苦楚,一叶是酒醉的牵肠;一叶是前悲往路,一叶是后思故土;一叶是劳顿成疾,一叶是相思成灾……

然,相思未尽;则,提篮不满。

=2=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一句铺成一幅画卷的经典,是我怀想的来源。

闭上眼,我便穿越至两千年前的绿野山坡,悄悄地站在素衣女子的灵魂深处。她正在采摘卷耳,每每弯腰摘过一叶,就会起身呆立良久;而我在一侧,安静地看着她靠着惯性采摘卷耳,再将摘下的卷耳一叶一叶遗失在提篮之外。相思总是比我们预计的来得浓重,因不堪重负,女子放弃了提篮放下了身段,只身与会相思。

这会儿他是正在上山吗?远方的山上是否布满了石块?他的马行走起来有没有异常艰辛?他一定也是在想我吧?他一定正在用饰金的小酒杯借酒消愁吧?

这会儿他已经登上那座山了吧?马儿是不是已经累得气喘如牛了?他一定是更想我了,小酒杯也失去了安慰的功效,他一定已经开始用装酒的犀牛角袋子喝酒了,只有这样他才能一醉解千愁。

那么艰难的一段路途,马儿也累坏了,仆人也病倒了……这么多的意外都可能随时发生,叫我如何放心得下呢?倘若真如我猜想,谁来照顾我的他呢?

多希望我能化做一枚卷耳,偷偷黏在他的衣袂间,一路随行,以解相思。

=3=

卷耳是南方的驻客,我虽想见,却始终未得见。道听途说中隐约获知,卷耳是一种野菜,有毒,也解毒。我因此更加困惑,诗中女子真的是在采摘卷耳吗?她要卷耳来做什么呢?两千多年过去,我仍见女子在暖阳之下田野之中采摘不息,只是,即使靠得再近,我也看不清女子的面容,而她也无从告诉我摘进篮中的到底是不是卷耳。

《卷耳》成了一块疑云,氤氲地压在心头,令我夜不能寐。忽一日,有朋友笑我此举是中了卷耳的毒,我方恍然大悟——诗中的女子才是中了相思的毒!

以卷耳对相思,这真是绝妙的比喻。相思本就是随处可生,无限疯长的,单单这一点就像极了卷耳。加之如前所述,卷耳既有毒又解毒,相思又何尝不是如此?恰当的相思令人愉悦,过度的相思使人痛苦,唯有相思可解相思,却也会因相思愈多而导致相思更烈。相思中又有两种相思之法,一种曰单相思,一种曰彼此思念。单相思有毒毋庸置疑,轻者伤己,重则伤人。彼此思念且收放有度,则是无毒无害的相思之最高境界。

旧说中,因卷耳有毒,故有人提出卷耳应当苍耳解。我倒觉得女子所采的就是卷耳,因为这世上,再没有比卷耳更似相思的了。

在古诗词中寓意“相思”的植物并不少见,最有名气的自然是“红豆”了。王维的一首《相思》连三岁孩童也背得朗朗上口了。还有一个名字上毫无个性的植物叫“相思树”,可谓贴切得过于实在了。当然,相思树的名字是有故事可讲的。

相思树相传为战国宋康王的舍人韩凭和他的妻子何氏所化生。据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载,宋康王舍人韩凭妻何氏貌美,康王夺之,并囚凭。凭自杀,何投台而死,遗书愿以尸骨赐凭合葬。王怒,弗听,使里人埋之,两坟相望。不久,二冢之端各生大梓木,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常栖树上,交颈悲鸣。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后因以象征忠贞不渝的爱情。

“红豆”与“相思树”虽然都是极好的比喻,但与“卷耳”一比,便觉得前二者不够婉转迤逦,要么过于平和要么过于激烈,少几分曲折几分惊心。

=4=

刘熙载曾在《艺概》里提及:《周南·卷耳》四章,只“嗟我怀人”一句是点明主意,余者无非做足此句。

这一句点评实在是妙到了心里。

《卷耳》共四章,第一章写的是女子思念征夫,后三章则都是在写征夫思妻。因前后主角有变,《卷耳》曾被推断是由两首残简的诗合为一诗的,这种提法显然只是分析了篇章结构,而没有很好地了解诗人的妙意。

《卷耳》是一首思妇诗,从头至尾也都是这个女子在思在念。即使是今天的女子,也未必就敢直白地说出自己相思的情怀来,何况这个生在古代的女子呢?她自然也是不敢,不好意思的。可是相思太浓烈了,不说,会闷得人发疯,怎么办呢?那说说征夫想我时的德行吧,诸位看好了呀,这可不是我要想他,而是他想我的时候就会喝得酩酊大醉,我不过是担心他醉得太深,没人照顾他罢了,完全不干相思的事情。

多聪慧的女子啊,既表了心迹,又不失面子。换做今天频繁遭遇爱情的我们,又有几个能做得这样漂亮的?

明明表达的是作者的思念之情,描写的却是被思念的对方的劳苦之状。这种假借彼思此来表达此思彼的诗句并非仅此一首。杜甫在思妻的《月夜》中也曾写过:“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明明是自己想老婆了,却要在笔下先把爱妻说得惨兮兮的。这多像我们生活中的怨偶,即使是爱极了对方,说起来却总是要先叫一声“死鬼”,再数落出五百条不可饶恕的活罪来。只怕是骂得越凶,爱得越狠。

《卷耳》中还有一个细节是值得我们玩味的。在镜头对准男主角的时候,情况可真是不容乐观啊,道路险阻,马儿劳顿,仆人也累倒了……天下的倒霉事儿几乎都被我们的男主角给遇到了。遇见倒霉可不等于真的倒霉哦,诗中尽管一再说男主角因相思成灾而喝得烂醉,可就是没说他有丝毫损伤,这便是小女子的私心了——我希望你是抵死爱我的,可我不在你身边,我还是要你好好的。

=5=

同是女子的相思,张悦然的小说《誓鸟》里的春迟则是凌厉得近乎失态。《誓鸟》被一些人评说为历史小说,但也有个性鲜明者毅然提出这是一个女人的小说,它只关乎想象,近乎神性的想象。

优雅冷酷的春迟,有一段带血的记忆,以及比鲜血更加残酷的感情,把一个懵懂的女子变得麻木、变得沉静、变得冷酷。然而她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寻找,茫茫大海中寻找载满自己记忆的贝壳。纵然遇到她的人都告诉她,那只是骆驼放弃她的一个借口。存在于她身体里内心里的那些疏淡的记忆如温存的室内花朵,她小心保护,且从不失信心,一如既往地寻找下去。这种寻找,无疑是相思苦熬出来的清汤,馨香缕缕,千般万般的缭绕,都是相思绵延。她的执著让人感动。

这是一份故事旖旎情感淅沥的相思。有人说,张悦然忘记了自我,忘记了灵魂,甚至忘记了人类。是的,故事虽然充满残酷——比如一个细节便让人生出刺骨的疼痛,春迟为了抚摸倾听贝壳,拔掉了自己的指甲,还有,她竟可以刺瞎自己的眼睛,只为了可以心无杂念地来用一种倾听贝壳里记忆的执著来相思——但这相思却是殊途同归的。

小说的扉页里有一句话:记忆如此之美,值得灵魂为之粉身碎骨。我想,这记忆的存活,是要依赖相思的土壤的。所以,相思便是灵魂的驾驭者。在相思里,灵魂失去重量,成了奴隶。这都是毫不为过的。

只是,相思到了这般浓烈的程度,是几近吓人的。读《誓鸟》时,便在心里默念《卷耳》,唇间卷耳采采,一叶是爱人的英姿,一叶是爱人的微笑;一叶是嘘寒,一叶是问暖;一叶是羁旅的苦楚,一叶是酒醉的牵肠;一叶是前悲往路,一叶是后思故土;一叶是劳顿成疾,一叶是相思成灾……一样的浓烈,但温和一如初冬的暖阳懒懒地打在人的身上,不容轻视,也百般的讨人欢喜。

而对于真心相爱的人来说,我们更应该有这样温和的浓烈,不需过浓,亦不会过淡。不是似有似无的疏淡,但这丝丝入扣的相思却无处不有。

=6=

由此看来,相思真应如卷耳,一叶一叶地采摘,比红豆更持久,更端庄。我们不识卷耳,但这相思里的牵引却是可以让人心生美好,一如享受阳光的葵。

而“嗟我怀人”是不能复读的,念得多了,会让人心生焦虑——怀人究竟何时才能归来呢?她在等,我们也在等;她等是为了挚爱的归来,而我们等是为了不忍心这场逾越千年的等待落了空待。

其实,《卷耳》这个故事说到底不过是一个俗套的情节:“她想他,同时希望他也同样想她”,读诗的我们却为着千年之前不相干的人和事,在卷耳铺天盖地绿色的思念里,潸然泪下。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一笺短句,道尽相思。

真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